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旨在建立河湖生态流量预测预报模型,提出生态流量预警保障机制。所述方法包括:1)基于水文学方法推算河湖断面生态流量核定值;2)基于河湖生态保护对象提出不同预警等级和预警阈值;3)基于流域内水文和气象数据,通过深度学习预报河湖生态流量预警信息;4)当出现河湖生态流量预警时,通过加强水利工程优化调度,运用物理模型计算河湖断面流量,满足断面生态流量目标要求值。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报河湖生态流量预警信息;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优化调度能力;能够为河湖生态流量达标提供决策依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075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2111054860.X

  • 申请日2021-09-09

  • 分类号G06N20/20(20190101);G06K9/62(20060101);G01F15/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万尾甜;韩介梅

  •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5: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河流生态系统正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如降雨量的急剧减少和极端天气事件(如极端干旱和气候变暖)的增加,水资源枯竭、水污染、景观变化、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水文条件变化,以及自然干扰,如洪水、干旱和水土流失。河流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方面已开始出现退化迹象,提出生态流量的概念是为了遏制过度用水造成的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确定河湖生态流量既是保护河湖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又是开展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的重要依据。因此,利用流域内水文、气象条件,结合水利工程实际运行调度能力,建立生态流量预测预报模型,提出生态流量预警保障机制,已是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对于河湖重要断面的生态流量目标值制定已经日趋完善,但是对于生态流量的预报预警机制缺乏研究,仅仅通过计算生态流量阈值,无法有效地提高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同时,由于生态流量不同预警等级之间流量数值差别较小,传统水文模型很难精确的提供预报预警结果,进而影响流域内水利工程优化生态调度,无法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模型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通过结合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以弥补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中单一水文模型的预报精度不足,提高流域内水利工程优化生态调度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获得历史河湖断面日尺度流量数据,对河湖生态流量进行核定,获得生态流量核定值;具体的:采用逐月最小生态流量法和流量历时曲线法分别计算河湖断面的生态流量,将其平均值作为生态流量核定值。其中逐月最小生态流量法取天然月均流量系列中逐月流量系列的最小值作为河湖断面的生态流量,流量历时曲线法选取95%历时点流量作为河湖断面生态流量的计算依据。

(2)确定生态流量控制断面预警阈值并划分预警等级;通过充分考虑河湖生态保护对象用水需求特征、管理需求、水文特征和监测实施条件等因素,可以根据生态流量核定值将生态流量预警等级分为3级,按生态流量核定值的120%~110%、110%~100%和小于100%设置蓝色、黄色和红色预警。

(3)获得流域内历史降水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将河湖断面日尺度流量数据根据预警阈值确定相应的预警等级,通过深度学习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Tree)模型,以降水和蒸发数据作为输入,以生态流域预警等级作为输出,得到生态流量预警预报模型;

具体的,可以利用80%数据来训练模型,剩下的20%测试模型的精度,XGBoost模型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根据深度学习理论,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前期3天的实测降雨和蒸发作为模型的输入因子,生态流域预警信息为模型输出值。主成分析法利用数学变换的方法将给定的多个指标因子转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用少数的主成分因子代替原始多维相关变量的过程。XGBoost预测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每次学习一个新函数来拟合先前预测的残差,从而根据样本特征计算每个节点对应的得分,所有分数的总和就是样本的预测值,其表示为:

式中,y

式中,l(y

式中,

(4)利用生态流量预警预报模型对生态流量等级进行预测,当预报结果显示预警信息时,通过增加上游水库出库流量进行调控,采用物理模型计算断面流量,以判断调控方案是否可行,最终实现满足断面生态流量目标要求值(即满足无生态流量预警)。

所述的物理模型优选采用新安江模型,新安江模型是分散型结构,把流域分成多块单元子流域,对每个单元流域作产汇流计算,每个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相加求得流域出口的总出流过程。模型采用三层蒸发模型计算蒸散发,产流部分以蓄满产流理论为基础,引入线性水库将产生的径流划分为三水源,坡地汇流采用无因次单位线模拟水体,单元出口至流域出口断面的河道洪水演算采用马斯京根法线性解。

建立日尺度新安江模型时,以实测水文站点流域内降雨、蒸发及水库出库流量作为模型输入,以实测日径流序列为模型输出,可以将80%的数据来训练,20%的数据用于测试模型精度;设置纳什效率系数(NSE)和百分比偏差(Bias%)为评价指标,通过评价指标来展现模型的拟合效果,其中NSE越接近1表示预测效果越好,Bias%越接近0表示预测效果越好。其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

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日尺度径流序列,通过水文学法计算河湖断面生态流量核定值,并充分考虑河湖生态保护对象用水需求特征、管理需求、水文特征和监测实施条件等因素设置预警等级,有效地建立河湖生态流量预警机制。

(2)本发明基于深度学习,通过日尺度水文和降雨数据,建立河湖生态流量预警预报模型,使预警信息预报精度进一步提升。

(3)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当预报结果显示预警信息时,通过增加上游水库出库流量,采用物理模型(新安江模型)计算断面流量,进而满足断面生态流量目标要求值,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XGBoost模型基本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例的新安江模型验证期实测—模拟流量过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突出本发明的优势,利用本发明建立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体系,进而满足断面生态流量目标要求值。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物理模型的河湖生态流量预报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生态流量核定值计算:基于流域内水文站点2009-2019年的实测日流量数据,通过逐月最小生态流量法计算得到该流域生态流量为2.1m

表1流域生态流量保证率(2009-2019)

(2)生态流量预警等级设置:根据已计算出的流域生态流量核定值,充分考虑河湖生态保护对象用水需求特征、管理需求、水文特征和监测实施条件等因素,将生态流量预警等级分为3级,按生态基流目标要求值的120%~110%、110%~100%和小于100%设置蓝色、黄色和红色预警,具体如表2所示:

表2生态流量预警等级信息

(3)生态流量预警预报模型建立:首先将径流数据按照生态流量预警等级信息分为0-3四个等级,其中0代表无预警,1为蓝色预警,2为黄色预警,3为红色预警。训练期取整体数据的80%,余下的20%为测试期,其中取2009-2017年为训练期,2018-2019年为测试期。

XGBoost模型的输入因子为P

表3 XGBoost模型模拟效果

(4)流域物理模型建立:将2009-2019年实测水文站点流域内降雨、蒸发及2座水库出库流量作为日尺度新安江模型的模型输入,实测日径流序列为模型输出,取2009-2017年为率定期,2018-2019年为验证期。率定后得到的参数如表4所示:

表4新安江模型参数取值

将步骤(4)所得的模拟结果,代入评价指标公式,从数值结果上体现模型的拟合效果,具体计算方程式如下:

式中,

表5模型模拟效果分析

本发明方法中新安江模型模拟结果较好,率定期中NSE数值为0.91,并且Bias%的结果为1.89。根据我国《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确定性系数大于0.90为精度甲等级,本模型验证期纳什效率为0.90,与此同时,百分比偏差(2.02%)符合小于15%的指标,说明本预报模型的效果很好,可用于该水文站点的日径流预报以及后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验证期新安江模型验证期实测—模拟流量过程线如图2所示。

根据步骤(3)所建立的生态流量预警预报模型,当预报结果显示预警信息时,通过增加上游水库出库流量,采用物理模型(新安江模型)计算断面流量,进而满足断面生态流量目标要求值,具体水库生态流量优化调度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后断面生态流量状况

以上所述仅对本发明的实例实施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发明中XGBoost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区域进行模型训练和核函数选择。凡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限定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