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垃圾运载车刹车蹄铁销、蹄铁防抱死机构及系统

一种垃圾运载车刹车蹄铁销、蹄铁防抱死机构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运载车刹车蹄铁销、蹄铁防抱死机构及系统,在蹄铁销的销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润滑剂的油槽。本发明通过在蹄铁销上设置有油槽,并在油槽内注入润滑油,既能对蹄铁销降温,又能减小蹄铁转动时的摩擦力,有效避免蹄铁因为体贴在过热膨胀而被抱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643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峻鸿环境固废处置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92171.5

  • 申请日2021-10-13

  • 分类号F16D65/09(20060101);F16D65/833(20060101);F16N11/00(20060101);B60T1/06(20060101);B60T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42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郑耀敏

  • 地址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龙新路5号105之一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9: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刹车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垃圾运载车刹车蹄铁销、蹄铁防抱死机构及系统。

背景技术

鼓式刹车装置因为其能够提供强大的刹车制动力和足够高的可靠性而广泛应用于大型车辆,例如垃圾运载车。

参照图1,现有的鼓式刹车装置包括环形的连接盘1和一对弧形的蹄铁2,连接盘1用于与车架连接,连接盘1的中心用于供轮轴穿过。蹄铁2的下端通过蹄铁销3与连接盘1转动连接,蹄铁销3的后端与连接盘1连接固定,在两组蹄铁2的上端之间连接油刹车泵5,刹车泵5通过伸长驱动两组蹄铁2绕蹄铁销3向外摆动,两组蹄铁2之间还连接有拉簧6,拉簧6用于驱动两组蹄铁2复位。在蹄铁2的外边缘固定有刹车片4,当刹车泵5驱动蹄铁2向外摆动时,刹车片4与汽车的轮毂7接触,从而实现制动。

由于蹄铁销3一般是穿过蹄铁2的下端,为了保证蹄铁2的稳定性,蹄铁销3与蹄铁2之间的缝隙不会太大。在汽车刹车过程中,由于刹车片4与轮毂7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传递至蹄铁销3,使得蹄铁销3受热膨胀,可能会导致蹄铁2被抱死,即蹄铁2无法转动复位,从而威胁到驾驶的安全性,有待对蹄铁销3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运载车刹车蹄铁销、蹄铁防抱死机构和系统,能够防止蹄铁因蹄铁销受热膨胀而抱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运载车刹车蹄铁销,包括柱状的销体,所述销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润滑剂的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槽呈螺旋形。

一种蹄铁防抱死机构,包括所述的蹄铁销,还包括套设在蹄铁销外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与蹄铁销的圆周面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蹄铁的下端与套筒连接固定,所述套筒的两端设置有密封环,该机构还包括第一液压缸、储油盒、进油管、出油管和回流管,所述第一液压缸设置于蹄铁销的下方,所述第一液压缸与蹄铁销之间设置有摆杆和第一连杆,所述摆杆的上端与蹄铁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摆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铰接,所述摆杆朝蹄铁销的外侧倾斜,所述储油盒位于蹄铁销的上方,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空隙连通,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空隙连通,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与储油盒的内部连通,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储油盒的下部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的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油盒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启的盒盖。

一种蹄铁防抱死系统,包括所述的蹄铁防抱死机构,还包括三通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储油盒包括第一储油盒和第二储油盒,所述进油管包括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所述出油管包括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所述第一进油管的一端与第一液压缸连通,且其另一端与第一组蹄铁销的套筒内的空隙连通;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与第一组蹄铁销的套筒内的空隙连通,且其另一端与第一储油盒连通;所述第一储油盒的下部通过第一分支管与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的一端与第一液压缸连通,且其另一端与第二组蹄铁销的套筒内的空隙连通;所述第二出油管的一端与第二组蹄铁销的套筒内的空隙连通,且其另一端与第二储油盒连通;所述第二出油管与第二储油盒连通,第二储油盒的下部通过第二分支管与三通电磁阀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三通电磁阀的第三接口连接,且其另一端通向第一液压缸;所述摆杆的下端装有磁铁块,并在磁铁块的运动路径上装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三通电磁阀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通过霍尔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判断踩下和松开刹车的次数,当次数到达预设值后,交替切换第二分支管和第一分支管与回流管之间的连接与导通。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位于储油盒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从第二液压缸的端部穿出,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滑套,所述推杆活动穿过密封滑套,所述回流管与第二液压缸的内部连通,所述回流管与第二液压缸的连通处位于第二液压缸的活塞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第二液压缸与第一液压缸通过导流管连通,所述在导流管上装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二液压缸流向第一液压缸,所述推杆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杆与摆杆的下端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在蹄铁销上设置有油槽,并在油槽内注入润滑油,既能对蹄铁销降温,又能减小蹄铁转动时的摩擦力,有效避免蹄铁因为体贴在过热膨胀而被抱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鼓式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蹄铁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蹄铁防抱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蹄铁与蹄铁销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的C部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的蹄铁防抱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部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的E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F部放大图;

图12为实施例三中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盘;2、蹄铁;3、蹄铁销;4、刹车片;5、刹车泵;6、拉簧;7、轮毂;8、油槽;9、螺纹;10、螺帽;11、套筒;12、后定位部;13、后密封环;14、后环形盖;15、后通孔;16、第一出油管;17、前定位部;18、前密封环;19、前环形盖;20、前通孔;21、第一进油管;22、第一储油盒;23、第二储油盒;24、第二出油管;25、第二进油管;26、三通电磁阀;27、第一分支管;28、第二分支管;29、回流管;30、第一液压缸;31、摆杆;32、第一连杆;33、第二液压缸;34、导流管;35、推杆;36、密封滑套;37、第二连杆;38、磁铁块;39、霍尔传感器;40、单向阀;41、盒盖;Ⅰ、储油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2,一种垃圾运载车刹车蹄铁销3,包括柱状的销体,在销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润滑剂的油槽8。

将润滑油、润滑脂等润滑剂注入到油槽8内。润滑剂可以吸收蹄铁销3上的热量,防止蹄铁销3过热而过量膨胀,润滑剂还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可以减小蹄铁销3与蹄铁2之间的摩擦力,使蹄铁2更容易转动,如此可以防止蹄铁2因蹄铁销3受热膨胀而抱死。

本实施例中的油槽8呈单条的螺旋形,如此既能储存更多的润滑剂,又使得润滑剂可以在油槽8内流动,提升润滑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油槽8可以是双条甚至多条的螺旋形,或者是多组环形。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图4、图5、图6和图7,一种蹄铁2防抱死机构,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蹄铁销3,还包括套设在蹄铁销3外部的套筒11,套筒11的内壁与蹄铁销3的圆周面之间留有空隙,蹄铁2的下端与套筒11连接固定,在套筒11的后端一体设置有环形的后定位部12,在后定位部12内装设有后密封环13,后密封环13的外边缘与后定位部12固定,后密封环13的内边缘与蹄铁销3的圆周面密接,在后定位部12的后部还设置有后环形盖14,后环形盖14罩住后密封环13,在后定位部12内开设有后通孔15,后通孔15与前述空隙相通。

在套筒11的前端一体设置有环形的前定位部17,在前定位部17内装设有前密封环18,前密封环18的外边缘与前定位部17固定,前密封环18的内边缘与蹄铁销3的圆周面密接,在前定位部17的前部还设置有前环形盖19,前环形盖19罩住前密封环18,在前定位部17内开设有前通孔20,前通孔20与前述空隙相通。

该机构还包括第一液压缸30、储油盒Ⅰ、第一进油管21、第二进油管25、第一出油管16、第二出油管24和回流管29。

第一液压缸30设置于蹄铁销3的下方,在第一液压缸30与蹄铁销3之间设置有摆杆31和第一连杆32,摆杆31的上端与蹄铁2的下端连接固定,第一连杆32的上端与摆杆31铰接,第一连杆32的下端与第一液压缸30的活塞铰接,摆杆31朝蹄铁销3的外侧倾斜。

储油盒Ⅰ位于蹄铁销3的上方。

第一进油管21的一端与第一组蹄铁销3前部的前通孔20连通,第一进油管21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30的内部连通;第一出油管16的一端与第一组蹄铁销3后部的后通孔15连通,第一出油管16的另一端与储油盒Ⅰ的内部连通;回流管29的一端与储油盒Ⅰ的下部连通,回流管29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30的内部连通。

同样的,第二进油管25的一端与第二组蹄铁销3前部的前通孔20连通,第二进油管25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缸30的内部连通;第二出油管24的一端与第二组蹄铁销3后部的后通孔15连通,第二出油管24的另一端与储油盒Ⅰ的内部连通。

在第一液压缸30内注有润滑油。

当未踩刹车时,第一液压缸30的活塞处于最高位置,在踩下刹车的过程中,随着蹄铁2的转动,摆动也同步顺时针摆动,从而驱动第一连杆32下压第一液压缸30的活塞,此时活塞向下挤压润滑油,润滑油顺着第一进油管21进入第一组蹄铁销3的套筒11内,当润滑油填满空隙时,多余的润滑油顺着第一出油管16流入储油盒Ⅰ内;同时进行的还有润滑油顺着第二进油管25进入第二组蹄铁销3的套筒11内,多余的润滑油顺着第二出油管24流入储油盒Ⅰ内;当松开刹车时,蹄铁2反向转动复位,驱动第一液压缸30的活塞向上运动复位,此时储油盒Ⅰ内的润滑油通过回流管29抽吸回第一液压缸30内,实现润滑油的循环流动。如此可以在每次踩下刹车时向套筒11内补充润滑油,松开刹车时润滑油自动回流,防止套筒11内出现润滑油不足的情况。

考虑到润滑油会有损耗,为方便向油路中补充润滑油,本实施例中,还在储油盒Ⅰ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启的盒盖41。

实施例三:

参照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一种蹄铁2防抱死系统,包括实施例二中的蹄铁2防抱死机构,还包括三通电磁阀26和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的储油盒包括第一储油盒22和第二储油盒23。

第一出油管16与第一储油盒22连通,第一储油盒22的下部通过第一分支管27与三通电磁阀26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二出油管24与第二储油盒23连通,第二储油盒23的下部通过第二分支管28与三通电磁阀26的第二接口连接;回流管29的一端与三通电磁阀26的第三接口连接,回流管29的另一端通向第一液压缸30。

在摆杆31的下端装有磁铁块38,并在磁铁块38的运动路径上装有霍尔传感器39。

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电磁阀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

霍尔传感器39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采样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阀驱动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电磁阀驱动模块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与三通电磁阀26的控制端连接。

电源模块与各个模块的电源接口连接,用于向各个模块供电。

在踩刹车和松刹车时,磁铁块38随摆杆31移动,磁铁块38与霍尔传感器39之间的距离也随之变化,霍尔传感器39感应的磁场强度也随之同步变化。通过霍尔传感器39输出信号的强弱变化可以判断是在踩下刹车还是在松开刹车。

在初始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第一分支管27与回流管29之间的管路导通,而第二分支管28与回流管29之间的管路关闭,此时松开刹车只有第一储油盒22内的润滑油可以回流至第一液压缸30内,踩下和松开刹车达到一定次数后,控制器控制三通电磁阀26,使第二分支管28与回流管29之间的贯通导通,且第一分支管27与回流管29之间的管路关闭,此时松开刹车只有第二储油盒23内的润滑油可以回流至第一液压缸30内。

当踩下和松开刹车再次达到一定次数后,控制器再控制三通电磁阀26动作,使第一分支管27与回流管29之间的管路关闭,且第二分支管28与回流管29之间的管路导通……如此循环。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使第一储油盒22和第二储油盒23内的润滑油交替回流至第一液压缸30内,即一组储油盒接入到循环油路时,另一组储油盒处于独立储油状态,其内部的润滑油不会因为频繁的踩刹车而被加热至过高的温度,在其处于独立储油状态时,其内部润滑油也可以更快的散热。通过两组储油盒交替接入到循环油路,可以避免短时间频繁刹车引起润滑油油温过高,而导致润滑油对蹄铁销3的降温效果被削弱。

本实施例中的蹄铁2防抱死系统还包括第二液压缸33,第二液压缸33位于储油盒的下方,第二液压缸33的活塞连接有推杆35,推杆35从第二液压缸33的端部穿出,在第二液压缸33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滑套36,推杆35活动穿过密封滑套36,回流管29与第二液压缸33的内部连通,回流管29与第二液压缸33的连通处位于第二液压缸33的活塞的运动路径上。

第二液压缸33与第一液压缸30通过导流管34连通,在导流管34上装有单向阀40,单向阀40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二液压缸33流向第一液压缸30。

推杆35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杆37与摆杆31的下端传动连接。

初始时,第二液压缸33的活塞堵住回流管29

踩刹车时,摆杆31顺时针摆动,驱动推杆35向左推动第二液压缸33的活塞,使该活塞离开回流管29与第二液压缸33的连通处,此时回流管29内的润滑油可以流入第二液压缸33内;松开刹车时,推杆35向右拉动第二液压缸33的活塞,使其复位,在此过程中回流管29再次被堵住,同时第二液压缸33内的润滑油通过导流管34被挤入第一液压缸30内。

增设第二液压缸33后,可以起到平衡油压的作用;且第二液压缸33具有储油能力,其内部留存有润滑油,可以在滑油回流不及时或回流量不够时及时向第一液压缸30内补充润滑油,确保第一液压缸30内有足够的润滑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