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及融合站

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及融合站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包括获取基本建筑参数;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同一区域,变电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一侧,储能站布置在另一侧;储能站区域侧比变电站和数据中心区域侧低A米;一列式布置储能站并设置消防环道;储能站电池仓间距B米内并设置防火墙;变电站距离数据中心大于C米;变电站架空出线距离数据中心大于D米;数据中心机房布置在二楼;储能站距离数据中心大于E米;利用数据中心的墙体作为区域围墙的一部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所述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布置的融合站。本发明大幅降低了融合站的占地面积,而且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且融合效果好。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供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及融合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二次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因此,保证电能的稳定可靠供应,就成为了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电网的来临,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模式的多站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多站融合后,不仅有助于集约化发展,节省土地成本,而且更加便于对融合后多站进行综合管控。因此,多站融合是未来电网变电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是,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关于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站融合方面的研究,这将严重制约多站融合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且融合效果好的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站融合布置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的基本建筑参数;

S2.将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同一个区域内,变电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区域内的一侧,储能站布置在区域内的另一侧,且分区布置;

S3.储能站所在区域侧比变电站和数据中心所在区域侧低A米;A为正实数;

S4.针对储能站所在区域侧,储能站采用一列式布置,并设置消防环道;同时储能站内电池仓间距B米以内,并设置防火墙;B为正实数;

S5.针对变电站和数据中心所在区域侧,变电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C米;变电站的架空出线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D米;C和D均为正实数;

S6.数据中心的机房布置在区域内的二楼位置;储能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E米;E为正实数;

S7.利用数据中心的墙体作为区域围墙的一部分。

步骤S2所述的将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同一个区域内,变电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区域内的一侧,储能站布置在区域内的另一侧,且分区布置,具体为将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同一个区域内;总的区域分为两部分,北侧区域布置数据中心和变电站,南侧区域布置储能站。

步骤S3所述的储能站所在区域侧比变电站和数据中心所在区域侧低A米,具体为储能站所在区域侧比变电站和数据中心所在区域侧低3米;区域侧之间的高差用于防火隔离,从而提高总区域的抗火灾风险能力。

步骤S4所述的储能站内电池仓间距B米以内,具体为储能站内电池仓间距3米以内,从而保证电池仓布置的紧凑性。

步骤S5所述的变电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C米,具体为变电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从而满足防火和防电磁干扰的要求。

步骤S6所述的储能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E米,具体为储能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从而满足防火和防电磁干扰的要求。

步骤S7所述的利用数据中心的墙体作为区域围墙的一部分,具体为利用数据中心的墙体作为区域围墙的一部分,同时站内运维区域仅向围墙内区域开门,数据中心对外营运部分仅向围墙外区域开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融合站,该融合站采用所述的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进行布置。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及融合站,能够共享多站的动力电源设施、消防设施和冷却设施等,因此大幅降低了融合站的占地面积,而且成本低廉、可靠性高且融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融合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变电站+储能站+数据中心的多融合站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的基本建筑参数;

S2.将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同一个区域内,变电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区域内的一侧,储能站布置在区域内的另一侧,且分区布置;

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变电站、储能站和数据中心布置在同一个区域内;总的区域分为两部分,北侧区域布置数据中心和变电站,南侧区域布置储能站;

S3.储能站所在区域侧比变电站和数据中心所在区域侧低A米;A为正实数;具体实施时,储能站所在区域侧比变电站和数据中心所在区域侧低3米;区域侧之间的高差用于防火隔离,从而提高总区域的抗火灾风险能力;

S4.针对储能站所在区域侧,储能站采用一列式布置,并设置消防环道;同时储能站内电池仓间距B米以内,并设置防火墙;B为正实数;具体实施时,储能站内电池仓间距3米以内,从而保证电池仓布置的紧凑性;

S5.针对变电站和数据中心所在区域侧,变电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C米;变电站的架空出线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D米;C和D均为正实数;

具体实施时,变电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从而满足防火和防电磁干扰的要求;此外,变电站的架空出线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或者至少大于设定的距离D米),从而保证架空出线不会对数据中心产生电磁干扰;

S6.数据中心的机房布置在区域内的二楼位置;储能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E米;E为正实数;具体实施时,储能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10米,从而满足防火和防电磁干扰的要求;

S7.利用数据中心的墙体作为区域围墙的一部分;具体为利用数据中心的墙体作为区域围墙的一部分,同时站内运维区域仅向围墙内区域开门,数据中心对外营运部分仅向围墙外区域开门。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方法的融合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①部分为数据中心,图中标示②部分为变电站,图中标示③部分为储能站。从该图中可以看到,采用本发明方法布置的融合站,占地面积大大降低。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