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车辆报警装置及汽车安全系统

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车辆报警装置及汽车安全系统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车辆报警装置及汽车安全系统。包括压力检测单元、判断单元、照明单元和音响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包括球头座、球头、承重板、弹簧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球头座固定在车座上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球头活动卡接在球头座上端,所述承重板位于球头座的正上方,且承重板与球头固定连接。通过使用照明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双闪灯具的照明状态,使用音响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外喇叭警报声响的运行状态,使得即便驾驶者不在车辆附近,车辆警报模块也能够对车辆附近行人进行提醒,引起行人的注意,从而增加车内被困儿童被救助的概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3204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力加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773648.2

  • 发明设计人 何觉清;

    申请日2021-07-08

  • 分类号B60R21/015(20060101);B60Q1/52(20060101);B60Q5/00(20060101);B60H1/24(20060101);B60R16/023(20060101);

  • 代理机构44689 深圳市诺正鑫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罗华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太南路481号5栋1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5: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车辆报警装置及汽车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辆的使用越加的广泛,在给人们提供便利性的同时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儿童贪玩或睡着从而遗留在车辆内,特别是在炎热夏季时,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车辆内部温度很高。若儿童遗留在车辆内,则高温闷气的环境会对儿童的生病安全造成危害。

目前的车辆并没有对该种情况下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车辆报警装置,包括压力检测单元、判断单元、照明单元和音响单元;

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包括球头座、球头、承重板、弹簧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球头座固定在车座上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球头活动卡接在球头座上端,所述承重板位于球头座的正上方,且承重板与球头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板的四角分别通过四组弹簧与车座上表面弹性连接;四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四组弹簧内圈中,且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与承重板相对;

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判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照明单元和所述音响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红外检测单元;

红外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内乘坐人员状态,生成检测信号,并将该检测信号发送给判断单元,然后判断单元根据该检测信号生成判断信号,并将该判断信号发送给照明单元和音响单元。

进一步的,红外检测单元设置有三组,且三组红外检测单元分别位于车前座前方、前后车座之间和车后座后方三个区域;且车前座前方区域和前后车座之间区域的红外检测单元沿座椅表面轮廓设置至少五组检测点。

进一步的,五组检测点分别为第一到第五检测点;

第一检测点水平位于头枕上方,且第一检测点的高度水平高于头枕5-10cm;

第二检测点水平位于位于椅背与头枕连接处;

第三检测点水平位于第二检测点下方,且位于座椅的上方;

第四检测点水平位于座椅下方10-20cm处;

第五检测点水平位于第四检测点的下方,且位于车内地毯的上方。

进一步的,每组检测点的的水平高度差至少为10cm。

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汽车安全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安全模块和报警装置;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安全模块和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检测模块发出的判断信号,并根据该判断信号对安全模块发出控制信号;

所述安全模块用于接收该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车辆电路,控制车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是否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模块包括启动单元、驱动单元和通风单元;

所述启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通风单元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车辆电路,使车辆保持在ACC模式;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驱动ACC模式下车辆车窗开启;

所述通风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ACC模式下的车辆空调,对车内进行通风换气。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用于对车辆内部温度进行检测,生成温度检测信号,并将温度检测信号发送给判断单元,判断单元接收该温度检测信号,并生成判断信号,然后将判断信号发送给启动单元,启动单元会接收该判断信号并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移动终端控制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

所述移动终端控制单元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启动单元、驱动单元、通风单元和判断单元信号连接;

移动终端控制单元通过信号传输单元接收判断单元的判断信号,并根据判断信号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向启动单元、驱动单元和通风单元发出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通风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控制单元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自身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将每组检测点的的水平高度差至少为10cm,该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可设置多组,增加信息获取的位置,增大判断单元判断的准确性;

2、通过使用照明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双闪灯具的照明状态,使用音响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外喇叭警报声响的运行状态,使得即便驾驶者不在车辆附近,车辆警报模块也能够对车辆附近行人进行提醒,引起行人的注意,从而增加车内被困儿童被救助的概率;

3、通过将区域内红外检测单元的检测点沿座椅表面轮廓设置至少五组,该红外检测信号对乘坐人员的年龄状态及乘坐状态信号获取更完善,便于判断单元判断出更精准的信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汽车安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检测单元检测端的位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压力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球头座;2、球头;3、承重板;4、弹簧;5、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车辆报警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和警报模块,如图1所示;检测模块和警报模块电性连接,检测模块用于对车辆内部儿童遗留状况进行检测,生成检测信号,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判断,然后将判断信号发送给检测模块;警报模块用于接收该判断信号,并对车内乘坐人员或车辆周边行人进行警报。

具体的,检测模块包括红外检测单元、压力检测单元和判断单元;红外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内乘坐人员状态,生成检测信号,并将该检测信号发送给判断单元;压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内乘坐人员的体重,生成检测信号,并将该检测信号发送给判断单元;判断单元用于对红外检测单元和压力检测单元发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判断,生成判断信号,并将判断信号发送给警报模块。

具体的,如图2所示,红外检测单元设置有三组,且三组红外检测单元分别位于车前座前方、前后车座之间和车后座后方三个区域;且车前座前方区域和前后车座之间区域的红外检测单元沿座椅表面轮廓设置至少五组检测点,且每组检测点的的水平高度差至少为10cm,如图中虚线圆所示。

通过将区域内红外检测单元的检测点沿座椅表面轮廓设置至少五组,该红外检测信号对乘坐人员的年龄状态及乘坐状态信号获取更完善,便于判断单元判断出更精准的信息。

通过将每组检测点的的水平高度差至少为10cm,该检测单元的检测点可设置多组,增加信息获取的位置,增大判断单元判断的准确性。

五组检测点分别为第一到第五检测点。

第一检测点水平位于头枕上方,且第一检测点的高度水平高于头枕5-10cm;

第二检测点水平位于位于椅背与头枕连接处;

第三检测点水平位于第二检测点下方,且位于座椅的上方;

第四检测点水平位于座椅下方10-20cm处;

第五检测点水平位于第四检测点的下方,且位于车内地毯的上方。

示例性的,若第三检测点有信号,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检测点无信号,则判断该区域乘坐人员为睡眠状态;若第二、第三和第四检测点有信号,第一和第五检测点无信号,则判断该区域乘坐人员较大概率为儿童;若第一到第五检测点都有信号,则判断该区域乘坐人员为成年人。

压力检测单元包括球头座1、球头2、承重板3、弹簧4和压力传感器5,如图3所示;球头座1固定在车座上表面中部位置,球头2活动卡接在球头座1上端,承重板3位于球头座1的正上方,且承重板3与球头2固定连接;承重板3的四角分别通过四组弹簧4与车座上表面弹性连接;四组压力传感器5分别设置在四组弹簧4内圈中,且四组压力传感器5的检测端均与承重板3相对;四组压力传感器5可分别获取四组压力检测信号,并将四组压力检测信号发送给判断单元。

具体的,球头座1、球头2、承重板3、弹簧4和压力传感器5通过座椅套被包覆在座椅总成中。

通过将承重板3的中部设置为支点,承重板3的四角处设置为压力检测点,使得无论车内乘坐人员坐在座位的哪个位置,四组压力传感器5中至少有一组会检测到压力信号,检测准确度高,并且无论乘坐人员的乘坐状态为斜趟还是正坐,压力检测单元都能够有效的检测到乘坐人员的压力信号,使用效果更好。

示例性的,若第三检测点有信号,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检测点无信号,则判断单元会结合各压力传感器5发出的检测信号,判断处于睡眠状态的人员的年龄段为儿童还是成人;当压力传感器5发出的检测信号小于预定值时,则判断单元判断乘坐人员为儿童,当压力传感器5发出的检测信号大于预定值时,则判断单元判断乘坐人员为成人;

若第二、第三和第四检测点有信号,第一和第五检测点无信号,则判断单元会结合各压力传感器5发出的检测信号,判断乘坐人员的年龄段为儿童还是成人,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当压力传感器5发出的检测信号小于预定值时,则判断单元判断乘坐人员为儿童,且未处于睡眠状态;当压力传感器5发出的检测信号大于预定值时,则判断单元判断乘坐人员为成人,并处于睡眠状态。

警报模块包括照明单元和音响单元;照明单元与判断单元电性连接,照明单元用于接收各判断单元发出的判断信号,并根据该判断信号控制车辆外部灯具照明状态;音响单元与判断单元电性连接,音响单元用于接收判断单元发出的判断信号,并根据该判断信号控制车辆喇叭运行状态。

优选的,照明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双闪用灯具照明状态;

音响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外喇叭警报声响的运行状态。

通过使用照明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双闪灯具的照明状态,使用音响单元用于控制车辆外喇叭警报声响的运行状态,使得即便驾驶者不在车辆附近,车辆警报模块也能够对车辆附近行人进行提醒,引起行人的注意,从而增加车内被困儿童被救助的概率。

基于上述车辆报警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预防遗留儿童的汽车安全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和安全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安全模块和检测模块电性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检测模块发出的判断信号,并根据该判断信号对安全模块发出控制信号;安全模块用于接收该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车辆电路,控制车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是否连通。

具体的,安全模块包括启动单元、驱动单元和通风单元;启动单元、驱动单元和通风单元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启动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车辆电路,使车辆保持在ACC(Accessory)模式;驱动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驱动ACC模式下车辆车窗开启;通风单元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开启ACC模式下的车辆空调,对车内进行通风换气。

在ACC模式下,整车车辆通电,但发动机未启动,此时车辆车窗可调、空调可用。

通过使用启动单元对车辆模式进行控制,使车辆处于ACC模式下,使用驱动单元和通风单元可分别开启车辆车窗和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换气,能够保证车内环境不会对遗留儿童造成身体负担,同时配合外部救助人员即可将车内遗留儿童救出,安全性更高。

检测模块还包括温度检测单元,温度检测单元与判断单元电性连接,温度检测单元用于对车辆内部温度进行检测,生成温度检测信号,并将温度检测信号发送给判断单元;当车辆内部温度达到预定值时,判断单元生成判断信号,并将判断信号发送给启动单元,启动单元会接收该判断信号并启动。

控制模块包括移动终端控制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移动终端控制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可集成在用户手机内,移动终端控制单元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分别与启动单元、驱动单元、通风单元和判断单元信号连接,移动终端控制单元通过信号传输单元接收判断单元的判断信号,并根据判断信号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向启动单元、驱动单元和通风单元发出控制信号,启动单元、驱动单元和通风单元用于接收移动终端控制单元通过信号传输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启动单元的开启和驱动单元及通风单元的运行状态。

优选的,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控制单元手动对驱动单元进行开启。

通过手动控制移动终端控制单元对驱动单元进行开启,用户在远离车辆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对驱动单元进行控制,保证车辆内部环境安全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车辆外部环境的安全。

通过将控制模块集成在用户手机内,当驾驶者离开车辆,且儿童遗留在车内时,判断单元会根据各检测信号判断出车内是否遗留儿童,生成判断信号,并将该判断信号发送至驾驶者手机内对驾驶者进行提醒,同时移动终端控制单元会对启动单元进行开启,然后开启通风单元,以保证车内温度环境安全,避免高温或闷气对遗留儿童产生生命危害。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