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

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的内径相同,所述桩体的下部从距离桩底高度处至桩底的内径逐渐缩小。本发明通过提高预制管桩桩底部混凝土受力面积,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即在做预制管桩时,保持上部与现有预制管桩不变,从距预制管桩底部h处开始逐渐加大混凝土部分,直至管桩桩底,得到的预制管桩较以往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厚度增大t,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受力面积也随之增大,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501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51371.6

  • 申请日2021-06-10

  • 分类号E02D5/30(20060101);E02D5/48(20060101);G06F30/13(20200101);G06F119/14(20200101);

  • 代理机构45119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但玉梅

  •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高新二路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3: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

背景技术

桥梁在人们的交通生活中不可替代,桥梁的存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解决跨水或越谷等地之间的交通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桩作为桥梁的一部分,承担着桥梁的竖向承载力,因此,桩的竖向承载力即决定了桥的竖向承载力。近些年,装配式的推广,使桥梁等工程的建设速度大幅提高,预制构件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预制管桩因为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技术难度低,环保效益高,且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节约钢筋等优点,被经常应用于桥梁建设中。目前所用的预制管桩,内径往往沿桩长是固定的,导致桩底混凝土受力面积小,能够承受的竖向承载力较低,而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即决定了装配式桥的竖向承载力,因此,提高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以解决以往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的内径相同,所述桩体的下部从距离桩底h高度处至桩底的内径逐渐缩小,h的范围为

进一步的,所述桩体桩底的厚度差t的范围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预制管桩,较现有的预制管桩而言,可以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其具体是通过提高预制管桩桩底部混凝土受力面积,加大桩体桩底混凝土厚度,来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

2、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多种直径的预制管桩,且施工方便,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向行剖面图。

图2是图1中1-1处的横向剖面图。

图3是图1中2-2处的横向剖面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可提高桩底竖向承载力的预制管桩,包括中空的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的内径相同,所述桩体的下部从距离桩底h高度处至桩底的内径逐渐缩小,h的范围为

本发明通过提高预制管桩桩底部混凝土受力面积,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即在做预制管桩时,保持上部与现有预制管桩不变,从距预制管桩底部h处开始逐渐加大混凝土部分,直至管桩桩底,得到的预制管桩较以往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厚度增大t,预制管桩桩底混凝土受力面积也随之增大,从而提高预制管桩桩底竖向承载力。

对于本发明的预制管桩,h和t的取值范围是通过如下方法确定。

首先是桩体桩底的厚度差t的确定:

①假定选取底部应留出下管的直径d

②假定预制管桩竖向承载力是F,由于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σ],因此有

综上①②所述,t的取值范围为

其次是h(也称为预制管桩厚度增加的高度)取值范围的确定:

为了防止底部多出来的混凝土厚度不被剪坏,应满足

本发明所设计的预制管桩的制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根据预制管桩安装平台处与预制管桩连接情况,确定预制管桩的内外直径大小,即D

步骤二,根据已知桥梁所需的最大竖向承载力F,以及所用灌混凝土管(下管)的直径大小d

步骤三,根据选取桩体桩底的厚度差t,带入上文计算后得出预制管桩厚度增加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然后选取合适的h值。

步骤四,根据预制管桩内外直径大小,桩体桩底加厚的厚度差t,以及厚度增加的高度h,制作预制管桩的模具。即从距桩底h处开始逐渐向内减少内径,直至底部让内径变为D

步骤五,模具制作完毕,将钢筋笼放入模具中后,将下管深入模具内侧直至桩底,灌入混凝土,干后即完成制作。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