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辅助前臂的旋转和肘关节屈伸的医用装置

一种辅助前臂的旋转和肘关节屈伸的医用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前臂的旋转和肘关节屈伸的医用装置,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的底端固定有铰接座,下连接板的顶端转动连接在铰接座内,上连接板的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电推杆,电推杆的伸缩轴底端固定有连接绳,连接绳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下连接板的顶端,上连接板内固定有第一辅助筒,下连接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筒,本发明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且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内分别固定有辅助筒,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能通过电推杆带动收起,自然状态下能自然下垂,从而能使得上臂与下臂之间的伸肘关节角度可调节,而且下连接板内的辅助筒能在主动齿轮的作用下带动转动,从而使得前臂旋转角度可调节,便于使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300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49619.8

  • 发明设计人 任晓勇;

    申请日2021-05-20

  • 分类号A61H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44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延长

  • 地址 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1: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前臂的旋转和肘关节屈伸的医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脑卒中的病人非常多,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有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支具,有针对踝关节内翻趾屈的支具,有针对病人指关节的分指板,临床上还有很多肘关节和前臂骨折的病人造成肘关节屈伸或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但是很少有针对病人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专门支具,不能辅助病人将肘关节和前臂调节到合适的体位,不利于病人上肢功能的康复以及行走过程中前臂的摆动,临床用设备又不能让病人及时在家中进行自我康复,影响病人的康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辅助前臂的旋转和肘关节屈伸的医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辅助前臂的旋转和肘关节屈伸的医用装置,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底端固定有铰接座,所述下连接板的顶端转动连接在铰接座内;

所述上连接板的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伸缩轴底端固定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下连接板的顶端;

所述上连接板内固定有第一辅助筒,所述第一辅助筒开口端固定有多个第一紧固绳,所述下连接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辅助筒,所述第二辅助筒的开口端也固定有多个第二紧固绳。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内固定有多个连接柱,所述第一辅助筒的外侧固定在连接柱的另一端,在多个连接柱的作用下完成第一辅助筒与上连接板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筒的内侧粘贴有柔性透气垫。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板内固定有两组限位柱,每组限位柱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第二辅助筒靠近两端处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每组所述限位柱分别滑动连接在一个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柱的顶端还固定有防脱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辅助筒的外侧中间处固定有齿条,所述下连接板外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穿过下连接板与齿条之间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辅助筒内侧粘贴固定有防滑透气垫,所述防滑透气垫将第二辅助筒内的限位槽内侧端覆盖。

优选的,所述铰接座的转轴上套接有复位弹簧,且在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的连接处粘贴有柔性垫。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均为半圆形筒板,且在其相互端分别开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为低弹性绳,所述上连接板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筒,所述连接绳分别穿过与其相邻的限位筒。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板的外侧靠近开口端对称的固定有两个配重槽,所述配重槽的顶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配重槽的底端开设有出液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且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内分别固定有辅助筒,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能通过电推杆带动收起,自然状态下能自然下垂,从而能使得上臂与下臂之间的伸肘关节角度可调节,而且下连接板内的辅助筒能在主动齿轮的作用下带动转动,从而使得前臂旋转角度可调节,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下连接板内第二辅助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辅助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连接板;11-连接柱;12-限位筒;2-下连接板;21-限位柱2;22-防脱块;3-铰接座;4-电推杆;41-连接绳;5-第一辅助筒;51-柔性透气垫;52-第一紧固绳;6-第二辅助筒;61-限位槽;62-齿条;63-防滑透气垫;64-第二紧固绳;7-主动齿轮;8-配重槽;81-进液口;82-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辅助前臂的旋转和肘关节屈伸的医用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均为半圆形筒板,且在其相互端分别开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利于使用过程中相互之间转动角度的调节。

所述上连接板1的底端固定有铰接座3,所述下连接板2的顶端转动连接在铰接座3内,所述铰接座3的转轴上套接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能使得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夹角调小时产生反推动力,节约了电推杆4的电能消耗,而且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竖向放平时能产生对小臂的推动力,便于小臂肌肉的训练。

为了避免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在角度调整时造成肘部皮肤的夹伤风险,所述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的连接处粘贴有柔性垫,在柔性垫的作用下能产生对肘部皮肤的防护作用,便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在角度调整时使用。

所述上连接板1的顶端两侧分别固定有电推杆4,所述电推杆4的伸缩轴底端固定有连接绳41,连接绳41为低弹性绳,低弹性绳能及时完成对电推杆4伸缩调整的相应,提高了装置的灵敏度。

所述上连接板1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筒12,所述连接绳41分别穿过与其相邻的限位筒12,限位筒12能避免连接绳41在活动时发生偏移现象,所述连接绳41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下连接板2的顶端,利用电推杆4收起能带动连接绳41收紧,从而能带动下连接板2向上转动,从而能完成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夹角的调整。

所述上连接板1内固定有多个连接柱11,所述第一辅助筒5的外侧固定在连接柱11的另一端,在多个连接柱11的作用下完成第一辅助筒5与上连接板1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上连接板1内固定有第一辅助筒5,所述第一辅助筒5开口端固定有多个第一紧固绳52,第一辅助筒5的内侧粘贴有柔性透气垫51,第一辅助筒5用于与上臂连接,在与上臂连接时,将铰接座3的位置靠近外肘处,便于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角度的调整。

所述下连接板2内固定有两组限位柱21,每组限位柱21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两个,所述第二辅助筒6靠近两端处分别开设有限位槽61,每组所述限位柱21分别滑动连接在一个限位槽61内,所述限位柱21的顶端还固定有防脱块22,在限位柱21与限位槽61的作用下将第二辅助筒6转动连接在下连接板2内,且第二辅助筒6的最大转动角度由限位槽61的长度决定,使用过程中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限位槽61长度的设置。

所述第二辅助筒6的外侧中间处固定有齿条62,所述下连接板2外侧外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7,所述主动齿轮7穿过下连接板2与齿条62之间啮合连接,主动齿轮71转动能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齿条62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辅助筒6在下连接板2内转动。

所述第二辅助筒6的开口端也固定有多个第二紧固绳64,利用第二紧固绳64将小臂连接在第二辅助筒6内,完成小臂的连接。

为了提高舒适度,且避免第二辅助筒转动过程中与小臂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作用,所述第二辅助筒6内侧粘贴固定有防滑透气垫63,所述防滑透气垫63将第二辅助筒6内的限位槽61内侧端覆盖。

为了提高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在自然下垂时的下连接板2底端力的作用,所述下连接板2的外侧靠近开口端对称的固定有两个配重槽8,所述配重槽8的顶端开设有进液口81,所述配重槽8的底端开设有出液口82,在使用过程中向配重槽8内注入配重槽8容量一半的水,即可将配重槽8投入使用,完成自然下垂时的下连接板2底端水的重力的辅助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