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

摘要

本发明提供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包括主车体;所述主车体左侧外端固定连接第一识别器,内室前方固定连接启动件,内室底部固定连接制动件;所述第一识别器整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启动件为两组矩形结构并两组构成正方形结构,且两组启动件的宽度之和大于钥匙孔的直径;所述制动件呈L型结构,且制动件、启动件和第一识别器均与主车体内部控制器电性相连。本发明设置了第一识别器和补光器,当开关被滑盖上划后开启时,补光器电路连通并实现自动补光,当第一识别器人脸识别成功后,门锁将自动开启,如人脸识别失败,则门锁无法开启,避免非工作人员上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333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湖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86980.0

  • 发明设计人 杨利峰;廖兴国;

    申请日2021-05-03

  • 分类号B66F9/06(20060101);B66F9/075(20060101);B66F17/00(20060101);B60R25/25(20130101);B60T7/04(20060101);B60T7/06(20060101);G06K9/00(20060101);G07C9/00(20200101);E05B83/00(2014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园开发区标准写字楼A4第四层(南侧)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1:5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叉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

背景技术

叉车,作为工业运输中短距离搬运的车辆,在对货物进行装卸、堆垛等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叉车属于特种作业车辆,应持证上岗,非工作人员不能使用叉车,故而需要智能叉车拥有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

例如公开号:CN111498756A中公开了一种智能叉车,其结构包括移动轮、驾驶室、门架、叉座、货叉、液压缸、滤油器,驾驶室底部设有两个以上的移动轮,驾驶室前端面上设有门架,门架底部设有叉座,叉座另一端设有货叉,货叉和门架互相垂直,门架和驾驶室之间设有液压缸,液压缸旁设有滤油器,滤油器由控制器、接电端、主轴、壳体、泵体、活滤机构组成,壳体水平两端设有控制器和泵体,本发明不仅通过过滤网筒对回油进行过滤,还通过活动盘作为二次过滤结构,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的同时,金属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回油大量的冲击下发生变形,失去作用力量后,会回弹,可以将上面的杂质抖落,从而避免堵塞。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传统的叉车没有人脸识别系统,不能对非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识别,导致非工作人员上车造成意外,没有结构上的改进可以对初次人脸识别时进行自动补光功能,并防止非工作人员上车;没有结构上的改进可以进行二次人脸识别,确保启动车辆人员为工作人员,且在识别后不影响车辆继续正常启动或无法启动车辆;没有结构上的改进可以进行第三次人脸识别,确保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操作者为工作人员,并在识别后不影响车辆继续运行或安全刹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以解决传统的叉车没有人脸识别系统,不能对非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识别,导致非工作人员上车造成意外,没有结构上的改进可以对初次人脸识别时进行自动补光功能,并防止非工作人员上车;没有结构上的改进可以进行二次人脸识别,确保启动车辆人员为工作人员,且在识别后不影响车辆继续正常启动或无法启动车辆;没有结构上的改进可以进行第三次人脸识别,确保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操作者为工作人员,并在识别后不影响车辆继续运行或安全刹车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包括主车体;

所述主车体左侧外端固定连接第一识别器,内室前方固定连接启动件,内室底部固定连接制动件;

所述第一识别器整体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启动件为两组矩形结构并两组构成正方形结构,且两组启动件的宽度之和大于钥匙孔的直径;

所述制动件呈L型结构,且制动件、启动件和第一识别器均与主车体内部控制器电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主车体包括:

车门,车门后端与主车体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且车门另一端与主车体之间设有门锁;

门锁,门锁为圆柱形结构并与第一识别器电性相连;

第二识别器,第二识别器为圆形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主车体操控台的上方;

第三识别器,第三识别器为圆柱形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主车体的内室顶端;

钥匙孔,钥匙孔为圆柱形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主车体的内室前方;

制动踏板,制动踏板固定连接在主车体的内室底部,并位于制动件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识别器和第三识别器均与主车体内部控制器电性相连,且第二识别器与启动件电路耦合,第三识别器与制动件电路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识别器包括:

滑盖,滑盖整体呈T型结构,顶面固定焊接矩形结构板,底部中间设有半圆形结构的凹口,底部两端设有矩形结构的凸块并与滑槽活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识别器还包括:

补光器,补光器设在第一识别器的前面顶端,并与开关电性相连;

滑槽,滑槽设在第一识别器的左右两侧,且滑槽的深度大于滑盖的凸块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包括:

开关,开关设在滑槽缝隙之间,并外端面呈四分之一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件包括:

凹室,凹室设在启动件内部并内部安装有伸缩板;

伸缩板,伸缩板上、中、下三部分别固定连接开合块;

开合块,开合块为圆形结构并与启动件电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块包括:

伸缩杆,伸缩杆为两段式伸缩结构并内部设有电磁铁;

电磁铁,电磁铁为圆形结构并长度小于伸缩杆的第一段固定长度,且位于两组启动件内部的电磁铁电线缠绕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件包括:

齿条,齿条设在制动件的左右两端并与定齿轮啮合;

定齿轮,定齿轮共设有两组并分别固定在制动件的左右两端上方,且定齿轮与小锥齿轮固定连接在同一轴;

电机,电机固定连接在主车体内部并与大锥齿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电机大锥齿轮的左端通过小锥齿轮与定齿轮活动连接,电机的右端通过另一个锥齿轮与定齿轮活动连接,两组定齿轮转向相反。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置了第一识别器和补光器,当开关被滑盖上划后开启时,补光器电路连通并实现自动补光,当第一识别器人脸识别成功后,门锁将自动开启,如人脸识别失败,则门锁无法开启,避免非工作人员上车。

2、本发明设置了第二识别器和启动件,当第二识别器人脸识别成功后,将信号传递给主车体内部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使得电磁铁两端均通电,由于磁性相反故而产生排斥力从而带动伸缩杆向两侧移动,将开合块打开,从而带动伸缩板向两侧移动,钥匙孔露出使工作人员能够启动主车体,如第二识别器人脸识别失败,则电磁铁只有一端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另一端使得开合块闭合,避免非工作人员启动主车体。

3、本发明设置了第三识别器和制动件,当第三识别器人脸识别失败后,将信号传递给主车体内部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带动大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定齿轮转动,实现齿条移动,从而逐步将制动踏板压实,实现自动刹车,避免非工作人员行驶主车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识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识别器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启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启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制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车体;

101、车门;102、门锁;103、第二识别器;104、第三识别器;105、钥匙孔;106、制动踏板;

2、第一识别器;

201、滑盖;202、补光器;203、滑槽;2031、开关;

3、启动件;

301、凹室;302、伸缩板;303、开合块;3031、伸缩杆;3032、电磁铁;

4、制动件;

401、齿条;402、定齿轮;40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避免非工作人员使用的智能叉车,包括主车体1;

所述主车体1左侧外端固定连接第一识别器2,内室前方固定连接启动件3,内室底部固定连接制动件4;

所述第一识别器2整体为长方体结构;

所述启动件3为两组矩形结构并两组构成正方形结构,且两组启动件3的宽度之和大于钥匙孔105的直径;

所述制动件4呈L型结构,且制动件4、启动件3和第一识别器2均与主车体1内部控制器电性相连。

其中,主车体1包括:

车门101,车门101后端与主车体1通过合页活动连接,且车门101另一端与主车体1之间设有门锁102;

门锁102,门锁102为圆柱形结构并与第一识别器2电性相连;

第二识别器103,第二识别器103为圆形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主车体1操控台的上方;

第三识别器104,第三识别器104为圆柱形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主车体1的内室顶端;

钥匙孔105,钥匙孔105为圆柱形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主车体1的内室前方;

制动踏板106,制动踏板106固定连接在主车体1的内室底部,并位于制动件4的正下方,车门101在门锁102关闭状态下无法打开,实现非工作人员无法上车的功能,同时利用第二识别器103对操作者上车后启动前进行第二次人脸识别,如识别失败则无法启动叉车,利用第三识别器104在行车过程中对操作者进行第三次人脸识别,如识别失败则自动刹车,达到非工作人员无法使用的目的。

其中,第二识别器103和第三识别器104均与主车体1内部控制器电性相连,且第二识别器103与启动件3电路耦合,第三识别器104与制动件4电路耦合,主车体1内部控制器为PLC控制器,使得对第二识别器103识别失败次数达到上限进行设定,也能够对识别失败后上锁时间进行设定,能够对第三识别器104识别时间间隔进行设定,达到随时监测驱车人元是否为工作人员的目的。

其中,第一识别器2包括:

滑盖201,滑盖201整体呈T型结构,顶面固定焊接矩形结构板,底部中间设有半圆形结构的凹口,底部两端设有矩形结构的凸块并与滑槽203活动卡接,利用滑盖201的顶部矩形板实现对第一识别器2顶部的防雨功能,利用底部凹口方便将滑盖201向上抬起,同时利用两端的凸块实现滑盖201无法滑出第一识别器2的目的。

其中,第一识别器2还包括:

补光器202,补光器202设在第一识别器2的前面顶端,并与开关2031电性相连;

滑槽203,滑槽203设在第一识别器2的左右两侧,且滑槽203的深度大于滑盖201的凸块长度,利用补光器202能够在第一识别器2进行人脸识别时进行补光,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同时利用滑槽203使得滑盖201滑动自由,当第一识别器2人脸识别成功后,门锁102将自动开启,如人脸识别失败,则门锁102无法开启,避免非工作人员上车。

其中,滑槽203包括:

开关2031,开关2031设在滑槽203缝隙之间,并外端面呈四分之一圆弧形结构,使得开关2031无论是开启还是闭合状态,均有一端与滑槽203相切,使其不影响滑盖201上下滑动,当开关2031被滑盖201上划后开启时,补光器202电路连通并实现自动补光,当人脸识别结束后滑盖201向下滑落并关闭开关2031,实现补光器202自动关闭。

其中,启动件3包括:

凹室301,凹室301设在启动件3内部并内部安装有伸缩板302;

伸缩板302,伸缩板302上、中、下三部分别固定连接开合块303;

开合块303,开合块303为圆形结构并与启动件3电性相连,当第二识别器103人脸识别成功后,将信号传递给主车体1内部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开合块303打开并向两侧移动,带动伸缩板302向两侧移动,钥匙孔105露出使工作人员能够启动主车体1,如第二识别器103人脸识别失败,则无法开启开合块303,避免非工作人员启动主车体1。

其中,开合块303包括:

伸缩杆3031,伸缩杆3031为两段式伸缩结构并内部设有电磁铁3032;

电磁铁3032,电磁铁3032为圆形结构并长度小于伸缩杆3031的第一段固定长度,且位于两组启动件3内部的电磁铁3032电线缠绕方向相反,当第二识别器103人脸识别成功后,通过主车体1内部PLC控制器使得电磁铁3032两端均通电,由于磁性相反故而产生排斥力从而带动伸缩杆3031向两侧移动,将开合块303打开,如人脸识别失败,则电磁铁3032只有一端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另一端使得开合块303闭合,避免非工作人员启动主车体1。

其中,制动件4包括:

齿条401,齿条401设在制动件4的左右两端并与定齿轮402啮合;

定齿轮402,定齿轮402共设有两组并分别固定在制动件4的左右两端上方,且定齿轮 402与小锥齿轮固定连接在同一轴;

电机403,电机403固定连接在主车体1内部并与大锥齿轮固定连接,当第三识别器104 人脸识别失败后,将信号传递给主车体1内部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电机403转动,带动大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定齿轮402转动,实现齿条401移动,从而逐步将制动踏板106 压实,实现自动刹车,避免非工作人员行驶主车体1。

其中,电机403大锥齿轮的左端通过小锥齿轮与定齿轮402活动连接,电机403的右端通过另一个锥齿轮与定齿轮402活动连接,两组定齿轮402转向相反,电机403转动时,带动大锥齿轮转动,通过小锥齿轮传动实现两组定齿轮402转向相反,从而带动齿条401同步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齿条401可以设在制动件4的后方,齿条401通过锥齿轮啮合与电机 403活动连接,使得电机403转动后通过锥齿轮啮合直接带动齿条401移动,减少齿轮数量,实现制动件4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当开关2031被滑盖201上划后开启时,补光器202电路连通并实现自动补光,当第一识别器2人脸识别成功后,门锁102将自动开启,工作人员上车后,利用第二识别器 103人脸识别成功后,信号被传递给主车体1内部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使得电磁铁3032 两端均通电,由于磁性相反故而产生排斥力从而带动伸缩杆3031向两侧移动,将开合块303 打开,带动伸缩板302向两侧移动,钥匙孔105露出使工作人员能够启动主车体1,在驱车行驶过程中,第三识别器104进行第三次人脸识别,如成功则工作人员继续进行作业。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第一识别器2人脸识别失败,则门锁102无法开启,避免非工作人员上车;如第二识别器103人脸识别失败,则电磁铁3032只有一端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另一端使得开合块303闭合,避免非工作人员启动主车体1;如第三识别器104人脸识别失败后,信号被传递给主车体1内部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电机403转动,带动大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定齿轮402转动,实现齿条401移动,从而逐步将制动踏板106压实,实现自动刹车,避免非工作人员行驶主车体1。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