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接线盒壳体及其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

一种接线盒壳体及其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盒壳体及其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壳体包括两端开口的主体(1),主体(1)的一端设有固定部(2),主体(1)的另一端设有接线部(3),所述的接线部(3)包括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所述的进线口(32)外侧设有限位孔(33),所述的出线口(32)外侧设有环形凸台(34),所述的固定部(2)上环形设置有键槽(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对电线的固定能力较强等优点,利用本发明加工方法在加工时只需要拆卸调头装夹一次,有效避免了传统加工方法加工时产生的误差,解决了壳体零件在加工生产中所遇到的加工面选择不当,步骤混乱,加工程序复杂,且需要多次拆装影响精度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417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19006.X

  • 发明设计人 张云玲;王君;黄宇泽;

    申请日2021-05-12

  • 分类号H02G15/10(20060101);B23P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元焱

  •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沪城环路111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盒壳体及其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家居装修中,接线盒是电工辅料之一,因为装修用的电线是穿过电线管的,而在电线的接头部位(比如线路比较长,或者电线管要转弯)就采用接线盒作为过渡用,电线管与接线盒连接,线管里面的电线在接线盒中连起来,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

发明专利CN201210087408.8公开了一种接线盒壳体,包括上侧面呈开口状的方形壳体,该方形壳体的底板和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第一接线孔,在方形壳体的另两相对的侧壁内侧对称设有沿其所在的侧壁方向且与底板垂直的凸部,该凸部延伸至方形壳体的底板上,在该另两相对的侧壁外侧面上且对应凸部下端处设有凹槽,该凹槽和凸部的中心线重合,在凸部中心沿垂直底板方向开设有与其所在侧壁平行的连接孔,该联接孔内设有螺纹,且该联接孔的上端开口于凸部的上侧面,下端开口于凹槽。该接线盒壳体结构简单,安装、使用非常方便和快捷。但是,该接线盒壳体对待接线的固定能力较弱,待接线易发生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接线盒壳体及其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对电线的固定能力较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接线盒壳体,包括两端开口的主体,主体的一端设有固定部,主体的另一端设有接线部,所述的接线部包括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的进线口外侧设有限位孔,所述的出线口外侧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的固定部上环形设置有键槽。

优选地,所述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平行设置,进线口开设在主体的端部中间,出线口开设在两端开口且一端与主体内腔相通的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圆孔和方形凸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方形凸台内部中空且连通主体内腔。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内侧壁上设有卡合部。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截面形状呈正八边形,固定部开设有键槽的部分突出于主体的侧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键槽环形设置有4个。

优选地,所述的环形凸台上呈环形开设有多个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孔等间距设置有3个且每个限位孔与进线口距离相同。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侧壁上沿平行于主体轴线方向开设有辅助孔。

一种上述接线盒壳体的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上述接线盒壳体的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夹具夹持毛坯的一端,用平底刀铣出固定部和主体的轮廓,余量0.5mm;

S2:用平底刀将固定部上四个键槽铣出来,余量0.5mm;

S3:调头装夹另一端,用平底刀铣接线部的轮廓和环形凸台;

S4:换平底刀铣进线口和出线口;

S5:用平底刀铣辅助孔,余量0.5mm;

S6:铣侧面,用平底刀铣凸台和方形凸台,余量0.5mm;

S7:用平底刀铣方形凸台中的槽;

S8:铣凸台上的通槽;

S9:换平底刀铣圆孔;

S10:精加工,按照S1~S9将余量设为0重复铣一遍;

S11:钻环形凸台上的螺纹孔,用中心钻定心,再用钻刀钻通孔,然后用的丝锥攻丝完成螺纹孔;

S12:钻限位孔,用中心钻定心,再用钻刀钻通孔,然后用丝锥攻丝完成螺纹的加工。

本发明采用粗加工,精加工,两个层次进行。在走刀过程中利用五轴联动的优势按零件刀路要求有效使用铣削、钻孔进行零件加工。加工时只需要拆卸调头装夹一次,有效避免了传统加工方法加工时产生的误差,解决了壳体零件在加工生产中所遇到的加工面选择不当,步骤混乱,加工程序复杂,且需要多次拆装影响精度问题,同时提高了壳体零件的尺寸精度。本发明方法可更加简单规范的加工此类壳体零件,数控加工过程中通过均衡切削载荷,降低刀具磨损,减少误差,外表面工艺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进线口和出线口的同侧设置以及限位孔、环形凸台、固定部的配合设计,使得进线和接线均为同一侧且有限位组件进行径向限位,提高了对电线的固定能力,且所占体积较小,另一端的固定部可将壳体规定在支撑物上或连接密封盖,提高壳体的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圆孔和方形凸台的配合设计,可对壳体内电线进行轴向和径向限位,提高壳体内电线连接的稳定性;

3.本发明通过主体的形状设计并将出线口开设在凸台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壳体的体积,减轻壳体重量;

4.本发明通过辅助孔的设置,可辅助实现壳体的固定或连接,提高了壳体的适用性;

5.本发明方法具有简单易实现,加工质量稳定的优点,可简化加工过程中繁琐的编程问题;

6.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壳体类零件,能有效的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提高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接线盒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接线盒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主体,2-固定部,21-键槽,3-接线部,31-进线口,32-出线口,33-限位孔,34-环形凸台,341-螺纹孔,4-凸台,5-圆孔,6-方形凸台,7-辅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接线盒壳体,如图1~2所示,包括主体1、固定部2、接线部3、凸台4、圆孔5,方形凸台6和辅助孔7。

主体1为中空的且截面形状呈正八边形的棱柱体,两端开口,一端设置有固定部2,另一端设置有接线部3,其中,接线部3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进线口31旁设置有3个限位孔33,用于连接限位器件对进线进行限位,出线口32设置在环形凸台34内,环形凸台34可对出线进行限位,且环形凸台34上环形设置有多个螺纹孔341,可用于连接外部器件。凸台4两端开口,内部中空且与主体1内腔相通,在其上方开设有出线口32,出线口32与凸台4内腔相通,在主体1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部2,固定部2上呈环形设置有4个键槽21,可用于连接密封盖或进行位置固定。在主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圆孔5和方形凸台6,方形凸台6上设有通槽。主体1在与方形凸台6同一侧的还开设有辅助孔7,用以辅助壳体的固定或连接。

一种上述接线盒壳体的五轴联动机床数控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夹具夹持毛坯的一端,用Φ30mm的平底刀铣出固定部2和主体1的轮廓,余量0.5mm;

S2:用Φ10mm的平底刀将固定部2上四个Φ7.525mm,长25.4mm的键槽21铣出来,余量0.5mm;

S3:调头装夹另一端,先用Φ50mm的平底刀铣平面使零件高度达到要求,然后用Φ30mm的平底刀将接线部3的轮廓铣出来,留下圆柱的余量;

S4:用Φ30mm的平底刀铣Φ290mm的圆柱,余量0.5mm,然后用直径75mm,刃长13mm的T型刀铣圆柱下方Φ236.06mm的小圆柱,余量0.5mm,得到环形凸台34;

S5:换Φ30mm的平底刀铣Φ209mm的进线口31和圆柱中心Φ200mm的出线口32;

S6:用Φ10mm的平底刀铣Φ25.72mm,深86.5的辅助孔7,余量0.5mm;

S7:铣侧面,用Φ30mm平底刀铣凸台4和方形凸台6,余量0.5mm;

S8:用Φ5mm平底刀铣方形凸台6中的槽;

S9:换Φ30mm的平底刀铣凸台4上的Φ57.12mm,长256.29mm的通槽,再用Φ12mm球刀铣出Φ226.466mm,长120.06mm的圆弧槽;

S10:换Φ15mm的平底刀Φ52mm的圆孔5;

S11:精加工,按照S1~S10将余量设为0重复铣一遍;

S12:钻环形凸台34上的12个M8的螺纹孔341,用Φ8mm的中心钻定心,再用Φ7mm的钻刀钻通孔,然后用M8的丝锥攻丝完成螺纹孔;

S13:钻3个M16的限位孔33,用Φ16mm的中心钻定心,再用Φ15mm的钻刀钻通孔,然后用M16丝锥攻丝完成螺纹的加工。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