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

摘要

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治疗烧伤的药物疗效慢,治疗过程病患痛楚,烧伤创面留有瘢痕的问题。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由5‑40份朱砂、15‑45份冰片、40‑80份石膏、5‑20份无名异、5‑15份青黛和5‑25份玉屑组成。本发明用于治疗烧伤组织瘢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91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洪全;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44400.6

  • 发明设计人 王洪全;

    申请日2021-06-09

  • 分类号A61K36/704(20060101);A61K36/315(20060101);A61K36/195(20060101);A61K9/06(20060101);A61K9/14(20060101);A61P17/02(20060101);A61K31/045(20060101);A61K33/06(20060101);A61K33/12(20060101);A61K33/28(20060101);A61K33/32(20060101);

  • 代理机构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李红媛

  •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芦家街51号5单元6o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烧伤是由于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发红、水疱、疼痛等。烧伤常发生于体表,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根据烧伤的病原体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创面的形成存在大量的组织坏死;而难以活血化瘀、使热致瘀、瘀而生毒,是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火灾烧伤,其烟雾中携带着较高温度的气体和微粒,人体吸入后会灼伤呼吸道,导致组织水肿,分泌物增多,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烧伤组织可能出现坏死,体液渗出,引起组织水肿变性,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活体组织,导致坏死,小面积浅度烧伤体液渗出量小,不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大面积或深度烧伤时,大量液体渗出会导致休克和感染,对血细胞造成损害,甚至皮质焦化,并发脓毒症,引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

根据烧伤的病体表现,病理变化形成,烧伤面的病状,烧伤造成表面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水疱皮如果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轻、迟钝。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碳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针刺和拔毛没有痛觉,皮下血管迸现,以致对各脏器官的功能障碍,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目前治疗烧伤病症的药物有中药、西药、混合药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为患者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治疗烧伤的药物疗效慢,治疗过程病患痛楚,烧伤创面留有瘢痕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由5-40份朱砂、15-45份冰片、40-80份石膏、5-20份无名异、5-15份青黛和5-25份玉屑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方,能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因烧伤创面造成大面积的坏死组织,而对创面形成全面的保护,防止创面感染,预防因烧伤后所留下的瘢痕,全面治愈烧伤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由5-40份朱砂、15-45份冰片、40-80份石膏、5-20份无名异、5-15份青黛和5-25份玉屑组成。

本实施方式药物配伍得当,组方合理,其所述各味药的功效为:

朱砂:味甘、性微寒,归心经。功效应用:镇心安神、益气明目、通血脉、除烦满、止消渴、疗百病、祛疥癣蟲疮等症。

冰片:味辛、苦,性温、无毒,归肺肝经。功效应用:主治心腹邪气积聚、喉痹乳蛾、舌肿、痔疮、小儿惊痫、大人痰迷,通九窍、消风气、明耳目、杀诸虫、解蛊毒。

石膏: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应用:主治肺热实喘、头疼等症,清热泻火、出汗解肌、缓脾益气、生津止渴、清肺消痰。

无名异:味甘,性平、归肝经。功效应用:主治金疮折伤内损,活血止血、消肿止痛、止痛生肌。

青黛:味甘、咸,性大寒、归肝肺经。功效应用:主治胃诸热、惊痫、咽喉肿痛、口疮、浓水疮疡、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吐血、鼻出血,凉血止血、凉血消斑、清热解毒。

玉屑:味甘,性平、無毒、归肺经。功效应用:除烦止渴、养神名目、宁心定惊、减瘢痕、助声喉、美颜色。

本实施方式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全部成分来自于中国(药典)收藏的药物,药相和、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通经活络、改善皮肤组织微循环、以达到治疗烧伤和无瘢痕。疗效显著、无毒无副作用,药物制剂治疗方便。

本实施方式优选用的中药各组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综合作用,治疗烧伤,对人体无毒无害。

本药物经过对动物实验证明及毒性试验,疗效完全能够全面治愈,且无留瘢痕,证明其药物安全可靠。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中药制剂不仅能有效的治疗烧伤,而且对该病达到减瘢痕的作用。特别是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强药物各自治疗特性,通过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快速治愈创伤面的愈合,较好的达到康复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由20-30份朱砂、20-40份冰片、50-70份石膏、10-15份无名异、10-15份青黛和10-20份玉屑组成。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由25份朱砂、30份冰片、60份石膏、10份无名异、10份青黛和15份玉屑组成。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散剂。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治疗烧伤组织瘢痕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膏剂。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中药材:

朱砂20份,冰片25份,石膏50份,无名异10份,青黛10份,玉屑1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散剂的制药方法制成袋装散剂。

实施例2:

按下列重量份称取各中药材:

朱砂30份,冰片35份,石膏50份,无名异15份,青黛15份,玉屑15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为:将上述各药材原料按照常规制备膏剂的制药方法制成膏剂。

诊断依据:

烧伤的严重程度分类按全身体表面积(TBSA,全身体表面积)和烧伤深度进行分类。根烧伤的部位、大小、深度来决定治疗方式、判断预后等。

其中,辨别烧伤深度是评估的关键。体表面积的计算可按手掌大小占体表面积1%进行估算。

I°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再生能力强,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

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创面靠残存的表皮生发层和皮肤附件(汗腺、毛囊)的上皮再生修复,如不感染,创面可于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但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Ⅱ°烧伤: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深浅不尽一致,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

由于真皮层内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创面修复可赖其上皮增殖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但常有瘢痕增生。

Ⅲ°烧伤:全层皮肤烧伤,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可深达肌肉甚至骨骼、内脏器官等。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革,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

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3~4周后焦痂脱落,创面修复有赖于植皮或上皮自创缘健康皮肤生长。愈合后多形成瘢痕,且常造成畸形。

疗效判定标准:

目前各地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质的恢复状况而定。

表皮没有腐烂、水泡、红斑、出血点、水肿、不痛,基本症状消失,大部分功能恢复正常。创伤面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伴随临床脏器管损害症状基本消失,以至完全康复。

实施举例说明:

1.王某某,男,52岁,商人。手部烧伤。涂抹药物2-5天后,无红肿水泡。15天后表皮自然恢复。

2.李某某,女,40岁,工人。腿部烫伤。涂抹药膏3-6天后,无水泡。10天后表皮自然生长。

3.张某某,男,30岁,营业员。脸部烧伤。涂抹药膏7天后,脸部无痛觉。13天后脸部分皮质痂脱落。

4.刘某某,男,32岁,厨师。手部烧伤,带有水泡。涂抹药膏5天后,水泡自然脱痂。10天新的肉与角质自然恢复。

5.陈某某,女,20岁,学生。手脚烫伤,局部皮质脱落。涂抹药膏6天,手与脚无白斑血。13天后,手与脚角质组织自愈。

6.刘某某,男,27岁,装卸工。腿部烫伤,肉质已溃。涂抹散剂5天后无表溃烂。12天后,表面溃烂已无。

7.辛某某,女,16岁,学生。面部烫伤,带有红肿。涂抹药膏4天无红肿发炎。11天后,创伤面基本正常。

8.杨某某,男,10岁,儿童。手部烫伤,有轻微水泡。涂抹药膏4天水泡消失。10天后,表皮创面完全康复。

治疗结果:

经临床诊断治疗烧伤患者供给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40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瘢痕,且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与脏器管无损害症状,完全康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