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

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测量放线,确定管道轴线及结构边线;然后根据地质情况及工作条件,并在深沟槽周围布置高压旋喷桩;旋喷桩施工完成后在深沟槽开设截水沟,随后在沟槽四周设立防护栏杆;对深沟槽的上层土方进行开挖,并对开挖后的深沟槽上部施作混凝土支护结构;待上层混凝土支护结构施作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再对深沟槽的下层土方进行开挖和支护作业,重复上道工序直至施工到深沟槽底部;当施工到深沟槽底部后,对深沟槽的底部进行底板浇筑;底板浇筑完成后,进行管道安装,随后对深沟槽进行回填。该方法采用逆作法对深沟槽进行由上至下的分层支护,支护效果好。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深沟槽支护技术在我国已有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各工程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市政工程复杂管线、地勘资料的不准确性等原因,往往会引起较大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淤泥层和砂层的混合层常常发生流沙和坍塌,基底下渗水量大;路面破碎和钢板桩的施工过程中饱和土体发生液化严重,影响紧靠基坑周围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并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复杂地质环境下采用常规的支护型式已不能满足结构的变形稳定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首先建立坐标控制网,精度应符合要求。平面控制:严格按施工图先定出管道轴线,再放出旋喷桩桩位点及基槽的开挖线。高程控制:施工中管沟纵断面的高程控制,采用基底设置高程控制桩,控制桩间距为10m,在桩上部标注高程。

S2:根据地质情况及工作条件,并在深沟槽周围布置高压旋喷桩;

S3:旋喷桩施工完成后在深沟槽开设截水沟;随后在沟槽四周设立防护栏杆。

S4:对深沟槽的上层土方进行开挖,并对开挖后的深沟槽上部施作混凝土支护结构;

S5:待上层混凝土支护结构施作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再对深沟槽的下层土方进行开挖和支护作业,重复S2直至施工到深沟槽底部;

S6:当施工到深沟槽底部后,对深沟槽的底部进行底板浇筑;

S7:底板浇筑完成后,进行管道安装,随后对深沟槽进行回填。

进一步地,对深沟槽上部进行开挖作业时,首先采用机械挖除深沟槽的大部土方,再通过人工持小型器具修整井壁,对深沟槽下部进行开挖时,采用人工手持风动工具凿除,并通过机械吊运将渣土吊出深沟槽。

进一步地,每开挖一层立即进行钢筋绑扎,当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通过钢模拼装加固并预留浇注口,随后向浇注口内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到预留浇注口以上后,将预留口封堵,直至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模板,再进行深沟槽内第二层土方开挖。

进一步地,进行钢筋安装时,在上层井体预留下节段钢筋,且上层井体的下节段钢筋与下层井体的钢筋焊接。

进一步地,对土方进行开挖时,土方的开挖深度不超过土方的浇筑深度。

进一步地,混凝土支护结构每隔9m-10m设置2cm-3cm宽的伸缩缝。

进一步地,步骤S6中对底板进行浇筑前,检测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值,不满足时采取500mm厚1:1粗砂碎石换填,随后再浇筑混凝土。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采用逆作法对深沟槽进行由上至下的分层支护,能够有效的针对复杂的地质环境,控制围护结构的侧移和周围地表沉降,也能够增加坑底抗隆起变形的能力,对周边建筑影响小;同时,通过逆作法的分层施工实现分层探测,再辅以人工探挖,对复杂的地下管线,以及深度较深的管线能够达到准确探测,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安全,避免施工中对管线的破坏,此外,深沟槽开挖辅助以注浆加固和防渗措施有效的保证施工安全,并且提高支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分层开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复杂环境下深沟槽支护逆作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首先建立坐标控制网,精度应符合要求。平面控制:严格按施工图先定出管道轴线,再放出旋喷桩桩位点及基槽的开挖线。高程控制:施工中管沟纵断面的高程控制,采用基底设置高程控制桩,控制桩间距为10m,在桩上部标注高程。

S2:确定施工位置的地质情况及工作条件,并在深沟槽周围布置高压旋喷桩。该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桩,高压旋喷桩成桩桩径为500mm,搭接为150mm。旋喷桩采用单管法施工,水泥强度42.5,水泥浆水灰比为1.0,喷射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成孔直径和桩长不得小于设计值。高压旋喷桩喷浆压力要求达到20MPa,提升速度为20cm/min,垂直偏差不超过1.0%。

S3:深沟槽设置30cm*30cm截水沟。采用MU15混凝土普通,M10水泥砂浆砌筑,垫层采用C15混凝土,防止地表水流入沟槽内;沟槽四周设立防护栏杆,栏杆固定在预埋铁板上,栏杆高度1.2m,每1.5m设一根立杆。立杆采用Ф48*3.2钢管,扶手采用Ф48钢管,中部设置水平连接杆三道,材料采用Ф48钢管与立杆焊接而成。采用红丹防锈漆打底,再刷饰面漆。护栏必须牢固、可靠、确保人员的安全。

S4:对深沟槽的上层土方进行开挖,并对开挖后的深沟槽上部施作混凝土支护结构。进行开挖时,上层土方部分开挖采用人工辅助机械作业进行,先用机械挖除深沟槽大部土方,再人工持小型器具修整井壁,尽量减小对支护结构岩土面的扰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及工作条件,合理布置临时支撑,保证土层的稳定,避免引起土质坍塌诱发安全事故。对土方进行开挖时,土方的开挖深度不超过土方的浇筑深度,保持土压平衡,防止土体塌方。

S5:待上层混凝土支护结构施作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再对深沟槽的下层土方进行开挖和支护作业,重复S4直至施工到深沟槽底部。下层岩石部分开挖采用人工持风动工具凿除,机械吊运提升至井口面,装车运至渣场。工作井开挖施工配合井壁钢筋混凝土施工合理进行,下层土体的开挖必须在上层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

S6:墙体浇筑到设计深度,且底板持力层承载力达到设计的100KPa或采取500mm厚1:1粗砂碎石换填,满足承载力要求,即可浇筑底板C30混凝土。

在进行混凝土支护施作时,每开挖一层立即进行钢筋绑扎,当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通过钢模拼装加固并预留浇注口,随后向浇注口内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到预留浇注口以上后,将预留口封堵,直至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模板,再进行深沟槽内第二层土方开挖。进行钢筋安装时,在上层井体预留下节段钢筋,且上层井体的下节段钢筋与下层井体的钢筋焊接,为保证同一断面焊接接缝数量不大于50%,采取间隔焊接。

混凝土支护结构每隔9m-10m设置2cm-3cm宽的伸缩缝,施工护壁时两侧同时开挖且不得超挖,平面先开挖前段4.5m,施工完成后再开挖后端4.5m。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观测土体的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的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