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及安装方法

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及安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即安装方法,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连接,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背栓通孔,第一背栓通孔用于供背栓穿过,连接第一侧板和饰面板;调节通孔置于限位装置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第一接头置于第一N字型件本体上,且第一接头插设于所述限位装置上,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背栓通孔,所述第二背栓通孔用于供背栓穿过,连接第一N字型件本体和饰面板;所述支撑架中一侧面板通过调节通孔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侧面板用于与墙体或面板连接。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的设置,便于饰面板板固定于墙体上,以提高饰面板的安装效率,同时节省所述第一挂点组件材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5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州百益百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67837.1

  • 发明设计人 李诗全;陈小珍;

    申请日2021-06-16

  • 分类号E04F13/23(20060101);E04F13/25(20060101);E04F21/18(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19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林祥翔;徐剑兵

  • 地址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湖里路27号2#楼2-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8:4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饰面板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装饰面板是指石材、木材、防火板、聚乙烯材料、铝材、瓷砖、玻璃制品、金属与非金属耐火建筑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建筑材料等可以安装在建筑墙面的外立面、内立面、天花板、地板等表面上的板状或具有形状的结构。

传统建筑装饰面板的安装有三种:湿贴、粘贴法和干挂法。

传统的湿贴作业法是指用水泥砂浆作为胶粘剂将建筑装饰面板胶粘在墙面上;然而水泥砂浆的粘贴力不够容易导致建筑装饰面板脱落,且水泥里面含有的碱成分容易造成建筑装饰面板表面泛碱,湿贴的建筑装饰面板与墙体之间又是刚性连接,抗震性差。

粘贴法是用专用建筑装饰面板胶粘剂将建筑装饰面板胶粘在墙面上,对墙面平整度、清洁程度要求高,但要使用的建筑装饰面板面积和厚度有限制,受撞击建筑装饰面板容易破碎,建筑装饰面板胶粘剂残留在建筑装饰面板表面因老化作用易使建筑装饰面板内部松弛,表面易剥落,从而加速建筑装饰面板老化。

传统的干挂法是以金属挂件将饰面建筑装饰面板直接吊挂于墙面或空挂于钢架之上,金属挂件的基本结构为一个平板,该平板的一端设有垂直向上或向下的插板,使用时将这种挂件固定在墙体上,插板端向外排列,装饰面板上、下两边分别设置与上、下挂件的插板相配合的槽,现场通过挂件插板插入装饰面板的槽内,槽和插板之间用胶粘接,将装饰面板固定在挂件上。这种挂件的缺陷是:一、装饰面板同挂件只能现场连接,不仅操作不便、效率低,而且只能使用快干胶粘接,粘接强度低。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及安装方法,防止饰面板掉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包括:第一点挂组件,所述第一点挂组件包括:支撑架、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

所述L字型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背栓通孔,且所述第一背栓通孔用于供背栓穿过,连接第一侧板和饰面板;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限位装置和调节通孔,所述调节通孔置于所述限位装置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N字型件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一N字型件本体,所述第一接头置于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接头插设于所述限位装置上,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背栓通孔,所述第二背栓通孔用于供背栓穿过,连接第一N字型件本体和饰面板;

所述支撑架中一侧面板通过调节通孔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侧面板用于与墙体或面板或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通孔为移位孔和螺孔;所述移位孔为长条形通孔,所述螺孔为圆形或大半圆形,所述螺孔与移位孔相导通,且螺孔与移位孔端部相导通,所述螺孔宽度大于移位孔的宽度;

或所述调节通孔为方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一N字型件本体紧贴饰面板的一面设有二个或者多个胶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通过锚栓、膨胀钉或保温钉置于墙体上,且在所述支撑架与墙体间还设置有胶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紧贴墙体面设有二个或者多个胶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胶接件;所述胶接件的一端与墙体胶接或通过锚栓连接或通过锚栓和胶连接或通过膨胀钉连接或通过保温钉连接或通过自攻螺丝锁定连接,所述胶接件的另一端与饰面板胶接。

进一步地,当在一块饰面板上设置一个所述胶接件设时,所述胶接件设置于饰面板中心部位,或所述胶接件置于饰面板边缘的中心部位;当在一块饰面板上设置多个所述胶接件设时,所述胶接件置于饰面板任意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点挂组件,所述第二点挂组件置于所述第一点挂组件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第二点挂组件包括:U字型件和第二N字型件;所述U字型件包括:U型接头和U字型件本体,所述U字型件本体与U型接头连接;所述第二N字型件包括:第二接头和第二N字型件本体,所述第二接头置于所述第二N字型件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接头插设于所述U型接头上;

所述U字型件本体远离所述U型接头的一侧用于与墙体或面板或锚栓连接,所述第二N字型件本体用于与饰面板的上方背栓或下方背栓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的安装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一种应用于饰面板安装的点挂组件,包括步骤:

步骤1:在预设位置设置U字型件;

步骤2:将L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部,将第二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的下部,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插入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

步骤3: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连接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不锁紧,可左右移动调整;

步骤4:确认饰面板的位置,将固定支撑架于墙体上;

步骤5:确认及调整饰面板的外立面平整度,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紧锁于L字型件中的第二侧板上。

步骤6:将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将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插入L字型件的限位装置上;

步骤7: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连接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不锁紧,可左右移动调整;

步骤8:确认饰面板的位置,将固定支撑架于墙体上;

步骤9:确认及调整饰面板的外立面平整度,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紧锁于L字型件中的第二侧板上;

循环步骤6至步骤9;

步骤10:在预设位置设置U字型件;将第二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部,将第一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的下部,将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对准下部饰面板的限位装置,同时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置于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将饰面板整体往下落坐,其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插入下部饰面板的限位装置,同时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插入或挂入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

进一步地,步骤1、步骤5或步骤9还包括步骤:于墙体预先设计指定位置上设置胶接件,并在胶接件远离墙体的一端涂布胶体。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的设置,便于饰面板板固定于墙体上,以提高饰面板的安装效率,同时节省所述第一挂点组件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第一点挂组件和第二点挂组件结构图;

图2为所述第一点挂组件结构图;

图3为所述第二点挂组件结构图;

图4为所述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结构图一;

图5为所述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侧视图;

图6为所述第一N字型件结构图

图7为所述调节通孔结构图一;

图8为所述调节通孔结构图二;

图9为所述限位装置为方形槽时结构图一;

图10为所述限位装置为方形槽时结构图二;

图11为所述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结构图二;

图12为T型胶接件结构图;

图13为H型胶接件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点挂组件;20、第二点挂组件;30、饰面板;31、中间饰面板;40、墙体;50、胶接件;

11、支撑架;12、L字型件;13、第一N字型件;14、胶槽;

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

1211、第一背栓通孔;1221、限位装置;1222、调节通孔;

131、第一接头;132、第一N字型件本体;

1321、第二背栓通孔;

21、U字型件;22、第二N字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饰面板30安装的点挂组件,包括:第一点挂组件10,所述第一点挂组件10包括:支撑架11、L字型件12和第一N字型件13;所述L字型件12包括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所述第一侧板121与所述第二侧板122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21上设置有第一背栓通孔1211,且所述第一背栓通孔1211用于供背栓穿过,连接第一侧板121和饰面板30;所述第二侧板122上设置有限位装置1221和调节通孔1222,所述调节通孔1222置于所述限位装置1221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21的一侧;所述第一N字型件13包括第一接头131和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所述第一接头131置于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上,且所述第一接头131插设于所述限位装置1221上,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上设置有第二背栓通孔1321,所述第二背栓通孔1321用于供背栓穿过,连接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和饰面板30;所述支撑架11中一侧面板通过调节通孔1222与所述第二侧板122连接,所述支撑架11另一侧面板用于与墙体40或面板连接。

请参阅图4至图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侧板121与所述第二侧板122相互垂直,使所述L字型件12为L型;所述第一接头131置于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一侧,且插设于所述限位装置1221上,即,所述第一接头131贯穿所述第二侧板122。所述第一侧板121通过背栓固定于一块饰面板30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通过背栓固定于另一块饰面板30的边缘位置,当所述第一接头131插设在所述限位装置1221内时,两块饰面板30相互拼接;优选的,所述第一N字型件13置于所述L字型件12上方,即,所述第一接头131从所述限位装置1221上方插入;进一步的,饰面板30上边缘设置所述L字型件12,用于承接上一块饰面板30,饰面板30下边缘设置所述第一N字型件13,用于连接下一块饰面板30。

请参阅图7至图11,螺栓穿过第一背栓通孔1211,将所述L字型件12固定于饰面板30上;同理,螺栓穿过第二背栓通孔1321将所述第一N字型件13固定于饰面板30上。所述限位装置1221与所述第一接头131相互适配。所述背栓为沉头偏心定位式背栓。所述限位装置1221为方形孔或者方形槽;当所述限位装置1221为方形槽时,方形槽置于L字型件12上方,用于承接放置所述第一接头131。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L字型件12与所述支撑架11连接时,所述调节通孔1222用于调节所述L字型件12的位置,即,调整饰面板30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再将所述L字型件12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1上。所述支撑架11按指定位置固定于墙体40或者面板上,优选的,墙上或面板上可以预先设置供膨胀钉、保温钉或膨胀螺栓应用的孔,通过膨胀钉、保温钉或膨胀螺栓将所述支撑架11固定于墙体40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饰面板30阵列设置在墙体40上,所述第一点挂组件10用于拼接纵向相邻两块饰面板30;具体的,所述第一侧板121与下方饰面板30连接,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与上方饰面板30连接;所述L字型件12接触饰面板30的面与所述第一N字型件13中触饰面板30的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点挂组件10还可以用于固定一块饰面板30,即,所述第一N字型件13不与所述L字型件12连接,此时,所述第一点挂组件10用于固定起始或结尾位置的饰面板30。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11、L字型件12和第一N字型件13的设置,将饰面板30板固定于墙体40上,以提高饰面板30的安装效率,同时节省所述第一挂点组件材料。

请参阅图7至图11,为了便于饰面板30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通孔1222包括:移位孔和螺孔;所述移位孔为长条形通孔,所述螺孔与移位孔相导通,且螺孔与移位孔端部,所述螺孔直径大于移位孔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L字型件12与所述支撑架11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即,螺栓从所述螺孔伸入,并沿所述移位孔移动,螺母从螺栓端部旋入,待所述L字型件12调整好位置后,将螺母旋紧以此固定L字型件12和支撑架11。所述支撑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122的侧面板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当然,所述调节通孔1222也可仅为条形方孔。

需要说明的是,图11预设好第一N字型件与L字型件,可以在其表面即饰面板表面增设保温层,最终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在外头,以及L字型件的第二侧板露在外侧,其安装使用方法不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位孔的宽度大于螺栓的宽度,使所述螺栓可以在移位孔内移动;当螺母旋紧后,螺母将防止螺栓从所述移位孔内脱出。所述移位孔形状为长方形或腰圆形;所述螺孔为圆形或者半圆形。

请参阅图1至图3和图9至图10,为了防止饰面板30从所述第一N字型件13和L字型件12脱落,所述第一侧板121和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紧贴饰面板30的一面设有二个或者多个胶槽14,且在所述二个或者多个胶槽14上还设置有胶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二个或者多个胶槽14的设置将提高胶体与所述第一侧板121和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接触面积,同时形成机械胶体混固连接,以提高胶体的粘性。胶体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侧板121、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与饰面板30连接的粘性。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二个或者多个胶槽14设置有间隔,通过凹槽可以避免刮花饰面板。

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防止所述支撑架11从墙体40内脱落,所述支撑架11通过锚栓、膨胀钉或保温钉置于墙体40上,且在所述支撑架11与所述墙体40间还设置有胶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架11与墙体40连接的侧面板上设置有通孔,锚栓、膨胀钉或保温钉穿过通孔将所述支撑架11紧锁于墙体40上。胶体为环氧树脂胶、干挂胶或结构胶。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墙体40本身存在缝隙,在长时间的使用中,锚栓、膨胀钉或保温钉易出现松动,胶体将缝隙填实,防止缝隙继续扩大,以此防止所述支撑架11从墙体40上脱落。

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1紧贴墙体40面设有二个或者多个胶槽14,且在所述胶槽14上还设置有胶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胶槽14的设置将提高胶体与所述第一侧板121和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接触面积,同时形成机械胶体混固连接,以提高胶体的粘性。所述第一N字型件13与所述第二N字型件22形状大小是相同的。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或二个至多个胶接件50;所述胶接件50的一端与墙体40连接,所述胶接件50的另一端与饰面板30胶接。需要说过明的是,所述胶接件50用于固定一块饰面板30,且所述胶接件50与饰面板30中部胶接;当然,所述胶接件50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胶接件50为H型胶接件或T型胶接件;H型胶接件一端与墙体40胶接,H型胶接件的另一端与饰面板30胶接;T型胶接件一端与饰面板30胶接,T型胶接件的另一端通过锚栓、膨胀钉或化学锚栓与墙体40连接。没有胶接件50的胶点,第一用胶多,而且当间距较大时,胶容易流走,当间距很大时胶点根本用不上,这时就需要我们的胶接件50来实现胶点胶连接,让整套点挂挂件更加安全可靠。

请参阅图3,本申请中,还包括第二点挂组件20,所述第二点挂组件20置于所述第一点挂组件10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二点挂组件20包括:U字型件21和第二N字型件22;所述U字型件21包括:U型接头和U字型件21本体,所述U字型件21本体与U型接头连接;所述第二N字型件22包括:第二接头和第二N字型件22本体,所述第二接头置于所述第二N字型件22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接头插设于所述U型接头上;所述U字型件21本体远离所述U型接头的一侧用于与墙体40或面板连接,所述第二N字型件22本体用于与饰面板3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饰面板30阵列设置在墙体40上,所述第一点挂组件10用于拼接纵向相邻两块饰面板30;所述第二点挂组件20用于固定起始或结尾位置的饰面板30。具体的,当设置好起始位置时,先将所述U字型件21固定于预设位置,同时将第二N字型件22固定于饰面板30上,而后将第二N字型件22上的所述第二接头插入至所述U型接头内,完成第一块饰面板30的安装。所述U字型件21本体通过螺栓等固定在墙体40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饰面板30安装的点挂组件的安装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条实施例所述一种应用于饰面板30安装的点挂组件,包括步骤:步骤1:在预设位置设置U字型件;

步骤2:将L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部,将第二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的下部,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插入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

步骤3: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连接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不锁紧,可左右移动调整;

步骤4:确认饰面板的位置,将固定支撑架于墙体上;

步骤5:确认及调整饰面板的外立面平整度,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紧锁于L字型件中的第二侧板上。

步骤6:将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将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插入L字型件的限位装置上;

步骤7: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连接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不锁紧,可左右移动调整;

步骤8:确认饰面板的位置,将固定支撑架于墙体上;

步骤9:确认及调整饰面板的外立面平整度,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紧锁于L字型件中的第二侧板上;

循环步骤6至步骤9;

步骤10:在预设位置设置U字型件;将第二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部,将第一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的下部,将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对准下部饰面板的限位装置,同时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置于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将饰面板整体往下落坐,其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插入下部饰面板的限位装置,同时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插入或挂入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

在实际作业中,先于预设位置通过螺栓固定设置U字型件21,预设位置为墙体40安装饰面板30的起始位置。将第一N字型件13和第二N字型件22固定于饰面板30上;优选的,第二N字型件22置于起始饰面板30的上边缘上,且第二N字型件22插接在U字型件21的U型接头;所述第一N字型件13置于同样置于起始饰面板30上,且相对于第二N字型件22设置,此时,第一N字型件13的第一接头131插入L字型件12限位装置1221内。

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连接设置于第二侧板上,此时,支撑架11与L字型件12可以相对运动,此时,可以调整支撑架11的位置;具体的,螺栓穿过第二侧板122以及支撑架11,且螺母置于螺栓上,防止螺栓掉落;此时,螺母螺栓没有锁紧,支撑架11与L字型件12可以相对运动。步骤4:支撑架11调整好后,将支撑架11固定到墙上的指定位置,此时可以通过膨胀钉或螺母固定支撑架11。

调整L字型件12使第一侧板121接触饰面板30的面与第一N字型件13接触饰面板30的面平齐,进而保证相邻两块饰面板30之间的平整度,即,相邻两块饰面板30之间没有高度差。调整好后将支撑架11固定于L字型件12中的第二侧板122上,此时,支撑架11与L字型件12相对静止,且不能相对运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侧板121通过背栓固定于一块饰面板30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通过背栓固定于另一块饰面板30的边缘位置,当所述第一接头131插设在所述限位装置1221内时,两块饰面板30相互拼接;优选的,所述第一N字型件13置于所述L字型件12上方,即,所述第一接头131从所述限位装置1221上方插入;进一步的,饰面板30上边缘设置所述L字型件12,用于承接上一块饰面板30,饰面板30下边缘设置所述第一N字型件13,用于连接下一块饰面板30。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所述L字型件12与所述支撑架11连接时,所述调节通孔1222用于调节所述L字型件12的位置,即,调整饰面板30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再将所述L字型件12固定于所述支撑架11上。所述支撑架11按指定位置固定于墙体40或者面板上,优选的,墙上或面板上可以预先设置供膨胀钉、保温钉或膨胀螺栓应用的孔,通过膨胀钉、保温钉或膨胀螺栓将所述支撑架11固定于墙体40上。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饰面板30阵列设置在墙体40上,所述第一点挂组件10用于拼接纵向相邻两块饰面板30;具体的,所述第一侧板121与下方饰面板30连接,第一N字型件本体132与上方饰面板30连接;所述L字型件12接触饰面板30的面与所述第一N字型件13中触饰面板30的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还包括步骤:于墙体40指定位置设置胶接件50,并在胶接件50远离墙体40的一端涂布胶体。胶体为环氧树脂胶、干挂胶或结构胶。所述胶接件50为H型胶接件或T型胶接件;H型胶接件一端与墙体40胶接,H型胶接件的另一端与饰面板30胶接;T型胶接件一端与饰面板30胶接,T型胶接件的另一端通过锚栓、膨胀钉或化学锚栓与墙体40连接。

在进行步骤2至步骤5时,可在饰面板30与将第一N字型件13的接触面上设置胶体、在饰面板30与将第二N字型件22的接触面上设置胶体、在墙体40与支撑架11的接触面上设置胶体和在U字型件21与墙体40的接触面上设置胶体,使饰面板30与第一N字型件13、饰面板30与第二N字型件22、墙体40与支撑架11、U字型件21与墙体40达成胶连接。

在步骤5时,在饰面板30的边缘靠中间位置设置H型胶接件,一端与墙连接,一端与饰面板30的内面连接;从而形成让本套系统形成机械与胶固双重固定连接,让安全性能更加可靠。

本套系统可以实现三维调节,即上下、左右、里外调节,而且本套系统正常可以做到饰面板30内面到墙体40空间为二十MM的点挂安装系统,当然经过挂件特别定制,还可以小于二十MM空间进行可靠的点挂安装,更具优势的是本系统一样可用饰面板30内面到墙体40空间为二十MM以上的任意点挂安装系统,还适用于造型、线条等的点挂挂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胶接件的安装方法:

步骤1:在预设位置设置U字型件;及在预装饰面板的中心位置对应的墙体上设置胶接件,贴向饰面板的一端设置环氧树脂胶

步骤2:将L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部,将第二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的下部,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插入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

步骤3: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连接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不锁紧,可左右移动调整;

步骤4:确认饰面板的位置,将固定支撑架于墙体上,在这个过程胶接件已经与饰面板达成胶连接。

步骤5:确认及调整饰面板的外立面平整度,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紧锁于L字型件中的第二侧板上。

步骤6、在预装饰面板的中心位置对应的墙体上设置胶接件,贴向饰面板的一端设置环氧树脂胶

步骤7:将L字型件和第一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将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插入L字型件的限位装置上;

步骤8: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连接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不锁紧,可左右移动调整;

步骤9:确认饰面板的位置,将固定支撑架于墙体上;

步骤10:确认及调整饰面板的外立面平整度,将支撑架通过车马螺栓、螺母或螺栓、螺母紧锁于L字型件中的第二侧板上,在这个过程胶接件已经与饰面板达成胶连接。

循环步骤6至步骤10(即,当中间饰面板31为多块时,可以按6至10的步骤叠加安装),这里的循环步骤可以是零次(中间饰面板31的只装一片时),一次(中间饰面板31只装两片时)或者多次(中间饰面板31安装大于两片时)叠加;

步骤11:在预设位置设置U字型件,并在在预装饰面板的中心位置对应的墙体上设置胶接件,贴向饰面板的一端设置环氧树脂胶;将第二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上部,将第一N字型件固定于饰面板的下部,将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对准下部饰面板的限位装置,同时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置于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将饰面板整体往下落坐,其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插入下部饰面板的限位装置,同时将第二N字型件的第二接头插入或挂入U字型件的U型接头上,在这个过程胶接件与饰面板达成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一块饰面板设置一个胶接件的安装方法,而且胶接件是在饰面板的中心;本发明可以根据饰面板的大小需要增加或减少胶接件,安装方法不一定就按以上步骤进行,只要达成胶接件的使用目的即可,通常饰面板为磁砖、石材等硬、脆、重的物品,特别是石材,由于一块饰面板通常是600MM*900MM、600MM*800MM,厚度25MM,少则20MM,有七八十斤重,就依靠两个受力节点支撑,一旦其中一个受力节点损坏或不稳定极易产生安全隐患,这时用于辅助的胶接件就能产生结固式抗拉作用,能有效减少或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使用胶接件的优点在于:一、没有胶接件的胶点用胶多,而且当间距较大时,胶容易流走,当间距很大时胶点根本用不上,这时就需要我们的胶接件来实现胶点胶连接,让整套点挂挂件更加安全可靠;二、胶接件通过锚栓或锚栓与胶设置于墙上,在日久风化过程中、热胀冷缩过程中容易使胶与墙体脱节,这时就要完全依靠锚栓的抗拉拔作用力,不然会带来安全隐患或达不到预期设计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胶接件所应用的胶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胶或干挂胶或结构胶或AB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设有第一N字型件、L字型件的饰面板更好的装配运输,其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还可以为组装式,即第一N字型件的第一接头与第一N字型件本体为可拆卸连接或可活动连接,在使用的时候装上或者展开,达到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接头的安装作用,又不影响饰面板的装配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背栓只要能实现饰面板与挂件的紧固即可,根据不同的工艺,可直接螺栓、螺母组合,也可以用膨胀组件与螺母的组合即敲击式背栓或旋进式背栓,当然,还可以直接用定位式背栓,均在本发明的构思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固定支撑架的锚栓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膨胀锚栓、剪式锚栓、化学锚栓、抗震定型化学锚栓等。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