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通过抽象程序调用的一种高复用的代码实现方法

通过抽象程序调用的一种高复用的代码实现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抽象程序调用的一种高复用的代码实现方法,确立程序设计解决的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分段式的模块化处理;设计每个模块化的实现方式;计算程序设计;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生成程序设计统计表单,本发明在获取到任务问题信息后,通过确立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得用户在设计程序之前就能够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而确切的了解,使得后续在程序设计后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达到其实际解决的要求,避免任务问题信息存在模棱两可和含混不清的情况,且通过对问题信息进行分析,方便人们对问题的题面意思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问题的条件因素进行分析方便人们对于解决问题时所附加的条件信息进行知晓,以便更加快速方便的设计解决问题的程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202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适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78389.0

  • 发明设计人 李抒雁;沙涛;

    申请日2021-04-30

  • 分类号G06F8/36(20180101);G06F9/448(20180101);

  • 代理机构32327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蔼民

  •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山路800号A座1106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7: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程序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通过抽象程序调用的一种高复用的代码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程序设计是给出解决特定问题程序的过程,是软件构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往往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程序设计过程应当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排错等不同阶段,专业的程序设计人员常被称为程序员,任何设计活动都是在各种约束条件和相互矛盾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程序设计也不例外,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早期,由于机器资源比较昂贵,程序的时间和空间代价往往是设计关心的主要因素,随着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软件规模的日益庞大,程序的结构、可维护性、复用性、可扩展性等因素日益重要,而抽象方法则是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抽象方法指一些只有方法声明,而没有具体方法体的方法,且抽象方法在程序设计中应用广泛;

目前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在获取任务问题后缺少对问题信息的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过程,导致问题信息所对应的意义与其实际表达的意思易出现偏差,进而使得人们后续来对问题信息的解决结果进行判断时费时费力,同时也会导致该基于问题信息而设计的程序出现多重计算结果,降低程序设计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通过抽象程序调用的一种高复用的代码实现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由于在获取任务问题后缺少对问题信息的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过程,导致问题信息所对应的意义与其实际表达的意思易出现偏差,进而使得人们后续来对问题信息的解决结果进行判断时费时费力,同时也会导致该基于问题信息而设计的程序出现多重计算结果,降低程序设计的准确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通过抽象程序调用的一种高复用的代码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立程序设计解决的问题;

S2、全面分析问题;

S3、分段式的模块化处理;

S4、设计每个模块化的实现方式;

S5、计算程序设计;

S6、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

S7、生成程序设计统计表单;

所述S1中,确立解决的问题是指确立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最后应达到的要求,必须保证在任务一开始就对它有详细而确切的了解,避免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之处;

所述S2中,分析问题是指对于接收到的任务问题要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研究任务问题所给定的条件,分析最后应达到的目标,完成实际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对问题所反应的信息类别进行确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析问题具体包括对问题的题面意思进行分析,对问题的条件因素进行分析,对问题的信息类别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对问题的题面意思进行分析是指对问题直接表面的意思进行词义分析,同时要判别出该问题信息所表明的直接词义、歧义和同义,并通过逐级剔除的方式来逐级的将问题信息所反应的旁义信息进行剔除,使问题信息所表达的词义信息准确唯一;

对问题的条件因素进行分析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对问题信息中所附加的条件信息进行梳理和提取,该条件信息可理解为对问题信息解题方式的一种限制,通过分析条件信息,使得后续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简易,同时该条件信息在分析后,将条件信息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依据问题信息和条件信息来设计解题程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处理是指依照问题信息题面意思的分析结果来对该问题信息对应的类别信息进行归纳,使该问题信息能够归纳到统计数据库中对应的类别内,以便后续更好的对该问题信息进行查验,同时方便后续将同类型的问题信息直接代入到统计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后续更加快速的确定相关问题信息的解决结果;

在对问题信息进行归纳时,主要是按照问题信息的社会性、空间状态和载体性质进行归纳,问题信息的社会性具体指将问题信息分为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问题信息的空间状态具体指将问题信息分为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问题信息的载体性质具体指将问题信息分为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中,模块化处理是指为了解决一个复杂的任务问题,逐层把任务问题划分成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子问题的过程,实现将复杂的问题以逐层简化的方式进行模块化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4中,设计每个模块化的实现方式,主要对模块化处理后的子问题进行处理;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分解任务问题;

B、找出解决方法;

C、建立解决模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A中,分解任务问题是指从问题的全局下手,把一个复杂的问题任务分解成许多个易于控制和处理的子问题,子问题还可能做进一步分解,如此重复,直到每个子问题都容易解决为止;

所述B中,找出解决方法是指在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后,依照分解的子问题来寻找出解决对应子问题的规律,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述C中,建立解决模型是指在每个子问题都寻找到对应的解题方法后,对每个子问题依照其对应的解题方法来用数学语言描述它,列出解题的数学公式或联立方程式,即建立数学模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5中,计算程序设计是指依照建立的解题数学模型来设计出解题的算法和具体步骤,并将算法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语言,对源程序进行编辑、编译和连接;

在将算法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语言之前,应当整理好思路,设想好运算或处理的方式,即为“算法”,最后将该算法用框图画出来,用一个框表示要完成的一个或几个步骤,它表示工作的流程,称为流程图,它能使人们思路清楚,减少编写程序中的错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6中,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在将算法翻译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语言后,运行翻译出的程序来得到程序运行后的结果;

在得到运行结果后并不意味着程序正确,要对结果进行分析,看它是否合理,不合理要对程序进行调试,一个复杂的程序往往不是一次上机运行就能通过并得到正确的结果的,需要反复试算修改,才得到正确的可供正式运行的程序,即通过上机试验来发现和排除程序中的故障;

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将计算结果与该问题信息所对应的题面意思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该计算结果表达的信息与问题信息对应的题面意思的吻合程度,以确定该计算结果的对应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7中,生成程序设计统计表单是指计算机程序在经过运行计算后,将生成的计算机设计程序以表单的方式进行记录,具体包括将计算机设计程序的程序名称、程序功能、运行环境、程序的装入和启动、需要输入的数据,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进行统计记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获取到任务问题信息后,通过确立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得用户在设计程序之前就能够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而确切的了解,使得后续在程序设计后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达到其实际解决的要求,避免任务问题信息存在模棱两可和含混不清的情况,并且通过对问题信息进行分析,方便人们对问题的题面意思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问题的条件因素进行分析方便人们对于解决问题时所附加的条件信息进行知晓,以便更加快速方便的设计解决问题的程序;

通过对问题的信息类别进行分析,不仅方便对问题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处理,同时使人们在后续遇到相似的问题信息后能够及时的将同类型的问题信息直接代入到统计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后续更加快速的确定相关问题信息的解决方式和解决结果,也使用户后续对相似类型问题信息进行程序设计时带来方便。

在任务问题分析之后和程序设计之前,能够以模块化的方式将任务问题从全局下手,把一个复杂的问题任务分解成许多个易于控制和易于处理的子问题,并且对子问题做进一步分解,通过将任务问题进行模块化的分解不仅方便快速的将每一个子问题进行解决,同时方便依据分解的子问题来寻找出解决对应子问题的规律,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便于后续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设计对应的解决程序,以此使得该任务问题在依据设计程序的解决过程中更加的模块化和简明化,进而使该任务问题的处理思路更加清晰简明。

在任务问题的解决程序设计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多次运行计算的方式来得出该任务问题的多个计算结果,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依照分析结果来判断该基于抽象方法而设计的程序是否合理,并在结果判断为不合理时,来对该程序进行调试,且经过反复试算修改,来得到正确的可供正式运行的程序,保证该程序设计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对应性,进而保证程序运行的准确性和解决问题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设计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通过抽象程序调用的一种高复用的代码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立程序设计解决的问题;

S2、全面分析问题;

S3、分段式的模块化处理;

S4、设计每个模块化的实现方式;

S5、计算程序设计;

S6、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

S7、生成程序设计统计表单;

S1中,确立解决的问题是指确立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最后应达到的要求,必须保证在任务一开始就对它有详细而确切的了解,避免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之处;

S2中,分析问题是指对于接收到的任务问题要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研究任务问题所给定的条件,分析最后应达到的目标,完成实际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对问题所反应的信息类别进行确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分析问题具体包括对问题的题面意思进行分析,对问题的条件因素进行分析,对问题的信息类别进行分析,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对问题的题面意思进行分析是指对问题直接表面的意思进行词义分析,同时要判别出该问题信息所表明的直接词义、歧义和同义,并通过逐级剔除的方式来逐级的将问题信息所反应的旁义信息进行剔除,使问题信息所表达的词义信息准确唯一;

对问题的条件因素进行分析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对问题信息中所附加的条件信息进行梳理和提取,该条件信息可理解为对问题信息解题方式的一种限制,通过分析条件信息,使得后续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简易,同时该条件信息在分析后,将条件信息进行标记,以便在后续依据问题信息和条件信息来设计解题程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处理是指依照问题信息题面意思的分析结果来对该问题信息对应的类别信息进行归纳,使该问题信息能够归纳到统计数据库中对应的类别内,以便后续更好的对该问题信息进行查验,同时方便后续将同类型的问题信息直接代入到统计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后续更加快速的确定相关问题信息的解决结果;

在对问题信息进行归纳时,主要是按照问题信息的社会性、空间状态和载体性质进行归纳,问题信息的社会性具体指将问题信息分为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问题信息的空间状态具体指将问题信息分为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问题信息的载体性质具体指将问题信息分为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S3中,模块化处理是指为了解决一个复杂的任务问题,逐层把任务问题划分成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子问题的过程,实现将复杂的问题以逐层简化的方式进行模块化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S4中,设计每个模块化的实现方式,主要对模块化处理后的子问题进行处理;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分解任务问题;

B、找出解决方法;

C、建立解决模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A中,分解任务问题是指从问题的全局下手,把一个复杂的问题任务分解成许多个易于控制和处理的子问题,子问题还可能做进一步分解,如此重复,直到每个子问题都容易解决为止;

B中,找出解决方法是指在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容易解决的子问题后,依照分解的子问题来寻找出解决对应子问题的规律,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C中,建立解决模型是指在每个子问题都寻找到对应的解题方法后,对每个子问题依照其对应的解题方法来用数学语言描述它,列出解题的数学公式或联立方程式,即建立数学模型。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S5中,计算程序设计是指依照建立的解题数学模型来设计出解题的算法和具体步骤,并将算法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语言,对源程序进行编辑、编译和连接;

在将算法翻译成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语言之前,应当整理好思路,设想好运算或处理的方式,即为“算法”,最后将该算法用框图画出来,用一个框表示要完成的一个或几个步骤,它表示工作的流程,称为流程图,它能使人们思路清楚,减少编写程序中的错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S6中,运行程序并分析结果,在将算法翻译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语言后,运行翻译出的程序来得到程序运行后的结果;

在得到运行结果后并不意味着程序正确,要对结果进行分析,看它是否合理,不合理要对程序进行调试,一个复杂的程序往往不是一次上机运行就能通过并得到正确的结果的,需要反复试算修改,才得到正确的可供正式运行的程序,即通过上机试验来发现和排除程序中的故障;

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将计算结果与该问题信息所对应的题面意思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该计算结果表达的信息与问题信息对应的题面意思的吻合程度,以确定该计算结果的对应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S7中,生成程序设计统计表单是指计算机程序在经过运行计算后,将生成的计算机设计程序以表单的方式进行记录,具体包括将计算机设计程序的程序名称、程序功能、运行环境、程序的装入和启动、需要输入的数据,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进行统计记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