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检测1,5-脱水葡萄糖醇的方法

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检测1,5-脱水葡萄糖醇的方法

摘要

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检测1,5‑AG的方法,以吡喃糖氧化酶(PROD)为识别分子,PROD与1,5‑AG的特异性结合,形成一种RGO‑CMCS‑Hemin/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再基于该材料良好电子传递效应和优异的催化性能,构建一种能对1,5‑AG特异性识别和定量分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测限,能达到0.0384mg/mL。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7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21986.7

  • 申请日2021-05-13

  • 分类号G01N27/327(20060101);G01N27/49(20060101);C12Q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5112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刘梅芳

  •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5: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检测1,5-脱水葡萄糖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检测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方法有全酶法,反相色谱法,液质联用分析法(LC/MS),酶联免疫法(ELISA)等。公开号为CN 108918447A的发明专利,涉及了一种基于QCM的检测1,5-AG的传感器及检测方法,但该方法对石英晶振片的处理过程复杂。公开号为CN 110702676A的发明专利,涉及了一种1,5-AG的检测试剂盒及方法,通过选择适宜的方法和稳定剂使试剂R1和试剂R2在高葡萄糖浓度的干扰下保持稳定,通过吡喃糖氧化酶法测定人体血清样本中的1,5-AG含量;但该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简便、快速检测1,5-AG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羧甲基壳聚糖-血红素/纳米铂(RGO-CMCS-Hemin/Pt NPs)的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实现1,5-AG检测的方法。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利用一步还原法制备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方式将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和1,5-AG在吡喃糖氧化酶(PROD)固定在修饰纳米金的丝网印刷电极表面,构建了基于RGO-CMCS-Hemin/Pt NP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5-AG在PROD的催化作用下,生成1,5-脱水果糖和过氧化氢(H

本发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的制备

(1)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

称取单层氧化石墨烯(GO)置于蒸馏水中混匀,加入抗坏血酸(AA)进行还原,得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GO)。

(2)RGO-CMCS的制备

在RGO溶液中加入羧甲基壳聚糖溶液,超声混匀,得RGO-CMCS分散液。

(3)RGO-CMCS-Hemin的制备

在RGO-CMCS分散液加入氯化血红素,搅拌混匀,得到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羧甲基壳聚糖-血红素(RGO-CMCS-Hemin)溶液。

(4)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制备

在RGO-CMCS-Hemin分散液中加入氯铂酸钠和抗坏血酸,搅拌并离心洗涤,即得到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

步骤2: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

(1)将丝网印刷电极(SPCE)置于稀硫酸溶液中活化。

(2)将活化后的SPCE置入氯金酸溶液中,进行恒电位沉积,得到Au NPs/SPCE。

(3)在Au NPs/SPCE电极上滴加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悬浊液孵育,洗涤晾干,得到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

(4)取PROD滴加在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上,孵育洗涤,得到PROD/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传感界面,晾干备用。

步骤3:1,5-AG工作曲线的绘制

(1)将标准1,5-AG溶液滴加到步骤2得到的PROD/RGO-CMCS-Hemin/Pt NPs/AuNPs/SPCE传感界面,孵育洗涤,得到工作电极,晾干备用。

(2)将工作电极放入PBS溶液中,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进行扫描,记录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值。

(3)分别对不同浓度的1,5-AG进行检测,记录峰电流,根据峰电流和1,5-AG浓度的关系绘制工作曲线,计算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

步骤4:实际血清样本中1,5-AG的检测

(1)将正常人血清样本以1:1的比例与1,5-AG标准溶液充分混合,制成混合液,在步骤2制备的传感界面滴加待测混合液,孵育洗涤,得到工作电极,晾干备用。

(2)将工作电极放入PBS溶液中,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进行扫描,记录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值。

(3)根据步骤3所得到的工作曲线,计算待测实际血清样本中1,5-AG的浓度。

其中,步骤1为步骤2提供一种高导电率的纳米复合材料。步骤2中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是步骤3和步骤4中1,5-AG电化学检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步骤3的1,5-AG的工作曲线为步骤4的实际血清样本中1,5-AG浓度的测定提供计算依据。可见步骤1-4相互支撑,共同作用,才能利用以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实现1,5-AG的检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发明所制备的RGO-CMCS-Hemin/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膜状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催化活性以及较高的导电性,其中, RGO-CMCS-Hemin纳米复合材料的大比表面积为Pt NPs以及PROD提供了有效的结合位点,加大PROD酶在电极的固定,增强对1,5-AG的催化效率,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此外,利用CMCS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成膜能力、RGO的高比表面积和高电子转移效率、Hemin的过氧化物酶性能以及纳米铂(Pt NPs)的优异催化,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具有高效类过氧化物酶性能的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可高效催化分解H

2. 本发明采用PROD对1,5-AG的特异性识别和催化分解,构建基于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的纳米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能达到0.0384mg/mL的检测限。

附图说明

图1基于RGO-CMCS-Hemin/Pt NPs纳米复合材料检测1,5-AG的原理图;

图2 RGO-CMCS-Hemin(A)和RGO-CMCS-Hemin/Pt NPs(B)的透射电镜(TEM)图;

图3电极表面修饰过程的扫描电镜(SEM)表征图;

图4不同1,5-AG浓度的DPV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RGO-CMCS-Hemin/Pt NPs纳米复合材料检测1,5-AG的检测原理见图1。首先,利用CMCS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成膜能力、RGO的高比表面积和高电子转移效率、Hemin的过氧化物酶性能以及纳米铂(Pt NPs)的优异催化,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具有高效类过氧化物酶性能的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采用层层自组装方式将RGO-CMCS-Hemin/PtNPs复合材料和1,5-AG在吡喃糖氧化酶(PROD)固定在纳米金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表面,构建了基于RGO-CMCS-Hemin/Pt NP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PROD 与1,5-AG特异性结合催化生成双氧水(H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的制备

首先,称取6mg氧化石墨烯(GO),置于蒸馏水中定容至60 mL,使用超声细胞破碎仪超声1 h使其充分溶解均匀,制成 0.1 mg/mL的GO水溶液。随后加入10 mg 抗坏血酸(AA)搅拌还原20 h,即得RGO溶液。

其次,加入20mg CMCS到RGO溶液中,超声破碎30min,获得混合均匀的RGO-CMCS分散液。

第三,在RGO- CMCS溶液加入10mL 1mg/mL的Hemin溶液,超声破碎 1h使其充分混匀,得到RGO-CMCS-Hemin分散液。

第四,在RGO-CMCS-Hemin分散液中加入4ml 0.01mg/mL的氯铂酸钠,边搅拌边加入抗坏血酸10mg,搅拌20h,得到RGO-CMCS-Hemin/Pt NPs悬浊液。

最后,离心洗涤,并于70

采用美国FEI公司生产的Tecnai G2 F30 S-TWI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见如图2所示。图2A为RGO-CMCS-Hemin的TEM图,可以看出RGO-CMCS-Hemin是较为平整的膜状褶皱结构。图2B为RGO-CMCS-Hemin/Pt NPs的TEM图,膜状褶皱结构中出现深颜色的小颗粒且更加清晰平整,这说明RGO-CMCS-Hemin/Pt NPs复合材料制备成功。

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

丝网印刷电极(SPCE)在使用前首先浸泡在0.5 mol/L H

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SU8020扫描电镜对电极表面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典型的扫描电镜图(SEM)如图3所示,图3A是SPCE,表面较为平整。图3B是Au NPs/SPCE,可观察到表面有许多闪亮的小颗粒物质,说明纳米金沉积到丝网印刷电极上。图3C是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相对图3B,闪亮的小颗粒物质减少,出现包裹状,这是由于RGO-CMCS-Hemin/Pt NPs附着造成的;图3D明显看到白色片状结构,说明PROD已经成功的附着在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上,上述现象均表明已经成功的制备了1,5-AG传感器。

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PROD/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传感界面滴加3µL 1,5-AG溶液,37℃温度下孵育30min,用pH7.4的PBS溶液和蒸馏水交替洗涤并吹干,得到1,5-AG/PROD/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SEM图见图3E。对比图3D,有明显可见的小点点,这表示1,5-AG已通过和PROD特异性结合,成功固定到了电极表面。

将1,5-AG/PROD/RGO-CMCS-Hemin/Pt NPs/Au NPs/SPCE置于PBS缓冲液(0.2 mol/L, pH 7.4)中,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的DPV扫描,记录其峰值电流。不同1,5-AG浓度的DPV曲线图见图4。1,5-AG的浓度从0.1 mg/mL到2 mg/mL内,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值与1,5-AG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4.01372+2.18401X(其中y为电流峰电位响应强度,x为1,5-AG浓度),R² = 0.98229。通过公式C

实际血清样本中1,5-AG的检测

将正常人血清样本以1:1的比例分别与0.5 mg/mL、1.5 mg/mL、2.0 mg/mL的1,5-AG标准溶液充分混合,制成混合液。分别滴加3 μL上述混合液到PROD/RGO-CMCS-Hemin/PtNPs/Au NPs/SPCE表面形成工作电极。按照步骤3所述,将工作电极置于PBS缓冲液中,采用DPV进行扫描,记录其电流值。根据步骤3的标准曲线Y=4.01372+2.18401X,计算可得到对应的实际血清样本中1,5-AG的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其回收率在99.25-107.60%范围内,RSD值为1.80-6.14%。这些结果表明,所开发的1,5-AG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表1实际血清样本中1,5-AG的检测结果

(注:血清样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提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