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

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属于曲面薄壁件磨抛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由基板、Y向进给、YZ连接板、Z向进给、X向左磨抛系统I、X向左进给I、X向左磨抛系统II、X向左进给II、X向右磨抛系统I、X向右进给I、X向右磨抛系统II、X向右进给II、顶尖尾座和尾座安装座等组成;通过控制X向左右进给的行程和砂带的磨抛转向,拟合出与模板曲面相近的曲面,并且可以近似抵消磨抛力,进而对其它曲面进行磨抛加工,当更换不同的曲面时,重复上述操作拟合新的曲面就可以,兼顾磨抛效率、成形精度和经济成本,并且可以大大减小薄壁件的受力变形,适用面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829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52685.0

  • 发明设计人 冀世军;王洋;赵继;王可心;

    申请日2021-05-20

  • 分类号B24B21/16(20060101);B24B21/18(20060101);B24B21/20(20060101);

  • 代理机构22212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荣武

  •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4: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中的曲面薄壁件磨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复杂薄壁曲面在模具、航空航天和船舶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航空发动机的叶轮叶片等。而且,为了更好的提升零件的精度,通常需要进行磨抛加工。磨抛工艺是复杂曲面零件加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目前复杂曲面的磨抛加工难以保证加工去除的一致性,此外,难以控制薄壁件在磨抛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大部分的复杂薄壁曲面精密加工主要使用砂带进行磨抛,砂带磨抛具有去除效率高的特点,但是针对不同的复杂薄壁曲面,需要不同的磨抛工具,费用高,周期长,而且很难加工有尖锐特征的曲面,很难加工薄壁件。基于此,提出可以兼顾磨抛效率和成形精度的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磨抛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属于曲面薄壁件磨抛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由基板、Y向进给、YZ连接板、Z向进给、X向左磨抛系统I、X向左进给I、X向左磨抛系统II、X向左进给II、X向右磨抛系统I、X向右进给I、X向右磨抛系统II、X向右进给II、顶尖尾座和尾座安装座等组成。其中Y向进给、X向左进给I、X向左进给II、X向右进给I、X向右进给II和尾座安装座通过螺栓固连在基板上,Z向进给通过YZ连接板连接在Y向进给。X向左磨抛系统I、X向左磨抛系统II、X向右磨抛系统I和X向右磨抛系统II通过螺栓固连在X的四个进给系统上,通过控制X向左右进给的行程和砂带的磨抛转向,拟合出与模板曲面相近的曲面,便可以对其它曲面进行磨抛加工,并且可以近似抵消磨抛力,当更换不同的曲面时,重复上述操作拟合新的曲面就可以,兼顾磨抛效率、成形精度和经济成本,并且可以大大减小薄壁件的受力变形,适用面广。

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主要由基板、Y向进给、YZ连接板、Z向进给、X向左磨抛系统I、X向左进给I、X向左磨抛系统II、X向左进给II、X向右磨抛系统I、X向右进给I、X向右磨抛系统II、X向右进给II、顶尖尾座和尾座安装座等组成;其中基板位于整个装置的最下端,用于连接其他装置;其中Y向进给、X向左进给I、X向左进给II、X向右进给I、X向右进给II和尾座安装座通过螺栓固连在基板上,Z向进给通过YZ连接板连接在Y向进给。X向左磨抛系统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左进给I,X向左磨抛系统I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左进给II,X向右磨抛系统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右进给I,X向右磨抛系统I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右进给II,顶尖尾座通过螺栓固连在尾座安装座上。

Y向进给由Y向电机、Y向电机连接板、Y向联轴器、Y向锁紧螺母、Y向深沟球轴承I、Y向轴承座I、Y向深沟球轴承II、Y向导轨I、Y向工作台、Y向轴承座II、Y向深沟球轴承III、Y向卡簧、Y向丝杠、Y向底板、Y向导轨II、Y向滑块I、Y向滑块II、Y向螺母座、Y向滑块III、Y向丝杠螺母和Y向滑块IV组成。

Z向进给由Z向电机、Z向电机连接板、Z向联轴器、Z向锁紧螺母、Z向深沟球轴承I、Z向轴承座I、Z向深沟球轴承II、Z向导轨I、Z向工作台、Z向轴承座II、Z向深沟球轴承III、Z向卡簧、Z向丝杠、Z向底板、Z向导轨II、Z向滑块I、Z向滑块II、Z向螺母座、Z向滑块III、Z向丝杠螺母和Z向滑块IV组成。

X向左磨抛系统I由左I支撑板、左I砂带I、左I驱动系统I、左I张紧系统I、左I微进给系统I、左I连接板I、左I多点工具系统I、左I从动系统I、左I驱动系统II、左I张紧系统II、左I砂带II、左I多点工具系统II、左I从动系统II、左I连接板II和左I微进给系统II组成。

X向左进给I由X向左I电机、X向左I电机连接板、X向左I联轴器、X向左I锁紧螺母、X向左I深沟球轴承I、X向左I轴承座I、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X向左I导轨I、X向左I工作台、X向左I轴承座II、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I、X向左I卡簧、X向左I丝杠、X向左I底板、X向左I导轨II、X向左I滑块I、X向左I滑块II、X向左I螺母座、X向左I滑块III、X向左I丝杠螺母、X向左I滑块IV组成。

X向左磨抛系统II由左II支撑板、左II砂带I、左II驱动系统I、左II张紧系统I、左II微进给系统I、左II连接板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左II从动系统I、左II驱动系统II、左II张紧系统II、左II砂带I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I、左II从动系统II、左II连接板II和左II微进给系统II组成。

X向左进给II由X向左II电机、X向左II电机连接板、X向左II联轴器、X向左II锁紧螺母、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X向左II轴承座I、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X向左II导轨I、X向左II工作台、X向左II轴承座II、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I、X向左II卡簧、X向左II丝杠、X向左II底板、X向左II导轨II、X向左II滑块I、X向左II滑块II、X向左II螺母座、X向左II滑块III、X向左II丝杠螺母、X向左II滑块IV组成。

X向右磨抛系统I由右I支撑板、右I砂带I、右I驱动系统I、右I张紧系统I、右I微进给系统I、右I连接板I、右I多点工具系统I、右I从动系统I、右I驱动系统II、右I张紧系统II、右I砂带II、右I多点工具系统II、右I从动系统II、右I连接板II和右I微进给系统II组成。

X向右进给I由X向右I电机、X向右I电机连接板、X向右I联轴器、X向右I锁紧螺母、X向右I深沟球轴承I、X向右I轴承座I、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X向右I导轨I、X向右I工作台、X向右I轴承座II、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I、X向右I卡簧、X向右I丝杠、X向右I底板、X向右I导轨II、X向右I滑块I、X向右I滑块II、X向右I螺母座、X向右I滑块III、X向右I丝杠螺母、X向右I滑块IV组成。

X向右磨抛系统II由右II支撑板、右II砂带I、右II驱动系统I、右II张紧系统I、右II微进给系统I、右II连接板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右II从动系统I、右II驱动系统II、右II张紧系统II、右II砂带I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I、右II从动系统II、右II连接板II和右II微进给系统II组成。

X向右进给II由X向右II电机、X向右II电机连接板、X向右II联轴器、X向右II锁紧螺母、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X向右II轴承座I、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X向右II导轨I、X向右II工作台、X向右II轴承座II、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I、X向右II卡簧、X向右II丝杠、X向右II底板、X向右II导轨II、X向右II滑块I、X向右II滑块II、X向右II螺母座、X向右II滑块III、X向右II丝杠螺母、X向右II滑块IV组成。

所述的Y向进给中Y向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电机连接板固连,Y向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Y向电机在轴向上与Y向联轴器的一端固连,Y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Y向丝杠固连,Y向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Y向深沟球轴承I和Y向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Y向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Y向轴承座I夹在Y向深沟球轴承I和Y向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Y向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Y向丝杠的另一端与Y向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Y向深沟球轴承III与Y向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Y向丝杠滑动连接,Y向卡簧与Y向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Y向丝杠周围;Y向丝杠螺母与Y向丝杠采用螺纹旋合,Y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Y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Y向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滑块I、Y向滑块II、Y向滑块III和Y向滑块IV固连,Y向滑块I、Y向滑块II与Y向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Y向滑块III和Y向滑块IV与Y向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Y向导轨I和Y向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

所述的Z向进给中Z向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电机连接板固连,Z向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Z向电机在轴向上与Z向联轴器的一端固连,Z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Z向丝杠固连,Z向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Z向深沟球轴承I和Z向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Z向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Z向轴承座I夹在Z向深沟球轴承I和Z向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Z向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Z向丝杠的另一端与Z向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Z向深沟球轴承III与Z向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Z向丝杠滑动连接,Z向卡簧与Z向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Z向丝杠周围;Z向丝杠螺母与Z向丝杠采用螺纹旋合,Z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Z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Z向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滑块I、Z向滑块II、Z向滑块III和Z向滑块IV固连,Z向滑块I、Z向滑块II与Z向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Z向滑块III和Z向滑块IV与Z向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Z向导轨I和Z向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

所述的X向左磨抛系统I中左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左I工作台固连,左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微进给系统I固连,左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连接板I固连,左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砂带I包裹在左I驱动系统I、左I张紧系统I、左I多点工具系统I和左I从动系统I周围;左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左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连接板II固连,左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砂带II包裹在左I驱动系统II、左I张紧系统II、左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左I从动系统II周围。

所述的X向左进给I中X向左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左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X向左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左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左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左I丝杠固连,X向左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X向左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左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左I轴承座I夹在X向左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左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X向左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左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左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左I丝杠滑动连接,X向左I卡簧与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左I丝杠周围;X向左I丝杠螺母与X向左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左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左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左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滑块I、X向左I滑块II、X向左I滑块III和X向左I滑块IV固连,X向左I滑块I、X向左I滑块II与X向左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滑块III和X向左I滑块IV与X向左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导轨I和X向左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

所述的X向左磨抛系统II中左I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工作台固连,左I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微进给系统I固连,左I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连接板I固连,左I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砂带I包裹在左II驱动系统I、左II张紧系统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和左II从动系统I周围;左I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左I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连接板II固连,左I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砂带II包裹在左II驱动系统II、左II张紧系统I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左II从动系统II周围。

所述的X向左进给II中X向左I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左I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X向左I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左I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左I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左II丝杠固连,X向左I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左I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左II轴承座I夹在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左I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X向左I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左I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左I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左II丝杠滑动连接,X向左II卡簧与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左II丝杠周围;X向左II丝杠螺母与X向左I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左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左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左I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滑块I、X向左II滑块II、X向左II滑块III和X向左II滑块IV固连,X向左II滑块I、X向左II滑块II与X向左I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I滑块III和X向左II滑块IV与X向左I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I导轨I和X向左I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

所述的X向右磨抛系统I中右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右I工作台固连,右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微进给系统I固连,右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连接板I固连,右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砂带I包裹在右I驱动系统I、右I张紧系统I、右I多点工具系统I和右I从动系统I周围;右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右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连接板II固连,右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砂带II包裹在右I驱动系统II、右I张紧系统II、右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右I从动系统II周围。

所述的X向右进给I中X向右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右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X向右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右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右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右I丝杠固连,X向右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X向右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右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右I轴承座I夹在X向右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右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X向右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右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右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右I丝杠滑动连接,X向右I卡簧与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右I丝杠周围;X向右I丝杠螺母与X向右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右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右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右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滑块I、X向右I滑块II、X向右I滑块III和X向右I滑块IV固连,X向右I滑块I、X向右I滑块II与X向右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滑块III和X向右I滑块IV与X向右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导轨I和X向右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

所述的X向右磨抛系统II中右I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工作台固连,右I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微进给系统I固连,右I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连接板I固连,右I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砂带I包裹在右II驱动系统I、右II张紧系统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和右II从动系统I周围;右I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右I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连接板II固连,右I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砂带II包裹在右II驱动系统II、右II张紧系统I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右II从动系统II周围。

所述的X向右进给II中X向右I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右I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X向右I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右I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右I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右II丝杠固连,X向右I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右I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右II轴承座I夹在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右I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X向右I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右I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右I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右II丝杠滑动连接,X向右II卡簧与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右II丝杠周围;X向右II丝杠螺母与X向右I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右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右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右I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滑块I、X向右II滑块II、X向右II滑块III和X向右II滑块IV固连,X向右II滑块I、X向右II滑块II与X向右I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I滑块III和X向右II滑块IV与X向右I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I导轨I和X向右I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Y向进给的轴测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板I的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的Z向进给的轴测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X向左磨抛系统I的轴测图。

图6为本发明的X向左进给I的轴测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的X向左磨抛系统II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的X向左进给II的轴测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的X向右磨抛系统I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X向右进给I轴测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的X向右磨抛系统II的轴测图。

图12为本发明的X向右进给II的轴测爆炸图。

图13为本发明的顶尖尾座的轴测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尾座安装座的轴测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1——基板;2——Y向进给;3——YZ连接板;4——Z向进给;5——X向左磨抛系统I;6——X向左进给I;7——X向左磨抛系统II;8——X向左进给II;9——X向右磨抛系统I;10——X向右进给I;11——X向右磨抛系统II;12——X向右进给II;13——顶尖尾座;14——尾座安装座;

201——Y向电机;202——Y向电机连接板;203——Y向联轴器;204——Y向锁紧螺母;205——Y向深沟球轴承I;206——Y向轴承座I;207——Y向深沟球轴承II;208——Y向导轨I;209——Y向工作台;210——Y向轴承座II;211——Y向深沟球轴承III;212——Y向卡簧;213——Y向丝杠;214——Y向底板;215——Y向导轨II;216——Y向滑块I;217——Y向滑块II;218——Y向螺母座;219——Y向滑块III;220——Y向丝杠螺母;221——Y向滑块IV;

401——Z向电机;402——Z向电机连接板;403——Z向联轴器;404——Z向锁紧螺母;405——Z向深沟球轴承I;406——Z向轴承座I;407——Z向深沟球轴承II;408——Z向导轨I;409——Z向工作台;410——Z向轴承座II;411——Z向深沟球轴承III;412——Z向卡簧;413——Z向丝杠;414——Z向底板;415——Z向导轨II;416——Z向滑块I;417——Z向滑块II;418——Z向螺母座;419——Z向滑块III;420——Z向丝杠螺母;421——Z向滑块IV;

501——左I支撑板;502——左I砂带I;503——左I驱动系统I;504——左I张紧系统I;505——左I微进给系统I;506——左I连接板I;507——左I多点工具系统I;508——左I从动系统I;509——左I驱动系统II;510——左I张紧系统II;511——左I砂带II;512——左I多点工具系统II;513——左I从动系统II;514——左I连接板II;515——左I微进给系统II;

601——X向左I电机;602——X向左I电机连接板;603——X向左I联轴器;604——X向左I锁紧螺母;605——X向左I深沟球轴承I;606——X向左I轴承座I;607——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608——X向左I导轨I;609——X向左I工作台;610——X向左I轴承座II;611——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I;612——X向左I卡簧;613——X向左I丝杠;614——X向左I底板;615——X向左I导轨II;616——X向左I滑块I;617——X向左I滑块II;618——X向左I螺母座;619——X向左I滑块III;620——X向左I丝杠螺母;621——X向左I滑块IV;

701——左II支撑板;702——左II砂带I;703——左II驱动系统I;704——左II张紧系统I;705——左II微进给系统I;706——左II连接板I;707——左II多点工具系统I;708——左II从动系统I;709——左II驱动系统II;710——左II张紧系统II;711——左II砂带II;712——左II多点工具系统II;713——左II从动系统II;714——左II连接板II;715——左II微进给系统II;

801——X向左II电机;802——X向左II电机连接板;803——X向左II联轴器;804——X向左II锁紧螺母;805——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806——X向左II轴承座I;807——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808——X向左II导轨I;809——X向左II工作台;810——X向左II轴承座II;811——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I;812——X向左II卡簧;813——X向左II丝杠;814——X向左II底板;815——X向左II导轨II;816——X向左II滑块I;817——X向左II滑块II;818——X向左II螺母座;819——X向左II滑块III;820——X向左II丝杠螺母;821——X向左II滑块IV;

901——右I支撑板;902——右I砂带I;903——右I驱动系统I;904——右I张紧系统I;905——右I微进给系统I;906——右I连接板I;907——右I多点工具系统I;908——右I从动系统I;909——右I驱动系统II;910——右I张紧系统II;911——右I砂带II;912——右I多点工具系统II;913——右I从动系统II;914——右I连接板II;915——右I微进给系统II;

1001——X向右I电机;1002——X向右I电机连接板;1003——X向右I联轴器;1004——X向右I锁紧螺母;1005——X向右I深沟球轴承I;1006——X向右I轴承座I;1007——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1008——X向右I导轨I;1009——X向右I工作台;1010——X向右I轴承座II;1011——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I;1012——X向右I卡簧;1013——X向右I丝杠;1014——X向右I底板;1015——X向右I导轨II;1016——X向右I滑块I;1017——X向右I滑块II;1018——X向右I螺母座;1019——X向右I滑块III;1020——X向右I丝杠螺母;1021——X向右I滑块IV;

1101——右II支撑板;1102——右II砂带I;1103——右II驱动系统I;1104——右II张紧系统I;1105——右II微进给系统I;1106——右II连接板I;1107——右II多点工具系统I;1108——右II从动系统I;1109——右II驱动系统II;1110——右II张紧系统II;1111——右II砂带II;1112——右II多点工具系统II;1113——右II从动系统II;1114——右II连接板II;1115——右II微进给系统II;

1201——X向右II电机;1202——X向右II电机连接板;1203——X向右II联轴器;1204——X向右II锁紧螺母;1205——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1206——X向右II轴承座I;1207——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1208——X向右II导轨I;1209——X向右II工作台;1210——X向右II轴承座II;1211——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I;1212——X向右II卡簧;1213——X向右II丝杠;1214——X向右II底板;1215——X向右II导轨II;1216——X向右II滑块I;1217——X向右II滑块II;1218——X向右II螺母座;1219——X向右II滑块III;1220——X向右II丝杠螺母;1221——X向右II滑块I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1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多点成形可减缓薄壁件受力变形的磨抛机床,由基板、Y向进给、YZ连接板、Z向进给、X向左磨抛系统I、X向左进给I、X向左磨抛系统II、X向左进给II、X向右磨抛系统I、X向右进给I、X向右磨抛系统II、X向右进给II、顶尖尾座和尾座安装座等组成;其中基板位于整个装置的最下端,用于连接其他装置;其中Y向进给、X向左进给I、X向左进给II、X向右进给I、X向右进给II和尾座安装座通过螺栓固连在基板上,Z向进给通过YZ连接板连接在Y向进给。X向左磨抛系统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左进给I,X向左磨抛系统I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左进给II,X向右磨抛系统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右进给I,X向右磨抛系统II通过螺栓固连在X向右进给II,顶尖尾座通过螺栓固连在尾座安装座上。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Y向进给,由Y向电机、Y向电机连接板、Y向联轴器、Y向锁紧螺母、Y向深沟球轴承I、Y向轴承座I、Y向深沟球轴承II、Y向导轨I、Y向工作台、Y向轴承座II、Y向深沟球轴承III、Y向卡簧、Y向丝杠、Y向底板、Y向导轨II、Y向滑块I、Y向滑块II、Y向螺母座、Y向滑块III、Y向丝杠螺母和Y向滑块IV组成;所述的Y向进给中Y向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电机连接板固连,Y向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Y向电机在轴向上与Y向联轴器的一端固连,Y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Y向丝杠固连,Y向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Y向深沟球轴承I和Y向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Y向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Y向轴承座I夹在Y向深沟球轴承I和Y向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Y向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Y向丝杠的另一端与Y向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Y向深沟球轴承III与Y向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Y向丝杠滑动连接,Y向卡簧与Y向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Y向丝杠周围;Y向丝杠螺母与Y向丝杠采用螺纹旋合,Y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Y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Y向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滑块I、Y向滑块II、Y向滑块III和Y向滑块IV固连,Y向滑块I、Y向滑块II与Y向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Y向滑块III和Y向滑块IV与Y向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Y向导轨I和Y向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Y向底板固连。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YZ连接板,用于连接Y向进给和Z向进给。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Z向进给,由Z向电机、Z向电机连接板、Z向联轴器、Z向锁紧螺母、Z向深沟球轴承I、Z向轴承座I、Z向深沟球轴承II、Z向导轨I、Z向工作台、Z向轴承座II、Z向深沟球轴承III、Z向卡簧、Z向丝杠、Z向底板、Z向导轨II、Z向滑块I、Z向滑块II、Z向螺母座、Z向滑块III、Z向丝杠螺母和Z向滑块IV组成;所述的Z向进给中Z向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电机连接板固连,Z向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Z向电机在轴向上与Z向联轴器的一端固连,Z向联轴器的另一端与Z向丝杠固连,Z向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Z向深沟球轴承I和Z向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Z向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Z向轴承座I夹在Z向深沟球轴承I和Z向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Z向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Z向丝杠的另一端与Z向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Z向深沟球轴承III与Z向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Z向丝杠滑动连接,Z向卡簧与Z向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Z向丝杠周围;Z向丝杠螺母与Z向丝杠采用螺纹旋合,Z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Z向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Z向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滑块I、Z向滑块II、Z向滑块III和Z向滑块IV固连,Z向滑块I、Z向滑块II与Z向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Z向滑块III和Z向滑块IV与Z向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Z向导轨I和Z向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Z向底板固连。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X向左磨抛系统I,由左I支撑板、左I砂带I、左I驱动系统I、左I张紧系统I、左I微进给系统I、左I连接板I、左I多点工具系统I、左I从动系统I、左I驱动系统II、左I张紧系统II、左I砂带II、左I多点工具系统II、左I从动系统II、左I连接板II和左I微进给系统II组成;所述的X向左磨抛系统I中左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左I工作台固连,左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微进给系统I固连,左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连接板I固连,左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砂带I包裹在左I驱动系统I、左I张紧系统I、左I多点工具系统I和左I从动系统I周围;左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左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连接板II固连,左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砂带II包裹在左I驱动系统II、左I张紧系统II、左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左I从动系统II周围。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X向左进给I,由X向左I电机、X向左I电机连接板、X向左I联轴器、X向左I锁紧螺母、X向左I深沟球轴承I、X向左I轴承座I、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X向左I导轨I、X向左I工作台、X向左I轴承座II、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I、X向左I卡簧、X向左I丝杠、X向左I底板、X向左I导轨II、X向左I滑块I、X向左I滑块II、X向左I螺母座、X向左I滑块III、X向左I丝杠螺母、X向左I滑块IV组成;所述的X向左进给I中X向左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左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X向左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左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左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左I丝杠固连,X向左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X向左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左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左I轴承座I夹在X向左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左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X向左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左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左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左I丝杠滑动连接,X向左I卡簧与X向左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左I丝杠周围;X向左I丝杠螺母与X向左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左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左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左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滑块I、X向左I滑块II、X向左I滑块III和X向左I滑块IV固连,X向左I滑块I、X向左I滑块II与X向左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滑块III和X向左I滑块IV与X向左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导轨I和X向左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底板固连。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X向左磨抛系统II,由左II支撑板、左II砂带I、左II驱动系统I、左II张紧系统I、左II微进给系统I、左II连接板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左II从动系统I、左II驱动系统II、左II张紧系统II、左II砂带I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I、左II从动系统II、左II连接板II和左II微进给系统II组成;所述的X向左磨抛系统II中左I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工作台固连,左I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微进给系统I固连,左I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连接板I固连,左I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左II砂带I包裹在左II驱动系统I、左II张紧系统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和左II从动系统I周围;左I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左I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连接板II固连,左I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左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左II砂带II包裹在左II驱动系统II、左II张紧系统II、左I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左II从动系统II周围。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X向左进给II,由X向左II电机、X向左II电机连接板、X向左II联轴器、X向左II锁紧螺母、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X向左II轴承座I、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X向左II导轨I、X向左II工作台、X向左II轴承座II、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I、X向左II卡簧、X向左II丝杠、X向左II底板、X向左II导轨II、X向左II滑块I、X向左II滑块II、X向左II螺母座、X向左II滑块III、X向左II丝杠螺母、X向左II滑块IV组成;所述的X向左进给II中X向左I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左I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X向左I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左I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左I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左II丝杠固连,X向左I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左I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左II轴承座I夹在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左I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X向左I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左I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左I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左II丝杠滑动连接,X向左II卡簧与X向左I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左II丝杠周围;X向左II丝杠螺母与X向左I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左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左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左I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滑块I、X向左II滑块II、X向左II滑块III和X向左II滑块IV固连,X向左II滑块I、X向左II滑块II与X向左I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I滑块III和X向左II滑块IV与X向左I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左II导轨I和X向左I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左II底板固连。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X向右磨抛系统I,由右I支撑板、右I砂带I、右I驱动系统I、右I张紧系统I、右I微进给系统I、右I连接板I、右I多点工具系统I、右I从动系统I、右I驱动系统II、右I张紧系统II、右I砂带II、右I多点工具系统II、右I从动系统II、右I连接板II和右I微进给系统II组成;所述的X向右磨抛系统I中右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右I工作台固连,右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微进给系统I固连,右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连接板I固连,右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砂带I包裹在右I驱动系统I、右I张紧系统I、右I多点工具系统I和右I从动系统I周围;右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右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连接板II固连,右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砂带II包裹在右I驱动系统II、右I张紧系统II、右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右I从动系统II周围。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X向右进给I,由X向右I电机、X向右I电机连接板、X向右I联轴器、X向右I锁紧螺母、X向右I深沟球轴承I、X向右I轴承座I、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X向右I导轨I、X向右I工作台、X向右I轴承座II、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I、X向右I卡簧、X向右I丝杠、X向右I底板、X向右I导轨II、X向右I滑块I、X向右I滑块II、X向右I螺母座、X向右I滑块III、X向右I丝杠螺母、X向右I滑块IV组成;所述的X向右进给I中X向右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右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X向右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右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右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右I丝杠固连,X向右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X向右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右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右I轴承座I夹在X向右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右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X向右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右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右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右I丝杠滑动连接,X向右I卡簧与X向右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右I丝杠周围;X向右I丝杠螺母与X向右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右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右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右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滑块I、X向右I滑块II、X向右I滑块III和X向右I滑块IV固连,X向右I滑块I、X向右I滑块II与X向右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滑块III和X向右I滑块IV与X向右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导轨I和X向右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底板固连。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X向右磨抛系统II,由右II支撑板、右II砂带I、右II驱动系统I、右II张紧系统I、右II微进给系统I、右II连接板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右II从动系统I、右II驱动系统II、右II张紧系统II、右II砂带I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I、右II从动系统II、右II连接板II和右II微进给系统II组成;所述的X向右磨抛系统II中右II支撑板采用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工作台固连,右II驱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张紧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微进给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连接板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微进给系统I固连,右II多点工具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连接板I固连,右II从动系统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一面固连,右II砂带I包裹在右II驱动系统I、右II张紧系统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和右II从动系统I周围;右II驱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张紧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微进给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连接板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微进给系统II固连,右II多点工具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连接板II固连,右II从动系统II采用螺栓连接与右II支撑板的另一面固连,右II砂带II包裹在右II驱动系统II、右II张紧系统II、右II多点工具系统II和右II从动系统II周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X向右进给II,由X向右II电机、X向右II电机连接板、X向右II联轴器、X向右II锁紧螺母、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X向右II轴承座I、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X向右II导轨I、X向右II工作台、X向右II轴承座II、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I、X向右II卡簧、X向右II丝杠、X向右II底板、X向右II导轨II、X向右II滑块I、X向右II滑块II、X向右II螺母座、X向右II滑块III、X向右II丝杠螺母、X向右II滑块IV组成;所述的X向右进给II中X向右II电机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电机连接板固连,X向右II电机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X向右II电机在轴向上与X向右II联轴器的一端固连,X向右II联轴器的另一端与X向右II丝杠固连,X向右II轴承座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在轴向方向与X向右II丝杠滑动连接,并且将X向右II轴承座I夹在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和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的中间,X向右II轴承座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X向右II丝杠的另一端与X向右II轴承座II在轴线方向滑动连接,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I与X向右II轴承座II的端面相接,在轴线方向与X向右II丝杠滑动连接,X向右II卡簧与X向右II深沟球轴承III端面相接,夹在X向右II丝杠周围;X向右II丝杠螺母与X向右II丝杠采用螺纹旋合,X向右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丝杠螺母的端面固连,X向右II螺母座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工作台的下表面固连,X向右II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滑块I、X向右II滑块II、X向右II滑块III和X向右II滑块IV固连,X向右II滑块I、X向右II滑块II与X向右II导轨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I滑块III和X向右II滑块IV与X向右II导轨II采用滑动连接,X向右II导轨I和X向右II导轨II通过螺栓连接与X向右II底板固连。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顶尖尾座,用来固定工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尾座安装座,用来安装顶尖尾座。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受力分析,F1是左I砂带I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2是右I砂带I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3是左I砂带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4是右I砂带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5是左II砂带I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6是右II砂带I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7是左II砂带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8是右II砂带I磨抛薄壁件时对工件施加的力,F1′和F3′是X向左进给I对薄壁件施加的力,F2′和F4′是X向右进给I对薄壁件施加的力,F5′和F7′是X向左进给II对薄壁件施加的力,F6′和F8′是X向右进给II对薄壁件施加的力;M1是F1和F3组成的力矩,M2是F5和F7组成的力矩,M3是F2和F4组成的力矩,M4是F6和F8组成的力矩,M5是F2和F1组成的力矩,M6是F3和F4组成的力矩,M7是F5和F6组成的力矩,M8是F7和F8组成的力矩。通过合理的控制不同砂带的回转方向和进给速度,可以将薄壁件磨抛过程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近似抵消。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凡在本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