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理科
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理科

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理科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长春
  • 出版时间: 2009-12-22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会议文集: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理科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设计并合成了四爪型酰肼衍生物1,4-bis[(3,4-bisalkoxyphenyl)hydrozide] phenylene(BPH-n,n=4,6,8,10).BPH-n是优良的凝胶因子,能以较小的临界浓度使绝大部分溶剂凝胶化,其中BPH-10在氯仿中的临界浓度能达到8.7×10-4 mol·L-1(0.06wt%).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红外吸收光谱仪详细研究了其聚集态结构.BPH-n系列化合物在稀溶液中几乎不发光,荧光量子效率为0.16%.在凝胶和固体粉末状态下荧光量子效率大幅提高,在固体状态下的荧光量子效率是稀溶液中的113倍,为18.0%.聚集诱导发光现象是C-N部分双键化、分子转动受限以及J聚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聚集诱导发光和超凝胶因子的性质使得该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传感器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制备并研究了Mg-12.43Li-1.008Al-1.03Ca-4.317Y合金铸造态及热挤压态的组织和挤压态合金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对合金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铸造态M-12.43Li-1.008A-1.03Ca-4.317Y合金由β-Li基体以及聚集在晶粒内部及境界上的块状和针状Al2Y3化合物组成,基体平均晶粒尺寸约为60~70μm,Ca元素偏聚在晶界上,以Mg2Ca化合物形式存在.在300℃真空环境下对铸造态试样保温10h后,在250℃对试样进行热挤压成型.挤压态显微组织显示,大量的破碎化合物沿挤压方向呈带状分布.热挤压后合金室温延伸率可这45%.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钻探新技术之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技术.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技术集贯通式潜孔锤冲击回转碎岩、流体介质(气、液、固多相介质)反循环、钻进过程中连续获取岩(矿)心三项钻孔工艺于一体,是国际上先进的钻井技术.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技术利用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头和双壁钻具构成的反循环通道使压缩气体在整个钻井循环系统中完成封闭反循环.对关键结构贯通式潜孔锤和反循环钻头进行了详细介绍,为适应不同地层和钻井的需要,贯通式潜孔锤已研发出11种系列规格,配套反循环钻头已有几十种.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基岩水井、地质岩心勘探、工程地质施工等领域,大幅度提高了钻井效率、降低钻井成本、缩短勘探周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结合目前油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难题,分析了将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技术应用到油气勘探领城的潜在优势和面临的技术难题,为进一步加快风动潜孔锤反循环钻井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以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为种子细胞与自制胶原支架材料体外构建人工真皮的可行性.方法:应用DispaseⅡ和Ⅳ型胶原酶联合消化分离包皮获得了hDFs,在含10%特级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鉴定;利用醋酸溶解Wistar大鼠鼠尾肌腱提取胶原,经真空冻干法制备支架材料,进行全面的理化特性检测;将hDFs接种于自制的胶原支架材料上进行培养,通过HE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工真皮.结果:获得的hDFs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活力,能够进行稳定的传代培养,可为组织工程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真皮支架材料为多层孔隙结构;通过HE染色观察,hDFs均匀地分布在真皮支架材料中,能够生长增殖,并细胞外分泌基质蛋白.结论:利用hDFs及自制的真皮支架材料成功构建了人工真皮.
  • 摘要:神经营养因子不但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和分化具有作用,同时对生殖系统和配子的发育也具有重要的功能.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各自的受体均在动物的睾丸中表达,提示这些因子可能对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BDNF、NGF、TrkA在人成熟精子中的表达并且研究了BDNF、TrkAmRNA在不育男性和正常男性精子中的存在水平及BDNF/NGF在不育男性和正常男性精浆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DNF和TrkA的的mRNA及蛋白均存在于人成熟的精子中,而NGF只有蛋白在精子中被检测到;弱精少精男性精子中BDNFmRNA水平和精浆中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男性和弱精男性精子中的水平;TrkAmRNA水平在弱精少精男性精子中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男性精子中的水平;虽然弱精少精男性中NGF水平低于正常男性和弱精男性精子中的水平但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结果表明BDNF、NGF及TrkA在弱精少精中的低表达可能与某些男性不育类型的发病机理有关.
  •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用基因芯片表达技术构建草原红牛背最长肌功能基因表达谱.采用的方法是用Affynetrix基因芯片对草原红牛背最长肌组织中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提取总RNA,进行荧光标记探针、杂交、洗涤后分析并对芯片进行验证.结果草原红牛背最长肌组织中公牛与阉牛背最长肌组织总共有22810个探针被检测到.另外以公牛为对照组,利用SAM程序对公牛与阉牛背最长肌肉组织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q-value(%)控制在5%以内,差异倍数即Fold Change控制在1.5倍以上.结果共有529个探针在公牛和阉牛中差异表达倍数在1.5倍以上:上调基因435个,下调基因94个.对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发现294个基因可以在生物过程功能上找到注释,121个基因在细胞组成功能中找到注释,243个基因在分子功能中找到注释,126个基因未有分类.对差异表达的所有基因经KEGG通路分析显示初生公牛与成年公牛背最长肌529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208个基因通路改变.
  • 摘要:目的:氟苯尼考是一种新型兽用光谱抗生素,虽然已被证明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抗炎作用,但是在哮喘方面的应用还没有被研究.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氟苯尼考的抗哮喘特性.方法: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滴鼻刺激构建小鼠哮喘模型;采用双抗夹心Elisa的方法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各种细胞因子含量及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制作组织切片,观察肺组织中的各种病变;从肺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检测肺组织内各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氟苯尼考处理组可显著降低哮喘BALF中各种炎性细胞数目;显著地抑制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5和IL-13的浓度,且抑制效果与地塞米松处理的阳性对照组相似;显著地抑制了肺组织中IL-4、IL-5和IL-13的表达;显著地抑制了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显著抑制了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AS染色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抑制了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结论:上述发现表明氟苯尼考在治疗非感染的气道炎症疾病,如哮喘上有有效作用.
  • 摘要: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间接免疫荧光(IFA)、病毒分离、电镜观察、PCR等方法对长春市某羊场3~6月龄羔羊出现“口疮”症状的病因进行研究分析,经系统鉴定后,证实该病毒株为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命名为ORFV-j1.利用PCR方法克隆出其主要免疫原性基因B2L和F1L,之后将它们分别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BamHⅠ和XhoⅠ之间,以及HindⅢ和EcoRⅠ之间,经PCR和酶切鉴定,构建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B2L和pcDNA3.1-F1L,之后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分别转染MDBK细胞,并用G418进行加压筛选,后经IF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基因B2L、F1L的表达情况,结果得到预期大小的蛋白带,表明该重组质粒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较好地表达.
  • 摘要:本文以介孔二氧化硅材料KIT-6为硬模板,采用纳米浇铸法,以硝酸铈为金属源,通过氢氧化钠除模板的方法获得二氧化铈材料.利用小角X射线衍射(Small-angle 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并结合广角X射线衍射(Wide-angle XRD)等手段,证实所得材料为孔壁部分结晶介观高度有序的二氧化铈.氨气吸附(N2 adsorption)数据显示该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121 m2·g-1)和大的孔容(0.40 cm3·g-1),孔径为3.4 nm.通过在梳状电极表面简单涂抹的办法,把该材料制备成湿敏器件.并对其湿敏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掺杂的情况下其阻抗在整个测试范围(11~95RH%)能达到多达三个数量级的变化.进一步的测试表明,这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湿敏敏感材料,有望获得广泛应用.还对其可能的湿敏机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摘要:本文从无公害及净化效果角度出发,以目前应用广泛的AM60B镁合金废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精炼剂中添加不等量的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废料进行精炼,并从再生镁合金基体中的夹杂物的成分与类型、数量、大小等方面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内杂质元素的影响;从热力学以及稀土在精炼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含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内杂质元素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可在不改变镁合金基体成分的前提下,有效地去除合金内的杂质元素.
  • 摘要: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科学钻探——松科1井位于松辽盆地白垩系保存最好的古龙凹陷内,“一井双孔”方案的选择,是地质条件和经济条件共同制约和优选的结果.松科1井通过对泰康组底部到泉三段顶部的全取心来寻找白垩系陆相盆地中的重大地质事件,探讨中国大陆重大地质事件与白垩纪温室气候变化的规律.从盆地的演化背景、古气候变迁和地层的发育与保存上看,松辽盆地比嘉荫地区更容易保留K/T界线,且通过对嘉荫盆地可能出现K/T界线的地层岩性及沉积相与松辽盆地明二段地层的对比,推测在松辽盆地内部K/T界线很有可能存在于明二段的底部.松科1井钻探工程的实施有望使松辽盆地内部K/T界线问题得到解决.
  • 摘要:微观结构是影响土工程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土微观结构图像的计算机处理是微观结构研究走向定量化的一个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IPP图像处理软件以及其对软土SEM图像处理分析的优势.以处理漳州软土微观孔隙为例,详细介绍了IPP的使用方法.结果表明:该软件的图像处理、尺寸测量和计数功能十分强大,可快速获得测量结果,并基于测量结果自动分类和统计,宏语言Auto-Pro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对单个或某一区域的颗粒或孔隙跟踪和计算并测量其属性;对土微观结构的三维重建和测量,可逼真再现土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这一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对推动我国土微结构研究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本文提出了用于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的格子Boltzmann算法.在本文提出的模型中,我们将实空间上的格子Boltzmann方程推广到复空间上,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复分布函数的格子Boltzmann方程.通过运用时间多尺度展开和Chapman-Enskog展开以及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系列偏微分方程,我们得到了复平衡态分布函数、平衡态分布函数的高阶矩的解析表示,以及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稳定性分析是根据Hirt的启示性稳定理论给出的,经过分析得到,项▽4μβ的系数的正负控制复格子Boltzmann方程的稳定性.另外,在附录中,给出了色散项和耗散项的详细结构分析.这些分析结果保证了该模型的截断误差是二阶的.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模拟了复空间上行波的传播问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模型的数值结果与经典结果保持了一致,且模型精度是二阶的.为了研究模型的收敛与网格的依赖关系,给出了固定空间位置绝对误差的无穷模‖Er‖∞与Knudsen数k的关系曲线.该曲线符合预期结果,其收敛趋势是令人满意的,该模型的思想可以用于模拟其它复宏观动力学方程.
  • 摘要:钼催化剂在诸多氧化反应中表现了优良的催化性能,固载化可克服均相钼配合物催化剂制备困难和分离难的缺点.目前,8-羟基喹啉钼(Ⅵ)催化剂的多相化及其催化性能还未见报道.本文采用S0I0路径,以十八胺为模板剂,双(3-三甲氧基硅丙基)胺(Bis[3-(trimethoxysilyl)propyl]amine,BTMSPA)为有机硅源,通过与正硅酸乙酯共缩合的方法直接合成了骨架结构中含有胺基的HMS型的介孔分子筛.此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载体固载了8-羟基喹啉配体,8-羟基喹啉与Mo-O2Cl2(dmf)2通过配体交换和羟基与Mo-Cl的化学反应得到了HMS固载化的8-羟基喹啉钼催化剂.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29Si固体核磁、元素分析和红外等表征手段对胺丙基化的HMS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氢核磁证实了负载8-羟基喹啉钼的HMS的结构和8-羟基喹啉钼的成功负载.该催化剂在以空气为氧化剂,加入异丁醛做共还原剂的条件下,在苯乙烯氧化反应中展示了较好的活性和苯甲醛的选择性.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制备导电高分子表面图案的方法,并以这种图案作为模板,诱导金属纳米粒子(金、银等)选择性组装.导电高分子由于分子链段的特殊性能,可以灵活地进行掺杂/去掺杂,使其表现出性能差异.这种掺杂/去掺杂作用通过简单地调节环境pH值就可以实现.将它图案浸泡在合适(pH=2~4)的金属纳米粒子溶液中,此时导电高分子图案表现为正电性,而由于金属纳米粒子外层有柠檬酸钠作为稳定剂,使其表面带负电,通过控制沉积时间,可以将金属纳米粒子选择性组装到导电高分子图案上,这个过程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贵金属纳米粒子经常被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这种方法将其与导电高分子相结合,在生物检测器件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 摘要:在车身概念设计阶段,有效的车身简化模型对新车型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建立了由Timoshenko梁单元、Mindlin四边形板单元以及零长度的弹簧接头单元构成的概念车身框架结构简化模型,并对该复杂结构进行了基于力学特性的多目标优化.为了解决梁单元多个设计变量的处理难题,本文将质量和应变能目标函数转化为约束,提出以最小设计变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Pareto遗传算法求解了车身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算例表明:本文的简化车身较为接近详细有限元车身模型;优化算法可方便地求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前沿,求得的Pareto最优解集具有较好的多样性与稳健性,对车身概念设计阶段单元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摘要:叶片作为航空发动机、汽轮机等透平机械的关键部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为高效率地去除形状加工过程中残留在加工表面的刀痕,大幅度提高叶片表面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混联叶片抛磨机床.该机床创新性地采用并联机构作为工作台,从而使安装于其上的叶片具有精确跟随复杂叶片型面的能力,显著提高了加工叶片等复杂曲面零件的运动灵活性.本文阐述了该机床的结构及运动机理,研究了加工过程中机床的运动学特性及各支杆受力变化规律,通过理论推导及模型仿真分析了机床结构参数的选择对机床静态特性及受力均衡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机床整体性能的优化方案.该论文的研究为机床结构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缩短新设备的研发周期和降低设计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叶片是航天发动机、水轮机等推进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特殊的工作环境对其型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同时对叶片抗腐蚀、耐高压等性能要求也很高,因此叶片大多由合金材料构成,这加大了叶片的加工难度.本文主要研究了应用砂带磨削叶片过程中的轨迹线生成问题.文中首先对原始叶片模型进行三坐标测量,得出叶片的原始点云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拟合,重构叶片模型,并以STL文件格式输出;最后,采用层切算法对模型处理得到加工轨迹线,结合VC与OpenGL对叶片模型及加工轨迹进行显示.
  • 摘要:采用固体烧结渗硼法对Fe-2wt%Cu-0.4wt%C粉末压坯进行单一渗硼处理,烧结温度为1100℃,保温时间为4h.观察了渗层与基体结合形貌,对渗硼试样截面显微硬度进行了测量,并对渗硼层处于不同应力状态时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硼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渗硼层主要为Fe2B相,渗硼层的显微硬度为1400~1650HV0.3,渗硼后试样的强度显著提高而韧性降低,弯曲曲线表明,渗层分别受压应力时,其载荷-位移曲线不同于基体的一次性断裂曲线,而是呈锯齿状的二次断裂,裂纹分叉被认为是其发生二次断裂的主要原因.断口分析表明,当渗层位于试样上部受到压应力时,渗硼层的破坏模式为层状压溃剥离,断口形貌为沿晶断裂;当渗层位于试样下部受到拉应力时,渗硼层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垂直渗层厚度的断裂,断口形貌为穿晶断裂.断口分析表明,渗硼层主要为脆性断裂,基体为韧性断裂.
  •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多机器人系统的协同适应性理论,首先给出其定义,将具体的实现方式分为分布式控制与强化学习两个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分布式控制,着重研究了多机器人系统的一个特例:群体机器人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对于群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现状,明确指出了一般的多机器人系统与群体机器人系统之间的差异.在分布式控制方面,针对多机器人速度分布问题,提出了阻尼环境下的基于内部平均动能的协同控制方法,以实现对于群体速度分布的控制;对于群体机器人系统,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提出了速度同步的分布式控制方法,控制器除了考虑到与群体机器人系统中其它机器人的协同性之外,还体现出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 摘要:本文在研究MB-OFDM-UWB系统原理与定时同步经典算法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算法受限于超宽带信道多径效应这一弊端,结合ECMA-368定义的时频模式,阐述了基于能量差与相关差运算的定时同步算法,根据导频格式中包同步序列与帧同步序列存在异号跳变的特性,当定义的差值递增趋势发生非噪声干扰性突变时,通过变化幅度与预先设置的门限值比较,确定定时时刻.进一步研究了能量差定时同步法与相关差定时同步法的定时精度、抗干扰特性、阈值依赖性,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条件下相关差法具有94.5%的无偏定时精度,高于能量差法的74.5%的定时精度,二者都实现了抗多径定时同步,在高信噪比环境下能量差法性能优于相关差值法,能量差法的阈值依赖性要强于相关差值法.
  • 摘要:由于轿车用电部件对电源的电压要求不同,并且电源的开关是由按压式开关实现,所引起的电磁辐射影响了测试部件和临近的电源,电磁干扰引起的电压可达20V.针对这一问题,运用LabView建立控制面板,由Matlab实现时电源的实际控制,并通过对电源的控制实现对轿车用电部件的测试要求.电源面板实现对电源输出量的控制,通过小波包处理图像,由BP网络实现对数据的处理,使采集数据更加可靠,使误差降低了30%.设计了放大、抗混频防干扰和三极管开关电路,不仅方便了远距离控制电源,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电磁辐射,增强了抗干扰的能力.对图像和数据处理,确定了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0~60MHz,提取这一频率段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分析,针对性更强,通过采取的措施,使电源系统的电磁辐射降低了8.6dB,不仅能够方便地满足轿车用电部件测试要求,而且实现了降低轿车电源电磁辐射,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摘要:金属模板/离子交换法制备金属配合物的核心是先固载模板金属配合物,再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移除模板金属,最后引入目标活性金属.此法合成的金属配合物在组成上具有固定的金属-配体化学计量比,很好地控制了活性物种的化学微环境并保证其均一性,因而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很高的活性和产物选择性.本文重点介绍了金属模板/离子交换法的合成方法、表征及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了Molecular imprinting和Site-isolation技术在生物、化学、功能材料领域的设计思想和应用.这些思想是金属模板/离子交换法的基础和源泉,而金属模板/离子交换法是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随机嫁接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负载的金属配合物能更多地引入多种活性中心,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较好,但无法控制和调变活性中心的化学环境.而金属模板/离子交换法则综合了Molecular imprinting、Site-isolation和随机嫁接法的优点,得到的催化剂较随机嫁接获得的催化剂活性更高,选择性更好,寿命更长.
  • 摘要:采用同步辐射角散X射线衍射技术和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使用体积比为16:3:1的甲醇、乙醇和水混合液作为传压介质,对晶粒尺寸为12 nm的Zn0.989 Cu0.011O进行了原位高压X射线衍射实验,最高压力为41.2 GPa.实验发现在室温下7.9 GPa压力附近,六角纤维锌矿结构(B4) Zn0.989 Cu0.011O发生了结构相变,转变为立方岩盐结构(B1).这一相转变压力比相同粒径的纯氧化锌的相变压力降低了7 GPa (50%)左右.掺杂的Cu离子取代了氧化锌中Zn离子的位置,起到了促进新相成核的作用,这会导致相变势垒降低,促进相变的发生.采用Birch-Murnaghan方程对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固定B0=4,得到六角纤维锌矿结构(B4) Zn0.989 Cu0.011O的零压体模量B0=171±9 GPa,立方岩盐结构(B1) Zn0.989 Cu0.011O的零压体模量B0=259±8 GPa与文献报道的纯氧化锌大块材料相比二者均有所增加.结合晶格参数和晶格体积的数据,可以看出掺杂使得氧化锌晶格膨胀.掺杂进入晶格的Cu使氧化锌晶格能增加,压缩率降低,同时体模量变大.晶格能的增加与掺杂效应导致的成核势垒降低之间存在竞争,实验结果表明,成核势垒降低对Zn0.989 Cu0.011O的相变起主导作用,于是较低的压力就可以摧毁纤锌矿结构.
  • 摘要:针对电流变抛光设备抛光工件时高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强抗干扰能力的加工要求,本文研制了一套位移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保证定位精度,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保证系统的高响应速度、强抗干扰能力.文中使用Simulink及Fuzzy工具箱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将模糊PID控制与常规PID控制进行了对比,并在抛光设备上进行了实际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研制的位移控制系统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够满足加工精度要求.
  • 摘要:起停-技术在节能减排发展策略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动机采用该技术后,起动工况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其振动对汽车舒适性的影响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一台Jettal.6L发动机上,测试了发动机起动第一个循环的振动信号,研究了活塞初始位置、冷机与热机、低速与高速拖动对起动过程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发动机活塞初始位置处在进气门关闭之后接近上止点的位置时,发动机起动振动较小;热机(85℃)起动振动相比冷机(20℃)起动振动略有降低;拖动转速对起动振动影响非常明显,即发动机快速起动时的振动相比原机低速起动的振动小很多.
  • 摘要:分散性土是一种在低含盐量水中极易自行分散为原级颗粒的粘性土,在水利工程中经常出现冲蚀破坏和管涌现象,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吉林省大安地区的分散性土进行研究.为解决吉林省西部大安灌区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渠道边坡溃决滑动问题,对大安地区分散性土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取样对其进行室内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测试,结合4项室内分散性鉴别试验,即针孔试验、双比重计试验、碎块试验、孔隙水可溶盐试验,研究该区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分散性在土体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分散机理.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土样产生分散性的主要原因是伊蒙混层矿物的存在和高百分比含量交换性钠、高pH值,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摘要: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是区域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地下水库特征给出了地下水库易污性评价的DRECT方法,并以滹沱河地下水库为例,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报不同丰枯条件下人工补给后地下水位变化,并分析地下水库易污性对人工补给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DRECT方法的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地下水库真实的易污性;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主要通过地下水位埋深和净补给量改变其易污性,且随着人工补给量的增加,高易污性和中易污性分区面积增加,因此需要对入渗场及其周边地区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污染事件发生.
  • 摘要:随着碳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且治疗效果明显.2006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应用兰州重离子研究中心提供的碳离子束成功完成了浅表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研究,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重离子束对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国家.应用碳离子的高线性能量转移放射治疗较传统的放射线治疗在剂量分布和放射生物学效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35年来碳离子放射治疗在颅底肿瘤、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细胞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盆腔复发、腹膜后肉瘤等临床试验和临床治疗方面较传统的放射治疗也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碳离子放射治疗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肿瘤局部控制率高、生存期长的独特优势,有望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放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不伴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JAK2V617F突变情况以及能否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MPDs的检测指标进行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77例不伴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是否存在JAK2V617F突变.结果:77例不伴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均未检出JAK2V617F突变.结论:JAK2V617F突变在国人不伴有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不存在或发生率很低,可能不是引起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原因.
  • 摘要:本文利用NcoⅠ和HindⅢ对pcDNA3-S1质粒进行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冠状病毒S蛋白中的S1片段,并将其与pPelB质粒载体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适宜条件下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初步鉴定,并进行了免疫学活性检测.对大量表达产物利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了S1蛋白片段,并可以利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有效地表达并纯化出S1蛋白活性片段,意味着得到了用于筛选人源化抗体的相应抗原,对筛选人深化抗SARS单链抗体,对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