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

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包括油水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置换装置包括存油筒、第一转接筒和第二转接筒,所述第一转接筒的顶端与存油筒的顶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筒的顶端与存油筒的底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筒的内部顶端滑动连接有油板,所述油板的下方设置有气体,所述第二转接筒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有水板,所述水板的上设置有水,所述第一转接筒和第二转接筒之间设置有油水控量机构,所述存油筒的外部设置有抗压机构,所述油水控量机构包括控制壳,所述控制壳的内部中央轴承连接有驱动块,本发明,具有无需电力驱动实现油水置换并且能够防御海底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抗撞击能力好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074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曾倩倩;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95141.8

  • 发明设计人 曾倩倩;

    申请日2021-04-13

  • 分类号E21B41/00(20060101);E21B43/01(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峰路46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0: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置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原油储存方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模式。干式储油系统采用与陆地储油罐类似的存储方式,原油上部空间充满惰性保护气体以消除燃爆的风险。湿式储油结构内部始终充满油和水,基于油水置换技术实现进油排水和进水排油操作。海上石油存储是海洋石油开发的重要环节,目前海上应用的储油设施主要有:浮式储卸油船、浮式生产储卸油船、重力式储油平台和海底储油舱等。与干式储油装置相比,由于湿式储油装置位于水下,储卸油设计工艺要求较高,现场操作难度较大。

而现有的储卸油装置大多依靠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来控制油水的置换,一旦停电将无法运作,实用性差;同时现有的储卸油装置在深入海底后难以避免海底发生的突发情况抗撞击能力差。因此,设计无需电力驱动实现油水置换并且能够防御海底中发生的突发情况、抗撞击能力好的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包括油水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置换装置包括存油筒、第一转接筒和第二转接筒,所述第一转接筒的顶端与存油筒的顶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筒的顶端与存油筒的底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筒的内部顶端滑动连接有油板,所述第二转接筒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有水板,所述水板的上设置有水,所述第一转接筒和第二转接筒之间设置有油水控量机构,所述存油筒的外部设置有抗压机构。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水控量机构包括控制壳,所述控制壳的内部中央轴承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凸起,所述控制壳的内部位于驱动块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推板,左侧所述推板与控制壳之间以及油板的下方均设置有惰性气体,右侧所述推板与控制壳之间设置有可燃气体,所述第一转接筒的底端右侧通过管路与驱动块连接,所述控制壳的左端通过管路与第一转接筒的底端左侧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筒与驱动块之间的管路上和控制壳左端与第一转接筒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两个所述第一单向阀朝向相反,所述控制壳的右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二转接筒的底端,所述第二转接筒的内部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两根所述第一弹簧相靠近的一端均轴承连接有打火石,两个所述打火石的下方均滑动连接有三角囊,所述第二转接筒的内部顶端右侧设置有锥形出水口,所述锥形出水口内设置有气囊,所述第一转接筒的容量与第二转接筒内部顶端至水板上端面的容量相同,所述第二转接筒的外部底端设置有稳固组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稳固组件包括环形夹座,所述环形夹座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方型滑筒,若干所述方型滑筒内滑动连接有夹持磁板,所述夹持磁板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所述环形夹座的中央轴承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环形套,若干所述环形套的外侧均设置有驱动磁板,与所述夹持磁板最近的驱动磁板的磁性和夹持磁板相反,相邻所述驱动磁板的磁性相反,所述三角囊的底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环形套的底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夹持组件包括辅助夹持室,所述辅助夹持室的一端与夹持磁板固定,所述辅助夹持室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所述辅助夹持室相互滑动连接,两部分所述辅助夹持室之间设置有水阀,所述辅助夹持室的内部设置有粉末,所述辅助夹持室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套接有柔性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接筒的顶端与存油筒的顶端之间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满载抽取组件,所述满载抽取组件包括环形导向板,所述第一转接筒的顶端与环形导向板的左端管路连接,所述存油筒的顶端与环形导向板的底端管路连接,所述环形导向板的内部中央轴承连接有暂存室,所述暂存室的两端与顶端均通过管路连接有存油球,所述存油球的另一端与环形导向板管路连接,顶端所述存油球封闭,所述环形导向板的顶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泵机,两个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一侧均设置有驱动齿轮,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暂存室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传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抗压机构包括抗压壳,所述抗压壳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所述抗压壳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抗压壳设置在存油筒的外部,所述抗压壳的内部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为空心,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开设有若干气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抗压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抗压壳固定,所述滑道内设置有点火器,所述第二弹簧与点火器滑动连接,所述抗压壳的内部轴承连接有反馈板,所述反馈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反馈囊,所述反馈板的中央设置有反馈球,所述反馈球内部设置有气体,若干所述反馈囊与反馈球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阀,若干所述反馈囊远离反馈球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力阀,若干所述反馈囊的底端设置有单向导气阀,所述单向导气阀的另一端套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抗压壳位于抗压板的下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抗压壳的内部位于存油筒的外部设置有禁锢环,所述禁锢环上套接有若干梯形套,若干所述梯形套靠近抗压壳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抗压块,所述抗压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囊球,所述囊球与滑筒固定,所述禁锢环的中央设置有汇总管,所述囊球与汇总管管路连接,所述汇总管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驱赶箱,所述驱赶箱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有气压板,所述气压板的上方设置有液体,所述气压板的内部顶端设置有间隙,所述气压板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反应仓,所述反应仓的内部设置有固体粉末混合物,所述反应仓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锥形排水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抗压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块,所述滑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和外接电源电连接,若干所述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均串联,所述抗压壳的外侧设置有充气机,所述充气机与第一导电块电连接,所述充气机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伸缩仓,所述伸缩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充气囊,若干所述充气囊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若干所述充气囊之间的管路数量从左至右依次减少,若干所述充气囊的顶端均设置有气枪。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囊球的底端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中央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长齿条,所述长齿条的另一端设置有撞击块,所述长齿条与竖杆垂直。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油水控量机构,该机构能够无需电力驱动即可实现油水置换,保证存油筒内外压强一致,利用抗压机构避免装置受水下压强过大导致凹陷而损坏存油筒,并且针对凹陷处进行针对性的修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环形夹座及其周围部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抗压机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抗压壳内部部分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抗压块及其周围部件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转接筒;2、油板;3、第二转接筒;4、水板;5、控制壳;6、驱动块;7、存油筒;8、环形导向板;9、暂存室;10、抗压壳;11、第二连接杆;12、抗压板;13、反馈球;14、反馈囊;15、梯形套;16、抗压块;17、圆柱滑筒;18、第一导电块;19、第二导电块;20、汇总管;21、驱赶箱;22、反应仓;23、气压板;24、充气机;25、伸缩仓;26、充气囊;27、气枪;28、囊球;29、竖杆;30、环形夹座;31、夹持磁板;32、驱动磁板;33、第一连接杆;34、环形套;35、辅助夹持室;36、柔性囊;37、禁锢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下大型油水置换储卸油装置,包括油水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水置换装置包括存油筒7、第一转接筒1和第二转接筒3,第一转接筒1的顶端与存油筒7的顶端通过管路连接,第二转接筒3的顶端与存油筒7的底端通过管路连接,第一转接筒1的内部顶端滑动连接有油板2,第二转接筒3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有水板4,水板4的上设置有水,第一转接筒1和第二转接筒3之间设置有油水控量机构,存油筒7的外部设置有抗压机构;油水控量机构能够无需电力驱动即可实现油水置换,保证存油筒内外压强一致,利用抗压机构避免装置受水下压强过大导致凹陷而损坏存油筒,并且针对凹陷处进行针对性的修复。

油水控量机构包括控制壳5,控制壳5的内部中央轴承连接有驱动块6,驱动块6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凸起,控制壳5的内部位于驱动块6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推板,左侧推板与控制壳5之间以及油板2的下方均设置有惰性气体,右侧推板与控制壳5之间设置有可燃气体,第一转接筒1的底端右侧通过管路与驱动块6连接,控制壳5的左端通过管路与第一转接筒1的底端左侧连接,第一转接筒1与驱动块6之间的管路上和控制壳5左端与第一转接筒1之间的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两个第一单向阀朝向相反,控制壳5的右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二转接筒3的底端,第二转接筒3的内部底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两根第一弹簧相靠近的一端均轴承连接有打火石,两个打火石的下方均滑动连接有三角囊,第二转接筒3的内部顶端右侧设置有锥形出水口,锥形出水口内设置有气囊,第一转接筒1的容量与第二转接筒3内部顶端至水板4上端面的容量相同,第二转接筒3的外部底端设置有稳固组件;将装置置于海底,由图1可知,通过管路将开采出的石油导入第一转接筒内位于油板的上方,油板受石油挤压推动在第一转接筒内滑动下移,将油板下方的气体穿过第一转接筒底端右侧管路上的第一单向阀导入控制壳内位于驱动块上方凸起的一侧,气体流通吹动驱动块在控制壳内进行旋转,驱动块两端的凸起与两侧推板接触推动推板在控制壳内进行旋转,左侧推板将气体导入控制壳与第一转接筒底端左侧连接的管路内,穿过其上的第一单向阀导入第一转接筒内重新推动油板上移,将油板上方的石油挤压进第一转接筒顶端与存油筒顶端连接的管路内,右侧推板被推动挤压其一侧水,通过管路进入第二转接筒底端,可燃气体穿过两打火石之间进行流动,使得两打火石在第一弹簧的一端进行旋转的同时由于存在气体间隙,两打火石无法摩擦接触,同时由于水板下方气体不断增多,水板缓慢在第二转接筒内滑动上移,一部分水穿过气囊流出锥形出水口,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当驱动块复位后,右侧推板不再朝向第二转接筒内挤压可燃气体,此时两打火石之间失去限制第一弹簧复位,两打火石摩擦接触,对水板下方收集的可燃气体进行点燃,气体点燃爆炸产生的推力推动水板快速上移,此时水板上方的水受力被挤压,同时气囊被挤压完全堵塞锥形出水口,则水板上方的水只得通过管路进入存油筒的下端,该步骤实现了根据导入第一转接筒内的石油的多少排出第二转接筒内相等量的水,当将石油导入存油筒内后,将第二转接筒内剩余的水导入存油筒内,开采的石油多,则导入的水少,开采的石油少,则导入的水多,同时针对第一转接筒内的惰性气体进行循环,避免惰性气体的浪费,利用惰性气体的循环对石油进行泵送,无需人力或电器操控,保证导入的石油与水可填满存油筒,避免存油筒存在空腔导致内外压强不一致而被水下压强压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朝向存油筒内导入石油与水依靠压力传感器或液面报警器来监测存油筒是否满溢达到标准,该步骤无需电器元件,避免电器元件漏电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危险或者因停电导致电器元件无法工作导致无法检测存油筒内的情况。

稳固组件包括环形夹座30,环形夹座3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方型滑筒,若干方型滑筒内滑动连接有夹持磁板31,夹持磁板31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夹持组件,环形夹座30的中央轴承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3,第一连接杆33的外部设置有若干环形套34,若干环形套34的外侧均设置有驱动磁板32,与夹持磁板31最近的驱动磁板32的磁性和夹持磁板31相反,相邻驱动磁板32的磁性相反,三角囊的底端通过管路连接至环形套34的底端;由上述步骤可知,当第二转接筒内利用可燃气体的爆炸使得水板上移进行泵水的过程中,第二转接筒会因爆炸而导致晃动,由于装置深入海底,一旦第二转接筒晃动过大导致破裂则维修及其麻烦,根据上述步骤中右侧推板朝向第二转接筒内挤压可燃气体可知,此时第一弹簧被压缩,两打火石相背离运动,挤压其下方的三角囊,三角囊内的气体穿过管路吹动环形套的底端,此时旋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带动其外侧设置的环形套以及驱动磁板进行旋转,驱动磁板对夹持磁板产生磁吸力,吸引夹持磁板朝向第一连接杆进行滑动,对第一转接筒形的外部形成夹持,若此时水板下方的可燃气体较多,则三角囊内有较多气体被挤出,大量气体吹动环形套在第一连接杆上滑动,磁性相反的驱动磁板相互吸引贴合,增加对夹持磁板的磁吸力,使得夹持磁板对第一转接筒的夹持力更紧,若此时水板下方的可燃气体较少,则三角囊内有较少气体被挤出,少量气体吹动环形套在第一连接杆上滑动,此时有少量驱动磁板相互吸引贴合,对夹持磁板的磁吸力增加较少,该步骤实现了针对当前第二转接筒内可燃气体的数量多少,若此时可燃气体数量较多,则后续爆炸产生的震动力较大,第二转接筒晃动较大,此时大幅增加对夹持磁板的吸力,使其对第二转接筒的夹持力增大,避免第二转接筒过度晃动导致破裂,若此时可燃气体较少,则后续爆炸产生的晃动力较少,此时小幅增加夹持磁板的吸力,使其对第二转接筒进行夹持,避免夹持过度导致增加夹持磁板的损耗,提高夹持磁板的使用寿命。

辅助夹持组件包括辅助夹持室35,辅助夹持室35的一端与夹持磁板31固定,辅助夹持室35分为两部分,两部分辅助夹持室35相互滑动连接,两部分辅助夹持室35之间设置有水阀,辅助夹持室35的内部设置有粉末,辅助夹持室35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套接有柔性囊36;由上述步骤可知,夹持磁板受磁吸力吸引与第二转接筒外壁贴合对其进行夹持,此时夹持磁板一端设置的辅助夹持室与第二转接筒外壁贴合,由于辅助夹持室两部分相对滑动连接,则辅助夹持室受第二转接筒挤压,两部分相互套接,此时水阀被打开,当爆炸发生后,第二转接筒发生震动,若此时震动力过大导致夹持磁板与第二转接筒脱离贴合,则被挤压的辅助夹持室复位,此时水阀尚未关闭,外界海水穿过水阀进入辅助夹持室内与其内的粉末混合,在本发明中该粉末优选为生石灰,海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冲入柔性囊内对柔性囊进行充气使其膨胀瞬间填补第二转接筒与夹持磁板之间的间隙,该步骤实现了在爆炸发生后若震动力过大导致夹持磁板与第二转接筒脱离贴合,利用对柔性囊充气快速填补间隙,继续实现夹持,避免第二转接筒该处失去夹持力而在震动力作用下损坏,同时利用柔性囊与该处贴合作为缓冲,针对脱离贴合的位置,当其受二次震动力作用时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针对震动力的大小,若震动力较大,导致夹持磁板与第二转接筒之间的间隙距离较大,则辅助夹持室复位的时间较长,在复位过程中有较多海水进入,其内反应剧烈,此时柔性囊充气膨胀程度较大,可快速填满较大的间隙,若此时震动力较少,夹持磁板与第二转接筒之间的间隙较小,则辅助夹持室复位时间较短,有少量海水进入,柔性囊快速充气膨胀程度较小,针对夹持磁板与第二转接筒之间的间隙大小,对柔性囊内充气程度不同,保证对间隙填满的同时,避免增加柔性囊的损耗。

第一转接筒1的顶端与存油筒7的顶端之间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满载抽取组件,满载抽取组件包括环形导向板8,第一转接筒1的顶端与环形导向板8的左端管路连接,存油筒7的顶端与环形导向板8的底端管路连接,环形导向板8的内部中央轴承连接有暂存室9,暂存室9的两端与顶端均通过管路连接有存油球,存油球的另一端与环形导向板8管路连接,顶端存油球封闭,环形导向板8的顶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泵机,两个第一单向阀的一侧均设置有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啮合连接,暂存室9与其中一个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由上述步骤可知,导入第一转接筒内的石油被油板推动穿过第一转接筒顶端的管路内进入环形导向板内,穿过暂存室左端的存油球进入暂存室内,通过暂存室底端你的管路进入存油筒内,若此时存油筒内石油满载,则当第一转接筒继续朝向环形导向板内推送石油时,石油充满暂存室,与其左端的存油球,无法继续推送石油,此时暂存室右侧与顶端的存油球内没有石油的存在导致二者的重力小于左侧满载石油的存油球,则暂存室在其左端满载的存油球的带动下在环形导向板内进行逆时针旋转,泵机持续启动,一开始顶端存油球封闭,泵机无法抽取石油,此时暂存室逆时针旋转,原本封闭的存油球与第一转接筒顶端的管路贴合形成堵塞,泵机与环形导向板以及存油筒之间联通,将暂存室、存油球以及存油筒内满载的石油全部抽出,当暂存室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驱动齿轮旋转,两个驱动齿轮啮合,则由图1可知,两个第一单向阀进行换向,左侧推板推送进第一转接筒内的惰性气体在第一转接筒内推动油板挤压石油,此时存油筒满溢则油板无法滑动,惰性气体在第一转接筒内被压缩,而当两个第一单向阀换向后,原本被压缩的惰性气体重新穿过第一转接筒底端左侧的管路回流进控制壳内保证第一转接筒内油板下方的压力平衡,避免将满载的存油筒抽取完毕后,重新对存油筒内进行油水泵送装置判断失误导致产生误差,该步骤实现了当存油筒满载后自行对存油筒内的石油进行抽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传感器检测存油筒石油满载的情况,该步骤反应灵敏,满载后环形导向板自行旋转导通泵机与存油筒进行抽吸,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传感器等元件在长时间的使用下老化、甚至损坏导致无法实现监测影响石油传输同时将油板下方被压缩的部分惰性气体重新导回控制壳内避免后续重新对存油筒泵油时产生误差。

抗压机构包括抗压壳10,抗压壳10分为两部分,两部分抗压壳10相互滑动连接,抗压壳10设置在存油筒7的外部,抗压壳10的内部开设有滑道,滑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1为空心,第二连接杆11的外侧开设有若干气孔,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设置有抗压板12,第二连接杆1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1固定,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抗压壳10固定,滑道内设置有点火器,第二弹簧与点火器滑动连接,抗压壳10的内部轴承连接有反馈板,反馈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反馈囊14,反馈板的中央设置有反馈球13,反馈球13内部设置有气体,若干反馈囊14与反馈球13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阀,若干反馈囊14远离反馈球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压力阀,若干反馈囊14的底端设置有单向导气阀,单向导气阀的另一端套接有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抗压壳10位于抗压板12的下方;由上述步骤可知,装置设置在海底,则装置受水下压强影响,此时旋转抗压壳,若此时抗压壳受水下压强较大导致其发生形变产生内凹,则凹陷的抗压壳外壁在旋转时与抗压板接触,推动抗压板以及第二连接杆在滑道内滑动,第二连接杆末端伸出,随抗压壳旋转与反馈板外侧设置的反馈囊接触,挤压反馈囊,当反馈囊受挤压时,内部气体被压缩,其与反馈球之间的第一压力阀率先被打开,反馈球内气体泄露至反馈囊内,在本发明中该气体有选为可燃气体,随着第二连接杆末端在反馈囊上滑动,直至与反馈囊顶端接触,此时反馈囊所受压力最大,第二压力阀导通,反馈囊内的可燃气体进入空心的第二连接杆内,由第二连接杆外部开设的气孔导出位于滑道内,而抗压板带动第二连接杆滑动时,第二弹簧被压缩,与点火器滑动连接,此时点火器对可燃气体进行点燃,产生小幅度爆炸,则抗压板受推力被推出撞击形变凹陷处,对抗压壳进行复位,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穿过第二连接杆外侧的气孔反流进反馈囊内,穿过反馈囊底端的单向导气阀进入导气管内从导气管另一端喷出,该步骤实现了针对抗压壳在海底受水下压强较大导致形变凹陷时,本装置针对凹陷处进行针对性的修复,且若凹陷严重,则有较多的可燃气体被置换出进行点燃,爆炸产生的推力较大,对凹陷严重的位置进行复位,若凹陷不严重,则有少量可燃气体被置换出进行点燃,爆炸产生的推力较小,对凹陷出进行修复的同时避免反推力过大导致抗压壳外凸再次形变,同时将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排出装置外位于凹陷处的下方,对该处海水进行局部升温,短暂减小该处的水下压强辅助抗压板对该处进行复位,提高复位效率,避免装置受损严重。

抗压壳10的内部位于存油筒7的外部设置有禁锢环37,禁锢环37上套接有若干梯形套15,若干梯形套15靠近抗压壳10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圆柱滑筒17,圆柱滑筒1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抗压块16,抗压块16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囊球28,囊球28与圆柱滑筒17固定,禁锢环37的中央设置有汇总管20,囊球28与汇总管20管路连接,汇总管20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驱赶箱21,驱赶箱21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有气压板23,气压板23的上方设置有液体,气压板23的内部顶端设置有间隙,气压板23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反应仓22,反应仓22的内部设置有固体粉末混合物,反应仓22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锥形排水口;由上述步骤可知,装置置于海底内,而海底内海洋生物繁多,若此时装置外部有大型海洋生物如鲨鱼等进行捕食而误撞击到装置,则此时抗压块受挤压在圆柱滑筒内进行滑动,挤压第三弹簧以及第三弹簧另一端的囊球,若此时鲨鱼与装置的撞击接触面较小,则证明是鲨鱼头部对装置产生撞击,则此时有少量的抗压块被挤压,少量囊球被挤压,其内的气体进入汇总管内,导入驱赶箱内部位于气压板的下方,此时气压板被推动上移,由于气压板上方的液体与驱赶箱之间存在间隙,则此时间隙内的空气被率先挤出锥形排水口,利用排出的气体在水下产生气泡炸裂与鲨鱼头部接触对其进行驱逐,若此时鲨鱼与装置的撞击接触面积较大,则证明是鲨鱼侧身对装置产生撞击,则此时有大量抗压块被挤压,大量囊球被挤压,汇总管内汇总大量的气体,穿过管路大幅度推动气压板上移,当间隙内的空气被排出后,气压板上方的液体进入反应仓内与反应仓内的固体粉末混合物进行反应,在本发明中该固体粉末混合物优选为生石灰与水泥混合物,液体为水,水和水泥混合生成混凝土溶液,而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大量的热快速风干混凝土溶液形成硬质混凝土块,穿过锥形排水口排出,利用硬质混凝土块撞击鲨鱼侧身使其离开装置,该步骤实现了当装置受到如鲨鱼等大型海洋生物撞击时,对撞击部位进行判断,若抗压块移动数量少则为头部住撞击,喷出气体对其进行驱赶避免对鲨鱼头部造成损伤,若抗压块移动数量较多则为侧身撞击,喷出硬质混凝土对其进行打击,避免侧身皮质较厚无法感知撞击而持续对装置产生破坏。

抗压块1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块18,圆柱滑筒17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块19,第一导电块18与第二导电块19和外接电源电连接,若干第一导电块18与第二导电块19均串联,抗压壳10的外侧设置有充气机24,充气机24与第一导电块电18连接,充气机24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有伸缩仓25,伸缩仓25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充气囊26,若干充气囊26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若干充气囊26之间的管路数量从左至右依次减少,若干充气囊26的顶端均设置有气枪27;由上述步骤可知,当有大型海洋生物对装置产生撞击时,抗压块在圆柱滑筒内滑动,二者外部的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接触通电,此时充气机启动,若此时有数量较多的抗压块被推动,则证明大型海洋生物与装置的撞击接触面较大,则有较多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接触,串联进电路内的电压增加,则充气机功率增加较大,对其另一端管路连接的伸缩仓内充气囊吹送的气体较多,当最靠近充气机的气囊充气扩张至极限后,与之相邻的充气囊开始充气扩张,充气囊内的气体有顶端的气枪喷出,若此时与有数量较少的抗压块被推动,则证明大型海洋生物与装置的撞击接触面较小,串联进电路的电压较少,充气机功率增加较少,则对充气囊内吹送的气体较少,该步骤实现了当有大型海洋生物对装置产生撞击时,若撞击面较大,则充气机功率较大,有较多的充气囊被充气膨胀,其内气体从气枪内喷出对海洋生物与装置的撞击点进行水浴按摩,辅助海洋生物与装置的撞击处快速恢复,避免受伤严重难以行动,若撞击面较小,则充气机功率较小,有较少的充气囊被充气启动,对小面积的撞击面进行恢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功率浪费,且若干充气囊之间的连接管路逐渐减少,使得导入后续充气囊内的气体逐渐减少,保证靠近撞击面的充气囊内有足够的气体对撞击面进行按摩,越远离撞击面的充气囊喷出的气体较少,实现针对撞击面的针对性按摩恢复。

囊球28的底端设置有竖杆29,竖杆29的外侧设置有卡齿,卡齿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中央设置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长齿条,长齿条的另一端设置有撞击块,长齿条与竖杆29垂直;由上述步骤可知,当抗压块受撞击后,囊球被挤压发生形变,推动其底端的竖杆进行移动,竖杆外侧的卡齿与主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通过第三连接杆带动从动齿轮进行旋转,从动齿轮与长齿条啮合将撞击块推出,该步骤与上述步骤联动,对海洋生物与装置的撞击面进行按摩恢复后顶出撞击块将海洋生物推离,使其不再与装置接触,气枪喷持续喷出气体对其进行按摩不愿离开对装置产生二次损伤。

从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齿轮;利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直径不同,则竖杆位移小段距离即可将长齿条伸出较长距离,将海洋生物推离装置较远的距离避免其再次返回。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