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耳石复位模型

耳石复位模型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耳石复位模型,包括与人体内耳前庭生理解剖结构对应的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且相互连通成一个腔体,椭圆囊部分的椭圆囊斑处设有第一磁铁,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形成的腔体中设有磁性颗粒,第一磁铁与磁性颗粒能够相互吸引。本发明可以直观的将内耳前庭半规管内的器官和病症清楚呈现,利用磁铁和磁性颗粒可以互相吸引和分离的特点,动态直观的演示耳石病发生、治疗和恢复的过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128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市中心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0020339.3

  • 发明设计人 张秀丽;牟崇垒;

    申请日2020-01-09

  • 分类号G09B23/28(20060101);

  • 代理机构21249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尤理

  • 地址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南路82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9: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耳前庭半规管病理状态演示的耳石复位模型。

背景技术

耳石症是临床最常见多发的眩晕疾病,占所有眩晕疾病病因的近1/3,由于该病在世界及我国医疗界被认知的时间较晚,临床认知普及率较低,造成众多该病患者认知不足,引起普遍的误诊误治,为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以来,该病被我国医疗界逐渐认识并开始治疗,部分医生及患者开始对该病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但整体认知率还是非常低。因眩晕疾病病因复杂,涉及专业较多,主要包括神经病学和耳鼻喉科两个专业,目前我国眩晕专业从业医生人员不足,整体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对耳石症的识别和正确治疗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需要大量学习和培训,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该病涉及的器官位于颞骨内,解剖结构复杂,临床教学和向患者宣教存在一定困难,市面现有的一些解剖模型多为木质或橡塑制品,内部结构难以直观呈现,在短期内很难达到充分理解和认知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石复位模型,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实物模型无法直观的演示内耳前庭半规管耳石症病理状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石复位模型,包括与人体内耳前庭生理解剖结构对应的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所述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且相互连通成一个腔体,所述椭圆囊部分的椭圆囊斑处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形成的腔体中设有磁性颗粒,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磁性颗粒能够相互吸引。

优选的,所述半规管部分包括水平半规管部分、前半规管部分和后半规管部分。

优选的,所述水平半规管部分的壶腹处设有第二磁铁。

优选的,所述椭圆囊部分的椭圆囊斑处设有第一磁铁插槽,所述第一磁铁以可拆卸的方式插在所述第一磁铁插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为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磁性颗粒为多个磁珠。

优选的,所述椭圆囊部分设有用于放入或拿出所述磁性颗粒的投放口和塞子。

优选的,所述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形成的腔体中填充有油脂。

优选的,所述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制成。

优选的,所述椭圆囊部分和半规管部分均由光敏树脂制成。

本发明的耳石复位模型整体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制成,采用光敏树脂做为基质材料,这种透明材质可以直观的将内耳前庭半规管内的器官和病症清楚呈现,利用磁铁和磁性颗粒可以互相吸引和分离的特点,动态直观的演示耳石病发生、治疗和恢复的过程,达到在最短时间内让受众充分理解的目的,是一个理想的教学和卫生宣教模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耳石复位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耳石复位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椭圆囊部分;2:球囊部分;3:水平半规管部分;4:前半规管部分;5:后半规管部分;6:第一磁铁;7: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耳石复位模型包括:与人体内耳前庭生理解剖结构对应的椭圆囊部分1和半规管部分,椭圆囊部分1和半规管部分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且相互连通成一个腔体,椭圆囊部分1的椭圆囊斑处设有第一磁铁6,椭圆囊部分1和半规管部分形成的腔体中设有磁性颗粒,第一磁铁6与所述磁性颗粒能够相互吸引。

半规管部分可以包括:水平半规管部分3、前半规管部分4和后半规管部分5。各部分的结构与位置关系均与人体内耳前庭生理解剖结构对应。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只设置水平半规管部分3、前半规管部分4和后半规管部分5中的一个或两个。椭圆囊部分1还可以连接有球囊部分2,以便更好地演示内耳前庭部分的结构。

椭圆囊部分1的椭圆囊斑处设有第一磁铁插槽,第一磁铁6以可拆卸的方式插在第一磁铁插槽。第一磁铁6也可以为电磁铁,电磁铁的开关设在椭圆囊部分1的外部。水平半规管部分3的壶腹处设有第二磁铁7。前半规管部分4和后半规管部分5的壶腹处也可以设有相应的磁铁。第二磁铁7和其他磁铁的安装形式可以与第一磁铁6相同。

磁性颗粒可以为多个磁珠,如十几至几十个,磁珠可以由磁铁或铁制成。椭圆囊部分1设有用于放入或拿出磁性颗粒的投放口和塞子。

椭圆囊部分1和半规管部分形成的腔体中可以填充有油脂,以便于更好的展示磁性颗粒在椭圆囊部分1和半规管部分中进行移动。根据用户需求可自行填入有一定粘滞性的透明液体。

椭圆囊部分1和半规管部分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制成。椭圆囊部分1和半规管部分可以均由光敏树脂制成。

本实施例的耳石复位模型还可以添加耳的其他解剖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耳蜗及神经等,形成完整的耳部模型,在材质选择上可应用橡胶或泡沫等,使具有保护功能,在外观上更完善。

本实施例的耳石复位模型的一种工作过程可以为:

①插入第一磁铁6,磁珠与第一磁铁6稳固相吸,向听众讲解半规管、椭圆囊、球囊所在部位,并分别介绍各自功能(半规管是头部成角加速度运动的位置信息感受器,椭圆囊是水平线性加速度信息感受器,球囊是垂直线性加速度信息感受器),然后,指示第一磁铁6的位置在生理状态下,耳石稳固吸附在椭圆囊囊斑上。

②拔掉第一磁铁6,磁珠滚落,演示耳石由椭圆囊脱落并经由总脚或单脚进入垂直半规管或水平半规管的过程,再经由总脚或单脚回到椭圆囊的复位过程。

③插入第二磁铁7,演示耳石经由单脚进入水平半规管并吸附到第二磁铁7的位置不能移动,模拟临床嵴帽结石的病理过程。

④拔掉第二磁铁7,磁珠落入水平半规管并进一步回位到椭圆囊,演示嵴帽结石临床复位过程。

本发明的耳石复位模型整体通过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制成,采用光敏树脂做为基质材料,这种透明材质可以直观的将内耳前庭半规管内的器官和病症清楚呈现,利用磁铁和磁性颗粒可以互相吸引和分离的特点,动态直观的演示耳石病发生、治疗和恢复的过程,达到在最短时间内让受众充分理解的目的,是一个理想的教学和卫生宣教模型。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