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及其制作方式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及其制作方式

摘要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及其制作方式,包括以下组分:中药提取成分、膳食纤维、甜味剂、增溶剂、稳定剂,余量为蒸馏水;其中,中药提取成分包括:茯苓、莱菔子、黄芪、山楂、薏苡仁、麦芽、鸡内金、干姜、火麻仁、郁李仁、生姜、余甘子、决明子、淡竹叶、山药、黄精、沙棘、砂仁、白扁豆、小茴香、苦丁茶;本发明提供的本草饮料,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采用茯苓为君药,遣方采用黄芪、莱菔子、麦芽等成分,改善胃肠推进功能,在众多成分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升提阳气,补气健脾之功效,通过配伍药材,使饮料略伴有茯苓和麦芽的香味,且带有山楂的甜酸味,经药理试验证实,有效率达到96%。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803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固本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83658.5

  • 发明设计人 吴建龙;缪海洋;吴冕;

    申请日2021-04-09

  • 分类号A23L2/38(20210101);A23L2/52(20060101);A23L2/46(20060101);A23L2/60(20060101);A23L2/84(20060101);A23L33/105(20160101);A23L5/30(20160101);A61K36/9068(20060101);A61P1/00(20060101);A61P1/04(20060101);A61K35/57(20150101);

  • 代理机构32306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邓月芳

  • 地址 221100 江苏省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工业园区珠江东路10号一期厂房3号楼2层东厂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9:0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饮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及其制作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人对养生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同样,近年来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人口结构老化,胃肠道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同时,因消化系统疾病存在着高复发率的特征,大部分患者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连续用药。因此在患者增多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一般需长期服药这两大因素的推动下,消化系统疾病用药需求持续增长,长期服药会对肝肾系统带来不同程度地毒副作用,食疗法是通过食物滋补达到对胃肠道的调节,但食物一般属性味平和,调节效果不显著,而且因人而异,调节效果会各有差异,不具有普适性;

近年来,非碳酸饮料、尤其是以药食同源植物为原料的植物饮料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目前市面上的植物饮料含糖量较高或入口较苦,导致口感较差,而且有益成分不明确,因此,开发一种可以改善人体消化系统、安全、可长期服用的本草饮料成为本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具有极大的研发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中药提取成分10-13%、膳食纤维3-6%、甜味剂0.1-0.4%、增溶剂0.05-0.15%、稳定剂0.05-0.15%,余量为蒸馏水;

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茯苓10-15份、莱菔子8-12份、黄芪6-10份、山楂5-10份、薏苡仁5-9份、麦芽4-8份、鸡内金3-5份、干姜3-5份、火麻仁2-5份、郁李仁2-4份、生姜1-3.5份、余甘子1-3份、决明子1-3份、淡竹叶1-3份、山药1-2份、黄精1-2份、沙棘1-2份、砂仁1-2份、白扁豆0.5-1份、小茴香1-2份、苦丁茶0.5-1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提取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茯苓10-13份、莱菔子10-12份、黄芪6-8份、山楂5-8份、薏苡仁5-8份、麦芽6-8份、鸡内金4-5份、干姜3-4份、火麻仁3-5份、郁李仁3-4份、生姜1.5-3.5份、余甘子2-3份、决明子2-3份、淡竹叶2-3份、山药1-1.5份、黄精1.5-2份、沙棘1.5-2份、砂仁1.5-2份、白扁豆0.5-0.8份、小茴香1.5-2份、苦丁茶0.5-0.6份。

本发明基于传统医学理论,筛选出天然植物和药物,按照中医理论配方制成;

茯苓:又称松茯苓,为中药的“四君八珍”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等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有以下作用:(1)免疫调节能力,能激活淋巴T细胞和B细胞,抗胸腺萎缩,抗脾脏增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2)辅助抑制肿瘤;(3)延缓衰老作用,有抑制自由基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脂褐质形成,故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功能;(4)茯苓的煎液有镇静、利尿、强壮等作用,防止肝细胞坏死的功效。

莱菔子:莱菔子味辛、性寒,甘,平,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滑肠的功效;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黄芪:又称为小人参,为多年生草本,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山楂:又名山里红,红果,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药果兼用,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作用;药理作用:(1)助消化:山楂含多种有机酸,口服后增强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山楂味酸,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山楂中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山楂含有维生素C等成分,口服可增进食欲;山楂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痉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对松弛状态的平滑肌有兴奋作用;(2)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山楂黄酮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浓度,但对甘油三酯(TG)影响不大。山楂降血脂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肝脏对血浆胆固醇的摄人而发挥降血脂作用。山楂黄酮还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危险性,起到预防AS发生发展的作用;(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山楂对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山楂黄酮、水解产物增加缺血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其中以山楂水解产物作用最强,山楂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同时,还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氧利用率;山楂黄酮具有改善动物的缺血心电图作用;(4)抑菌:山楂对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薏苡仁: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药理作用:(1)抗肿瘤,现已证实,薏仁中的薏仁油、薏仁酯(coixenolide,CXL)等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如抑制癌细胞转移和增生、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且能提高放射时的敏感性等,已广泛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薏仁油,它对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胰腺癌、鼻咽癌、肾癌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2)薏仁免疫调节,研究表明,薏仁酯和薏仁多糖能显著促进健康人末梢血单核细胞产生抗体,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薏仁油和薏仁多糖均可增强T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3)薏仁降糖降脂,薏仁中含羟基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糖具有降糖降脂作用,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常用药物;薏仁油能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提高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证明薏仁提取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4)薏仁消炎镇痛止血,薏仁中的薏苡素、β-谷甾醇等具有镇痛消炎止血的作用;(5)薏仁其他还有抑制骨质疏松、缓解疲劳、调节生殖系统、治疗皮肤疾病等作用。

麦芽:归脾、胃经,有健脾开胃、行气消食的功效,尤其擅长促进淀粉类食物的消化,适用于脘腹胀满、反酸嗳气、不思饮食等症。

鸡内金: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用于治脾胃虚寒,腹痛下利,以及胃中寒饮,喜唾涎沫,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

火麻仁: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

郁李仁: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下气、利水消肿。

生姜:性味辛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的功效。可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寒冷侵袭后,辅之以热饮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余甘子: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可适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决明子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以种子供药用,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脂瘦身、抗菌消炎的功能,而且具有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决明子有以下作用:具有抗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无影响,可增强巨噬细胞吞服噬功能;保肝;泻下;促进胃液分泌;抑制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作用;毒性:致癌及有生殖毒性。其水浸液有降压、利尿作用,并有缓泻、收缩子宫作用;其醇浸出液对葡萄球菌及白喉、巨大芽孢、伤寒、副伤寒、乙型副伤寒、大肠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降血脂的作用。

淡竹叶:性味甘、淡,寒;归经:归心、胃、小肠经;主治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用于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山药作为高营养食品含有大量蛋白质、糖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胆汁碱、尿囊素、及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现代科学分析,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可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能防止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

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表明,黄精水提出液(1:320)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酸杆菌有抑制作用,2%黄精在沙氏培养基内对常见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对血糖的影响,黄精浸膏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呈显着抑制作用。(3)抗疲劳作用。(4)抗氧化作用:黄精煎液使心肌脂褐质含量降低。(5)延缓衰老作用;(6)止血作用;(7)心血管作用,对心肌缺血有对抗作用;(8)抗病毒作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均有治疗作用。

沙棘: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沙棘有健脾消食、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管硬化,抗炎等作用;可以抗疲劳、降血脂、抗辐射、抗溃疡、保肝及增强免疫功能。

砂仁:“四大南药”之一,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

白扁豆:性甘,微温。归脾、胃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扁豆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小茴香:味辛,性温,具有散寒止痛,温肾缩尿,理气和胃,祛湿利浊等作用。

苦丁茶:疏风清热,明目生津。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上述诸药共奏补气温阳之效,具有健脾补虚,益气养胃的功效,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本草饮料的制作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称取茯苓、莱菔子、黄芪、山楂、薏苡仁、麦芽、鸡内金、干姜、火麻仁、郁李仁、生姜、余甘子、决明子、淡竹叶、山药、黄精、沙棘、砂仁、白扁豆、小茴香、苦丁茶,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筛;

(2)在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药粉中加入温水,并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40-60min,得到酶解混合液;

(3)按重量百分比计,在步骤(3)得到的酶解混合液分批次加入蒸馏水,进行煎煮,煎煮3-4次,每次煎煮时间50-80min,将每次煎煮液合并,将合并煎煮液过滤后浓缩,得浓缩液;

(4)在浓缩液中加入膳食纤维、甜味剂、增溶剂和稳定剂,调酸定容,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杀菌,冷却后灌装即得。

优选地,步骤(2)中酶解温度为40-50℃。

优选地,步骤(3)中煎煮过程进行的同时辅以超声波,超声波功率为150-200W。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本草饮料,原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采用药食同源的茯苓、莱菔子、黄芪、山楂、薏苡仁、麦芽等成分,采用茯苓为君药,遣方采用黄芪、莱菔子、麦芽等成分,改善胃肠推进功能,在众多成分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升提阳气,补气健脾之功效,通过配伍药材,使饮料略伴有茯苓和麦芽的香味,且带有山楂的甜酸味,经药理试验证实,本草饮料安全性高,能够健脾补虚,益气养胃,可用于慢性胃炎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同时克服了西药治疗带给胃肠道的刺激性作用,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非常便于胃肠患者的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中药提取成分13%、膳食纤维4%、甜味剂0.3%、增溶剂0.12%、稳定剂0.10%,余量为蒸馏水;

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茯苓13份、莱菔子10份、黄芪8份、山楂8份、薏苡仁6份、麦芽8份、鸡内金4份、干姜3.5份、火麻仁3份、郁李仁4份、生姜2.5份、余甘子2份、决明子2.5份、淡竹叶2.5份、山药1.5份、黄精2份、沙棘2份、砂仁1.5份、白扁豆0.8份、小茴香1.5份、苦丁茶0.5份。

上述本草饮料的制作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称取茯苓、莱菔子、黄芪、山楂、薏苡仁、麦芽、鸡内金、干姜、火麻仁、郁李仁、生姜、余甘子、决明子、淡竹叶、山药、黄精、沙棘、砂仁、白扁豆、小茴香、苦丁茶,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筛;

(2)在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药粉中加入温水,并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55min,酶解温度为50℃,得到酶解混合液;

(3)按重量百分比计,在步骤(3)得到的酶解混合液分批次加入蒸馏水,进行煎煮,煎煮3次,每次煎煮时间60min,煎煮过程进行的同时辅以超声波,超声波功率为150W,将每次煎煮液合并,将合并煎煮液过滤后浓缩,得浓缩液;

(4)在浓缩液中加入膳食纤维、甜味剂、增溶剂和稳定剂,调酸定容,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杀菌,冷却后灌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中药提取成分10%、膳食纤维4%、甜味剂0.3%、增溶剂0.08%、稳定剂0.10%,余量为蒸馏水;

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茯苓12份、莱菔子10份、黄芪7份、山楂7份、薏苡仁6份、麦芽7份、鸡内金5份、干姜3份、火麻仁4份、郁李仁3份、生姜2.5份、余甘子2.5份、决明子2份、淡竹叶2份、山药1份、黄精2份、沙棘1.5份、砂仁2份、白扁豆0.6份、小茴香1.8份、苦丁茶0.6份。

上述本草饮料的制作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称取茯苓、莱菔子、黄芪、山楂、薏苡仁、麦芽、鸡内金、干姜、火麻仁、郁李仁、生姜、余甘子、决明子、淡竹叶、山药、黄精、沙棘、砂仁、白扁豆、小茴香、苦丁茶,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筛;

(2)在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药粉中加入温水,并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60min,酶解温度为45℃,得到酶解混合液;

(3)按重量百分比计,在步骤(3)得到的酶解混合液分批次加入蒸馏水,进行煎煮,煎煮4次,每次煎煮时间80min,煎煮过程进行的同时辅以超声波,超声波功率为180W,将每次煎煮液合并,将合并煎煮液过滤后浓缩,得浓缩液;

(4)在浓缩液中加入膳食纤维、甜味剂、增溶剂和稳定剂,调酸定容,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杀菌,冷却后灌装即得。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消化系统的本草饮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中药提取成分12%、膳食纤维5%、甜味剂0.3%、增溶剂0.12%、稳定剂0.12%,余量为蒸馏水;

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茯苓15份、莱菔子10份、黄芪8份、山楂6份、薏苡仁7份、麦芽5份、鸡内金4份、干姜4份、火麻仁3份、郁李仁3份、生姜2.5份、余甘子2份、决明子2份、淡竹叶3份、山药2份、黄精2份、沙棘1.5份、砂仁1份、白扁豆0.8份、小茴香1.5份、苦丁茶0.8份。

上述本草饮料的制作方式,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按配方量称取茯苓、莱菔子、黄芪、山楂、薏苡仁、麦芽、鸡内金、干姜、火麻仁、郁李仁、生姜、余甘子、决明子、淡竹叶、山药、黄精、沙棘、砂仁、白扁豆、小茴香、苦丁茶,然后进行超微粉碎并过筛;

(2)在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药粉中加入温水,并加入纤维素酶进行酶解60min,酶解温度为50℃,得到酶解混合液;

(3)按重量百分比计,在步骤(3)得到的酶解混合液分批次加入蒸馏水,进行煎煮,煎煮4次,每次煎煮时间70min,煎煮过程进行的同时辅以超声波,超声波功率为200W,将每次煎煮液合并,将合并煎煮液过滤后浓缩,得浓缩液;

(4)在浓缩液中加入膳食纤维、甜味剂、增溶剂和稳定剂,调酸定容,采用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杀菌,冷却后灌装即得。

性能测试

1、稳定性及口感试验

实施例1-3及市售一款本草饮料,对其进行外观以及糖度测试,测试结果示于表1;

表1

2、临床实验

以胃部疾病为例,选取50例临床患者,其中男性35例,平均年龄45岁;女性25例,平均年龄42岁,胃镜检查胃体溃疡12例,胃窦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全部病例均为胃镜检查确诊,对该50例患者使用该本草饮料,每天2瓶(50ml/瓶),服用后行胃镜检查,两周后有32例患者出现改善迹象,服用一个月后又有8位患者出现改善迹象,前述32例患者已有明显改善,两个月后无改善迹象有2人,总有效率达到96%。

典型案例

刘××,女,某化工厂退休工人,54岁,患慢性浅表性胃炎1-2年,上腹部腹痛、腹胀、餐后有饱胀感,进食后加重,伴有胃泛酸、嗳气和胃部灼烧感,服用本发明产品2个月后,胃镜检查胃粘膜斑点状出血量下降,胃小凹已不明显,腹痛腹胀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精力充沛。

眭××,男,某药企员工,36岁,患十二指肠溃疡2-3年,上腹部腹痛、胃酸分泌过多,偶有黑色粪便出现,体重有减轻,服用本发明产品2个月后,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炎症下降,黑便状况不再出现,体重恢复到病前水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