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状态修模式的城轨车辆自动检修系统

一种状态修模式的城轨车辆自动检修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状态修模式的城轨车辆自动检修系统,包括机箱、开设于机箱左右两侧的通槽、设于通槽内的第一板体、铰链设于第一板体上的第二板体、均设于第一板体前后两侧的第一齿条、均设于机箱左右两侧的托举架、设于机箱内的清洁装置;所述推举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本发明通过托举架的向上移动带动清洁装置进行打开,随后的进行向上移动,清洁装置可以对列车的底部进行清洁,使得清洁下来的灰尘或者杂质落入到机箱内,清洁装置的设置,对城市列车底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完成后,可以更加的便于工作人员对城市车辆的检修工作,使得工作人员更加的清楚明了的了解到车底底部零件需要维修的情况,加快了检修的工作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1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硕维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03586.6

  • 申请日2021-04-15

  • 分类号B60S3/00(20060101);B60S3/04(20060101);B61K1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61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杜放

  •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20号大街566号2幢1层-4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42: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轨车辆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状态修模式的城轨车辆自动检修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检修作业中,先将列车底部进行托起,使得列车升高后,工作人员对列车底部进行检修,在检修前,列车底部存有大量的灰尘和杂质,使得检修人员进行检修时,会有大量的灰尘漂浮,进入工作人员的眼睛里或者漂浮在空气中,工作人员会吸入身体内部,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状态修模式的城轨车辆自动检修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状态修模式的城轨车辆自动检修系统,包括机箱、开设于机箱左右两侧的通槽、设于通槽内的第一板体、活动设于第一板体上的第二板体、均设于第一板体前后两侧的第一齿条、设于第一齿条一侧的第一齿轮、均设于机箱左右两侧的托举架、设于机箱内的清洁装置;所述推举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框体、套设于第一框体外的第二框体、设于第一框体上的内套筒、设于第二框体上的外套筒、用于连接内套筒和外套筒的第一弹簧、开设于第二框体上的多个第一网孔、设于第一框体上的第一丝杆、套设于第一丝杆外的第一螺母、设于第二框体一侧的第一滑槽、设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设于第一滑块顶部的第一电机、设于第一滑块一侧的风机、用于连接风机和第一螺母的送风管、设于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转轴、套设于第一转轴外的毛刷滚筒;所述毛刷滚筒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一转轴传动配合,所述第一螺母在第一丝杆上进行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进行左右移动。

需要进行作业时,托举架将列车的进行托起举高,托举架向上移动时带动第二齿条进行向上移动,第二齿条向上移动到一定距离后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转动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板体进行向下移动,第一板体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板体发生90度转动,使得第二板体翻转后进行向下移动到通槽内,随后再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框体进行向上移动,第一框体向上移动后,第一丝杆进行正反转动,第一丝杆转动带动第一螺母进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第一螺母的移动带动送分管进行同步移动,送风管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一电机进行移动,第一电机启动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传动装置进行运动,传动装置带动毛刷滚筒进行转动;通过托举架的向上移动带动清洁装置进行打开,随后的进行向上移动,清洁装置可以对列车的底部进行清洁,使得清洁下来的灰尘或者杂质落入到机箱内,一方面可以对灰尘清扫,另一方面可以对灰尘进行储存统一收集,当不需进行工作时,第二板体则发生转动,使得第二板体进行扣合,保证了清洁装置的干净整洁,防止外界环境对清洁装置的影响,通过清洁装置的设置,对城市列车底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完成后,可以更加的便于工作人员对城市车辆的检修工作,使得工作人员更加的清楚明了的了解到车底底部零件需要维修的情况,加快了检修的工作效率。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二滑槽、设于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设于第二滑块上的连接板、嵌设于连接板上的多个传动齿轮、套设于多个传动齿轮外的内圈齿轮;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与多个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内圈齿轮与毛刷滚筒相连,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进行左右移动。

送风管移动同时也带动第二滑块进行移动,第二滑块移动带动连接板进行移动,当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转动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轮转动与内圈齿轮转动,内圈齿轮转动带动毛刷滚筒进行转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转轴的转速与毛刷滚筒的转速呈现一定的转速差,第一转轴转动的速度大于毛刷滚筒转动的速度,当毛刷滚筒进行对车底进行清洁时,毛刷滚筒停留在车底底部的时间变长,其次毛刷滚筒的转速变小时,使得沾附在毛刷上的灰尘不会再太大离心率下甩出去,使得灰尘能够相对的沾附在毛刷滚筒上,保证了车底的清洁效率。

所述毛刷滚筒周向上设有多个清洁片,该多个清洁片之间设有疏通装置,所述疏通装置包括疏通槽、穿设于疏通槽内的疏通片及用于连接疏通片和疏通槽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与疏通片可碰触的凸轮。

当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凸轮转动到与疏通片相接触时,疏通片进行向外运动,当凸轮不与疏通片相接触时,疏通片进行向内运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多个疏通片呈现不同层次的进行向外或向内的运动,对清洁片沾附的灰尘进行刮落,间歇的对疏通片进行清理,保证了清洁效率的高效化,提高疏通片的使用次数。

所述第二框体底部设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可沿所述第二框体左右移动的移动板、设于移动板底部的挤压舱、设于挤压舱左右两侧的倾斜滤板、开设于移动板上的多个第二网孔、设于多个第二网孔之间的弧槽、设于弧槽底部的挤压板、设于挤压板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槽、用于连接第一限位槽和挤压板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框体内设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多个活动孔、设于多个活动孔内的活动柱、设于活动柱一端的滚珠、设于活动柱另一端的固定杆及用于连接活动孔和固定杆的第四弹簧;所述滚珠可嵌入在弧槽内与挤压板相接触,所述第二网孔的数量与第一网孔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内设有螺旋轨道,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往复槽,移动板上设有插入往复槽内的插接块,该插接块可插入往复槽内。

风将灰尘或杂质通过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内进入到挤压舱内,移动板进行向右移动,移动板向右移动带动插接块进行向右移动,插接块向右移动带动,插接块插入到往复槽内,随后移动板进行向下移动,移动板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框体进行向下移动,当移动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活动柱插入至弧槽内,活动柱与挤压板相接触,挤压板进行向下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灰尘和杂质进入到挤压舱内,挤压板相对挤压舱内的杂质进行初级的局部挤压,然后移动板再次的向下移动,对挤压舱内的杂质进行整体的挤压,使得杂质进行压缩,体积变小,提高了挤压舱内的体积利用率,挤压舱内体积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其次,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螺旋轨道的设置,使得灰尘更容易进入到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内,最终掉落到挤压舱内,防止灰尘在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内产生漂浮,螺旋轨道的设置使得灰尘更容易的掉落到挤压舱内,当风在吹送的过程中,会经过倾斜滤板,使得风经过倾斜滤板时,倾斜滤板对风进行一个导向的作用,风进行向外流出,一方面使得灰尘更容易进行掉落,另一方面当移动板左右移动时,会有一定的振力,可以对倾斜滤板上的灰尘进行振落,可以对倾斜滤板进行一个轻微的疏通的作用。

所述第二框体内设有送风腔,该送风腔通过支管与送风管相连通,所述送风腔上设有多个扩风装置,所述扩风装置包括扩风口、嵌设于扩风口处的喷气件、开设于喷气件周向上的多个喷气口、套设于喷气件外的罩壳;所述送风腔上开设有与罩壳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通过第五弹簧与罩壳相连,所述喷气口呈人字形设置。

当风一部份进入到送风管内,另一部分流入到送风腔内,随后风将罩壳进行向下顶开,风从喷气口向外流出,喷气件进行转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当风力足够时,能够将罩壳进行顶开,使得喷气件进行360度的转动吹气,附着在第二框体上的杂质进行吹动,保证了多个第一网孔之间的灰尘都能够进入到第一网孔内,增大了风吹送的面积,提高了灰尘的存储的效率,同时也防止了死角处的积流。

所述一侧的托举架上设有驱动移动板左右移动的往复装置,所述往复装置包括第三齿轮、设于第三齿轮一侧的第四齿轮、设于第三齿轮底部的第三齿条、设于第四齿轮顶部的第四齿条、设于第四齿条一侧的排齿、设于排齿一侧的第五齿轮、穿设于第五齿轮内的第二丝杆、套设于第二丝杆外的第二螺母、可左右移动的设于第二螺母上的下压条;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供下压条左右移动的凹槽,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三齿轮可啮合,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条相啮合,第四齿轮与第四齿条相啮合,排齿与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上设有与第三齿条相配合的让位槽。

清洁装置结构后,托举架进行向下移动,托举架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齿条进行向下移动,第二齿条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转动分别与第四齿轮和第三齿条相啮合,第三齿条进行向右移动,第三齿条向右移动与移动板相接触,移动板进行向右移动,第四齿轮转动时与第四齿条相啮合,第四齿条进行移动,第一四齿条移动带动排齿进行移动,排齿移动与第五齿轮相啮合,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转动,第二丝杆转动带动第二螺母进行向下移动,第二螺母向下移动带动移动板进行向下移动,当移动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带动下压条进行向右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齿轮与齿轮和齿轮与齿条之间的传动配合的更为精准,转速更加的稳定,其次,让位槽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齿条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与第三齿条相接触,保证了第三齿条来回移动的稳定性,也增加了第三齿条移动的行程,保证了工作进行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滑块内的活动槽、设于活动槽内的活动块、用于连接活动块和活动槽的第六弹簧、开设于活动块上的第一卡槽、设于第一卡槽内的卡块、用于连接卡块和第一卡槽的第七弹簧;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于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包括腔室、设于腔室内一端的第一活塞、设于第一活塞上的第一活塞杆、设于腔室内另一端的第二活塞、设于腔室外的推板、用于连接推板和第二活塞的第二活塞杆、用于连接活塞杆和腔室的伸缩弹簧;所述卡块可伸入至第二卡槽内,所述推板可伸入至第二卡槽内与卡块相接触。

当第二板体向上翻动打开时,在第七弹簧的作用下,活动块进行向上移动,活动块向上移动带动卡块进行向上移动,卡块向上移动到第二卡槽内,卡块卡入在第二卡槽内,活动块的向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一电机和毛刷滚筒进行向上移动,卡块卡入在第二卡槽内,推板进行向左移动,推板向左移动带动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活塞进行向左移动,使得腔室内的气压变大,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杆进行向上移动,当第二板体进行复位时,第二板体与第一活塞杆相接触,第一活塞杆带动活塞进行向下移动,间歇的使得推板进行向右移动,卡块不在卡入在第二卡槽内;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了毛刷滚筒在对列车的底部进行清洁时,毛刷滚筒进行向上移动,使得毛刷滚筒能够与车底相贴合,保证了清洁效果更好,再次再将卡块卡入到第二卡槽内,保证了上升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第二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所述机箱内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可供移动板上下移动的第三滑槽,该第三滑槽内设有与移动板相连的第八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托举架的向上移动带动清洁装置进行打开,随后的进行向上移动,清洁装置可以对列车的底部进行清洁,使得清洁下来的灰尘或者杂质落入到机箱内,清洁装置的设置,对城市列车底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完成后,可以更加的便于工作人员对城市车辆的检修工作,使得工作人员更加的清楚明了的了解到车底底部零件需要维修的情况,加快了检修的工作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一。

图3为图2中沿A-A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H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沿D-D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9为图8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J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沿E-E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沿F-F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14为图13中K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L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M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18为图17中沿H-H剖开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9为图18中N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0本发明的左视图二。

图21为图20中沿B-B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22为图21中O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3为图17中沿G-G剖开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24为图23中G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I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6所示,一种状态修模式的城轨车辆自动检修系统,包括机箱1、通槽2、第一板体3、第二板体4、第一齿条5、第一齿轮6、托举架7、清洁装置8;所述通槽2数量为2个设置,分别开设于机箱1内壁上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板体3设于通槽2内,并在通槽2内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所述第二板体4铰链设于第一板体3上,该第二板体4的初始状态与机箱1相贴合,需要对车底进行清洁时,第二板体4发生90度的翻转;所述第一齿条5数量为2个设置,分别设于第一板体3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齿轮6设于第一齿条5一侧,并与第一齿轮6相啮合;所述托举架7数量为2个设置,分别设于机箱1的左右两侧,该托举架7上升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清洁装置8设于机箱1内;所述推举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6相啮合的第二齿条9。

如图3-4,6-10所示,所述清洁装置8包括第一框体80、第二框体81、内套筒82、外套筒83、第一弹簧84、第一网孔85、第一丝杆86、第一螺母87、第一滑槽88、第一滑块89、第一电机890、风机891、送风管892、第一转轴893、毛刷滚筒894;所述第二框体81套设于第一框体80,并在机箱1内部可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所述内套筒82数量为4个设置,间隔均匀的设于第一框体80的四角处;所述外套筒83数量为4个设置,与内套筒82一一对应,间隔均匀的设于第二框体81的四角处;所述第一弹簧84用于连接内套筒82和外套筒83;所述第一网孔85数量为多个设置,该数量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其数量,该第一网孔85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第二框体81上;所述第一丝杆86嵌设于第一框体80上,第一丝杆86的驱动方式可采用现有驱动电机的方式进行驱动第一丝杆86进行正反转动,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螺母87套设于第一丝杆86外,并在第一丝杆86上进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所述第一滑槽88开设于第二框体81的后侧;所述第一滑块89设于第一滑槽88内,并在第一滑槽88内进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所述第一电机890设于第一滑块89顶部;所述风机891设于第一滑块89的前侧,该风机89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送风管892用于连接风机891和第一螺母87;所述第一转轴893设于第一电机890上;所述毛刷滚筒894套设于第一转轴893外;所述毛刷滚筒894通过传动装置10与第一转轴893传动配合。

需要进行作业时,托举架7将列车的进行托起举高,托举架7向上移动时带动第二齿条9进行向上移动,第二齿条9向上移动到一定距离后与第一齿轮6相啮合,第一齿轮6进行转动,第一齿轮6转动与第一齿条5相啮合,第一齿条5进行向下移动,第一齿条5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板体3进行向下移动,第一板体3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板体4发生90度转动,使得第二板体4翻转后进行向下移动到通槽2内,随后再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第一框体80进行向上移动,第一框体80向上移动后,第一丝杆86进行正反转动,第一丝杆86转动带动第一螺母87进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第一螺母87的移动带动送分管进行同步移动,送风管892带动第一滑块89和第一电机890进行移动,第一电机890启动带动第一转轴893进行转动,第一转轴893转动带动传动装置10进行运动,传动装置10带动毛刷滚筒894进行转动;通过托举架7的向上移动带动清洁装置8进行打开,随后的进行向上移动,清洁装置8可以对列车的底部进行清洁,使得清洁下来的灰尘或者杂质落入到机箱1内,一方面可以对灰尘清扫,另一方面可以对灰尘进行储存统一收集,当不需进行工作时,第二板体4则发生转动,使得第二板体4进行扣合,保证了清洁装置8的干净整洁,防止外界环境对清洁装置8的影响。

如图2,14,18-19和22所示,所述传动装置10包括第二滑槽100、第二滑块101、连接板102、传动齿轮103、内圈齿轮104;所述第二滑槽100开设于所述第二框体81的前侧;所述第二滑块101设于第二滑槽100内,并在第二滑槽100内进行左右移动,第二滑块101与送风管892相连;所述连接板102设于第二滑块101上;所述传动齿轮103数量为3个设置,间隔均于内的嵌设于连接板102上;所述内圈齿轮104套设于3个传动齿轮103外部,该内圈齿轮104分别与3个传动齿轮103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893上设有与3个传动齿轮10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05,所述内圈齿轮104与毛刷滚筒894相连,所述第二滑块101在第二滑槽100内进行左右移动。

送风管892移动同时也带动第二滑块101进行移动,第二滑块101移动带动连接板102进行移动,当第一转轴893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105进行转动,第二齿轮105转动与传动齿轮103相啮合,传动齿轮103转动与内圈齿轮104转动,内圈齿轮104转动带动毛刷滚筒894进行转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转轴893的转速与毛刷滚筒894的转速呈现一定的转速差,第一转轴893转动的速度大于毛刷滚筒894转动的速度,当毛刷滚筒894进行对车底进行清洁时,毛刷滚筒894停留在车底底部的时间变长,其次毛刷滚筒894的转速变小时,使得沾附在毛刷上的灰尘不会再太大离心率下甩出去,使得灰尘能够相对的沾附在毛刷滚筒894上,保证了车底的清洁效率。

如图3-4和16所示,所述毛刷滚筒894周向上设有多个清洁片8940,多个清洁片8940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其数量,该多个清洁片8940之间设有疏通装置20,所述疏通装置20包括疏通槽200、疏通片201及第二弹簧202;所述疏通片201穿设于疏通槽200内,并在疏通槽200内进行向外或向内的运动;所述第二弹簧202用于连接疏通片201和疏通槽200;所述第一转轴893上设有与疏通片201可碰触的凸轮203。

当第一转轴893转动时,带动凸轮203进行转动,凸轮203转动到与疏通片201相接触时,疏通片201进行向外运动,当凸轮203不与疏通片201相接触时,疏通片201进行向内运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多个疏通片201呈现不同层次的进行向外或向内的运动,对清洁片8940沾附的灰尘进行刮落,间歇的对疏通片201进行清理,保证了清洁效率的高效化,提高疏通片201的使用次数。

如图2,6-8,13,22和26所示,所述第二框体81底部设有挤压装置30,所述挤压装置30移动板300、挤压舱301、倾斜滤板302、第二网孔303、弧槽304、挤压板305、第一限位槽306、第三弹簧307;所述移动板300可沿所述第二框体81左右移动,该第二框体81上设有往复槽8100,移动板300上设有插入往复槽8100内的插接块8101,该插接块8101可插入往复槽8100内;所述挤压舱301设于移动板300的下部;所述倾斜滤板302数量为2个设置,分别设于挤压舱301内的左右两侧,该倾斜滤板302朝向挤压舱301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网孔303数量与第一网孔8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该第二网孔303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第二框体81上;所述弧槽304设于多个第二网孔303之间;所述挤压板305设于弧槽304底部,并在弧槽304的底部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所述设于弧槽304底部数量为2个设置,分别设于挤压板30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弹簧307用于连接第一限位槽306和挤压板305。

如图3、6-7和23所示,所述第二框体81内设有驱动部件40,所述驱动部件40包括多个活动孔400、活动柱401、滚珠402、固定杆403及第四弹簧404;所述多个活动孔400数量与弧槽304的数量相等,可与弧槽304相对应;所述活动柱401设于活动孔400内,并在活动孔400内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所述滚珠402嵌设于活动柱401内的底部;所述固定杆403设于活动柱401顶端;所述第四弹簧404用于连接活动孔400和固定杆403;所述滚珠402可嵌入在弧槽304内与挤压板305相接触,所述第一网孔85和第二网孔303内设有螺旋轨道850。

风将灰尘或杂质通过第一网孔85和第二网孔303内进入到挤压舱301内,移动板300进行向右移动,移动板300向右移动带动插接块进行向右移动,插接块向右移动带动,插接块插入到往复槽内,随后移动板300进行向下移动,移动板300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框体81进行向下移动,当移动板300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活动柱401插入至弧槽304内,活动柱401与挤压板305相接触,挤压板305进行向下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灰尘和杂质进入到挤压舱301内,挤压板305相对挤压舱301内的杂质进行初级的局部挤压,然后移动板300再次的向下移动,对挤压舱301内的杂质进行整体的挤压,使得杂质进行压缩,体积变小,提高了挤压舱301内的体积利用率,挤压舱301内体积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其次,第一网孔85和第二网孔303螺旋轨道850的设置,使得灰尘更容易进入到第一网孔85和第二网孔303内,最终掉落到挤压舱301内,防止灰尘在第一网孔85和第二网孔303内产生漂浮,螺旋轨道850的设置使得灰尘更容易的掉落到挤压舱301内,当风在吹送的过程中,会经过倾斜滤板302,使得风经过倾斜滤板302时,倾斜滤板302对风进行一个导向的作用,风进行向外流出,一方面使得灰尘更容易进行掉落,另一方面当移动板300左右移动时,会有一定的振力,可以对倾斜滤板302上的灰尘进行振落,可以对倾斜滤板302进行一个轻微的疏通的作用。

如图3和5所示,所述第二框体81内设有送风腔810,该送风腔810通过支管811与送风管892相连通,所述送风腔810上设有多个扩风装置50,多个扩风装置50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其数量,间隔均匀的设置送风腔810上;所述扩风装置50包括扩风口500、喷气件501、喷气口502、罩壳503;所述扩风口500开设于所述送风腔810上;所述喷气件501嵌设于扩风口500处,并在扩风口500处进行转动;所述喷气口502数量为多个设置,间隔均于内的开设于喷气件501的周向上,该喷气呈人字形设置;所述罩壳503套设于喷气件501外的罩壳503;所述送风腔810上开设有与罩壳503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504,所述第二限位槽504通过第五弹簧5040与罩壳503相连。

当风一部份进入到送风管892内,另一部分流入到送风腔810内,随后风将罩壳503进行向下顶开,风从喷气口502向外流出,喷气件501进行转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当风力足够时,能够将罩壳503进行顶开,使得喷气件501进行360度的转动吹气,附着在第二框体81上的杂质进行吹动,保证了多个第一网孔85之间的灰尘都能够进入到第一网孔85内,增大了风吹送的面积,提高了灰尘的存储的效率,同时也防止了死角处的积流。

如图12,24-26所示,所述一侧的托举架7上设有驱动移动板300左右移动的往复装置60,所述往复装置60包括第三齿轮600、第四齿轮601、第三齿条602、第四齿条603、排齿604、第五齿轮605、第二丝杆606、第二螺母607、下压条608;所述第四齿轮601设于第三齿轮600一侧,第四齿轮601与第三齿轮600相啮合;所述第三齿条602设于第三齿轮600底部,第三齿条602与第三齿轮600相啮合;所述第四齿条603设于第四齿轮601顶部,第四齿轮601与第四齿条603相啮合;所述排齿604设于第四齿条603的前部;所述第五齿轮605设于排齿604一侧,第五齿轮605与排齿604相啮合;所述第二丝杆606穿设于第五齿轮605内;所述第二螺母607套设于第二丝杆606外,并在第二丝杆606上可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所述下压条608可左右移动的设于第二螺母607上,所述移动板300上设有供下压条608左右移动的凹槽609,具体的,该第二螺母607内设有与下压条相连的压缩弹簧6091;所述第二齿条9上设有与第三齿条602相配合的让位槽900。

清洁装置8结构后,托举架7进行向下移动,托举架7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齿条9进行向下移动,第二齿条9向下移动过程中与第三齿轮600相啮合,第三齿轮600转动分别与第四齿轮601和第三齿条602相啮合,第三齿条602进行向右移动,第三齿条602向右移动与移动板300相接触,移动板300进行向右移动,第四齿轮601转动时与第四齿条603相啮合,第四齿条603进行移动,第一四齿条移动带动排齿604进行移动,排齿604移动与第五齿轮605相啮合,第五齿轮605转动带动第二丝杆606进行转动,第二丝杆606转动带动第二螺母607进行向下移动,第二螺母607向下移动带动移动板300进行向下移动,当移动板300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带动下压条608进行向右移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齿轮与齿轮和齿轮与齿条之间的传动配合的更为精准,转速更加的稳定,其次,让位槽900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齿条9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与第三齿条602相接触,保证了第三齿条602来回移动的稳定性,也增加了第三齿条602移动的行程,保证了工作进行的稳定性。

如图8-10和15所示,所述第一滑块89上设有抬升装置70,所述抬升装置70包括活动槽700、活动块701、第六弹簧702、第一卡槽703、卡块704、第七弹簧705;所述活动槽700开设于所述第一滑块89内;所述活动块701设于活动槽700内,并在活动槽700内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所述第六弹簧702数量为2个设置,分别用于连接活动块701和活动槽700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卡槽703开设于活动块701上;所述卡块704设于第一卡槽703内,并在第一卡槽703内进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所述第七弹簧705用于连接卡块704和第一卡槽703;所述第一滑块89上开设于第二卡槽706,所述第二框体81上设有活动部件90,所述活动部件90包括腔室900、第一活塞901、第一活塞杆902、第二活塞903、推板904、第二活塞杆905、伸缩弹簧906;所述第一活塞901设于腔室900内另一端,并在腔室900内可进行向上或向下的移动;所述第一活塞杆902一端设于第一活塞901上,另一端穿出腔室900外,并可与第二板体4相接触;所述第二活塞903设于腔室900内另一端,并在腔室900内可进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所述推板904设于腔室900外,该推板904可与卡块704接触;所述设于腔室900外用于连接推板904和第二活塞903;所述伸缩弹簧906用于连接活塞杆和腔室900。

当第二板体4向上翻动打开时,在第七弹簧705的作用下,活动块701进行向上移动,活动块701向上移动带动卡块704进行向上移动,卡块704向上移动到第二卡槽706内,卡块704卡入在第二卡槽706内,活动块701的向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一电机890和毛刷滚筒894进行向上移动,卡块704卡入在第二卡槽706内,推板904进行向左移动,推板904向左移动带动第二活塞杆905和第二活塞903进行向左移动,使得腔室900内的气压变大,第一活塞901和第一活塞杆902进行向上移动,当第二板体4进行复位时,第二板体4与第一活塞杆902相接触,第一活塞杆902带动活塞进行向下移动,间歇的使得推板904进行向右移动,卡块704不在卡入在第二卡槽706内;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了毛刷滚筒894在对列车的底部进行清洁时,毛刷滚筒894进行向上移动,使得毛刷滚筒894能够与车底相贴合,保证了清洁效果更好,再次再将卡块704卡入到第二卡槽706内,保证了上升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第二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所述机箱1内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可供移动板300上下移动的第三滑槽1000,该第三滑槽1000内设有与移动板300相连的第八弹簧100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