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

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饲养日龄相同且免疫进度一致的种母鸭分为3个体重区间,每个体重区间对应一个饲养群体,每个群体分群饲养;选留体质相近的种公鸭与种母鸭混群饲养,自然交配;收集所有合格种蛋,将种蛋分为4个蛋重区间,每个蛋重区间对应一个蛋重级别,相同蛋重级别的种蛋作为一个孵化单元,进行人工孵化;种蛋孵化出雏时,淘汰不合格雏鸭,选择出雏时间相近的健康雏鸭。本发明方法将种母鸭分群并筛选体质相近的种公鸭,避免因种鸭体重差异影响种蛋质量,并将种蛋分级孵化,避免大小不一的种蛋混合孵化,影响初生雏鸭的均匀度;同时,孵化出雏时,选择出雏时间相近的雏鸭,提高初生雏鸭的均匀度。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禽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影响肉鸭出栏体重的因素很多,例如雏鸭质量、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雏鸭质量尤其是雏鸭的均匀度对肉鸭出栏时体重的均匀度影响最为显著,较差的雏鸭均匀度,肉鸭生长发育不一致,出栏时体重参差不齐,导致屠体规格大小不一,降低了肉鸭屠体质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肉鸭规模养殖中,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仅通过饲养阶段的调控,难以提高肉鸭出栏时的均匀度,而雏鸭的均匀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母鸭分群:根据种母鸭体重分布规律,将饲养日龄相同且免疫进度一致的种母鸭分为3个体重区间,每个体重区间对应一个饲养群体,每个群体分群饲养;

S2、种公鸭筛选:根据种公鸭体重分布规律,选留体质相对一致的种公鸭与种母鸭混群饲养,自然交配;

S3、种蛋收集:收集所有饲养群体种母鸭所产的合格种蛋,将种蛋大端朝上放置,于10~15℃温度条件下储存待孵,储存时间不超过5天;

S4、种蛋分级:根据蛋重分布规律,将收集的种蛋分为4个蛋重区间,每个蛋重区间对应一个蛋重级别,相同蛋重级别的种蛋作为一个孵化单元,进行人工孵化;

S5、雏鸭优选:种蛋孵化出雏时,淘汰不合格雏鸭,选择出雏时间相近的健康雏鸭,不合格雏鸭包括出雏时间过早、过迟、残疾、脐部吸收不全的雏鸭。

进一步的,S1中,种母鸭分群方法为:在相同饲养日龄和免疫进度的种母鸭群体内,淘汰病、弱、残鸭后,称量所有种母鸭的开产前体重,按开产前体重排序,淘汰开产前体重最轻的10%和最重的10%,将开产前体重处于11~35%、36~65%、66~90%的种母鸭分为3个体重区间。

进一步的,S2中,种公鸭筛选方法为:种公鸭性成熟之前,公母分群饲养,饲养日龄和免疫进度与种母鸭一致,淘汰病、弱、残鸭后,称量所有种公鸭的性成熟时体重,淘汰性成熟体重最轻的35%和最重的25%,选择眼睛明亮有神、羽毛紧密有光泽、两翼紧贴体躯、性羽明显、符合本品种特征且性成熟体重处于36~75%的种公鸭与种母鸭按1:5~6的配比混群饲养。

进一步的,S4中,种蛋分级方法为:淘汰破壳、软壳、沙皮、过长和过圆的不合格种蛋后,按20%的比例抽称合格种蛋的蛋重,计算蛋重的中位数M和极差R,按蛋重分为:小于M-R/4、处于M-R/4至M范围内、处于M至M+R/4范围内和大于M+R/4的4个蛋重区间,将每个蛋重区间的所有种蛋作为一个孵化单元。

进一步的,S5中,雏鸭优选方法为:种蛋孵化出雏时,按照每个孵化单元受精种蛋数5%的比例,分别淘汰该孵化单元最先出雏和最后出雏的雏鸭,选留中间出雏时间段的健康雏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将种母鸭分群,并筛选体质相对一致的种公鸭,避免因种鸭体质差异影响种蛋质量,并将种蛋分级孵化,避免大小不一的种蛋混合孵化而影响初生雏鸭的均匀度;同时,在种蛋孵化出雏时,选择出雏时间相对一致的雏鸭,优选体质相同的健康雏鸭,从而提高初生雏鸭的均匀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母鸭分群:将6.9万只同天出雏的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常规免疫后集中饲养,开产前淘汰病、弱、残鸭后,称量所有种母鸭的开产前体重,按开产前体重排序,淘汰开产前体重最轻的10%和最重的10%,将开产前体重处于11~35%、36~65%、66~90%的种母鸭分别列为体重1组、2组和3组三个体重分组,分群饲养;

(2)种公鸭筛选:在种公鸭性成熟之前,将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公母分群饲养,饲养日龄和免疫进度与种母鸭一致,淘汰病、弱、残鸭后,称量所有种公鸭的性成熟时体重,淘汰性成熟体重最轻的35%和最重的25%,选择眼睛明亮有神、羽毛紧密有光泽、两翼紧贴体躯、性羽明显、符合本品种特征且性成熟体重处于36~75%的种公鸭与种母鸭按1:6的配比混群饲养,自然交配;

(3)种蛋收集:收集所有饲养群体种母鸭所产的合格种蛋,将种蛋大端朝上放置,于10~15℃温度条件下储存待孵,储存时间不超过5天;

(4)种蛋分级:淘汰破壳、软壳、沙皮、过长和过圆的不合格种蛋后,按20%的比例抽称合格种蛋的蛋重,计算蛋重的中位数M和极差R,按蛋重分为:小于M-R/4、处于M-R/4至M范围内、处于M至M+R/4范围内和大于M+R/4的4个蛋重组别,将每个蛋重组别的所有种蛋作为一个孵化单元,进行人工孵化;

(5)雏鸭优选:种蛋孵化7日胚龄时,通过照蛋检测每个孵化单元的受精种蛋数,于孵化出雏时,按每个孵化单元受精种蛋数5%的比例,分别淘汰该孵化单元最先出雏的雏鸭和最后出雏的雏鸭,在出雏过程中,淘汰所有残疾、脐部吸收不全等不合格的雏鸭,选留中间出雏时间段的健康雏鸭。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母鸭分群:将3.6万只同天出雏的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常规免疫后集中饲养,开产前淘汰病、弱、残鸭后,称量所有种母鸭的开产前体重,按开产前体重排序,淘汰开产前体重最轻的10%和最重的10%,将开产前体重处于11~35%、36~65%、66~90%的种母鸭分别列为体重1组、2组和3组三个体重分组,分群饲养;

(2)种公鸭筛选:在种公鸭性成熟之前,将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公母分群饲养,饲养日龄和免疫进度与种母鸭一致,淘汰病、弱、残鸭后,称量所有种公鸭的性成熟时体重,淘汰性成熟体重最轻的35%和最重的25%,选择眼睛明亮有神、羽毛紧密有光泽、两翼紧贴体躯、性羽明显、符合本品种特征且性成熟体重处于36~75%的种公鸭与种母鸭按1:5的配比混群饲养,自然交配;

(3)种蛋收集:收集所有饲养群体种母鸭所产的合格种蛋,将种蛋大端朝上放置,于10~15℃温度条件下储存待孵,储存时间不超过5天;

(4)种蛋分级:淘汰破壳、软壳、沙皮、过长和过圆的不合格种蛋后,按20%的比例抽称合格种蛋的蛋重,计算蛋重的中位数M和极差R,按蛋重分为:小于M-R/4、处于M-R/4至M范围内、处于M至M+R/4范围内和大于M+R/4的4个蛋重组别,将每个蛋重组别的所有种蛋作为一个孵化单元,进行人工孵化;

(5)雏鸭优选:种蛋孵化7日胚龄时,通过照蛋检测每个孵化单元的受精种蛋数,于孵化出雏时,按每个孵化单元受精种蛋数5%的比例,分别淘汰该孵化单元最先出雏的雏鸭和最后出雏的雏鸭,在出雏过程中,淘汰所有残疾、脐部吸收不全等不合格的雏鸭,选留中间出雏时间段的健康雏鸭。

对比例1

对比例1采用的方法为常规的种鸭饲养和种蛋孵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种鸭饲养:将3.2万只同天出雏的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常规免疫后集中饲养,开产前淘汰体型瘦弱的个体后,按公母配比1:6混群饲养,自然交配;

(2)种蛋收集:收集5天内的所有种蛋,将种蛋大端朝上放置,于10~15℃温度条件下储存待孵;

(3)种蛋孵化:淘汰破壳、软壳、沙皮、过长和过圆等不合格种蛋后,进行人工孵化;

(4)出雏淘汰:孵化出雏时,淘汰所有残疾、脐部吸收不全等不合格雏鸭。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没有进行种母鸭分群、种公鸭筛选、种蛋分级和雏鸭优选4个步骤,而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种鸭质量分为3个饲养群体,根据蛋重级别分为4个孵化单元,每个孵化单元对应的种鸭体质和种蛋质量相对一致,从而提高每个孵化单元的初生雏鸭均匀度。

将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三种孵化方法所获得的初生雏鸭均匀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统计结果参见表1。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的方法,通过划分种母鸭体重区间将种鸭分群饲养,通过划分种蛋蛋重区间将种蛋分级孵化,通过淘汰过早和过迟初生雏鸭的比例实现雏鸭优选,从而提高初生雏鸭均匀度,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