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及施工方法

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及施工方法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包括用于对泥石流进行疏导的疏导结构,所述疏导结构包括由近山侧朝向远山侧逐渐降低的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所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呈相互连通设置,所述泥石流渡槽结构包括用于供铁路穿过的明洞结构;本申请具有防止泥石流对傍山铁路造成损坏的优点。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山区铁路傍山地段常采用路基或桥梁形式,但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尤其是突发泥石流对傍山运营铁路造成极大的威胁。由于短时间极端强降雨影响,既有铁路所在的山区内会爆发特大型泥石流,高动能特大流量泥石流沿途冲切沟谷和岸坡坍塌,携带泥石流冲毁铁路桥梁造成列车停运、交通中断,造成严重的损失。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为了阻止泥石流对山区傍山地段铁路造成严重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包括用于对泥石流进行疏导的疏导结构,所述疏导结构包括由近山侧朝向远山侧逐渐降低的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所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呈相互连通设置,所述泥石流渡槽结构包括用于供铁路穿过的明洞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可实现对泥石流的导流和疏导,以防止泥石流将傍山铁路冲毁,从而实现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的安全运营。

可选的,所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均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槽身和固定设置在两侧槽身之间的槽底,所述槽底的内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内设置有用于对耐磨层进行加固的加固件,所述泥石流渡槽结构的槽底与耐磨层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所述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槽底与耐磨层之间的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会流动至槽体内,使得槽体对泥石流起到疏导的作用;耐磨层和加固件的设置可实现对槽底的保护效果,防止泥石流中的石头与槽底碰撞导致槽底被破坏,从而提高了槽体的强度;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设置可防止泥石流通过耐磨层和槽底渗透至明洞结构所在的位置,从而防止渗透水对明洞结构造成破坏,从而提高了明洞结构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加固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在耐磨层内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背离槽底的面与耐磨层的耐磨面齐平或露出耐磨层的耐磨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可对耐磨层的结构起到加强的效果,当将加强杆部分露出在耐磨层外,泥石流位于耐磨层上移动时,加强杆可将泥石流中大块的石头与耐磨层隔绝,从而防止泥石流中的大块石头对耐磨层造成破坏,进一步提高了耐磨层的耐磨效果。

可选的,所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槽底下设置有垫层,所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两侧槽身的底壁上与槽身一体设置有底板,两侧所述底板背离槽身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桩体,多个所述桩体远离底板的端部嵌入地表内,所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还包括夯填部和加强部,所述夯填部用于填充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槽体两侧,所述加强部用于用于填充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槽体底部与地表之间,所述桩体位于加强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高度较高,采用桩体、垫层的设置可实现对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槽体的结构的支撑,使得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槽体更加平稳,加强部可对桩体起到支撑的效果,从而间接提高了桩体对槽体的支撑效果;夯实部可对槽体起到支撑的效果,从而间接提高了槽体的强度。

可选的,所述泥石流渡槽结构包括填充在泥石流渡槽结构下方与地表之间的墙体和位于墙体下方的明洞基础,所述墙体包括设置在明洞基础上的下墙和设置在下墙上的上墙,所述槽底和槽身均设置在上墙上,所述明洞结构包括开设在墙体和明洞基础上且用于供铁路穿过的洞体,所述洞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洞体的两侧设置有基座,两侧所述基座之间横跨设置有位于洞体顶壁上的拱圈,所述基座包括设置在下墙内的下基座和设置在上墙内上基座,所述拱圈包括多个预制而成的拼接圈,相邻的所述拼接圈呈相互抵接设置,每个所述拼接圈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将拼接圈和墙体固定在一起的加劲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墙和下墙可对上基座和下基座起到支撑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上基座和下基座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上基座和下基座可对拱圈起到支撑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拱圈的强度和稳定性;将拱圈包括多个拼接圈,无需施工人员在铁路范围内大规模搭设施工浇筑用的模架中断铁路运营;加劲件可带动拼接圈和墙体固定至一起,从而使得拼接圈和墙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拼接圈的强度和稳定性。

可选的,每个所述拼接圈相邻于泥石流渡槽结构的其中一个面上沿拼接圈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拼接槽,每个所述拼接圈相邻于泥石流渡槽结构的另一个面上沿拼接圈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位于拼接槽内的拼接条,所述拼接条的厚度小于拼接槽的深度,所述拼接条位于拼接槽远离泥石流渡槽结构的位置,所述拼接条与相邻的拼接圈上的拼接槽之间留有间隙,相邻的所述拼接圈之间且位于拼接槽内设置有用于对相邻的拼接圈之间的拼接槽密封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拼接条背离拼接圈上的面与相邻的拼接圈的拼接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用于对相邻的拼接圈之间的间隙密封,每个拼接圈朝向泥石流渡槽结构的面上均涂覆有防水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拼接槽和拼接条提高了相邻的拼接圈的拼接固定效果,防止相邻的拼接圈之间出现位置的偏差;第一密封结构可对相邻的拼接圈密封和固定,防止部分渗透水进入至明洞内影响铁路运行,第二密封结构可进一步对相邻的拼接圈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防止渗透水沿着相邻的拼接圈进入至洞体内对铁路的运行造成影响;防水涂料可对拼接圈的迎水面起到防水、防渗以及保护的效果,防止渗透水渗透至拼接圈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渗透水对洞体内的铁路运行造成影响。

可选的,所述墙体朝向泥石流渡槽结构的面上预留有多个抗滑槽,所述泥石流渡槽结构的槽底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接在抗滑槽内的抗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滑槽和抗滑块可带动墙体和泥石流渡槽结构的槽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防止泥石流渡槽结构的槽体位于墙体上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泥石流渡槽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远山侧急流槽结构还包括用于嵌设在地表内的槽基础,所述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槽底和槽身均设置在槽基础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整个槽基础嵌设在地表内,提高了槽基础带动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槽体具备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可带动槽基础对墙体和加强部进行支撑,提高了远山侧急流槽结构对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支撑效果。

可选的,所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加强部内设置有排水盲沟,所述排水包括主盲沟和位于主盲沟两侧且与主盲沟连通设置的副盲沟,所述泥石流渡槽结构下方的地表内以及远山侧急流槽结构下方的地表内均设置有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用于与排水盲沟的主盲沟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近山侧导流槽结构下方具有较多的地下水,采用排水盲沟和排水盲管可实现对地下水的排出,防止地下水软化近山侧导流槽结构和明洞结构,从而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第二方面,为了阻止泥石流对山区傍山地段铁路造成严重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施工方法,包括所述的泥石流地区傍山结构,包括:

S1:首先将排水盲管埋设在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底部的地表内;

S2:在泥石流渡槽结构下方的地表上开挖用于容纳明洞基础的槽,将素混凝土制成的明洞基础浇筑在预先开挖好的槽内,将两侧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基座浇筑在明洞基础上,将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拼接圈预制成型并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在拼接圈预制时在拼接圈两端预留受力钢筋,在拼接圈预制时在拼接圈的两侧预留加劲钢筋制成的加劲件,将加劲件部分露出拼接圈,采用吊机通过加劲件将每个拼接圈吊装在下基座指定位置,带动相邻的拼接圈通过拼接条和拼接槽相互拼接在一起,首先将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制成的第二密封结构填充在密封条和相邻拼拼接圈的密封槽之间,然后将由C50以上级别的微膨胀混凝土制成的第一密封结构浇筑在拼接槽内,在每个拼接圈背离地表的面上涂抹由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制成的防水涂料,将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基座浇筑至指定位置,浇筑时将拼接圈上预留的受力钢筋浇筑至下基座内,将下基座和上基座之间的钢筋浇筑至一起,对墙体的素混凝土制成的下墙和素混凝土制成的上墙进行分别浇筑成型,在浇筑时在上墙上预留抗滑槽,同时在上墙上预留连接钢筋;

S3:将泥石流渡槽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槽身浇筑在墙体上,将泥石流渡槽结构的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底浇筑在墙体上且位于两侧槽身之间,使得槽底一体成型的抗滑块浇筑至抗滑槽内,同时带动上墙的连接钢筋浇筑在槽底内,将泥石流渡槽结构的气密性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第一防水层浇筑在槽底内,将预埋了由钢轨制成的加固件的C40以上级别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耐磨层浇筑在第一防水层上,将槽底、耐磨层和第一防水层之间的钢筋相互浇筑连接至一起,完成泥石流渡槽结构的浇筑搭建;

S4:在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之间预留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聚乙烯硬质泡沫塑料板、钢边橡胶止水带和聚硫密封膏实现防水处理,在远山侧急流槽结构下方的地表开挖用于容纳槽基础的槽,将由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基础浇筑在预先挖好的槽内,将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槽身浇筑在槽基础上,将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底浇筑在槽基础上且位于两侧槽身之间,将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气密性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第二防水层浇筑在槽底内,将预埋了由钢轨制成的加固件与C40以上级别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耐磨层的钢筋绑扎后浇筑在第二防水层上,将槽底、耐磨层和第二防水层之间的钢筋相互浇筑连接至一起,完成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浇筑搭建;

S5:在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近山侧导流槽结构之间预留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聚乙烯硬质泡沫塑料板、钢边橡胶止水带和聚硫密封膏实现防水处理,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下方的地表开挖槽,将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桩体浇筑成型,并将桩体的一端嵌设在槽底板的地底内,将排水盲沟敷设在槽内,将排水盲沟与排水盲管连通,在槽内夯实干砌块石坝制成的加强部,将土石组成的夯实部夯实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槽身两侧,将中粗砂制成的垫层夯实在加强部上,将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素混凝土制成的底板、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槽身和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底浇筑成型在加强部和夯实部之间,将预埋了由钢轨制成的加固件与C40以上级别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耐磨层的钢筋绑扎后浇筑在槽底上,将槽底、耐磨层之间的钢筋浇筑连接至一起,完成对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浇筑搭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拱圈采用多个预制拼接圈搭建,可在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不中断运行的情况下,实现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搭建,提高了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的施工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近山侧导流槽结构、泥石流渡槽结构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可实现对泥石流的导流和疏导,以防止泥石流将傍山铁路冲毁,从而实现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的安全运营;

当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会流动至槽体内,使得槽体对泥石流起到疏导的作用;耐磨层和加固件的设置可实现对槽底的保护效果,防止泥石流中的石头与槽底碰撞导致槽底被破坏,从而提高了槽体的强度;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设置可防止泥石流通过耐磨层和槽底渗透至明洞结构所在的位置,从而防止渗透水对明洞结构造成破坏,从而提高了明洞结构的强度;

拼接槽和拼接条提高了相邻的拼接圈的拼接固定效果,防止相邻的拼接圈之间出现位置的偏差;第一密封结构可对相邻的拼接圈密封和固定,防止部分渗透水进入至明洞内影响铁路运行,第二密封结构可进一步对相邻的拼接圈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防止渗透水沿着相邻的拼接圈进入至洞体内对铁路的运行造成影响;防水涂料可对拼接圈的迎水面起到防水、防渗以及保护的效果,防止渗透水渗透至拼接圈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渗透水对洞体内的铁路运行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近山侧导流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泥石流渡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远山侧急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明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相邻的拼接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加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排水盲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1、垫层;12、底板;13、桩体;14、夯填部;15、加强部;2、泥石流渡槽结构;21、第一防水层;22、明洞基础;23、下墙;24、上墙;25、抗滑槽;26、抗滑块;3、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1、第二防水层;32、槽基础;4、明洞结构;41、洞体;42、上基座;43、下基座;44、拱圈;441、拼接圈;442、加劲件;443、拼接槽;444、拼接条;445、第一密封结构;446、第二密封结构;45、挡边;5、槽体;51、槽身;52、槽底;53、耐磨层;531、加强杆;6、排水盲沟;61、主盲沟;62、副盲沟;63、排水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结合图1和图2,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结构,包括用于对泥石流进行疏导的疏导结构,疏导结构包括由近山侧朝向远山侧逐渐降低的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泥石流渡槽结构2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泥石流渡槽结构2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呈相互连通设置,泥石流渡槽结构2包括用于供铁路穿过的明洞结构4。

结合图1和图3,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泥石流渡槽结构2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均包括槽体5,槽体5包括相对设置的槽身51和固定设置在两侧槽身51之间的槽底52,两侧槽身51之间的间距朝向靠近槽底52的方向逐渐减小,槽身5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槽底52采用素混凝土浇筑而成,对槽身51和槽底52浇筑时,将槽身51上预留的钢筋浇筑在槽底52内,从而提高了槽身51和槽底52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

结合图1和图3,为了防止泥石流对槽底52造成破坏,在槽底52的内表面设置有耐磨层53,耐磨层53采用C40以上级别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在对耐磨层53浇筑时,将槽底52和耐磨层53之间采用钢筋连接,使之形成整体,利于结构受力;为了进一步条耐磨层53的强度,在耐磨层53内设置有用于对耐磨层53进行加固的加固件,加固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在耐磨层53内的加强杆531,每个加固杆均设置为钢轨,为了提高钢轨浇筑在耐磨层53内的浇筑效果,将钢轨的横截面设置为“工”字形,加强杆531背离槽底52的面与耐磨层53的耐磨面齐平或露出耐磨层53的耐磨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将钢轨制成的加强杆531稍露出耐磨层53的耐磨面设置。

结合图4和图5,为了防止渗透水沿着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槽底52渗透至槽底52下方,在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槽底52与耐磨层53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层21,第一防水层21采用气密性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一防水层21在浇筑时与耐磨层53之间采用钢筋连接;为了防止渗透水沿着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槽底52渗透至槽底52下方,在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槽底52与耐磨层53之间的设置有第二防水层31,第二防水层31采用气密性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二防水层31在浇筑与耐磨层53之间采用钢筋连接。

结合图2和图3,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槽底52下设置有垫层11,垫石采用中粗砂夯实,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两侧槽身51的底壁上与槽身51一体设置有底板12,两侧底板12背离槽身51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桩体13,底板12和桩体13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对槽身51、底板12和桩体13浇筑时将底板12和桩体13之间采用钢筋连接,多个桩体13远离底板12的端部嵌入地表内,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还包括夯填部14和加强部15,夯填部14用于填充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槽体5两侧,夯实部设置为土石,加强部15用于用于填充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槽体5底部与地表之间,加强部15设置为干砌片石坝堆叠而成,桩体13位于加强部15内。

结合图2和图6,泥石流渡槽结构2包括填充在泥石流渡槽结构2下方与地表之间的墙体和位于墙体下方的明洞基础22,墙体采用素混凝土浇筑而成,明洞基础22采用素混凝土浇筑而成,墙体包括设置在明洞基础22上的下墙23和设置在下墙23上的上墙24,槽底52和槽身51均设置在上墙24上;当对下墙23和上墙24进行浇筑时,将下墙23和上墙24之间采用钢筋连接;为了提高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槽底52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在墙体朝向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面上预留有多个抗滑槽25,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槽底5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接在抗滑槽25内的抗滑块26,抗滑块26与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槽底52一体浇筑成型。

结合图4和图6,明洞结构4包括开设在墙体和明洞基础22上且用于供铁路穿过的洞体41,洞体41的内壁上且位于洞体41的两侧设置有基座,两侧基座之间横跨设置有位于洞体41顶壁上的拱圈44,基座包括设置在下墙23内的下基座43和设置在上墙24内上基座42,上基座42和下基座43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拱圈44包括多个预制而成的拼接圈441,每个拼接圈441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成型,相邻的拼接圈441呈相互抵接设置。

结合图6和图7,每个拼接圈441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将拼接圈441和墙体固定在一起的加劲件442(参见图8),加劲件442设置为由加劲钢筋弯曲而成的,在对拼接圈441浇筑时,将加劲钢筋的两端预埋在拼接圈441内,将加劲钢筋的弯曲段露出在拼接圈441外,便于吊机进行吊装,同时将加劲钢筋的弯曲段浇筑在墙体内,提高了拼接圈441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拼接圈441在吊装是位于下基座43上移动,在一侧下基座43的边缘设置有挡边45,挡边45用于阻止拼接圈441在置于下基座43上时位于下基座43上移动,实现对拼接圈441位置的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两侧下基座43上均设置挡边45,可实现对拼接圈441两端的定位。

结合图4和图7,为了提高相邻的拼接圈441之间的拼接效果,在每个拼接圈441相邻于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其中一个面上沿拼接圈441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拼接槽443,每个拼接圈441相邻于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另一个面上沿拼接圈44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位于拼接槽443内的拼接条444,拼接条444的厚度小于拼接槽443的深度,当相邻的拼接圈441相互抵接时,可带动拼接条444位于拼接槽443远离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位置。

结合图7和图9,为了将拼接槽443密封,在相邻的拼接圈441之间且位于拼接槽443内设置有用于对相邻的拼接圈441之间的拼接槽443密封的第一密封结构445;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密封结构445设置为填充在拼接槽443内的C50级别以上的微膨胀混凝土;拼接条444与相邻的拼接圈441上的拼接槽443之间留有间隙,间隙通常设置为3-10cm,为了将间隙密封,在拼接条444背离拼接圈441上的面与相邻的拼接圈441的拼接槽44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446,第二密封结构446用于对相邻的拼接圈441之间的间隙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密封结构446设置为双组份聚硫密封膏;为了防止渗透水渗透拼接圈441,在每个拼接圈441朝向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面上均涂覆有防水涂料;在本实施例中,将防水涂料设置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还包括用于嵌设在地表内的槽基础32,槽基础32采用素混凝土浇筑成型,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槽底52和槽身51均设置在槽基础32上,在对槽基础32浇筑时,将槽基础32与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槽底52之间采用钢筋连接。

结合图2和图10,为了对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下部的地下水排出,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加强部15内敷设有排水盲沟6,排水盲沟6设置为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的管状暗沟,在本实施例中,将排水盲沟6整体呈树枝状设置,排水包括主盲沟61和位于主盲沟61两侧且与主盲沟61连通设置的副盲沟62,副盲沟62与主盲沟61之间的间距由近山侧朝向远山侧逐渐减小;泥石流渡槽结构2下方的地表内以及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下方的地表内均设置有排水盲管63,排水盲管63用于与排水盲沟6的主盲沟61连通。排水盲管63又称排水盲沟6,主要以合成纤维、塑料以及合成橡胶等为原料,经不同的工艺方法制成各种类型、多功能的土工产品。其材质憎水、阻力小,具有极高的表面渗水能力和内部通水能力,可阻止排水盲管63内部的水反渗透至地表内,从而提高了对泥石流渗透水的排水效果。

一种泥石流地区傍山铁路施工方法,包括所述的泥石流地区傍山结构,包括:

S1:首先将排水盲管63埋设在泥石流渡槽结构2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底部的地表内;

S2:在泥石流渡槽结构2下方的地表上开挖用于容纳明洞基础22的槽,将素混凝土制成的明洞基础22浇筑在预先开挖好的槽内,将两侧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基座43浇筑在明洞基础22上,将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拼接圈441预制成型并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在拼接圈441预制时在拼接圈441两端预留受力钢筋,在拼接圈441预制时在拼接圈441的两侧预留加劲钢筋制成的加劲件442,将加劲件442部分露出拼接圈441,采用吊机通过加劲件442将每个拼接圈441吊装在下基座43指定位置,带动相邻的拼接圈441通过拼接条444和拼接槽443相互拼接在一起,首先将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制成的第二密封结构446填充在密封条和相邻拼拼接圈441的密封槽之间,然后将由C50以上级别的微膨胀混凝土制成的第一密封结构445浇筑在拼接槽443内,在每个拼接圈441背离地表的面上涂抹由水泥基渗透结晶型制成的防水涂料,将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基座43浇筑至指定位置,浇筑时将拼接圈441上预留的受力钢筋浇筑至下基座43内,将下基座43和上基座42之间的钢筋浇筑至一起,对墙体的素混凝土制成的下墙23和素混凝土制成的上墙24进行分别浇筑成型,在浇筑时在上墙24上预留抗滑槽25,同时在上墙24上预留连接钢筋;

S3:将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槽身51浇筑在墙体上,将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底52浇筑在墙体上且位于两侧槽身51之间,使得槽底52一体成型的抗滑块26浇筑至抗滑槽25内,同时带动上墙24的连接钢筋浇筑在槽底52内,将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气密性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第一防水层21浇筑在槽底52内,将预埋了由钢轨制成的加固件的C40以上级别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耐磨层53浇筑在第一防水层21上,将槽底52、耐磨层53和第一防水层21之间的钢筋相互浇筑连接至一起,完成泥石流渡槽结构2的浇筑搭建;

S4:在泥石流渡槽结构2和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之间预留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聚乙烯硬质泡沫塑料板、钢边橡胶止水带和聚硫密封膏实现防水处理,在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下方的地表开挖用于容纳槽基础32的槽,将由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基础32浇筑在预先挖好的槽内,将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槽身51浇筑在槽基础32上,将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底52浇筑在槽基础32上且位于两侧槽身51之间,将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气密性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第二防水层31浇筑在槽底52内,将预埋了由钢轨制成的加固件与C40以上级别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耐磨层53的钢筋绑扎后浇筑在第二防水层31上,将槽底52、耐磨层53和第二防水层31之间的钢筋相互浇筑连接至一起,完成远山侧急流槽结构3的浇筑搭建;

S5:在泥石流渡槽结构2和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之间预留变形缝,变形缝内填充聚乙烯硬质泡沫塑料板、钢边橡胶止水带和聚硫密封膏实现防水处理,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下方的地表开挖槽,将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桩体13浇筑成型,并将桩体13的一端嵌设在槽底52板12的地底内,将排水盲沟6敷设在槽内,将排水盲沟6与排水盲管63连通,在槽内夯实干砌块石坝制成的加强部15,将土石组成的夯实部夯实在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槽身51两侧,将中粗砂制成的垫层11夯实在加强部15上,将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素混凝土制成的底板12、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槽身51和素混凝土制成的槽底52浇筑成型在加强部15和夯实部之间,将预埋了由钢轨制成的加固件与C40以上级别的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制成的耐磨层53的钢筋绑扎后浇筑在槽底52上,将槽底52、耐磨层53之间的钢筋浇筑连接至一起,完成对近山侧导流槽结构1的浇筑搭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