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线

一种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线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先经过揉切机对新鲜的野生蛎菜进行滚动冲洗和切断,获得基本无污泥的小片蛎菜,且长度≤5cm的蛎菜片占比≥75%;再将小片的蛎菜投入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的清洗池内,密度小的杂物、小片蛎菜和密度大的杂物彼此分开形成上、中、下三层,收集中间层清洗干净的蛎菜并进行离心脱水、打散;接着,进行干燥护色:将打散后的蛎菜片进行护色、干燥,得到干燥的且呈绿色的干燥蛎菜;再接着,再次打散并采用磁吸方式去除蛎菜中的金属杂质,并风选风筛分级蛎菜中的轻、重杂物;最后经色选去除蛎菜中的异色杂物,得到食品级野生蛎菜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170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海兴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82467.7

  • 发明设计人 陈友宁;陈友宏;陈灿坤;

    申请日2021-04-09

  • 分类号A23L17/60(20160101);

  • 代理机构35263 福州鼎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向楠;杨慧娟

  • 地址 350300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海口镇南厝960号(大真线305省道55公里西侧处)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9:0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藻加工工艺领域,尤其是一种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线。

背景技术

海蛎、海带、紫菜养殖为福建沿海渔民最主要的三大经济支柱。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介绍:“中国牡蛎加工业年产值虽然只有200亿元,创造的附加值高达120亿元。2018年福建牡蛎总产量高达211.72万吨,占全国牡蛎总产量中占比41.20%”。野生蛎菜(也称为“青海苔”)依附于牡蛎壳上生长,如此巨大的海蛎产量也随之带来了野生蛎菜产量的大幅增长,因此,蛎菜是目前福建沿海生物量最大的藻类植物。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中记载“蛎菜(Ulva conglobata Kjellm),别名猪母菜(福建平潭),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日本商品名称为青のり、青海苔,为绿藻纲石莼科石莼属的裂片石莼海洋植物,分布浙江至广东海南沿海”。 蛎菜有海洋蔬菜之美誉,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镁、钙)和微量元素(铁、“锌、碘),铁含量最高,叶绿素、维生素A含量和生物碘的含量高,是陆生植物所无法比拟的。并且,《本草拾遗》中记载“石莼生南海,附石而生,似紫菜色青”,主“味甘无毒,入水,利小便”。《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有“出闽浙者,大叶似菜”,故也名海青菜。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水降脂等功效”。

但由于野生蛎菜生长在中潮带以上、带有沙土的岩石上或石沼边缘,生长时间长,且在避风海域生长,吸引了小鱼、小虾,聚集在蛎菜藻体外,并且,野生蛎菜最长时有1米多长,宽3-5cm,因此,野生蛎菜常缠绕大量的漂浮物稻草、小泡沫及小鱼、小虾、小贝壳、泥沙等杂物,同时,其他不同颜色的海藻占比也很高(3-10%),这与相对干净的紫菜、海带不同。并且,采用传统的人工采集、人工清洗、人工挑拣、压榨脱水或离心脱水、自然日晒(或热风烘干)的加工方式,人工清洗和挑拣的成本与蛎菜洁净程度成正比,因此,人工成本很高,并且,蛎菜中的小泡沫及小鱼、小虾、小贝壳、泥沙等小颗粒杂物清除难度大,即便人工清洗和挑拣清除效果依然不理想;同时,蛎菜原本呈绿色,自然日晒(或热风烘干)后得到的蛎菜通常会变黄,无机盐(如:卤化物、硫酸盐、磷酸盐、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钠等)含量高达38.9%,而粗蛋白却不超过10%,营养价值一般。

申请公布号为CN 107981155 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海藻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海藻中的杂质和残根,得到净制后的海藻;(2)将步骤(1)得到的净制后的海藻进行切割;(3)将步骤(2)切割后的海藻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2):1混合,10~30℃下进行一次清洗。但是,蛎菜等海洋绿藻藻体富含藻胶,切割后的蛎菜片段粘度大,容易粘接成团,加上,蛎菜表面带有污泥,进一步增加蛎菜的粘性,使得部分小泡沫、稻草、小泡沫、小鱼、小虾、小贝壳、小沙粒等杂物附着在蛎菜藻体外甚至包裹在成团的蛎菜藻体内,依然难以有效去除这些杂物;此外,漂浮物稻草、杂藻、小鱼、小虾、小贝壳等杂物还是需要在步骤(1)中通过人工挑拣去除,依然存在人工成本高以及挑拣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

申请公布号为CN 107467689 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海洋绿藻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池,所述清洗池内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为筛网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方沿其输送方向水平间隔架设有搅拌装置;第一传送带的下传动带下方水平设置有数根曝气管,所有曝气管均与高压气体产生装置连通,每根曝气管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数个气孔。由于本发明的曝气管布设于第一传送带的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之间,从曝气管上气孔出来的高压气泡快速向上“窜动”,从海洋绿藻的缝隙中穿过时,气流与水流的交替运行使得水流对海洋绿藻进行冲刷,促进海洋绿藻与杂物的分离,同时,能使细小藻体向上浮,泥沙往下沉,同时搅拌装置对海洋绿藻进行打散,有利于气泡从海洋绿藻表面均匀导出,从而实现将海洋绿藻中的泥沙和鱼虾、小贝等水产动物尸体清洗干净。但是,对于野生蛎菜来说,其中包裹缠绕的杂藻、泥沙、鱼虾、贝类、白色泡沫等杂物很多,仅采用上述单一的海藻清洗设备无法将包裹缠绕在藻体内部的杂物完全去除干净,并且,需要事先通过人工选择性的将杂藻、稻草、破碎贝壳、鱼虾等易于缠绕藻体的杂物挑拣出来,依然存在人工成本高以及挑拣难度大、效果差的问题。

基于上述的野生蛎菜清洁度低以及现有加工技术加工后的蛎菜营养价值一般的问题,导致当地渔民通常仅仅将新鲜蛎菜用作动物饲料或肥料,且每年仍有数以万吨的鲜蛎菜白白浪费在海域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此外,由于目前蛎菜加工的成本控制与洁净度之间难以达到一个平衡,而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的定义: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的洁净度要求极高,尤其是出口食品,其通常要求食品的洁净度要达到一级以上的水平,根据国家水产行业干海带标准SC/T3202-2012,一级:水分≤18%,泥沙杂质≤2%;二级:水分≤19%,泥沙杂质≤3%;三级:水分≤20%,泥沙杂质≤4%),消费者购买需要用自来水浸泡再清洗。现有的“人工挑拣杂物+冲洗”的海藻清洗方式所制得蛎菜的泥沙杂质通常在3-5%,即清洁度只能达到三级水平(即饲料级水平),所以,目前市场上尚未看到以蛎菜为主要原料的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不仅提高了蛎菜清洗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所制得的蛎菜中的泥沙、白色泡沫、杂藻、鱼虾等杂物均能够彻底去除,洁净度达到了供人类直接食用的水平,大大解决了野生蛎菜量多且不好处置影响海洋环境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环保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种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去除污泥和切断:

采集新鲜的野生蛎菜,并投入揉切机内;经过揉切机对新鲜的野生蛎菜进行滚动冲洗和切断,获得基本无污泥的小片蛎菜,且长度≤5cm的蛎菜片占比≥75%;

(2)上浮下沉去除杂物:

将步骤(1)获得的小片的蛎菜投入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的清洗池内;密度小的杂物、小片蛎菜和密度大的杂物彼此分开形成上、中、下三层;

经过上浮下沉式清洗机清洗之后,收集中间层清洗干净的蛎菜并进行离心脱水、打散;

(3)干燥护色:将打散后的蛎菜片进行护色、干燥,得到干燥的且呈绿色的干燥蛎菜;

(4)筛选:再次打散并采用磁吸方式去除步骤(3)获得的蛎菜中的金属杂质,再风选风筛分级蛎菜中的轻、重杂物,最后经色选去除蛎菜中的异色杂物,得到食品级野生蛎菜粉。

本发明首先通过揉切机进行污泥的清洗,野生蛎菜在经过揉切机时进行揉搓洗快速去除污泥以及表面胶液,同时,蛎菜藻体被切断形成小片段,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并且,从揉切机中捞出的小片段蛎菜能够干净去除污泥且粘度也大大降低;接着,小片段蛎菜再依次经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根据密度差异去除蛎菜中的泡沫等较轻的杂质以及小鱼、小虾、沙粒、贝壳等较重的杂质;之后对蛎菜进行护色、干燥,使蛎菜能够保持原有的绿色,同时也能保证其他杂藻的原有色泽,便于后续通过色选机根据颜色差异去除蛎菜中的异色杂物;干燥后的蛎菜再经磁吸方式去除金属杂质,经风选根据藻体叶片大小、重量差异去除蛎菜中的轻、重杂物,以及经色选根据颜色差异去除蛎菜中的杂质,实现对蛎菜进行多级筛选,还可进一步根据客户要求分大、中、小片状,最终保证所得到的野生蛎菜粉达到杂质率<2%,并且,肉眼几乎看不到杂藻,清洁度达到优于一级的水平(即达到食品级标准),满足食品级野生蛎菜的要求,为野生蛎菜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途径,也给渔民提供了新的经济产业链,变废为宝,在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避免蛎菜泛滥带来的海洋污染;此外,本发明所采用的清洗手段(例如揉切、气泡清洗)均为温和的清洗方式,能够尽量多的保留蛎菜的营养成分。

优选的,所述揉切机包括外壳体、设置于外壳体内的内壳体、设置于内壳体内可相对于内壳体进行自转的中心转轴、固设在中心转轴外周壁上的数个搅拌叶片以及用于向内壳体内注水的进水管,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围成一环形腔体,所述与环形腔体水平对应的内壳体的一段周壁为筛网结构,环形腔体的底部设有污水出口。所述揉切机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揉切机的单个搅拌叶片厚度为0.2-0.4cm,中心转轴的转速为200-350转/分,揉切时间为5-25min。工作时,野生蛎菜在经过揉切机时不断被搅拌叶片阻挡使得蛎菜与搅拌叶片之间以及蛎菜藻体之间进行揉搓洗快速去除污泥以及表面胶液,蛎菜藻体越变越干净继而被搅拌叶片切断形成小片段,与此同时,蛎菜藻体断裂所释放至水中的藻胶与污泥一起经筛网结构流入环形腔体并从污水出口流出。经过本发明的生产工艺能够得到杂质率≤0.5%的食品级野生蛎菜粉。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揉切机的揉切时间为5-8min,能够将风选和色选过程中的耗损率降至0。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揉切机的单个搅拌叶片厚度为0.2-0.3cm,中心转轴的转速为200-300转/分,揉切时间为5min,使得经揉切机后能够得到长度为2-5cm的蛎菜片,此时经过本发明的生产工艺能够得到杂质率在0.1-0.3%的食品级野生蛎菜粉,且风选和色选过程中无耗损。优选的,所述揉切机的内壳体的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设一出料口,出料口外对接设置一出料溜槽,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能够封闭和开启出料口的活动门,利于出料。当然,本发明的出料口也可以设置在内壳体的底壁上。

优选的,所述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的清洗池内设有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有气孔。工作时,在清洗池内的小片蛎菜悬浮在水面下方、且位于曝气管上方,从曝气管上气孔出来的高压气泡自下而上快速移动并从相邻蛎菜的缝隙中穿过对蛎菜进行冲刷,与此同时,夹杂在蛎菜中的密度小的杂物随气泡向上升并浮于水面,密度大的杂物则沉入池底,使得密度小的杂物、小片蛎菜和密度大的杂物彼此分开形成上、中、下三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孔开设在曝气管的上部,此时,冲刷蛎菜的效果最好。当然,所述气孔也可以开设在曝气管的中部或下部。同时,进一步优选的,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采用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公布号为CN 107467689 A的一种海洋绿藻清洗装置。所述海洋绿藻清洗装置含有筛网输送带和特殊搅拌装置,有利于对蛎菜中的杂物进行有效的清洗去除;同时,也有利于清洗过的蛎菜向前推送。

优选的,经过揉切机后得到的蛎菜片的长度均在2-5cm范围内,有利于后序的杂质分离,同时,也避免阻塞清洗设备的网孔。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揉切机的进水管水流速度为0.15-0.25m

优选的,每个搅拌叶片自中心转轴至叶片外端逐渐向搅拌叶片的转动方向弯折设置,利于切断蛎菜。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投料厚度为揉切机内壳体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一,这样的设置使得揉切机内的蛎菜分散更均匀,利于清洗。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采用真空低温干燥方式对蛎菜进行护色和干燥。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步骤的蒸汽压力0.09-0.15Mpa,温度40-55℃。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先对离心脱水前的蛎菜均匀喷淋质量浓度为2-3%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护色,之后再进行离心脱水、打散,能够对蛎菜进行保色。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筛网结构的孔径为2-3mm,能够排出污泥沙,又能够截留住蛎菜,同时,便于步骤(2)实现上沉下浮,也避免藻体切割长度过长,影响步骤(2)的清洗效果。

优选的,步骤(2)中清洗池内清洁水与蛎菜的比例为55-65:1,易于促进上浮下沉异物分离清除。

优选的,所述揉切机的搅拌叶片沿中心转轴螺旋均匀分布,提高揉搓效率。

优选的,所述揉切机的活动门为垂直抽拉门,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进一步的,所述揉切机的活动门的外侧壁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揉切机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上端开口,且内壳体的上端伸出外壳体,内壳体的仅与外壳体重叠的一截周壁为筛网结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且揉切机中的蛎菜和水不易意外溅出。

优选的,所述揉切机的外壳体和内壳体均呈圆筒形。

优选的,所述揉切机的污水出口圆周均匀设置,利于顺畅排污。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上述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的生产线,其包括沿生产线方向依次设置的揉切机、上沉下浮式清洗机、离心脱水机、湿料打散机、真空干燥机、干料打散机、磁选机、风选机和色选机九个设备,相邻设备之间通过物料输送装置实现连接,所述离心脱水机、湿料打散机、真空干燥机、干料打散机、磁选设备、风选机和色选机均采用现有设备。采用本发明的这套生产线能够实现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工厂机械化连续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加工成本,利于产业化生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优选采用传送带装置,成本低,操作方便、稳定。

优选的,所述上沉下浮式清洗机与离心脱水机之间设置喷淋护色装置,所述喷淋护色装置采用现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揉切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揉切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小片蛎菜在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的清洗池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生产线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去除污泥和切断:

采集新鲜的野生蛎菜,并投入揉切机内;

如图1所示,所述揉切机包括外壳体1、同轴设置于外壳体1内的内壳体2、设置于内壳体2内可自转的中心转轴3、水平固设在中心转轴3外周壁上的数个搅拌叶片4以及安装在内壳体2上部的进水管10,中心转轴3由转轴驱动装置5驱动其自转,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围成一环形腔体6,所述与环形腔体6水平对应的内壳体2的一段周壁为筛网结构21,环形腔体6的底部设有污水出口7,内壳体2的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设一出料口,出料口外对接设置一出料溜槽8,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能够封闭和开启出料口的活动门9;经过揉切机对新鲜的野生蛎菜进行滚动冲洗和切断,获得基本无污泥的、长度为2-5cm的小片蛎菜;

(2)上浮下沉去除杂物:

将步骤(1)获得的小片的蛎菜投入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的清洗池200内;

如图3所示,所述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的清洗池200内水平设置有曝气管201,曝气管201的上部均匀开设有数个气孔2010;

工作时,向清洗池200内加入清洁水,清洁水与蛎菜的比例为50-65:1,小片的蛎菜202悬浮于水面203下方、曝气管201的上方,从曝气管201上气孔2010出来的高压气泡自下而上快速移动,并从相邻蛎菜的缝隙中穿过对蛎菜202进行冲刷,密度小的杂物204上浮于水面,密度大的杂物(蛎壳、泥沙等)205沉于池底,使得密度小的杂物(泡沫、小稻草等)204、小片蛎菜202和密度大的杂物205彼此分开形成上、中、下三层,经上浮下沉式清洗机清洗之后,收集中间层清洗干净的蛎菜202并经离心脱水、打散;

(3)干燥护色:将打散后的蛎菜进行真空低温干燥,所述干燥步骤的蒸汽压力0.09-0.15Mpa,温度40-55℃,得到干燥的且呈绿色的干燥蛎菜;

(4)筛选:再次打散并采用磁吸方式去除步骤(3)获得的蛎菜中的金属杂质,再风选风筛分级蛎菜中的轻、重杂物,最后经色选去除蛎菜中的异色杂物(如白色小泡沫、小虾皮、小稻草、维尼龙绳等异色杂藻),得到食品级野生蛎菜粉。

实施例1中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为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7467689 A的中国专利公布的一种海洋绿藻清洗装置,未提供图示。当然,其也可以不限于采用申请公布号为CN 107467689 A的中国专利所公布的一种海洋绿藻清洗装置,其也可以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12212619U的中国专利公布的一种新型上浮下沉自动高效清洗的设备,或者其他现有的上浮下沉式清洗设备均可。

通常来说,步骤(1)中经揉切机切断后的蛎菜片段长度要求大于揉切机筛网结构的孔径以及上浮下沉式清洗机的传动带的孔径即可。

如图4所示,实施例1的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采用下述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线进行,专门用于上述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的生产线,包括沿生产线方向依次设置的揉切机、上沉下浮式清洗机、离心脱水机、湿料打散机、真空干燥机、干料打散机、磁选设备、风选机和色选机九个设备,相邻设备之间通过物料输送装置实现连接,所述离心脱水机、湿料打散机、真空干燥机、干料打散机、磁选机、风选机和色选机均采用现有市面上购买的设备,其中离心脱水机(又称“管式分离机”)购自福清雄腾机械有限公司;湿料打散机购自福清雄腾机械有限公司,型号为HX01;真空干燥机购自闽榕医药高科技研究开发公司,型号为ZG15;干料打散机购自福清雄腾机械有限公司,型号为HX02;磁选设备购自上海安京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型号为数字式金属探测仪4010;风选机(又称“蔬菜茎叶风选机”)购自兴化市金宇机械厂,型号为JY-F5000;色选机购自深圳市中瑞微视光电有限公司,型号为ST1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4所示,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优选采用输送带装置,成本低,操作方便、稳定。

对比例1

采用传统的海水冲洗,再用干净淡水进行冲洗去除污泥,再人工挑拣蛎菜中的杂藻以及鱼、虾、贝壳类、砂石等杂质,接着离心脱水,之后进行热风烘干,得到野生蛎菜。

根据国家水产行业干海带标准SC/T3202-2012的测试方法,随机抓取一把对比例1所制得的野生蛎菜,称取重量为100g,然后用网目筛去泥沙,并将蛎菜藻体上附着的泥沙刷下、人工挑选杂质拣出,并称取刷下的泥沙和拣出的杂质重量为3.1g,因此,对比例1所制得的野生蛎菜的杂质率为3.1%。

对比例2

采用先人工挑拣蛎菜中的杂藻以及鱼、虾、贝壳类的杂质,接着,将蛎菜切断至长度为2-5cm左右的片段,再采用干净淡水进行人工冲洗,接着离心脱水,之后进行热风烘干,得到野生蛎菜。

根据国家水产行业干海带标准SC/T3202-2012的测试方法,将对比例2所制得的野生蛎菜随机取出100g,经过人工挑拣,将其中肉眼可见的细小杂质完全挑出,并称量挑出的杂物,杂物重量为2.5g,因此,对比例2所制得的野生蛎菜的杂质率为2.5%。

本发明的野生蛎菜的护色方式不限于上述具体的真空低温干燥真空度、蒸汽压力和温度,其只要能够使蛎菜不变色并能使蛎菜干燥即可。并且,本发明的野生蛎菜护色方式也不限于进行真空低温干燥,其也可以采用喷洒碱液(例如2-3%的氢氧化钠溶液)后进行热风干燥或者真空冷冻干燥等方式实现护色效果。本发明的上浮下沉式清洗机中清洁水与蛎菜的比例并不限于50-65:1,其也可以为现有技术的40:1,但是,清洁水与蛎菜的比例为55-65:1时,易于促进上浮下沉异物分离清除。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揉切机的进水管水流速度为0.15-0.25m

优选的,如图1所示,每个搅拌叶片4自中心转轴3至叶片4的外端逐渐沿搅拌叶片4的转动方向弯折设置,利于切断蛎菜。当然,本发明的揉切机的搅拌叶片4也可以自中心转轴3至叶片4的外端直线设置,依然能够切断蛎菜,只是揉切时间相对更长。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投料厚度为揉切机内壳体2的内腔高度的三分之一,这样的设置使得揉切机内的蛎菜分散更均匀,利于清洗。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揉切机的搅拌叶片4沿中心转轴3螺旋均匀分布,提高揉搓效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采用先对离心脱水前的蛎菜均匀喷淋质量浓度为2-3%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护色,之后再进行离心脱水、打散,能够对蛎菜进行更好保色。与此同时,本发明的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线中,所述上沉下浮式清洗机与离心脱水机之间设置喷淋护色装置,所述喷淋护色装置采用现有设备。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筛网结构21的孔径为2-3mm,能够排出污泥沙,又能够截留住蛎菜,同时,便于步骤(2)实现上沉下浮,也避免藻体切割长度过长,影响步骤(2)的清洗效果。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揉切机的活动门9为垂直抽拉门,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活动门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91。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揉切机的外壳体1和内壳体2均上端开口,且内壳体2的上端伸出外壳体1,内壳体2的仅与外壳体1重叠的一截周壁为筛网结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且揉切机中的蛎菜和水不易意外溅出。

优选的,所述揉切机的外壳体1和内壳体2均呈圆筒形。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揉切机的污水出口7圆周均匀设置,利于顺畅排污。

本发明所制得的蛎菜粉,色泽为青绿色,俗称青海苔,有特有藻香味,水分≤9-10%,盐分≤2.5%,比干海带水分、盐分降低一倍。可以直接作为绿色香味调味品,或作为添加剂应用于膨化食品、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

本发明的食品级野生蛎菜粉的生产工艺以及生产线不仅适用于野生蛎菜,也同样适用于浒苔、石莼等其他海洋绿藻。

本发明人另将优化筛选揉切机的中心转轴的转速、单个搅拌叶片厚度、揉切时间的试验数据列举如下表1。

表1

表1中的“耗损率”=(风选、色选所得废料中蛎菜含量之和)/(色选后所得干净蛎菜粉的重量)*100%。

由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揉切机的中心转轴转速为200-350转/分、单个搅拌叶片的厚度为0.2-0.4cm、揉切时间为5-25min时,经揉切机后的蛎菜片中长度≤5cm的蛎菜片占比≥75%,此时,蛎菜片长度控制适中,利于后序的杂质分离,最终所得蛎菜粉的杂质率在0.5%以内,符合食品级要求,既避免蛎菜片段过长,不利于杂质分离,导致最终所得蛎菜粉的杂质率偏高,同时,又避免蛎菜片段过于短、小,不利于上浮下沉式清洗的同时还容易阻塞清洗设备的网孔;当揉切机的中心转轴转速为200-300转/分、单个搅拌叶片的厚度为0.2-0.3cm、揉切时间为5min时,经揉切机后的蛎菜片的长度在2-5cm,最终所得蛎菜粉的杂质率在0.1-0.3%以内,蛎菜粉的清洁度明显优于食品级要求的同时,在风选和色选过程中蛎菜基本无耗损;此外,也避免长度小于2cm的蛎菜碎片阻塞清洗设备的网孔。

本发明的揉切机的中心转轴转速超过350转/分时,会导致水花和蛎菜片溅出,所以,揉切机的中心转轴转速控制在350转/分以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