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

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涉及仓储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伺服电机、承载台、第二传动轴、后端运输轴、第六传动轴、前端运输轴、滑动套环、吸附铁块、第一弹簧、活动套筒、永磁体、第一位移推杆、按压帽、第三弹簧、第一开关、第四弹簧、第二开关和警示灯。本发明通过设置活动套筒、承载台和第二电磁铁,起到可自由调节货物待取料端角度的作用,降低了运输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还通过设置按压帽、第一位移推杆和警示灯,起到了提高转运效果的作用,避免由于运输不及时以及驾驶员疏忽导致货物从平台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转运效率,使用效果较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31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盐城市恒纬物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29833.5

  • 发明设计人 王刚;顾鑫;蒋姗姗;

    申请日2021-03-02

  • 分类号B65G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70 盐城众创睿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任翠涛

  • 地址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新都西路汇都大厦23层(B)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仓储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

背景技术

货物处理系统在现代物流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货物转运与输送系统又是对民航货运以及其它货运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在航空货物处理系统和现代化货运仓储系统等货物处理系统中,通常由转运车与转运平台配合的货物转运与输送系统,进行货物的运输、出库、入库作业,一个转运车要同时与多个转运平台进行配合。

但目前的货物仓储转运平台使用较为不便,其货物待取料端不能进行角度调节,转运车在与转运平台进行对接取料时,需要将车与平台保持对齐,才可进行取货,这就导致转运车在进行往返运输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运输机构的外壁一侧设有运输控制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竖直设于主体内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的内部于第一传动轴外侧转动连接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前端运输架,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底部于第一传动轴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主体远离前端运输架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后端运输架,所述后端运输架的底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靠近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轴活动连接,所述后端运输架远离第二传动轴的底部一侧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远离第二传动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后端运输架的顶部水平设有若干个转动连接的后端运输轴,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两端延伸至后端运输架外侧分别与同一个后端运输轴活动连接,相邻的所述后端运输轴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底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五传动轴,所述第五传动轴靠近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轴活动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底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六传动轴,所述第六传动轴与第五传动轴远离第二传动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的顶部水平设有若干个转动连接的前端运输轴,相邻的所述前端运输轴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轴的两端延伸至前端运输架外侧分别与同一个前端运输轴的外壁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壁于承载台上方活动套设有滑动套环,所述滑动套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附铁块,所述滑动套环的底部于第一传动轴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内部于滑动套环下方固定连接有与吸附铁块相匹配的第一电磁铁,所述滑动套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三卡合块,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承载台内部的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位于第一传动轴外侧,所述活动套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永磁体,所述活动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卡合块,所述活动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卡合块,所述活动套筒的顶部于承载台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主体的内部于承载台下方固定连接有与永磁体相匹配的第二电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皮带,与第四传动轴相邻的一个所述后端运输轴的外壁两侧均固定套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皮带远离第四传动轴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带轮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后端运输轴的外壁两侧均分别活动连接有同一个传动带,使用时,所述第四传动轴通过第一带轮、皮带和第二带轮带动一个后端运输轴进行转动,随后一个后端运输轴通过传动带带动所有的后端运输轴同步进行转动,其起到了稳定传递动力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卡合块相匹配的第一卡合凹槽,所述主体的顶部一侧设有与第二卡合块相匹配的第二卡合凹槽,使用时,所述第一卡合块伸入第一卡合凹槽内,使第一传动轴带动活动套筒转动,所述第二卡合块伸入第二卡合凹槽内,使主体对活动套筒限位锁紧,其起到了控制动力传递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运输架远离承载台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使用时,所述支撑柱在前端运输架的带动下通过滚轮在主体顶部进行滑动,其起到辅助前端运输架进行角度调节以及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套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滑块,所述第一传动轴外壁设有与限位滑块相匹配的限位滑槽,使用时,所述限位滑块在滑动套环的带动下于限位滑槽内进行上下活动,起到限位和引导滑动套环,使其能进行上下滑动的同时进行能跟随第一传动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的内部设有若干个与角度调节机构相匹配的导轨,使用时,所述活动套筒在永磁体的作用下沿着导轨进行上下运动,其辅助活动套筒实现了对动力传递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运输架靠近前端运输架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块,使用时,货物在从后端运输架传递至前端运输架时,所述缓冲块保持了运动的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控制机构包括活动连接于前端运输架顶部一侧的第一位移推杆,所述第一位移推杆位于前端运输架远离第一传动轴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一位移推杆的顶部于前端运输轴上方固定连接有按压帽第一位移推杆的外壁于前端运输架内部固定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内部于第一位移推杆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内部于第一位移推杆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位移推杆,所述第二位移推杆远离第一位移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内部于第二开关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开关,所述前端运输架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警示灯,所述警示灯与第二开关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移推杆靠近第二位移推杆的底部一侧设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为直角梯形,使用时,所述挤压块在第一位移推杆的带动下推动第二位移推杆进行运动,其起到提高第一位移推杆传动流畅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该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通过永磁体带动活动套筒向上运动,第二卡合块与主体分离,第一卡合块与第一传动轴保持贴合,第一传动轴通过活动套筒带动承载台转动,承载台带动前端运输架转动,若无须装置在角度调节的同时进行运转,则将第三卡合块与第二传动轴分离,关闭第二电磁铁,第一卡合块将与第一传动轴脱离,而第二卡合块将与主体卡合,避免承载台在工作过程中转动,通过设置以上结构起到了可自由调节货物待取料端角度的作用,使转运车在多个平台间进行往复运输时,无需再运动较大的幅度与平台进行对接,降低了每次运输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该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通过按动按压帽向下运动,第一位移推杆触发第一开关,伺服电机被关闭,装置停止运动,货物随之停留在取货端,第二位移推杆触发第二开关,警示灯则同步亮起,提醒操作人员有货物已运输至待取料端,通过设置以上结构起到了提高装置转运效果的作用,避免由于转运车运输的不及时以及驾驶员疏忽未及时发现货物已运输至平台前端导致货物从平台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转运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损坏的概率,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局部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活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滑动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运输机构;3、角度调节机构;4、运输控制机构;5、第一传动轴;6、伺服电机;7、承载台;8、前端运输架;9、第二传动轴;10、后端运输架;11、第三传动轴;12、第四传动轴;13、后端运输轴;14、第五传动轴;15、第六传动轴;16、前端运输轴;17、滑动套环;18、吸附铁块;19、第一弹簧;20、第一电磁铁;21、第三卡合块;22、活动套筒;23、永磁体;24、第一卡合块;25、第二卡合块;26、第二弹簧;27、第二电磁铁;28、第一位移推杆;29、按压帽;30、第三弹簧;31、第一开关;32、第二位移推杆;33、第四弹簧;34、第二开关;35、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和图5-6所示的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运输机构2所述运输机构2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3,所述运输机构2的外壁一侧设有运输控制机构4,所述运输机构2包括竖直设于主体1内部的第一传动轴5,所述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1的内部于第一传动轴5外侧转动连接有承载台7,所述承载台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前端运输架8,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底部于第一传动轴5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9,所述主体1远离前端运输架8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后端运输架10,所述后端运输架10的底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11,所述第三传动轴11靠近第一传动轴5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轴9活动连接,所述后端运输架10远离第二传动轴9的底部一侧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四传动轴12,所述第四传动轴12与第三传动轴11远离第二传动轴9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后端运输架10的顶部水平设有若干个转动连接的后端运输轴13,所述第四传动轴12的两端延伸至后端运输架10外侧分别与同一个后端运输轴13活动连接,相邻的所述后端运输轴13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底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五传动轴14,所述第五传动轴14靠近第一传动轴5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轴9活动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底部水平设有转动连接的第六传动轴15,所述第六传动轴15与第五传动轴14远离第二传动轴9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顶部水平设有若干个转动连接的前端运输轴16,相邻的所述前端运输轴16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轴15的两端延伸至前端运输架8外侧分别与同一个前端运输轴16的外壁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5的外壁于承载台7上方活动套设有滑动套环17,所述滑动套环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附铁块18,所述滑动套环17的底部于第一传动轴5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弹簧19,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内部于滑动套环17下方固定连接有与吸附铁块18相匹配的第一电磁铁20,所述滑动套环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三卡合块21,所述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活动连接于承载台7内部的活动套筒22,所述活动套筒22位于第一传动轴5外侧,所述活动套筒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永磁体23,所述活动套筒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卡合块24,所述活动套筒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卡合块25,所述活动套筒22的顶部于承载台7内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26,所述主体1的内部于承载台7下方固定连接有与永磁体23相匹配的第二电磁铁27。

所述第四传动轴12的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皮带,与第四传动轴12相邻的一个所述后端运输轴13的外壁两侧均固定套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皮带远离第四传动轴12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二带轮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后端运输轴13的外壁两侧均分别活动连接有同一个传动带,使用时,所述第四传动轴12通过第一带轮、皮带和第二带轮带动一个后端运输轴13进行转动,随后一个后端运输轴13通过传动带带动所有的后端运输轴13同步进行转动,其起到了稳定传递动力的作用。

所述第一传动轴5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卡合块24相匹配的第一卡合凹槽,所述主体1的顶部一侧设有与第二卡合块25相匹配的第二卡合凹槽,使用时,所述第一卡合块24伸入第一卡合凹槽内,使第一传动轴5带动活动套筒22转动,所述第二卡合块25伸入第二卡合凹槽内,使主体1对活动套筒22限位锁紧,其起到了控制动力传递的作用。

所述前端运输架8远离承载台7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使用时,所述支撑柱在前端运输架8的带动下通过滚轮在主体1顶部进行滑动,其起到辅助前端运输架8进行角度调节以及支撑的作用。

所述滑动套环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滑块,所述第一传动轴5外壁设有与限位滑块相匹配的限位滑槽,使用时,所述限位滑块在滑动套环17的带动下于限位滑槽内进行上下活动,起到限位和引导滑动套环17,使其能进行上下滑动的同时进行能跟随第一传动轴5转动。

所述承载台7的内部设有若干个与角度调节机构3相匹配的导轨,使用时,所述活动套筒22在永磁体23的作用下沿着导轨进行上下运动,其辅助活动套筒22实现了对动力传递的控制。

所述后端运输架10靠近前端运输架8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块,使用时,货物在从后端运输架10传递至前端运输架8时,所述缓冲块保持了运动的平稳。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首先启动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带动第一传动轴5转动,第一传动轴5带动滑动套环17转动,由于此时滑动套环17在第一弹簧19张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三卡合块21与第二传动轴9进行卡合,所以此时第二传动轴9随之也同步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轴9带动第三传动轴11转动,第三传动轴11带动第四传动轴12转动,第四传动轴12通过传动带动一个后端运输轴13进行转动,随后后端运输轴13之间通过传动开始同步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二传动轴9带动第五传动轴14转动,第五传动轴14带动第六传动轴15转动,与第四传动轴12相同,第六传动轴15也带动一个前端运输轴16转动,随后前端运输轴16之间通过传动也都同步进行转动,于是此时,货物在后端运输架10之上通过后端运输轴13的滚动被运输至前端运输架8的顶部,随后再通过前端运输轴16的转动运输至装置前端,当需要对设备进行角度调节时,首先,启动第二电磁铁27,第二电磁铁27开始产生磁力,永磁体23受到第二电磁铁27斥力的作用带动活动套筒22开始克服第二弹簧26的张力向上运动,于是此时,第二卡合块25逐渐与主体1进行分离,此时,主体1将不再通过活动套筒22对承载台7进行限位锁紧,随后第一卡合块24在活动套筒22的带动下与第一传动轴5保持贴合,之后随着第一传动轴5的转动,第一卡合块24将与第一传动轴5进行卡接,此时第一传动轴5将通过第一卡合块24带动活动套筒22转动,活动套筒22又将带动承载台7转动,承载台7带动前端运输架8转动,此时,若无需装置在角度调节的同时进行运转,则需启动第一电磁铁20,吸附铁块18在第一电磁铁20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滑动套环17克服第一弹簧19的张力向下运动,随后第三卡合块21与第二传动轴9分离,此时通过控制伺服电机6的转动即可实现角度的调节,当调节完成后,关闭第二电磁铁27和第一电磁铁20,随后第一卡合块24将在第二弹簧26的作用下与第一传动轴5脱离,而第二卡合块25将重新与主体1卡合对承载台7锁紧,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自行转动,第三卡合块21将在第一弹簧19的作用下复位,此时一个工作周期结束,通过设置以上结构,起到了可自由调节货物待取料端角度的作用,使转运车在多个平台间进行往复运输时,无需再运动较大的幅度与平台进行对接,降低了每次运输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的智能导航货物仓储转运平台,还包括活动连接于前端运输架8顶部一侧的第一位移推杆28,所述第一位移推杆28位于前端运输架8远离第一传动轴5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一位移推杆28的顶部于前端运输轴16上方固定连接有按压帽29第一位移推杆28的外壁于前端运输架8内部固定套设有第三弹簧30,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内部于第一位移推杆28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关31,所述第一开关31与伺服电机6电性连接,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内部于第一位移推杆28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位移推杆32,所述第二位移推杆32远离第一位移推杆2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33,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内部于第二开关34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开关34,所述前端运输架8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警示灯35,所述警示灯35与第二开关34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位移推杆28靠近第二位移推杆32的底部一侧设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为直角梯形,使用时,所述挤压块在第一位移推杆28的带动下推动第二位移推杆32进行运动,其起到提高第一位移推杆28传动流畅的作用。

实施方式具体为:当前端运输架8通过前端运输轴16将货物运输至取货前端时,货物将按动按压帽29向下运动,按压帽29带动第一位移推杆28运动,第一位移推杆28克服第三弹簧30的张力向下运动直至触发第一开关31,第一开关31被触发,伺服电机6随之被关闭,于是装置停止运动,货物随之停留在取货端,与此同时,第一位移推杆28带动第二位移推杆32运动,第二位移推杆32克服第四弹簧33的张力触发第二开关34,第二开关34被触发,警示灯35则同步亮起,提醒操作人员有货物已运输至待取料端,通过设置以上结构起到了提高装置转运效果的作用,避免由于转运车运输的不及时以及驾驶员疏忽未及时发现货物已运输至平台前端导致货物从平台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转运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损坏的概率,使用效果较佳。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和图5-6,通过设置活动套筒22、承载台7、第二传动轴9和第二电磁铁27,起到了可自由调节货物待取料端角度的作用,使转运车在多个平台间进行往复运输时,无需再运动较大的幅度与平台进行对接,降低了每次运输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图4,通过设置按压帽29、第一位移推杆28、第一开关31和警示灯35,起到了提高装置转运效果的作用,避免由于转运车运输的不及时以及驾驶员疏忽未及时发现货物已运输至平台前端导致货物从平台掉落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转运效率,降低货物运输损坏的概率,使用效果较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