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

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具体涉及交通警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远离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警戒箱,所述警戒箱的内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空心柱和装置本体内部的控制轴,所述控制轴伸入警戒箱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警戒灯盘,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调节箱内部且对称分布的转向轴。本发明自动控制警戒装置行走方向和速度快慢,利用通风口进行交换装置本体内部热量,同时利用防尘罩隔绝灰尘及杂质进入装置本体的内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65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擎得利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94440.2

  • 发明设计人 郑学明;

    申请日2021-03-19

  • 分类号E01F9/608(20160101);E01F9/615(20160101);E01F9/65(20160101);E01F9/688(20160101);E04B1/7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354 上海氦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明;袁媛

  • 地址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04幢804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警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警告标志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交通警戒装置大多采用拖车或平板车进行运输装载,使用成本较高,无法进行遥控控制,同时传统的交通警戒装置往往采用直接安装万向轮进行手动控制警戒装置的移动方向,无法自动控制交通警戒装置移动过程中的方向变化,同时市场上的交通警戒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无法进行通风散热,内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通过设置驱动机构,为交通警戒装置的行走提供动力,同时设置转向机构,自动控制警戒装置行走方向,且设置通风轴和通风口,利用通风口进行交换装置本体内部热量,同时利用防尘罩隔绝灰尘及杂质进入装置本体的内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远离装置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警戒箱,所述警戒箱的内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空心柱和装置本体内部的控制轴,所述控制轴伸入警戒箱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警戒灯盘,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调节箱内部且对称分布的转向轴,两个所述转向轴的伸出装置本体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向盘,所述转向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向轮,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驱动从轴,所述驱动从轴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驱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通过安装座与装置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主轴,所述驱动主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控制锥齿轮,所述控制轴伸入装置本体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控制锥齿轮,所述从动控制锥齿轮与主动控制锥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内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装置本体内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靠近驱动主轴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驱动锥齿轮,所述驱动主轴靠近传动轴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驱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驱动锥齿轮与从动驱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伸出装置本体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传动锥齿轮,所述驱动从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传动锥齿轮,所述从动传动锥齿轮与主动传动锥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底部通过安装座与调节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套接有主动调节轴,所述主动调节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调节蜗杆,所述调节箱的内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从动调节轴,所述从动调节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调节蜗轮,所述调节蜗轮与调节蜗杆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转向轴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调节盘,两个所述调节盘的表面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调节长杆,所述调节长杆的表面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所述第一调节连杆远离调节长杆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控制杆,所述调节控制杆远离第一调节连杆的一端通过连轴与调节蜗轮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连杆的远离调节长杆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调节短杆,所述调节短杆远离第一调节连杆的一端通过连轴与第二调节连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通风轴,所述通风轴靠近驱动主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通风锥齿轮,所述从动通风锥齿轮与主动控制锥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通风扇叶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罩。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驱动机构,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带动驱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主动控制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控制锥齿轮和控制轴转动,进而带动警戒灯盘转动,当驱动主轴转动时,带动主动驱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驱动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转动,带动主动传动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传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驱动从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转动,为交通警戒装置的行走提供动力。

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转向机构,通过控制转向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调节轴转动,进而带动调节蜗杆转动,从而在从动调节轴的辅助作用下带动调节蜗轮转动,利用调节控制杆、第一调节连杆和第二调节连杆的转动连接作用,带动调节长杆移动,进而带动调节盘同向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调节轴、转向盘和转向轮转动,从而自动控制警戒装置行走方向。

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通风轴和通风口,当主动控制锥齿轮转动时,带动从动通风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通风轴转动,带动通风扇叶组转动,利用通风口进行交换装置本体内部热量,同时利用防尘罩隔绝灰尘及杂质进入装置本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装置本体;2、空心柱;3、警戒箱;4、控制轴;5、警戒灯盘;6、调节箱;7、转向轴;8、转向盘;9、转向轮;10、驱动从轴;11、驱动轮;12、驱动电机;13、驱动主轴;14、主动控制锥齿轮;15、从动控制锥齿轮;16、传动轴;17、从动驱动锥齿轮;18、主动驱动锥齿轮;19、主动传动锥齿轮;20、从动传动锥齿轮;21、转向电机;22、主动调节轴;23、调节蜗杆;24、从动调节轴;25、调节蜗轮;26、调节盘;27、调节长杆;28、第一调节连杆;29、第二调节连杆;30、调节控制杆;31、防尘罩;32、调节短杆;33、通风轴;34、从动通风锥齿轮;35、通风扇叶组;36、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3所示的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空心柱2,空心柱2远离装置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警戒箱3,警戒箱3的内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空心柱2和装置本体1内部的控制轴4,控制轴4伸入警戒箱3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警戒灯盘5,装置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调节箱6,调节箱6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机构,装置本体1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调节箱6内部且对称分布的转向轴7,两个转向轴7的伸出装置本体1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转向盘8,转向盘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向轮9,装置本体1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驱动从轴10,驱动从轴10的两端均固定套接有驱动轮11。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底部通过安装座与装置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主轴13,驱动主轴1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控制锥齿轮14,控制轴4伸入装置本体1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控制锥齿轮15,从动控制锥齿轮15与主动控制锥齿轮14啮合连接,以便于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2工作,带动驱动主轴13转动,进而带动主动控制锥齿轮14转动,从而带动从动控制锥齿轮15和控制轴4转动,进而带动警戒灯盘5转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1的底部内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穿设于装置本体1内部的传动轴16,传动轴16靠近驱动主轴13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驱动锥齿轮17,驱动主轴13靠近传动轴16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驱动锥齿轮18,主动驱动锥齿轮18与从动驱动锥齿轮17啮合连接,以便于当驱动主轴13转动时,带动主动驱动锥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驱动锥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16转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传动轴16伸出装置本体1内部的一端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传动锥齿轮19,驱动从轴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传动锥齿轮20,从动传动锥齿轮20与主动传动锥齿轮19啮合连接,以便于当传动轴16转动时,带动主动传动锥齿轮19转动,从而带动从动传动锥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从轴1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11转动,为交通警戒装置的行走提供动力。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21,转向电机21的底部通过安装座与调节箱6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向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套接有主动调节轴22,主动调节轴2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调节蜗杆23,调节箱6的内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从动调节轴24,从动调节轴24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调节蜗轮25,调节蜗轮25与调节蜗杆23啮合连接,以便于通过控制转向电机21转动,带动主动调节轴22转动,进而带动调节蜗杆23转动,从而在从动调节轴24的辅助作用下带动调节蜗轮25转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转向轴7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调节盘26,两个调节盘26的表面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调节长杆27,调节长杆27的表面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调节连杆28和第二调节连杆29,第一调节连杆28远离调节长杆27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调节控制杆30,调节控制杆30远离第一调节连杆28的一端通过连轴与调节蜗轮25转动连接,以便于当调节蜗轮25转动时,利用调节控制杆30、第一调节连杆28和第二调节连杆29的转动连接作用,带动调节长杆27移动,进而带动调节盘26同向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调节轴7、转向盘8和转向轮9转动,从而自动控制警戒装置行走方向。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连杆28的远离调节长杆27的一端通过连轴转动连接有调节短杆32,调节短杆32远离第一调节连杆28的一端通过连轴与第二调节连杆29转动连接,以便于利用调节短杆32的转动连接作用,控制调节长杆27的移动方向。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装置本体1的内壁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通风轴33,通风轴33靠近驱动主轴1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通风锥齿轮34,从动通风锥齿轮34与主动控制锥齿轮14啮合连接,以便于当主动控制锥齿轮14转动时,带动从动通风锥齿轮34转动,进而带动通风轴33转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通风轴3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通风扇叶组35,装置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口36,通风口3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防尘罩31,以便于当通风轴33转动时,带动通风扇叶组35转动,利用通风口36进行交换装置本体1内部热量,同时利用防尘罩31隔绝灰尘及杂质进入装置本体1的内部。

本发明工作原理:当自动行走式交通警戒装置使用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2工作,带动驱动主轴13转动,进而带动主动控制锥齿轮14转动,从而带动从动控制锥齿轮15和控制轴4转动,进而带动警戒灯盘5转动,当驱动主轴13转动时,带动主动驱动锥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驱动锥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16转动,带动主动传动锥齿轮19转动,从而带动从动传动锥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从轴10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轮11转动,为交通警戒装置的行走提供动力,通过控制转向电机21转动,带动主动调节轴22转动,进而带动调节蜗杆23转动,从而在从动调节轴24的辅助作用下带动调节蜗轮25转动,利用调节控制杆30、第一调节连杆28和第二调节连杆29的转动连接作用,带动调节长杆27移动,进而带动调节盘26同向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调节轴7、转向盘8和转向轮9转动,从而自动控制警戒装置行走方向,当主动控制锥齿轮14转动时,带动从动通风锥齿轮34转动,进而带动通风轴33转动,带动通风扇叶组35转动,利用通风口36进行交换装置本体1内部热量,同时利用防尘罩31隔绝灰尘及杂质进入装置本体1的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