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

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包括支撑架,可在支撑架转动的后转轴,前轴,带孔两平行支撑组成平行四边形,带孔两平行支撑装有拉簧,使绳线管导座始终贴附在绳线管盘的外边,前轴外套有绳线管导座,导座内有导轮,导座前端装有中间两链接件,由上固定片,下固定片,与导座链接,中间两链接件上装有导杆,在中间两连接件和导管之间有可向盘内转动的连接件,由连接件链接锥形导头。本发明解决由于主动放绳线管时绳线管被压或由外圈移至内圈时不能导出的情况,还解决了由于绳线管不能导出而出现绳线管180度折叠所造成绳线管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7849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合众恒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490821.8

  • 发明设计人 吕五有;赵松;沈红梅;

    申请日2021-05-06

  • 分类号B65H57/26(20060101);B65H57/1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万达广场B2-291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0: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属于放绳线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放绳线管技术分主动放绳线管和被动放绳线管;在被动放绳线管中,有外圈垂直拉出法,存在对线绳管的扭曲现象;还有一种就是固定内圈滚动放线法,这种放绳线管的方法使绳线管处于原始状态,不会存在打结和扭曲状态,放绳线管速度高等特点;主动放绳线管则更需要固定内圈用来主动放绳线管。

在主动放绳线管中,特别是无内骨架的绳线管盘中,一定会出现外圈位移到内圈的现象,如没有绳线管导出机构,由于绳线管不能导出而出现绳线管180度折叠所造成绳线管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供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能够解决由于绳线管不能导出而出现绳线管180度折叠所造成绳线管损坏的问题,减少绳线管不能导出造成绳线管折叠损坏,提高了劳动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包括支撑架,可在支撑架转动的后转轴,前轴,带孔两平行支撑组成平行四边形,带孔两平行支撑装有拉簧,使绳线管导座始终贴附在绳线管盘的外边,前轴外套有绳线管导座,导座内有导轮,导座前端装有中间两链接件,由上固定片,下固定片,与导座链接,中间两链接件上装有导杆,在中间两连接件和导管之间有可向盘内转动的连接件,由连接件链接锥形导头。

优先地,在所述导座前端装有中间两链接件,由上固定片,下固定片,与导座链接,用来改变锥形导头的方向,可以使锥形导头紧贴底层。

优先地,在中间两连接件和导管之间有可向盘内转动的连接件,由连接件链接锥形导头,可以使锥形导头随绳线管由外向内分离出被压的绳线管。

优先地,由后转轴,前轴,带孔两平行支撑组成平行四边形,带孔两平行支撑装有拉簧,使绳线管导座始终贴附在绳线管盘的外边。

优先地,所述的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其特征在于:除支撑架和拉簧为金属件外,其余均为POM塑料件。

本发明解决由于主动放线绳管时线绳管被压或由外圈移至内圈时不能导出的情况,还解决了由于线绳管不能导出而出现绳线管180度折叠所造成线绳管损坏的问题,提高了成品率,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绳线管底部导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绳线管顶部部导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最大盘径张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如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主动放绳线管盘绳线管导出机构,包括支撑架5001 ,可在支撑架5001转动的后转轴5002,前轴,带孔两平行支撑5003组成平行四边形,带孔两平行支撑装有拉簧5004,使绳线管导座始终贴附在绳线管盘的外边,前轴5005外套有绳线管导座5006,导座5006内有导轮5007,导座5006前端装有中间两链接件5009,由上固定片5010,下固定片5008,与导座5006链接,中间两链接件5009上装有导杆5012,在中间两连接件5009和导管5012之间有可向盘内转动的连接件,由连接件链接锥形导头5011。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