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

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提供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涉及植被栽种领域。该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挖坑:根据苗木移栽的图纸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开挖树坑,其挖的树坑要与苗木的根部大小相适应;S2.开沟:在挖好的坑旁边开出一条沟槽,而沟槽的深度要低于树坑的最低深度5cm;S3.移栽苗木:将苗木的根部放入树坑内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苗木进行固定;S4.覆土:将营养土放入树坑的内部将苗木的根部进行掩埋,并将营养土填实;S5.浇水:对填实过后的苗木根部进行浇灌营养液。通过设置通气管,可以提高苗木的根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苗木的根部有充分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310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昱勋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14102.6

  • 发明设计人 胡靖华;吴芳芳;王雅君;林佳俐;

    申请日2021-01-27

  • 分类号A01G17/00(20060101);A01G7/0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63107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莲花路28号三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4:2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被栽种技术领域,具体为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苗木,苗木种类: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留床苗,苗木还可以按照乔灌木分类,一般在北方乔木苗比较多,南方灌木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气候所引起的,绿化苗木最常使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如:城区绿化、住宅区绿化、公路绿化、荒山绿化、河堤绿化等,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同时也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全国幸福感排名靠前的城市,无一不是园林城市,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其申请号为“202010354169.2”,该专利主要在苗木在移栽之前对苗木进行保护,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保存苗木根部中的水分。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绿化苗木成活率的种植方法”,其申请号为“201810284056.2”,该专利主要针对减少苗木的水分蒸发,防止苗木位移、温度、苗木排水、树干保护、使用抽枝宝等方面对苗木进行保护,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本发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解决了苗木成活率提高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挖坑:根据苗木移栽的图纸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开挖树坑,其挖的树坑要与苗木的根部大小相适应;

S2.开沟:在挖好的坑旁边开出一条沟槽,而沟槽的深度要低于树坑的最低深度5cm;

S3.移栽苗木:将苗木的根部放入树坑内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苗木进行固定;

S4.覆土:将营养土放入树坑的内部将苗木的根部进行掩埋,并将营养土填实;

S5.浇水:对填实过后的苗木根部进行浇灌营养液;

S6.排管:将通气管放入之间挖好的沟槽内部,并且将通气管的进气口向上设置;

S7.散土:将填埋通气管的间隙土进行充分的打散,注意使间隙土不要结块即可;

S8.覆土:将打散的间隙土覆盖在通气管的表面,注意自然覆盖即可,不需要填实,同时通气管的一端需要露出土壤的表面,并做好防堵塞的措施。

优选的,所述S1中挖坑时需要注意树坑之间的距离,使树坑之间的距离为1.2-1.4m。

优选的,所述S2中开沟时,沟槽与树坑的距离为10-15cm。

优选的,所述S6中排管将通气管的进气口处设置阻拦网。

优选的,所述S8中覆土时不可直接将间隙土倒入沟槽中,需要一点点颠簸着将间隙土倒入沟槽中将通气管掩埋。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通过设置通气管,可以提高苗木的根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苗木的根部有充分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该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通过将通气管埋在土地里面,可以有效地防止通气管被损坏,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观性。

3、该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通过在通气管的表面覆盖间隙土,可以有效地保证通气管的透气性,同时防止进气口被土壤堵塞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结构间隙土与通气管提升苗木成活率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挖坑:根据苗木移栽的图纸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开挖树坑,其挖的树坑要与苗木的根部大小相适应;

S2.开沟:在挖好的坑旁边开出一条沟槽,而沟槽的深度要低于树坑的最低深度5cm,使通气管输送的气流增大与苗木的根部的接触面积;

S3.移栽苗木:将苗木的根部放入树坑内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苗木进行固定,防止苗木发生倾斜;

S4.覆土:将营养土放入树坑的内部将苗木的根部进行掩埋,并将营养土填实;

S5.浇水:对填实过后的苗木根部进行浇灌营养液;

S6.排管:将通气管放入之间挖好的沟槽内部,并且将通气管的进气口向上设置,保证进气口进气通畅的作用;

S7.散土:将填埋通气管的间隙土进行充分的打散,注意使间隙土不要结块即可,防止对进气口造成堵塞的作用;

S8.覆土:将打散的间隙土覆盖在通气管的表面,注意自然覆盖即可,不需要填实,同时通气管的一端需要露出土壤的表面,并做好防堵塞的措施。

S1中挖坑时需要注意树坑之间的距离,使树坑之间的距离为1.2-1.4m,以免苗木枝叶相互影响,使苗木的发育受阻影响苗木的成型,同时树坑之间的距离超过1.4m就会导致占地面积变大,绿化效果降低,美观程度较低,S2中开沟时,沟槽与树坑的距离为10-15cm,以免影响到苗木根部的透气效果,S6中排管将通气管的进气口处设置阻拦网,防止间隙土滑落将进气口堵死,S8中覆土时不可直接将间隙土倒入沟槽中,需要一点点颠簸着将间隙土倒入沟槽中将通气管掩埋,防止一次性将间隙土倒入影响底部的透气性。

实验例:

选取一块试验场地进行试验,首先在实验地上面进行挖坑,挖到树坑的大小与苗木的根部大小相适应,同时树坑的距离为1.3m,接着在挖好的树坑旁边开出一条沟槽,沟槽的深度要比树坑的深度低5cm,并使沟槽与树坑的距离为12cm,接着将需要移栽的苗木的根部放入树坑的内部,在这个过程中对苗木的本体进行固定,防止苗木发生偏移,随后翻动营养土将苗木的歌内部进行掩埋填实,接着对苗木的根部浇灌营养液,接着在沟槽的内部排设通气管,通气管的进气口要向上设置,并在进气口的内部设置有阻拦网,接着将需要使用的间隙土进行打散后覆盖在通气管的表面,同时在覆盖间隙土的同时需要一点点颠簸着覆盖,不要一次性进行覆盖,根据综合分析实验例的数据得到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使苗木的成活率达到99.6%,较现有普通技术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