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

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该对稻瘟菌生长抑制的生防菌效果分析,包括如下具体的实验方法:步骤一.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步骤二.通过PDA固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步骤三.通过PDA液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生长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本发明的生物菌(SS7号)能显著抑制甚至阻断稻瘟菌的黑色素分泌,在PDA平板抑菌试验中该生防菌对稻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明显,对其黑色素分泌有显著抑制效果,PDA培养基中生防菌代谢液添加量达到75%时,不仅抑制稻瘟菌生长,还可完全阻断其黑色素的分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411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牡丹江师范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23901.7

  • 发明设计人 律凤霞;张彦丽;李艳萍;王美玲;

    申请日2021-03-01

  • 分类号C12Q1/04(20060101);C12Q1/18(20060101);C12N1/14(20060101);C12R1/645(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30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炳萍

  • 地址 1570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2:4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

背景技术

植物真菌性病害是植物栽培中三大病害(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害)之一,世界各栽培区均有发生,发病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植物真菌性病害循环及严重发生的主要条件是初侵染和再侵染,初侵染的基础是病原菌安全越冬的数量;再侵染的基础是初侵染后条件适宜快速繁殖。在植物病原真菌中有许多菌生长过程分泌黑色素,像稻瘟病的稻梨孢菌、番茄早疫病的链格孢菌。对这些分泌黑色素的病原菌而言无论是初侵染还是再侵染,黑色素的产生是病原真菌完成对植物侵染的前提条件。因此抑制黑色素分泌是阻断病原真菌侵染植物的直接手段,也是防止植物病害发生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目前为止尚无抑制植物病原真菌黑色素分泌的生防菌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进而拓展到抑制多数病原真菌的黑色素分泌,解决了无抑制植物病原真菌黑色素分泌的生防菌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包括如下具体的实验方法:

步骤一.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

步骤二.通过PDA固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

步骤三.通过PDA液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的具体体现为:

选取规格一致的培养皿,将培养皿底部直径用记号笔等距离平分三段,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打孔器分别在活化好的生防菌(SS7号)和稻瘟菌菌落边缘取等大小的菌丝块,将生防菌(SS7号)和稻瘟菌菌块同时接到平板的直径上的记号标点处,使2菌块相距3cm,封口膜封好倒置于恒温培养箱内25℃恒温培养,进行观察,每组重复3皿,待两个菌落菌丝接触后,观察两个菌落形态和两个菌落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二者生长量平均值为菌落直径的大小,计算抑菌率:P=(D1-D2)/D1×100%;

公式中:D1表示对照纯生长量(cm);D2表示处理纯生长量(cm);

同时观察稻瘟菌黑色素分泌的变化,参照对照分析差异。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通过分析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PDA固体培养时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具体体现为:

将活化后的生防菌(SS7号)转入液体PDA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至pH值恒定(约20d),将生防菌(SS7号)代谢液经四层纱布过滤,按照浓度梯度0%、25%、50%、75%、100%分别添加到常规PDA固体培养基中,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打孔器在已活化的稻瘟病菌株同一菌落边缘取等大小的菌丝块,分别接种至不同处理的固体培养皿中,封口膜封好后标记,每个浓度梯度做3个重复次,待稻瘟病菌明显萌发(7d)后,每隔3d测量稻瘟病菌菌落生长直径,再次通过P=(D1-D2)/D1×100%计算抑菌率;

同时观察稻瘟菌黑色素分泌的变化,参照对照分析差异。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通过PDA液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具体体现为:

将生防菌(SS7号)代谢液按照浓度梯度为0%、25%、50%、75%、100%添加到常规PDA液体培养基中,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打孔器在已活化的稻瘟病菌株同一菌落边缘取等大小的菌丝块,分别接种至不同处理的液体培养基中,每瓶接种4块,封口膜封好标记,每个浓度梯度做3次重复,待稻瘟病菌明显萌发(7d)后,每隔3d进行观察,培养20d时,用滤纸过滤法,收集培养液中菌丝体,置于80℃烘干箱中烘干,分析天平称量菌丝质量,计算生长量;

同时观察稻瘟菌黑色素分泌的变化,参照对照分析差异。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生物菌(SS7号)能显著抑制甚至阻断病原真菌的黑色素分泌,在PDA平板抑菌试验中该生防菌对稻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明显,对其黑色素分泌有显著抑制效果,PDA培养基中生防菌代谢液添加量达到75%时,不仅抑制稻瘟菌生长,还可完全阻断其黑色素的分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板对峙培养时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PDA固体培养时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PDA液体培养时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及黑色素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抑制稻瘟菌生长及阻断其黑色素分泌的真菌,包括如下具体的实验方法:

步骤一.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

步骤二.通过PDA固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

步骤三.通过PDA液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生长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

步骤一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的具体体现为:

选取规格一致的培养皿,将培养皿底部直径用记号笔等距离平分三段,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打孔器分别在活化好的生防菌(SS7号)和稻瘟菌菌落边缘取等大小的菌丝块,将生防菌(SS7号)和稻瘟菌菌块同时接到平板的直径上的记号标点处,使2菌块相距3cm,封口膜封好倒置于恒温培养箱内25℃恒温培养,进行观察,每组重复3皿,待两个菌落菌丝接触后,观察两个菌落形态和两个菌落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二者生长量平均值为菌落直径的大小,计算抑菌率:P=(D1-D2)/D1×100%;

公式中:D1表示对照纯生长量(cm);D2表示处理纯生长量(cm);

同时观察稻瘟菌黑色素分泌的变化,参照对照分析差异。

产生拮抗线后,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从培养皿的正面可观察培养皿中沿拮抗线一侧菌丝覆盖在稻瘟菌表面继续生长,生防菌(SS7号)的菌丝对稻瘟菌的生长及黑色素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步骤二通过分析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PDA固体培养时生长量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具体体现为:

将活化后的生防菌(SS7号)转入液体PDA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至pH值恒定(约20d),将生防菌(SS7号)代谢液经四层纱布过滤,按照浓度梯度0%、25%、50%、75%、100%分别添加到常规PDA固体培养基中,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打孔器在已活化的稻瘟病菌株同一菌落边缘取等大小的菌丝块,分别接种至不同处理的固体培养皿中,封口膜封好后标记,每个浓度梯度做3个重复次,待稻瘟病菌明显萌发(7d)后,每隔3d测量稻瘟病菌菌落生长直径,再次通过P=(D1-D2)/D1×100%计算抑菌率;

同时观察稻瘟菌黑色素分泌的变化,参照对照分析差异。

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P<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差异极显著

与对照比较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代谢液的培养基中稻瘟菌生长有明显差异,浓度越大稻瘟菌的菌落直径越小,抑菌效果明显,且差异极显著,其中浓度为50%和75%的培养皿中稻瘟菌的菌落出现菌丝黑色素明显呈同心圆降解的现象;试验后期代谢液对稻瘟菌的抑制作用持续恒定,且始终表现极显著差异。

步骤三通过PDA液体培养分析生防菌(SS7号)对稻瘟菌生长及黑色素分泌抑制效果具体体现为:

将生防菌(SS7号)代谢液按照浓度梯度为0%、25%、50%、75%、100%添加到常规PDA液体培养基中,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打孔器在已活化的稻瘟病菌株同一菌落边缘取等大小的菌丝块,分别接种至不同处理的液体培养基中,每瓶接种4块,封口膜封好标记,每个浓度梯度做3次重复,待稻瘟病菌明显萌发(7d)后,每隔3d进行观察,培养20d时,用滤纸过滤法,收集培养液中菌丝体,置于80℃烘干箱中烘干,电子分析天平测量菌丝质量,进行数据比较;同时观察稻瘟菌黑色素分泌的变化,参照对照分析差异。

稻瘟菌液体培养20d后测量菌丝干重,不同比例的生防菌(SS7号)代谢液对稻瘟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浓度相关性,浓度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且抑菌差异极显著。生防菌(SS7号)代谢液添加量达到75%时稻瘟菌黑色素分泌被完全阻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