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一次性电子内窥镜

一种一次性电子内窥镜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入部(1)和手柄(2),在使用时,所述手柄(2)通过视频连接线与主机连接,所述插入部(1)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11)、弯曲部(12)和导管(13),所述导管(13)连接手柄(2),所述头端(11)设有水汽开口、器械通道开口、镜头(113)及用以安装镜头(113)的镜座,所述导管(13)的内部设有贯通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包括独立设置的器械通道、水汽通道、信号线通道和钢丝通道,所述手柄(2)设有用以连接钢丝的打弯控制装置(2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成本、防止交叉感染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144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瀚湄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29189.9

  • 发明设计人 陈兴旺;毛云峰;杨天恩;温一平;

    申请日2021-03-27

  • 分类号A61B1/005(20060101);A61B1/04(20060101);A61B1/06(20060101);A61B1/00(20060101);A61B1/012(20060101);A61B1/05(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君如

  • 地址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桂平路680号32幢50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1: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电子内窥镜。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现有内窥镜大多都为重复性内窥镜,由于需要重复使用,为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每条内窥镜在使用后都必须经过严格而复杂的消毒程序,这使得内窥镜的结构设计极为繁琐,生产和设计成本高昂。因每次消毒流程耗时至少20分钟,医院还需要设立专门的消毒室,并配备专门的洗消设备以及相应的洗消人员,这进一步提高了内窥镜的使用成本,且频繁的清洗和消毒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液体化学废弃物,还加重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无法确定消毒的完全性,患者仍然需要承受由于消毒不彻底所带来的交叉感染等风险。即传统的内窥镜很难做到低成本的造价与相对简单的组成结构实现内窥镜的功能,并做到镜头组件一次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一次性电子内窥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插入部和手柄,在使用时,所述手柄通过视频连接线与主机连接,所述插入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弯曲部和导管,所述导管连接所述手柄,所述头端设有水汽开口、器械通道开口、镜头及用以安装镜头的镜座,所述导管的内部设有贯通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包括独立设置的器械通道、水汽通道、信号线通道和钢丝通道,所述手柄设有用以连接钢丝的打弯控制装置。

所述头端还包括透明盖、保护壳及设于保护壳内的照明LED和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与镜头连接,所述水汽开口和所述器械通道开口设于所述保护壳上,所述透明盖罩设在所述保护壳的一端,所述镜座设于靠近所述透明盖一端的保护壳的内缘上,所述镜头设于所述镜座的中心位置,所述照明LED设于所述透明盖和所述镜座之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镜座内侧。

所述弯曲部包括蛇骨、保护套和内部连接软管,所述蛇骨中设有内部连接软管,所述内部连接软管连接多腔管和保护壳,所述保护套套设在所述蛇骨外部。所述内部连接软管包括连接在保护壳和多腔管之间的水汽软管和器械软管。

所述手柄包括相互连接的可旋转部和不可旋转部,所述可旋转部包括用以连接导管的锥形套及与锥形套连接的可旋转本体,所述可旋转本体上设有水汽接口和器械接口;所述不可旋转部包括与所述可旋转本体连接的不可旋转本体及与不可旋转本体连接的手握端,所述手握端上设有信号接口、机械卡口和所述打弯控制装置。所述手握端的两侧对称设有与视频连接线连接的机械卡口,视频连接线上设有结构、位置与机械卡口对配设置的卡钩,在使用时,所述视频连接线连接主机。

所述打弯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柄、齿轮和钢丝,所述齿轮固定在控制柄上,所述钢丝缠绕在齿轮上,钢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导管内部的钢丝通道与头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为分辨率HD1280x720的高清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传感器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可旋转本体与所述不可旋转本体滑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在医疗检查或手术过程后,所有接触患者及操作者的插入部及操作者手持的手柄都可被丢弃进入医院生物废品的回收装置,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2)手柄具有可旋转部和不可旋转部,可旋转部可供医务人员方便使用操作相关器械;

3)手柄上设有机械卡口,机械卡口与视频连接线的卡钩的对配设计可保证手柄和视频连接线的可靠连接;

4)本发明为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电子内窥镜,无需消毒,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此外,可抛弃部分包括插入部和手柄,可抛弃部分从手柄处断开,视频连接线从可抛弃的成本中去除,可进一步减少成本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的侧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手柄与视频连接线的连接对配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

1、插入部,2、手柄,3、视频连接线,11、头端,12、弯曲部,13、导管,111、透明盖,112、保护壳,113、镜头,114、镜座,21、可旋转部,22、不可旋转部,211、锥形套,212、水汽接口,213、器械接口,221、信号接口,222、机械卡口,223、打弯控制装置,224、手握端,31、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电子内窥镜,包括插入部1和手柄2,如图1所示,插入部1是能够进入人体的部分;手柄2连接在插入部1的后端,不可进入人体,是医务人员操作的部件。同时手柄2通过视频连接线与主机相连。使用一次后,断开手柄2与主机的连接,手柄2和插入部1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

具体地,如图3、4所示,插入部1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11、弯曲部12和导管13。头端11包括透明盖111、保护壳112、镜头113、镜座114、照明LED和图像传感器。镜头113、镜座114、照明LED和图像传感器设置在保护壳112内,透明盖111罩设在保护壳112的一端。镜座114用于固定镜头113、LED和图像传感器,镜座114设置在靠近透明盖111一端的保护壳112的内部,镜头113设置在镜座114的中心位置,LED位于透明盖111和镜座114之间,图像传感器位于镜座114内侧。图像传感器与镜头113连接,镜头113用于成像,使图像传感器获得足够的景深和视野;图像传感器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并输出;LED用于照明,用于保证在有效区域内产生足够的亮度。透明盖111用于保护病患,防止头端11的尖锐物体对病人造成伤害,同时保护镜头113和照明LED,防止液体进入头端11,引起短路。保护壳112用于保护镜座114和LED。进一步地,保护壳112带有水汽开口和器械通道开口。医疗器械可以通过保护壳112的开口进入人体。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镜头113采用分辨率HD1280x720的高清摄像头。图像传感器优选采用最高可以支持720P的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如CMOS图像传感器。

弯曲部12包括蛇骨、保护套和内部连接软管。蛇骨用于减小打弯阻力,使头端11易于弯曲。蛇骨中设有内部连接软管,内部连接软管用于连接多腔管和保护壳112,内部连接软管包括水汽软管和器械软管,二者连接在保护壳112和多腔管之间。保护套套设在蛇骨外部,用于密封蛇骨使之顺滑,保护病人免受蛇骨擦伤和防止液体进入蛇骨。

导管13的一端与弯曲部12连接,另一端连接手柄2。导管13的内部设有贯通的内腔体,内腔体包含分别独立设置的器械通道、水汽通道、信号线通道和钢丝通道。器械通道用于医疗器械通过导管进入人体,独立的通道与其他通道隔离。水汽通道用于液体吸引,吸引设备通过连接手柄接口通过水汽通道将人体内的液体吸出。信号通道用于信号线通过导管连接头端的图像传感器和手柄的信号接口。钢丝通道用于钢丝通过导管13连接头端11和手柄2的打弯控制装置223。

如图5所示,手柄2包括可旋转部21和不可旋转部22,可旋转部21包括锥形套211、可旋转本体、水汽接口212和器械接口213;不可旋转部22包括不可旋转本体、手握端224、信号接口221、机械卡口222和打弯控制装置223。

对于可旋转部21:水汽接口212和器械接口213设置在可旋转本体上,锥形套211设于可旋转本体的一端。水汽接口212用于连接吸引装置和水汽通道,器械接口213为器械进入器械通道的入口。锥形套211用于固定导管和手柄2,防止导管和手柄2之间的相对运动。作为优选方案,导管与手柄2连接的端部可采用设置与锥形套211的锥形尖锐部相匹配的插槽以实现与手柄2的连接。可旋转壳体的另一端连接不可旋转部22。

对于不可旋转部22:不可旋转本体与可旋转本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旋转部21在不可旋转部22的轨道内滑动来实现旋转,具体地,可旋转部21的可旋转本体的端部设有滑动凸起,不可旋转部22的不可旋转本体的端部内侧设有滑动凹槽,该滑动凹槽与滑动凸起相匹配,用以可旋转部21在不可旋转部22的轨道内滑动来实现旋转。

手握端224连接不可旋转本体,手握端224的一侧设置信号接口221和机械卡口222,信号接口221用于将图像传感器的信号传送到高清图像处理器,信号接口221主要由线路板和连接器来实现,连接器是弹簧端子连接器,此类信号接口221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机械卡口222用于固定视频连接线3和手柄2。具体地,手握端224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机械卡口222,用于与视频线连接线3连接,进一步地,所要连接的视频线连接线3上设有结构、位置都与机械卡口222对应设置的卡钩31,通过机械卡口222和卡钩31的配合,进而保证手柄2与视频连接线3的可靠连接,如图6所示。连接后,视频连接线3连接主机。视频连接线3为现有技术中包括线缆和连接器的连接线结构,卡钩31设置在视频连接线3的连接器上。

手握端224远离可旋转本体的尾部设置打弯控制装置223。打弯控制装置223包括控制柄、齿轮和钢丝。齿轮固定在控制柄上,钢丝缠绕在齿轮上。控制柄用于手用力作用在控制柄上,控制柄将力传递到齿轮。齿轮用于将手柄2的作用力传递到钢丝。钢丝的另一端穿过导管13内部的钢丝通道连接头端11,钢丝用于将齿轮的作用力传递到弯曲部12。

本发明内窥镜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头端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捕获光学图像,并将其转化为电子信号传输到图像处理控制器端。LED光源提供照明。手柄的控制柄通过钢丝来实现头端的弯曲和转向。医疗器械通过多腔管中的器械通道进入人体,吸引装置连接到多腔管的水汽通道。使用后,可方便地将本产品和视频连接线分离,丢弃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以实现一次性内窥镜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