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及测试方法

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及测试方法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及测试方法。其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包括:承载模块和光线采集模块,承载模块设置有用于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柱面,第一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光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与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视角色偏测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2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84191.4

  • 申请日2021-01-21

  • 分类号G01M11/02(20060101);G01J3/4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59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范坤坤

  •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龙腾路1号4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6: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技术自诞生以来,因具有宽视角、高对比度、宽色域、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逐渐替代液晶显示。柔性显示屏有耐冲击、抗震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甚至可穿戴等一系列优势。柔性显示屏弯曲特性好,可实现曲面显示。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需要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视角色偏测试,以反映柔性显示面板在不同观察角度下颜色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及测试方法,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视角色偏测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包括:

承载模块,承载模块设置有用于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设置的第一表面,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柱面,第一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光线采集模块,光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与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视角,从而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视角色偏测试。

进一步地,光线采集模块为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或面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以同时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从而实现对多个视角的同时测试,以提高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柱面的准线包括第一曲线段,第一曲线段上切线角度相差一度的任意两点,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的距离等于预设距离,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柱面的直母线的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光线采集模块的采集方向,第一柱面的直母线的方向垂直于光线采集模块的采集方向,以实现角度与横向距离的线性转化。

进一步地,第一柱面的准线还包括第二曲线段,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点和第二曲线段相连,第一曲线段和第二曲线段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第一对称轴垂直于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点的切线,且经过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点。将承载模块设置为对称结构,以平均测试数据,降低柔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的线路阻抗(IR-drop)导致显示亮度不均对视角数据的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曲线段的方程式为:

其中,坐标x对应的坐标轴平行于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点的切线;坐标y对应的坐标轴垂直于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点的切线;坐标原点为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点;L=θ

进一步地,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二柱面和第三柱面,位于第一柱面相对的两侧,第一柱面的直母线、第二柱面的直母线和第三柱面的直母线平行;第二柱面与第一柱面的第一侧相连,第二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与第一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相反;第三柱面与第一柱面的第二侧相连,第三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与第一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相反。通过设置第二柱面和第三柱面,有利于屏体弯曲和固定。

进一步地,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还包括:压合模块,压合模块设置有第二表面,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和压合模块的第二表面的形状互补。通过配套互补结构来压合柔性显示面板,以增强贴合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柱面为凸面。相比于将第一柱面设置为凹面的情况,第一柱面为凸面,可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凹面后发出的光存在反射,而影响测试效果的情况发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包括:

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上;

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与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在第一柱面的准线还包括第二曲线段时,第一曲线段包括多个第一位置,第二曲线段包括多个第二位置;

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包括:

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的与第一曲线段上的第一位置对应的位置发出的光,以获取第一光学数据;

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的与第二曲线段上的第二位置对应的位置发出的光,以获取第二光学数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

根据第一光学数据和第二光学数据的平均值,确定一个视角数据;或者,根据第一光学数据,确定第一视角数据;根据第二光学数据,确定第二视角数据;将第一视角数据和第二视角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一个视角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包括承载模块和光线采集模块,其中,承载模块设置有用于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设置的第一表面,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柱面,第一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光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与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视角,从而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视角色偏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视角为0度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视角为大于0度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侧视图;

图9为图8中承载模块的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各位置与视角的关系对应图;

图10为图8中承载模块的第一柱面的准线在一种参考坐标系下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曲线段为一段圆弧时承载模块的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各位置与视角的关系对应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模块和压合模块压合柔性显示面板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结构示意图。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可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视角色偏测试。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包括:承载模块10和光线采集模块20。

其中,承载模块10设置有用于与柔性显示面板1贴合设置的第一表面,承载模块10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柱面11,第一柱面11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柔性显示面板1非显示侧可贴合在承载模块10第一表面。

光线采集模块20用于采集柔性显示面板1与第一柱面11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1与第一柱面11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与第一柱面11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

其中,柱面(cylinder)相当于直线(可称为直母线)沿着一条定曲线(可称为准线)平行移动所形成的曲面。柱面的延伸方向相当于柱面的直母线的延伸方向。柱面的准线相当于柱面的截面轮廓曲线,截面轮廓曲线所在截面垂直于柱面的直母线。第一柱面11可包括下述一种:准线为一段圆弧的柱面、准线为一段椭圆弧的柱面等。光线采集模块20可为点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光线采集模块20可以是光谱仪。光线采集模块20采集柔性显示面板1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的采集方向平行,例如可以是竖直方向。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或称镜头方向)可垂直于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若光线采集模块20为点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则光线采集模块20的移动方向可垂直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光线采集模块20的移动方向可垂直于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第一柱面11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可对应不同的视角。光线采集模块20可以包括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视角为0度时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视角为大于0度时的侧视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图中未示出)平行于方向Z,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平行于方向Y,第一柱面11的准线的一端O的切线可垂直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相当于视角为0度,此时采集O点位置处的柔性显示面板1发出的光,以获取该光的色度和亮度,进而获取视角为0度的视角数据。若光线采集模块20为点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可将光线采集模块20沿方向X移动,以使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对准第一柱面11的准线上的其他点,例如可以是A点,此时视角θ可以是30度、45度或60度,此时采集A点位置处的柔性显示面板发出的光,以获取该光的色度和亮度,进而获取视角为θ的视角数据。由于第一柱面11的准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不变,即光线采集模块20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不同位置上发出的光的采集方向平行,随着光线采集模块20的移动,视角θ将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以实现对多种视角下的测试。可根据位置与视角的关系,通过控制光线采集模块20移动的距离D,以逐步对各个视角进行测试。可根据需要调整光线采集模块与柔性显示面板的距离,以保证焦距最佳,成像清晰。

视角数据可以包括JNCD(Just notable color difference)值。JNCD值可以通过测试各个角度下的白光(单色)CIE,并通过公式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包括承载模块和光线采集模块,其中,承载模块设置有用于与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设置的第一表面,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柱面,第一柱面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光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与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视角,从而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视角色偏测试。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侧视图,光线采集模块20为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20可包括排列成一行的多个点扫描型光线采集单元21。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20上的多个点扫描型光线采集单元21的排列方向相当于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20的延伸方向(或扫描方向)。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的延伸方向(即扫描方向)与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不平行。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的延伸方向(即扫描方向)可与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垂直。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的延伸方向(即扫描方向)与采集方向垂直。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可同时采集柔性显示面板1与第一柱面11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从而实现对多个视角的同时测试,以提高测试效率,且视角测试范围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旋转显示面板,固定测试探头的方式,实现对不同视角的测试,量产线通常只能测试30°、45°和60°的屏体视角,这种测试虽然可以应对量产线大量屏体的监控,但对于小视角颜色偏粉,以及大视角轨迹回头等现象无法做出判断,不利于视角的调试的问题。

可选的,光线采集模块20为面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面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可同时采集柔性显示面板1与第一柱面11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从而实现对多个视角的同时测试,以提高测试效率,视角测试范围大,。面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不同位置上发出的光的采集方向平行。

可选的,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垂直于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的切线,即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对应的视角为0度。视角从0变化,以实现对小视角色偏的测试。第一曲线段a上切线角度相差一度的任意两点,在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的切线上的投影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5,第一柱面11的准线包括第一曲线段a,第一曲线段a上切线角度相差一度的任意两点,在第一方向(可平行于方向X)上的投影的距离等于预设距离step,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的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的方向垂直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即观察角度与横向距离可实现线性转化。相当于要使视角θ增加一度,只需将点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20沿方向X移动预设距离step即可,或者,要使视角θ减小一度,只需将点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20沿方向X移动预设距离step即可。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20上的间距为预设距离step的两个点扫描型光线采集单元21采集的光线对应的视角相差1度。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20上的间距为预设距离step的N倍的两个点扫描型光线采集单元采集的光线对应的视角相差N度,N为整数或小数,N大于0。如图5所示的第一柱面,相比于图4所示的准线为一段圆弧的第一柱面,视角沿X方向的变化率更均匀,小视角测试和大视角测试的角度精度高。而图4所示的第一柱面的准线在第一端点O附近,视角沿X方向的变化率较小,第一柱面的准线远离第一端点O的另一端,视角沿X方向的变化率较大,视角沿X方向的变化率不均匀,视角沿X方向的变化率太大,故大视角测试的角度精度变差。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5,第一曲线段a的方程式为:

其中,坐标x对应的坐标轴平行于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的切线;坐标y对应的坐标轴垂直于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O的切线;坐标原点为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O;L=θ

其中,坐标x对应的坐标轴可平行于方向X。坐标y对应的坐标轴可平行于方向Y。step越大,视角沿X方向的变化率越小。第一曲线段a的长度与step和视角测试范围有关。由于柔性显示面板1的长度有限,故step不能太大,否则影响视角测试范围。可选的,step可为0.29毫米,相当于随着横向距离移动0.29毫米,对应位置曲面倾斜角度减小或增加1°。θ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侧视图,承载模块10设置有两个第一柱面11。两个第一柱面的视角测试范围相同。可选的,两个第一柱面11的准线关于第二对称轴(图中未示出)对称,第二对称轴可平行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两个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平行。将柔性显示面板1贴合在第一柱面11上,柔性显示面板1上的数据线(与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扫描线绝缘交叉设置)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柱面11的准线的延伸方向平行。通过计算两个第一柱面11上对应同一视角的视角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视角的最终视角数据,以降低数据线的线路阻抗(IR-drop)导致显示亮度不均对视角数据的影响。示例性的,通过第一柱面11-1,得到的与视角θ1对应的视角数据为JNCD11,与视角θ2对应的视角数据为JNCD12;通过第一柱面11-2,得到的与视角θ1对应的视角数据为JNCD21,与视角θ2对应的视角数据为JNCD22,则与视角θ1对应的最终视角数据为JNCD1=(JNCD11+JNCD21)/2;视角θ2对应的最终视角数据为JNCD2=(JNCD12+JNCD22)/2。视角θ1和视角θ2可以是整数或者小数。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的侧视图,第一柱面11的准线还包括第二曲线段b。

其中,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O和第二曲线段b相连,第一曲线段a和第二曲线段b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图中未示出)。第一对称轴平行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且经过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O。第一对称轴垂直于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O的切线,且经过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O。

其中,第一曲线段a的第一端点O的切线可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垂直。第一曲线段a与第二曲线段b相邻设置,可以降低线扫描型光线采集模块设置的长度。第一柱面11设置为对称结构,以平均测试数据,降低柔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的线路阻抗(IR-drop)导致显示亮度不均对视角数据的影响。

图9为图8中承载模块的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各位置与视角的关系对应图。第一曲线段a和第二曲线段b上的对称位置的视角相等,第一曲线段a和第二曲线段b上的视角是均匀增大的。第一曲线段a和第二曲线段b上越远离第一端点O的位置的视角越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所示的坐标系下,第一曲线段a的方程式为:

图11为第一曲线段为一段圆弧时承载模块的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各位置与视角的关系对应图。第一曲线段a和第二曲线段b上的视角不是均匀增大的。第一曲线段a和第二曲线段b上越远离第一端点O的位置的视角随横向距离变化越快。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8,承载模块10的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二柱面12和第三柱面13,位于第一柱面11相对的两侧,第一柱面11的直母线、第二柱面12的直母线和第三柱面13的直母线平行;第二柱面12与第一柱面11的第一侧相连,第二柱面12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与第一柱面11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相反;第三柱面13与第一柱面11的第二侧相连,第三柱面13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与第一柱面11的准线沿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切线的斜率的变化趋势相反。

其中,第二柱面12可以是凹面。第二柱面12的准线可以是1/4圆弧。第二柱面12的准线还可以是1/4椭圆弧等。第三柱面13可以是凹面。第三柱面13的准线可以是1/4圆弧。第三柱面13的准线还可以是1/4椭圆弧等。通过设置第二柱面12和第三柱面13,有利于屏体弯曲和固定。

可选的,承载模块10的第一表面上可设置有多个通孔。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还可包括真空吸附模块,真空吸附模块可包括抽真空单元和多个吸嘴,吸嘴的吸附端可穿过承载模块10的第一表面的通孔与柔性显示面板接触,以通过真空吸附方式将柔性显示面板牢牢固定在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上。吸嘴的远离吸附端的一端可与抽真空单元连接。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还包括:压合模块30,压合模块30设置有第二表面31,承载模块10的第一表面和压合模块30的第二表面31的形状互补。为了增强贴合效果,设计配套互补结构的治具,用以压合屏体。将柔性显示面板放置于承载模块10和压合模块30之间进行压合,如图12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模块和压合模块压合柔性显示面板时的示意图,完成压合之后,取走压合模块30,点亮柔性显示面板,通过面扫或者光谱仪设备,测试不同位置的色度和亮度,根据位置与角度的关系,可以转化为视角特性数据。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5或图7,第一柱面11为凸面,相比于将第一柱面设置为凹面的情况,可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凹面后发出的光存在反射而影响测试效果的情况发生。第一柱面11为凸面,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凸面后发出的光将不会存在反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基于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实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110、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上。

步骤120、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上发出的光,以获取多个视角数据,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贴合的那部分的多个位置与第一柱面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

其中,可参见图5,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11的准线的B位置贴合的位置发出的光,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的夹角为θ1,即对应的视角为θ1。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柱面11的准线的C位置贴合的位置发出的光,与光线采集模块20的采集方向的夹角为θ2,即对应的视角为θ2。第一柱面11的准线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视角。B位置与第一端点O在方向X上的投影的距离为D1=θ1*step,C位置与第一端点O在方向X上的投影的距离为D1+D2=θ2*step。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基于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治具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第一柱面的准线还包括第二曲线段时,第一曲线段包括多个第一位置,第二曲线段包括多个第二位置。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210、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上。

步骤220、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的与第一曲线段上的第一位置对应的位置发出的光,以获取第一光学数据。

示例性的,可参见图8,多个第一位置可以包括B1位置和C1位置。B1位置对应的第一光学数据为(u

步骤230、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的与第二曲线段上的第二位置对应的位置发出的光,以获取第二光学数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

示例性的,可参见图8,多个第二位置可以包括B2位置和C2位置。B1位置和B2位置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C1位置和C2位置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B2位置对应的第二光学数据为(u

步骤240、根据第一光学数据和第二光学数据的平均值,确定一个视角数据。

示例性的,可参见图8,可根据(u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柔性显示面板的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310、将柔性显示面板贴合在承载模块的第一表面上。

步骤320、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的与第一曲线段上的第一位置对应的位置发出的光,以获取第一光学数据。

步骤330、通过光线采集模块采集柔性显示面板的与第二曲线段上的第二位置对应的位置发出的光,以获取第二光学数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关于第一对称轴对称。

步骤340、根据第一光学数据,确定第一视角数据。

示例性的,可参见图8,可根据B1位置对应的第一光学数据(u

步骤350、根据第二光学数据,确定第二视角数据。

示例性的,可参见图8,可根据B2位置对应的第二光学数据(u

步骤360、将第一视角数据和第二视角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一个视角数据。

示例性的,可参见图8,与视角θ1对应的最终视角数据为JNCD1=(JNCD11+JNCD21)/2;视角θ2对应的最终视角数据为JNCD2=(JNCD12+JNCD22)/2。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