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

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管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其信息化程度高,自动记录每辆吊车与司机的作业情况,保证识别箱号结果的正确率,便于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还包括:①每辆吊车部署箱号采集系统;②给每个作业司机分配账号;③在每辆吊车上部署箱号识别相机;④辅助Rfid技术对识别的箱号进一步核验;⑤部署与平台系统;⑥部署在吊车上的箱号采集系统;⑦4G网络把每次作业记录传输到云平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071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威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73380.3

  • 发明设计人 吴向华;

    申请日2021-04-07

  • 分类号G06Q10/08(20120101);G06Q10/06(20120101);G06K9/00(20060101);G06K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68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国栋

  • 地址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十六区19号楼9层101内132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4: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箱管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货场的吊车作业,对集装箱的入库、出库等操作,绝大部分还采用手工记录的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即使货场建设了信息化系统,也无法掌握每辆吊车、司机的作业情况,且还存在箱号录入容易出错的情况,每个场地信息孤立,无法进行统一管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化程度高,自动记录每辆吊车与司机的作业情况,保证识别箱号结果的正确率,便于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包括:

①每辆吊车部署箱号采集系统;

②给每个作业司机分配账号;

③在每辆吊车上部署箱号识别相机;

④辅助Rfid技术对识别的箱号进一步核验;

⑤部署与平台系统;

⑥部署在吊车上的箱号采集系统;

⑦4G网络把每次作业记录传输到云平台。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分为前端吊车作业的仓库箱号识别系统和后端云平台系统。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前端吊车作业采集系统主要负责集装箱号的自动识别,并记录吊车与司机的每次作业情况,并负责把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后端云平台系统负责所有场站、吊车、司机、集装箱基础数据的管理,并汇总和统计每个货场每天的作业情况。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按照吊车作业类型分进仓、出仓、移仓和数据四项主要业务操作部分,以及当前系统运行状态指示开关。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进行进仓操作时,当识别相机自动识别出箱号后,自动显示箱号,并弹出识别的图片。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系统通过Rfid设备进行箱号识别。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自动记录操作员的每次作业情况。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用于汇总各个场站吊车的作业数据,对场站的仓库区域、作业人员、作业吊车等进行统一管理。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集中查询场站箱号进出的进出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信息化程度高,自动记录每辆吊车与司机的作业情况,保证识别箱号结果的正确率,便于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仓库箱号识别系统页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铁路集装箱追滞管理云平台页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信息设备页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场站区域设置页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器用户设置页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信息查询页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初始化页面示意图1;

图8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初始化页面示意图2

图9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初始化页面示意图3;

图10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初始化页面示意图4;

图11是本发明的系统登录页面示意图1;

图12是本发明的系统登录页面示意图2;

图13是本发明的系统登录页面示意图3;

图14是本发明的进仓操作页面示意图1;

图15是本发明的进仓操作页面示意图2;

图16是本发明的进仓操作页面示意图3;

图17是本发明的进仓操作页面示意图4;

图18是本发明的进仓操作页面示意图5;

图19是本发明的出仓操作页面示意图1;

图20是本发明的出仓操作页面示意图2;

图21是本发明的移仓操作页面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数据查询页面示意图1;

图23是本发明的数据查询页面示意图2;

图24是本发明的系统安装及维护页面示意图1;

图25是本发明的系统安装及维护页面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25所示,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包括:

①每辆吊车部署箱号采集系统;

②给每个作业司机分配账号;

③在每辆吊车上部署箱号识别相机;

④辅助Rfid技术对识别的箱号进一步核验;

⑤部署与平台系统;

⑥部署在吊车上的箱号采集系统;

⑦4G网络把每次作业记录传输到云平台;信息化程度高,自动记录每辆吊车与司机的作业情况,保证识别箱号结果的正确率,便于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分为前端吊车作业的仓库箱号识别系统和后端云平台系统。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前端吊车作业采集系统主要负责集装箱号的自动识别,并记录吊车与司机的每次作业情况,并负责把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自动记录每辆吊车与司机的作业情况。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后端云平台系统负责所有场站、吊车、司机、集装箱基础数据的管理,并汇总和统计每个货场每天的作业情况。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按照吊车作业类型分进仓、出仓、移仓和数据四项主要业务操作部分,以及当前系统运行状态指示开关;相机表示控制器与箱号识别相机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Rfid表示控制器与Rfid设备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云服务标识控制器与云平台的连接是否正常。待同步向上箭头的数字表示控制器还没有同步到云服务器上的记录数,向下箭头前的数字表示云服务器还没有同步到控制器系统中的记录数。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进行进仓操作时,当识别相机自动识别出箱号后,自动显示箱号,并弹出识别的图片。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系统通过Rfid设备进行箱号识别。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自动记录操作员的每次作业情况。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用于汇总各个场站吊车的作业数据,对场站的仓库区域、作业人员、作业吊车等进行统一管理。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还包括云平台系统集中查询场站箱号进出的进出情况。

本发明的场站集装箱管理系统,其在工作时,首先司机作业前登陆各自账号,之后吊车吊起集装箱后通过箱码识别相机持续不断对集装箱进行照片抓拍,并识别照片中的集装箱箱号,每识别出集装箱号后,再辅助现有的Rfid扫描到的集装箱号对结果自动进行比对,当两者比对结果一致时,系统就认为箱号识别结果正确,并自动保存吊车此次作业记录,之后货场中每辆吊车与司机的作业记录,会通过4G传输到云平台,然后在云平台上,统计查询货场每天集装箱的进出情况,以及吊车与司机的出班情况。

箱号采集系统说明

箱号识别系统包括两部分,一是装在吊车平板电脑中的控制器系统,另一个是云平台部分。

在现有集装箱系统中增加有“箱号识别”一项,下面包括控制器信息、区域信息、区域箱号查询、箱号日志查询和系统日志查询。

箱号识别云平台操作部分主要包括四块:控制器信息设置、场站区域设置、控制器用户设置和信息查询。

控制器信息设备步骤为:进入集装箱云平台页面,选择箱号识别下的控制器信息,编辑场站的控制器信息,一个场站可以包括多个控制器信息,添加控制器时,主要保证控制器的编号唯一,在控制器系统初次使用时,需要输入控制器编号进行初始化,数据后面的是否初始化、初始化时间是在控制器初始化时自动填充的。

场站区域设置步骤为:场站堆放共分几个区域,没给区域的集装箱容量在区域设置界面进行设备。

控制器用户设置步骤为:进入集装箱管理系统中的人员管理界面,人员增加了一个所属站点的设置,此人员类型设置为普通人员,并设置了所属站点后,控制器初始化时,会自动把此站点的用户同步到控制器系统中,这次用户就可再控制器系统中登录

信息查询步骤为:信息查询主要包括区域当前所存放集装箱查询,箱号日志查询。

控制器操作步骤为:吊车平板电脑上的控制器操作首页,首页分以下几个操作部分:1、最上面的标题栏,中间的是操作页面标题,左侧是当前场站名称与控制器编号显示,右侧显示系统时间;2、中间进仓、出仓、移仓和数据四个业务操作部分;3、状态指示部分,红色闪烁标识此项功能当前工作不正常,绿色标识正常,本级部分表示控制器的web服务是否正常开启了,相机表示控制器与箱号识别相机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Rfid表示控制器与Rfid设备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云服务标识控制器与云平台的连接是否正常,同步向上箭头的数字表示控制器还没有同步到云服务器上的记录数,向下箭头前的数字表示云服务器还没有同步到控制器系统中的几率数,同步时间表示控制器最后一次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同步的时间,4、最下包括登录、重启、关机和设置和刷新。

控制器初始化操作步骤为:点击首页中的“设置”按钮,正确输入密码后打开页面,包含设备编号输入栏,还有系统初始化、强制同步和系统重置按钮,第一次进入此页面时,只能输入编号然后点击初始化按钮,系统初始化完毕后,可以再在此页面进行强制同步与系统重置操作,在设备编号一栏输入云服务器控制器信息中配置的控制器编号,然后点击系统初始化按钮,此时系统自动弹出此编号对应的所属站点名称,以便确认是否要以此设备编号进行初始化,如果设备编号输入错误,则系统会提示此设备编号不存在,无法进行初始化,如果此编号已经初始化过了,也同样会会有相应提示,点击初始化时,系统会显示初始化的进度信息,在按钮下方提示当前初始化进度,系统初始化完毕后,云平台的箱号信息变更、场站用户信息变更,此时进行强制同步操作,点击强制同步按钮,选中需要强制同步的数据,或者勾选全部数据,当初始化完毕后,如果想重新初始化,或者云服务器删了此控制器编号信息,这个时候就可点击系统重置按钮,然后再次输入设备编号进行初始化。

系统登录操作步骤为:点击首页中左下角的登录按钮,从用户名下来列表中选择需要登录的用户,然后点击密码输入一栏,自动弹出密码输入虚拟键盘,一次点击用户对应的密码,确认正确后,点击“Close”,或者点击弹出页面外其他部分,最后在登录框中点击“提交”按钮,密码输入正确后,左下角会显示登录用户名信息,只有用户登录成功后,才可以进入首页中的进出、出仓和移仓相关操作。

进仓操作步骤为:点击火车进站后,箱号识别一栏输入框默认是灰色不能输入的,由识别相机与Rfid共同自动识别,正确识别出箱号后,在进仓区域中选择此箱号存放的区域位置,根据需要填写火车车次,当识别相机自动识别出箱号后,相机识别下自动显示箱号,并弹出识别的图片,弹出图片默认保持3秒会自动关闭,图片关闭后,可手动点击箱号,会再次弹出识别图片,在进仓区域中选择待箱号存放的区域,选中D区会高亮显示,如果未选择区域,点击确认进仓时系统会提示,箱号后面的数字表示识别的次数,点击确认进仓后,所在区域的已用数会增加1个,余的仓位数会减少1个,并且清空当前识别的箱号,下次再识别箱号时,会默认选择上次进仓的区域,如果确认识别箱号正确,就只需要点击一次“确认进仓”按钮即可,如果识别的箱号在箱号信息表中不存在,则箱号颜色会显示为黄色,表示此箱号可能某个字符识别错误了,或者此箱号还未录入到箱号信息表中,进入到箱号识别模式后,除了相机通过图片识别箱号外,系统还会通过rfid设备进行识别,Rfid识别出集装箱上绑定的标签号后,通过后台自动查询出标签号关联的箱号,如果查询到管理的箱号,则此箱号显示为白色,如果未查询到此标签管理的箱号,则会显示标签号为黄色,系统会自动把识别次数最多的标签号显示在前面,并且当箱号识别出的字符与Rfid识别后管理的箱号近似值最高时,自动以Rfid识别后关联的箱号为准,正常相机识别的箱号在库中存在时,以白色显示,会以相机识别的箱号为准,如果识别信息错误,或者都是保留之前太早的信息,可点击“重置”按钮,重新开始识别,汽车进站操作与货车进站操作类似,识别箱号下的编辑信息不一样。

出仓操作步骤为:点击火车出站按钮后,吊车从区域内掉起集装箱时,相机会自动识别出箱号,并显示识别图片,并且系统会自动查询出箱号所在区域,高亮显示出箱号所在区域B,点击确认出仓后,B区可用区域就会减1,剩余仓位加1。

移仓操作步骤为:点击“站内移仓”,箱号的识别流程与货车进站一样。

数据查询操作步骤为:数据查询分区域信息查询与作业查询两部分,打开区域信息查询页面,点击区域中标签,箱号信息一栏自动列出此区域存放的箱号信息,打开作业查询业务,可按一天、一周、一月查询最近的作业信息,包括出仓、入仓、移仓等操作,双击查询结果,可显示此操作的箱号识别结果图片。

系统安装及维护操作步骤为:系统安装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数据库mysql、应用环境nodejs与箱号软件web的安装,默认情况下都已经安装好在c盘,并且已经设置好系统启动后,自动开启相应的服务,再自动以全屏模式进入到箱号软件的用户操作页面,箱号软件目录为c:\web,其中的cfg.json文件为系统配置文件,可用记事本打开,相应字段说明如下:httpPort是web服务的端口,默认3000可不用变更;tbSrvApi是云服务器的箱号识别api服务地址,不用变更;camIp与camPort分布是箱号识别相机的IP和端口,要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或者把箱号识别的相机IP改为本配置文件中的192.168.1.146,端口23001一般是默认值即可;rfidIp和rfidPort分布是rfid设备的IP和端口,也要根据设备实际IP填写,webSockPort与webSockPort、webSockPort是系统内部使用的端口,不用变更,分别再操作页面左上角单击5次,然后再在右上角单击5,会弹出退出系统的页面,这样可进到系统桌面进行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