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静脉疾病治疗

静脉疾病治疗

摘要

本发明涉及静脉疾病治疗。一种技术允许热磨蚀加热导管与利用串行通信的能量递送控制台之间进行电连接。据此,串行通信允许沿将电力递送到加热元件的相同导线输送例如所测量温度、开始/停止状态、预期治疗区域、装置标识、装置校准参数及/或使用历史等数据。举例来说,可沿两导线连接来输送且以被滤除的频率来提供数据,使得所述数据不被递送到加热特征。在此实例中,一个导线将电力提供到所述加热元件,一个导线提供来自所述能量递送控制台的通信,且第三导线提供所述加热导管用于与所述能量递送控制台通信的共同接地。

著录项

说明书

本案是分案申请。该分案的母案是申请日为2015年3月26日、申请号为201580027460.6、发明名称为“静脉疾病治疗”的发明专利申请案。

背景技术

血管及其它生理结构可无法执行其适当功能。一实例是:在其中静脉内的对置瓣叶不彼此触及的情形中,静脉内的血流量并非被主要约束到朝向心脏的一个方向。此状况称作静脉回流,且其导致静脉内的经升高局部血压。经升高局部血压随后被转移到周围组织及皮肤。此外,静脉中的瓣膜的失效导致瓣膜沿静脉的连续瓣膜失效的级联反应。CEAP分级通常用于描述患者症状的水平,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蜘蛛状静脉增长到静脉曲张、增长到肿胀(水肿)、增长到皮肤改变(蓝染色、脂性硬皮病)、增长到先前愈合的溃疡、最后增长到认为是最严重的活动性溃疡。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通常用于描述慢性外周静脉疾病的较严重症状的术语。

人类下肢静脉由三个系统组成:浅静脉系统、深静脉系统以及连接浅深系统与深系统的穿静脉系统。浅系统包含大隐静脉(GSV)及小隐静脉(SSV),以及其它。深静脉系统包含胫前静脉及胫后静脉,胫前静脉与胫后静脉合并成腘静脉,所述腘静脉在由小隐静脉结合时又变成股静脉。

用于治疗静脉回流的早期技术是静脉的外科手术剥脱。此通过使柔性棒或缆线通过静脉且接着运用橡子形状的头部进行回拉以帮助切断血管侧支或者将静脉拉出静脉的管腔(内翻剥脱术)而进行。所述剥脱方法通常需要全身麻醉且通常因严重创伤、疼痛及压痛而需要延长的愈合周期。

硬化疗法是将苛性碱溶液(例如,聚乙二醇单十二醚、十四烷硫酸钠、鱼肝油酸纳、等渗盐水)注射到静脉中从而致使对静脉壁的刺激达到损伤静脉壁且使静脉管腔充满血栓(血块)的程度的治疗。硬化疗法可是有效的,但其通常需要进行反复治疗且其被报告将导致较高的附近深静脉血栓形成速率以及附近皮肤的染色/无光泽。较大静脉通常运用组织硬化剂与空气或二氧化碳的泡沫状混合物进行治疗。硬化疗法通常不需要任何麻醉,但在注射所述溶液后可存在某种可忍受的疼痛。

静脉内热消融是在静脉内应用热量来致使静脉壁永久地收缩到静脉管腔闭塞(通常由血栓的残余核心所致)的点的最新技术。首先被报道的是射频消融、接着为激光消融且接着为蒸汽消融。静脉内消融在门诊或医师办公室中通常运用局部麻醉而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描绘用于提供静脉内热消融的能量递送系统的实例的图式。

图2描绘用于提供静脉内热消融的加热导管的加热元件的实例的图式。

图3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横截面图的图式。

图4A及4B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加热元件的图式。

图5A及5B描绘针对加热导管的两个实例性加热元件的实例性图式。

图6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框图。

图7描绘用于加热导管的实例性中央处理单元的图式。

图8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加热器电阻测量引擎及实例性电力路由器引擎的图式。

图9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热电偶放大器及实例性温度参考引擎的图式。

图10描绘加热导管的实例性通信引擎的图式。

图11A到11C描绘用于加热导管的实例性通信连接的图式。

图12描绘实例性尖端、环圈与套筒缆线连接及可用于将加热导管连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导线。

图13描绘将加热导管连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通信导线的图式。

图14A到14C描绘加热导管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之间的实例性通信图。

图15描绘实例性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图式。

图16描绘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框图。

图17描绘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中央处理单元的图式。

图18描绘从CPU提供到电源驱动器的实例性脉冲周期长度。

图19描绘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保障器的实例性框图。

图20描绘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保障器的实例性低通滤波器、鉴别器及施密特(Schmitt)缓冲器的图式。

图21描绘用于对经由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接地而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滤波的实例性步骤。

图22描绘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电源驱动器及短路保护引擎。

图23描绘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的实例性电力开关引擎。

图24描绘可由能量递送控制台使用的实例性多电压电力供应器。

图25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SD卡。

图26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声音处理器及音频输出。

图27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触摸屏显示器。

图28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实时时钟。

图29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快闪存储器。

图30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一起使用的实例性EMI滤波器。

图31描绘放置在静脉管腔内的加热导管的实例性图式。

图32描绘针对给加热导管供电的实例性功率-时间曲线。

图33A到33C描绘可用于促进静脉管腔内的均匀加热的实例性技术。

图34A及34B描绘经设计以促进静脉管腔内的均匀加热的实例性加热导管。

图35A及35B描绘经设计以经由超声波促进加热导管的可见性的实例性加热导管管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描绘用于执行热消融的实例性能量递送系统100。在此实例中,能量递送系统100包含加热导管102及能量递送控制台104,所述加热导管是可插入到窄解剖管腔(例如静脉)的长而薄的柔性或刚性装置。加热导管102连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以提供致使加热导管102的可放置在待治疗的静脉的管腔内的远端处加热的能量。

图2描绘具有通过电流而加热的加热元件106的加热导管102。加热元件106中所产生的电流通过传导作用(导热)将热能转移到静脉壁。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106的作用加热长度可是可由用户选择的。举例来说,作用加热长度可是可从1cm到10cm进行选择的。在此实例中,用户(例如,医生、外科医生等)可(举例来说)通过选择加热导管102或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上的开关而选择从小到d(例如,1cm)到高达长度D(例如,10cm)的加热长度。此处,标记(108、110)可提供于沿加热导管102的不同长度处以通过以约等于最短加热长度d的长度间隔开的视觉提示(例如,一系列圆点110)及以约等于较长加热长度D的长度间隔开的另一视觉提示(例如,一系列线108)来引导用户。此可经进行以指示较短加热长度的位置或促进较短加热长度在血管内的节段性定位及加热。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标记(108、110)可为几何线或形状、字母数字字符、颜色编码特征或其组合。在另一变化形式中,标记(108、110)可以约等于加热元件106的长度的间隔(例如,在加热元件为10cm长时,相距10cm)或稍微短于加热元件106的间隔(例如,在加热元件为10cm长时,相距10.1cm)放置以防止治疗的意外重叠。防止加热节段的重叠具有两个主要优点:第一,当治疗将运用每一治疗来消融最长可能血管长度时,避免重叠有助于手术的速度;及第二,治疗的重叠在重叠区域处产生额外加热且此可导致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标记(108、110)可包含对准标记以促进加热元件及/或套管接合的定位。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标记或可辨识特征可指示治疗远离加热元件106的作用长度的最小距离,从而给用户提供提示以避免组织加热太接近患者的皮肤。在一个实例中,套管层或接合的标记或边缘可为距加热元件106的近端2.5cm或3.0cm近。

图3描绘加热元件106的横截面图。在此实例中,治疗导管102可由其周围缠绕有线圈114的管子112构成。线圈114具有在电流通过其时变热从而使得能够产生最终通过通过传导(导热)施加到静脉壁的热能的相关联电阻。管子112提供导线(118、120)可穿过其进行延续以提供线圈11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的电连接的通道。其它物项也可使用由管子112提供的通道,例如温度传感器等等。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导线装载通道可被切割成管子112,通过所述管子可提供连接线圈114的导线(118、120)以隐藏这些导线且使加热导管102的轮廓变小。另外,管子112还可通过用通道运输流体穿过及离开加热导管102而促进此流体在静脉管腔内的移除及/或移动。另外,在加热元件106的线圈114上提供非粘性外层116以(举例来说)防止与静脉组织直接接触并促进加热导管在静脉管腔内的平滑且容易的移动。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非粘性外层116可为由PTFE、FEP或优选地具有低表面能量材料的类似外护套制成的收缩套管。另外,此外护套可经处理以具有减小的摩擦力,例如氟化的或聚对二甲苯涂覆的PET层。此外,在非粘性外层的一端或两端上可放置额外热收缩套管部分(例如,PET,0.0005”到0.001”厚)以加固加热导管102的组合件。或者,线圈导线(114)本身可经涂覆以防止粘附到组织,例如血管壁。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106及加热导管102的外径可为7F(2.33mm)或更小(例如,6F(2.0mm)、5F(1.67mm)、4F(1.33mm)等)。加热元件106的长度可等于通常治疗的最短血管的长度。举例来说,针对长血管的治疗,加热元件106可为约10cm长,而在另一实例中,针对短血管的治疗,加热元件106可为大约1cm长。在各种其它实例中,加热元件长度可为15cm、7cm、5cm或3cm。加热元件106可用具有(举例来说)约0.0005”到0.006”或者0.001”到0.002”的厚度的非粘性外护套覆盖。短导管加热长度通常与沿血管管腔缓慢缩回加热导管的技术(持续回拉消融)进行组合,从而致使静脉管腔以类似于随着拉动滑块而闭合开口的衣服拉链的方式闭合。较长导管加热长度通常与在导管静止时加热静脉管腔的技术进行组合,从而致使静脉壁的部分同时收缩到闭合(节段性消融)。

在实例性能量递送系统的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106可由线圈状导线配置(单引线或双引线)形成。据此,图3到4描绘形成加热元件106的线圈状导线配置。在图3的实例中,导线横截面112具有矩形轮廓,然而,所述轮廓还可为圆形或卵形的以增加横截面面积同时减小加热元件106的外径,其中目标是在线圈内有效地产生热量并将热量快速转移到预期被治疗的周围身体组织。用于加热元件106的示范性材料可为镍铬合金导线、铁合金、不锈钢、镍钛合金、埃尔基洛伊耐蚀游丝合金(Elgiloy)、锰铜、莫内尔合金或镍合金,以及其它。

图4A及4B描绘加热导管102的加热元件106的图式。围绕管子112的线圈114的螺旋形状可是在与图3有关的图式中较显而易见的。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温度传感器124(例如,热电偶或热敏电阻)可沿加热线圈114的长度定位,例如在距加热导管102的远端1cm到3cm的位置处。如上文所论述,温度传感器124可放置在线圈绕组(具有间距或绝缘层以防止跨域线圈发生电短路)之间、放置在线圈组合件(举例来说,通过金属线圈上的例如FEP、PTFE或聚对二甲苯的层而绝缘以防止跨域线圈发生电短路)上、放置在线圈组合件下方或放置在加热导管102的主体内在加热元件区下方。连接到温度传感器124的布线122可被引导到加热导管102的主体或管子112中在接近温度传感器124在测量中作用的点处,或者可按本文中所描述的导电导线方法中的一者来引导电导线。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加热元件106下方使用壁内导线套管配置,其中双股热电偶导线嵌入套管的壁厚度内;在预期测量位置处暴露(例如,通过激光打孔)此双股导线,且在将加热元件106装载到管子112上之前或之后形成电结。在一个实例中,热敏电阻放置在通过永久地向内偏转一或多个加热线圈绕组而产生的凹陷部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敏电阻放置在套管表面中的凹陷部内,加热线圈装载于所述套管表面上;此凹陷部可通过在套管的表面中切出图案或通过热修改所述表面而形成。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治疗导管102经产生为供一次性使用的,在使用之后,治疗导管102被处理掉。据此,考虑到成本消减而挑选治疗导管102的个别件或组件。举例来说,较低成本加热元件106可使用缠绕成具有0.030”到0.040”的间距长度的线圈的厚度约0.002”到0.005”且宽度约0.020”到0.025”的矩形轮廓不锈钢导线来构造,从而在线圈之间形成约0.005”到0.020”的间隙。如果线圈接触,那么线圈导线可经涂覆(例如,用一层0.0005”到0.005”的聚酰亚胺、PTFE、FEP、PET、PFA或其它涂层)以使每一线圈电绝缘。或者,一定量的非导电材料可位于连续线圈之间的空间中(例如类似于双螺旋配置,缠绕在线圈之间的长丝),以提供抵抗线圈与线圈直接接触的物理阻障。

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如果在治疗导管102的加热元件106在使用期间折曲到所预期的最紧密半径时,线圈114之间的间隙足以防止线圈与线圈直接接触,那么可不必给线圈114添加电绝缘层或在线圈114之间添加电绝缘。出于此目的,线圈114之间的较优选间隙可为线圈元件的宽度的约15%到33%,这是因为较大间隙减小呈线圈状配置的加热元件106的可用加热区。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对于10cm的加热长度,在实例性加热线圈将通过24伏特电源在2.38安培下被加热到57.1瓦特的最大功率电平的情况下,实例性加热线圈电阻为约10.1欧姆。对于7cm的加热长度,在实例性加热线圈将通过24V电源在1.67安培下被加热到40瓦特的最大功率电平的情况下,实例性加热线圈电阻为约14.4欧姆。对于1.0cm的加热长度,在实例性加热线圈将通过24V电源在0.238安培下被加热到5.7瓦特的最大功率电平的情况下,实例性加热线圈电阻为约101欧姆。替代电源(例如12V、9V及3V)将具有如通过关系式I=P/V[安培=瓦特/伏特]及R=P/I^2[欧姆=瓦特/安培^2]而确定的不同电阻范围要求。在一个实例性配置中,以来自12V电力供应器的40W进行操作的7cm加热元件理想地将具有3.6欧姆的线圈电阻。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针对单引线线圈配置)的两端可通过焊料附接到穿过或沿着能量递送导管轴的长度延伸到最终连接到能量递送系统的手柄或缆线连接器的具有充分低电阻的铜或类似导体导线。一或多个温度测量特征(例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可沿着加热元的长度而定位或配置在加热元件内。热电偶位置属于在将导管的尖端成像时通过超声波可看到的区域内可是有益的。由于线性超声波探针通常为约2.0cm到4.0cm宽,因此温度测量的示范性位置为距加热线圈的远端1.0cm到3.0cm近。将此些温度测量特征中的至少一者(在装置中包含一或多个温度测量特征时)定位在加热元件的最可能抵靠静脉壁而紧密压缩的区域内是重要的;当加热元件在治疗期间借助超声波探针而部分地可视化时,所述压缩区域通常在加热元件的最远端3.0cm到4.0cm内。

图5A描绘加热元件502的实例性图式500。在此实例中,加热元件502展示为具有长度D及电阻R的长电阻器,其中延续穿过电阻器R的电流产生热量。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的作用加热长度可是可由用户进行选择且可由用户进行调整的。因此,热消融加热导管102可用于快速地治疗长静脉节段同时还能够治疗短得多的长度。据此,图5B描绘具有拥有长度d1及电阻R1的第一加热元件552以及拥有长度d2及电阻R2的第二加热元件554的加热导管的图式550。在此实例中,d2比d1长,其中d1与d2加一起等于长度D。因此,取决于所要治疗,用户可使用开关556进行选择以具有所要加热长度。在此实例中,如果开关556转动到A,那么将仅接通对应于长度d1的第一加热元件552,如果开关556转动到B,那么在此实例中,将接通第一加热元件552及第二加热元件554。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长度D为10cm且d1为1cm或2.5cm长。另一实例性配置为可沿其整个长度或仅沿最远端3cm加热的7cm加热元件。另一实例性配置为可沿其整个长度或仅沿最远端2cm加热的6cm加热元件。三个可选择长度也将是有利的,例如10cm、3cm或1cm,然而,应了解,任何数目个可选择长度是可能的。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为使相同能量递送系统有效地给较长长度加热元件及较短长度加热元件两者供电并控制所述两者(可在相同能量递送导管上进行切换或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能量递送导管),能够针对较短长度装置将电源电压调整到较低值是合意的。如上文所述,通过24V电源在2.38安培下被加热到57.1瓦特的10cm加热长度可具有10.1欧姆的电阻,然而,运用相同24V电力供应器以每单位长度相同瓦数(5.7瓦特)进行操作的1.0cm加热元件可具有101欧姆的电阻。由于10cm物理加热元件(经设计以在整个10cm长度内具有10.1欧姆的电阻)的长度的1/10将具有1.01欧姆的固有电阻,因此针对24V下的操作,所述电阻仅为目标电阻的1/100。替代地,此较短1.0cm加热元件长度(具有1.01欧姆电阻)可替代地在2.4伏特下以2.38安培驱动。此经减小电压可使用变压器(例如,铁氧体变压器)或电阻器而使用,所述变压器或电阻器优选地构建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或另一选择为,所述变压器或电阻器可构建到加热导管102中(例如,在手柄或缆线组合件内)。较实用电压为9伏特及3伏特,其中具有经适当平衡的加热元件电阻以实现约5.7W/cm的最大加热,此接着被减小到维持目标温度所需的较低加热水平。注意,此加热水平是针对在120℃下具有相当快的加热时间的热静脉消融的所研究协议的适当匹配,但还可采用较高或较低最大加热的替代微扰;实例是针对甚至更快加热或到较高温度或在较大直径加热元件内大于6W/cm,或针对较慢加热或到较低温度小于5W/cm。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106具有用于可切换加热长度(第一加热元件552或第一加热元件552+第二加热元件554)的至少三个导线连接,且加热元件的两个加热节段中的每一者均包含温度传感器。一个实例性配置是具有2.5cm远端加热长度(温度传感器中间长度在1.25cm处)及7.5cm近端加热长度(温度传感器中间长度在3.75cm处)的加热元件106。另一特定实施方案是给加热元件106配置能量控制件,使得可主动加热加热节段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使得可独立地控制每一节段,例如以达到并维持治疗温度。优选配置将是:加热元件的长度内的电连接(并非两端处的连接)为共享接地。类似特定实施方案将是配置为10cm加热节段的20cm加热元件。可类似地配置三个或三个以上节段。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通过用易于焊接(例如,不需要苛性酸性焊剂)的另一材料镀敷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而促进通过焊接进行的导电导线到加热元件的电附接。示范性镀敷材料是金、锡及镍。镀敷可在导线形成为加热元件形状之前从组件导线进行(例如逐线轴地镀敷导线),或可镀敷完整加热元件形状。可镀敷整个加热元件或可镀敷焊料触点的位置处的选定区域。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102的远尖端可具有圆形端(完整圆),或所述远尖端可经塑形为具有大体锥形形状的扩张器,使得加热导管102可经由长进入导丝直接引入到静脉中而不需要引入器鞘管。可存在从所述尖端穿过加热导管轴的长度延伸到加热导管102的近端处的手柄或连接器的管腔(例如,用于穿过其的导丝或流体通路)。所述管腔可具有用以可滑动地接受约0.014”、0.018”、0.025”或0.035”直径的导丝的大小。或者,所述管腔可沿加热导管轴在中途结束,例如经由距远尖端约20cm近的侧端口而退出。管腔内部可具有伸长肋特征,所述伸长肋将用作用以减小管腔的由导丝接触表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的支座。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加热导管102的主体内不存在导丝或流体管腔。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用于热消融加热导管102的手柄或连接器集线器连接到导管轴,从而含有加热元件导电导线引线与温度传感器124引线的电连接并且提供与导丝管腔的流体连接(如果存在的话)。所述手柄还可包含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通信的按钮或致动特征以指示用户准备好开始(或提前停止)加热治疗。手柄按钮可位于手柄的顶部表面或侧端上,或手柄设计可经配置以允许在任一侧上按压或挤压手柄以进行激活。开始/停止致动特征可防止治疗开始的意外致动,此可通过需要比偶然接触通常将发出的力大的力及/或通过包含用于防止与致动特征意外接触的几何特征而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柄具有极高度纹理化表面以提供最大抓握力;此表面可并入为具有0.01”与0.10”之间的深度的大体锥形凹穴的用于零件的注射模具的特征,且可对准到所述零件从所述模具拉出的角度。

图6描绘加热导管102的实例性框图。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102包含中央处理单元(CPU)600,所述CPU与温度参考引擎602、用于按钮606的去抖动电路604、用于热电偶610的热电偶放大器608、电力路由器616、加热器电阻测量引擎618及通信引擎620通信。图7描绘根据一个特定实施方案的CPU 600及按钮606的实例性电路图。电力+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被提供到加热导管102再到加热器B 612,所述加热器B连接到加热器A 614。加热器A614连接到电力路由器616并输出电力。另外,加热器A 614与加热器B 612之间存在到电力路由器616的连接,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使用加热器A 614及加热器B 612中的一者或使用所述两者之间可选择地进行切换,如上文关于图5所论述。

在此实例中,加热器电阻测量引擎618可监视并测量加热器A 614及加热器B 612的电阻。图8描绘根据一个特定实施方案的加热器电阻测量引擎618及电力路由器616的实例性电路图。举例来说,热电偶放大器可将从加热器电阻测量引擎618接收的热电偶电阻在进行冷结补偿的情况下转换成温度,及/或接受来自热敏电阻的输入。可包含一个以上一个温度输入。图9描绘根据一个特定实施方案的热电偶放大器608及温度参考引擎602的实例性电路图。另外,通信引擎620连接到短路保护引擎622,且来自通信引擎620的数据可穿过CPU 600及电力路由器616经由电力-往回发送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据此,图10描绘根据一个特定实施方案的通信引擎620的实例性电路图。加热导管102还可具有存储器模块以存储例如针对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装置标识与操作参数、装置特有校准信息以及测试及/或产品使用的过去记录等信息。此存储器模块还可集成到微处理器、控制引擎或CPU 600中。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可将加热导管102的至少一部分以在无菌阻障(例如,特卫强聚酯薄膜袋(Tyvek-Mylar pouch)、可渗透或不可渗透袋或具有可渗透隔膜盖的热成型托盘)包装内呈无菌状态地提供到用户。在另一变化形式中,例如环氧乙烷灭菌、γ射线灭菌、电子束灭菌或过氧化氢气体灭菌等方法可包括对加热导管102进行灭菌。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无菌阻障包装由保持处于线圈状配置的具有准许将加热导管102引入到线圈的内部以用于保护的至少一端的管子(例如,HDPE)组成。组件(例如,模切平卡、热成型托盘或蛤壳,或者经模制形状)可经配置以保持线圈及导管手柄及/或缆线两者。导管手柄可经配置以保持线圈的部分。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10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的电连接可通过将长导管缆线(构建为可安置能量递送导管的一部分)直接插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而做出。另外,用户可灭菌的多用途缆线可连接在能量递送导管的手柄与能量递送系统之间。图11A、11B及11C图解说明控制台连接器1100、第一加热器连接器1102及第二加热器连接器1104。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电连接可中途在加热导管10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做出,举例来说距无菌外科手术台(具有24英寸到36英寸的能量递送导管缆线长度)的边缘18英寸。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推动啮合型连接器(例如1/4”单声道或尖端、环圈与套筒(TRS)立体声插头、卡边缘连接器或LEMO

图12描绘用于电力递送与通信的实例性缆线配置1200,所述实例性缆线配置可包含具有用于电力递送1202(红色)及共同接地1204(例如,分别涂覆有红色及黑色绝缘层的PVC)的两个20AWG(例如,26/0.16BC)导线以及用于通信(例如,涂覆有蓝色绝缘层的PVC)的30AWG(例如,7/0.1BC)通信导线1206的导线捆。缆线配置1200可运用屏蔽体1208(例如运用螺旋缠绕的铜线捆(例如,72/0.102BC)、编织线屏蔽体、导电带缠绕的屏蔽体等等)而提供严重屏蔽。针对其它类似实施方案,可减小或增加导线的大小及规格。总体缆线覆盖有PVC、TPE或类似非导电材料的护套1210。

图13描绘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可用作缆线配置1200与加热导管102及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的电连接的实例性TRS插头1300。在此实例中,TRS插头1300为具有三个导体(即,尖端1302、环圈1304及套筒1306)的1/4”TRS立体声枪管式插头。缆线的四个导体(包含屏蔽体1208)经制成以通过将(红色)电力递送1202导线连接到尖端1302、将(蓝色)通信导线1206连接到环圈1304且将(黑色)接地导线1204及屏蔽体1208两者连接到套筒1306而与3导体TRS插头(例如TRS插头1300)一起工作。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屏蔽体1208在加热导管102的手柄附近终止且通常不与手柄处的接地导线1204连接。此展示为图14A到14C中的三种可能配置。据此,图14A描绘第一实例性导线配置1402,其中在不具有任何屏蔽物的情况下,单个导线为加热导管102提供电力递送与通信两者,且单个接地导线用作接地并提供用于通信的返回路径。图14B描绘第二实例性导线配置1404,其中在具有屏蔽物的情况下,单个导线为加热导管102提供电力递送与通信两者,且单个接地导线用作接地并提供用于通信的返回路径。图14C描绘第三实例性导线配置1406,其中在具有屏蔽物的情况下,单独导线为加热导管102提供电力递送与通信,且两个导线共享相同接地导线返回路径。

因此,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只有两个导线在加热导管10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延伸。所述两个导线用于递送能量且还用于输送数据信号(例如,在高频率范围内),例如在能量传导到加热元件之前使用(举例来说)低通滤波器滤除的串行通信。加热导管102可包含瞬时开关(例如)以提供用于加热的开始/停止信号。可存在能量递送导管上须有一或多个LED灯的规定,所述LED灯例如大约邻近于加热元件106的一端或两端,或经配置以在加热元件106内照明,或位于导管手柄内。在一个实例中,LED灯以使用户易于区分LED灯与背景灯的模式闪烁。

在加热导管102上还可存在一或多个压电超声波晶体,例如大约邻近于加热元件106的一端或两端,经配置以广播在处于B超模式或彩色多普勒的可视化超声波场内将明显可见的信号。可存在确定能量递送控制台104是否已用于已认可手术中且防止在指定状况(例如治疗次数及/或第一次临床使用之后的经过时间)之后的进一步使用的使用控制引擎。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指令集(例如,软件)可存在以辨识加热导管102且应用对应指令集来管理加热控制与信息显示器。指令集可观察是否在能量递送导管上已按压按钮且接着起始或终止能量递送。可在预定治疗时间、递送所要总或最小功率量或者两个要求的组合之后自动终止能量。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包括电源及测量装置。一个测量装置可为适合于经由热电偶而测量温度的惠斯通电桥(Wheatstone bridge)。另一测量装置可为热敏电阻。另一测量装置可为用于测量加热导管102的加热元件电路的电阻或阻抗的欧姆计或类似构件。另一测量装置可为用于测量或确定递送到加热导管102的加热元件电路的电流的安培计或类似构件。另一测量装置可经配置以与能量递送导管(例如,1-Wire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与能量递送导管通信(运用其之间的最小导电导线)。举例来说,一对导线上的串行通信协议,使得所述对导线可用于将能量递送到加热导管102(也许存储于构建到加热导管102手柄或缆线中的电容器中或在所述电容器中进行调节,或者运用来自加热导管102的警示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何时将发送电力且电压及电流应为多少的信号)以及用于提供导管识别数据及温度及/或电阻/阻抗反馈。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经递送以实现加热元件的加热的能量可以类似于脉冲宽度调制的但具有配置成串行通信协议以实现双向通信的脉冲的一系列脉冲进行递送。在一个实例中,第三导线经配置用于从能量递送导管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通信。在一个实例中,在加热元件处使用一热敏电阻或多个热敏电阻以简化温度测量且允许将此类数据发送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在替代实例中,在加热元件处使用一热电偶或多个热电偶,且在手柄内使用冷结热电偶及惠斯通电桥或者类似补偿以确定温度测量且允许将此类数据发送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

在示范性使用情形中,在加热导管102插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之后,有限频率范围内的低电流测试电压施加到加热导管102且运用低通或高通滤波器进行滤波,使得无治疗水平的能量被递送到加热元件106。在加热导管10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前可建立通信握手(handshake),且加热导管102可将允许能量递送控制台104辨识加热导管102的识别符发射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且与正确指令集联合以管理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加热导管102还可发射确保加热导管102是适当地起作用且准备好治疗的可靠产品的质量检查状态。

加热导管102可以例如10次/秒到100次/秒(10Hz到100Hz)的间隔发射加热元件106的所测量温度。当用户按压导管手柄上的用以起始治疗的按钮时,加热导管102发射开始/停止指令的状态。当开始/停止指令是已按压按钮以起始治疗时,加热导管102可向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发送指示应开始治疗的指令,且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开始以用于加热导管102的作用加热长度的适当电压及/或工作循环且以足以实现并维持目标治疗温度的电流发送电力,从而使用来自加热导管102的所中继温度来引导治疗。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显示所测量温度、正递送的能量水平及剩余治疗时间。

如果加热导管102具有用户可选择作用加热元件区带(例如,加热元件106的全部长度,或者加热元件106的远端25%或10%),那么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告知加热导管102所递送功率应被路由到适当导线以实现所述加热长度。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屏幕还可指示识别加热导管102的哪一部分将加热或正加热的图像。电压可被存储(例如在电容器中)及/或上升或下降以独立于针对作用加热元件长度的所递送电压(例如,针对10cm加热长度为24V、针对2.5cm为6V或9V、针对1cm为2.4V、6V或9V)为加热导管102的逻辑部分提供充分电压(例如,3V)。或者,加热导管102的逻辑部分可由手柄内的电池供电。在一个实例中,加热导管102缆线中的两个导线可是在缆线内屏蔽的双绞线对或大体上平行对(例如,16AWG到24AWG、更优选地18AWG到22AWG、优选地符合柔性标准)。用于两个或三个导线导管缆线的连接器可为同轴设计,例如同轴电力插头(如通常用于将电力缆线插入到膝上型计算机)、例如用于耳机及/或麦克风的同轴插头(例如,TRS或TR),或例如2到3个香蕉插头连接器或卡边缘连接器的其它连接器。

如上文所论述,用于将加热导管102插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的三导体连接器是具有三个导体的6.35mm立体声TRS音频插头。尖端可提供电力,环圈可提供通信链路,且套筒可为到接地的共同回路。此系统屏蔽了用户,使得在尖端首先接触电源时,用户仅可接触接地。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开关经配置以仅在插头在物理上被推到插口中时允许到6.35mm连接器插口的电力连接,使得尖端跨越连接器插口内部的尖端及环圈端子不短路。此开关可配置在插口内部,使得插头的尖端推动开关以啮合,或此开关可配置在外部,使得6.35mm插头手柄的主体推动开关以啮合。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连接到TRS连接器插头及/或插口的电路包含呈用以防止尖端与环圈触点之间的短路损坏导管或能量递送装置的布置的一或多个二极管。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连接到TRS连接器插头及/或插口的电路包含呈用以防止尖端与环圈触点之间的短路损坏能量递送装置或导致对导管的明显物理损坏的布置的一或多个熔丝。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类似于无菌超声波探针盖的单独组件无菌套筒可经设计以与手柄/缆线连接相互作用,从而提供展开无菌套筒以覆盖多用途缆线的方便手段。便于展开无菌套筒的一种实例性方式是构建于附接到套筒的将向前延伸以覆盖缆线的所要长度并显现为表面无菌的末端的刚性或半刚性框架中。此相同框架可用于在将与加热导管手柄介接以允许不漏流体的密封的末端处拉紧套筒材料(像鼓面一样)。实现此密封的一种方式是使手柄刺入套筒材料且接着经由抵靠套筒材料密封的锥形界面形状迫使套筒材料敞开。

或者,套筒材料可具有小于导管手柄上的锥形入口点但又迫使套筒材料伸展开的经塑形开口且提供抵靠手柄的密封。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可与商业上可获得的超声波探针盖一起使用以提供用于方便连接及展开的手段的框架,如上文所描述。在其中使用无菌套筒的所有情形中,无菌套筒的长度应至少足以覆盖到无菌区的边缘的缆线,例如,大约30cm到60cm。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多用途缆线经配置以包含能够感测嵌入导管中在导管与缆线之间的连接点附件的RFID标签的射频(RF)天线。在另一实例中,缆线包含具有相关联电子器件(例如开关)的手柄,且RF天线位于手柄内,使得在到导管的连接器插入到手柄中时,RF天线可读取为导管的一部分的RFID标签且与所述RFID标签互动。此RFID标签可用于识别装置、应用来自能量控制台的相关联参数且甚至存储包含装置使用的持续历史的数据。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将加热导管102连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替代方式是使用跨越无菌阻障到电力加热导管102的电感耦合,使得不需要击穿阻障。如果能量递送系统放置在无菌区内(例如在无菌封套内),那么此可经进行以给所述系统提供电力,或此可在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与加热导管102之间进行。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与加热导管102之间的通信(例如,针对导管识别、温度反馈及装置开始/停止命令)可经由无线协议(例如WiFi、蓝牙或Zigbee)进行。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系统可为经设计以位于无菌区外部在对手术中的需要观看所显示数据或将与所述系统在物理上相互作用(例如插入能量递送导管)的所有参与者可见的位置中的桌面控制台。所述系统位于用于局部麻醉溶液的流体递送泵附近及/或超声波控制台或显示器屏幕附近也可是有益的。

图15描绘实例性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实例性图式。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直接邻近于无菌区而定位(例如放置在具有用以将所述单元几乎保持在无菌区上方的吊杆臂的杆架上)或直接位于无菌区内(例如,在放置在例如透明袋子的无菌封套内的情况下,或在系统及电力供应器经配置以耐受例如通过蒸汽进行的灭菌的情况下)。可在显示器屏幕1500(例如,LCD、LED、平板、触摸屏)上通过指示符(例如,光及/或声音)或通过与远程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或计算机)互动向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用户提供信息。提供给用户的示范性信息可包含正递送的功率电平1506(例如,以瓦特或W/cm为单位的瞬时功率及/或以焦耳或J/cm为单位的积累功率)、所测量温度1504(例如,℃)、计时1502(例如,倒计时或递增计时、秒)、警示或状态消息、所连接加热导管102的识别信息1508、早期治疗的历史、系统及/或导管设定、能量递送系统的软件版本及版权信息。可支持多种语言及日期/时间格式,如还可用户进行选择。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由设施电源(例如,介于110V到240V AC的范围内的壁插座)运用电压调节器进行供电,所述电压调节器构建在系统内或配置到电源软线(例如,接受110V到240V AC作为输入且提供24V DC作为输出的软线式电力供应器系统)中。另外,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是电池供电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力模块可并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以供应用于微控制器的适当电压(例如,6V到20V或7V到12V)及能量递送电压(例如,12V到24V及1V到5V,或18V到24V及1.8V到3V)。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由设施电源(例如,110V到112V或220V到240V)供电,且加热导管102内的微处理器由电池(例如,5V)供电。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102内部的电池具有在其被用户拉开前中断电力的拉片。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拉片附接加热导管102包装,使得在用户从包装取出加热导管102时,拉片自动拉开。

图16描绘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实例性框图。图17描绘可在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及按钮1622中使用的控制台CPU 1600的图式。在此实例中,控制台CPU 1600耦合到电压开关1602、电源驱动器1604及过电流与短路保护1606。图22描绘针对电源驱动器1604及过电流与短路保护引擎1606的实例性电路图,且图23描绘针对可在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使用的电力开关引擎1602的实例性电路图。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对提供到能量递送导管的能量强度的控制可经由从CPU 1600到电源驱动器1604的功率信号的振幅调制或脉冲宽度调制(PWM)而实现。图18描绘从CPU 1600提供到电源驱动器1604的实例性脉冲周期长度。在此实例中,脉冲周期可是恒定的或可变的。所施加能量的严重程度可通过工作循环而调制。脉冲振幅可是恒定的(例如,24V)或取决于元件的加热长度(例如,针对10cm为24V、针对2.5cm为6V或针对1cm为2.4V)。

在功率循环内的串行通信协议的情况下,加热元件导线之间的用以激活所要加热长度的切换可基于所递送的功率电平(脉冲振幅)或者基于能量递送的编码装置标识的一键控脉冲或多个键控脉冲而在热量递送导管(例如,在手柄中)内得以实现。振幅调制可(举例来说)是针对射频范围内的电磁波长进行的。PWM还可使用射频范围内的多种脉冲宽度。

据此,从CPU 1600发送到加热导管102的信号在到达连接1610之前可先通过电源驱动器1604到达EMI滤波器1608,所述连接对应于连接加热导管102的缆线。图30描绘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一起使用以滤除来自其它组件等等的电磁干扰的EMI滤波器1608的实例性图式。因此,信号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经由EMI滤波器1608及连接1610而发出,但返回信号将经由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保障器(SPDCL)1614由能量递送控制台104接收。

在此实例中,控制台CPU 1600耦合到接收来自加热导管102的通信数据的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保障器(SPDCL)1614。在此实例中,由于导线配置1200利用共享接地与通信数据返回导线,因此SPDCL 1614必须滤除通过与电力递送导线共享返回导线而导致的噪声。据此,图19描绘SPDCL 1614的实例性框图。在此实例中,SPDCL 1614包含低通滤波器1900、鉴别器1902及施密特缓冲器1904。另外,图20描绘包含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保障器(SPDCL)1614的低通滤波器1900、鉴别器1902及施密特缓冲器1904的电路图。据此,图21描绘SPDCL1614可开始对经由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接地导线所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滤波的实例性步骤。在此实例中,图21展示通过与相同接地共享电力递送与通信回路而形成的信号2102及噪声2104。据此,图21展示通信线2106及滤波器输出2108以及针对通信线2106的施密特输出2110以产生门输出2112。因此,SPDCL 1614滤除在从加热导管102发送的通信信号沿上文所描述的多用途缆线一直行进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时使此信号降级的噪声。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电路与组件的布置提供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内在极接近于导管插入插口连接1610处,以滤除系统内的噪声以提供清洁电力以及加热导管102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的清晰且可信通信。

返回参考图16,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经由到多电压电力供应器1634的主要连接器1636而接收电力,所述多电压电力供应器连接到显示器1632(上文所描述)及包含控制台CPU 1600的主控制板。图24描绘针对多电压电力供应器1634、主要连接器1636及多电压输出2400的实例性电路,且图27描绘针对触摸屏显示器1632的实例性电路图。此外,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包含一或多个SD卡。在此实例中,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包含SD卡A 1624A及SD卡B 1624B。据此,图25描绘针对SD卡A 1624A及SD卡B 1624B的实例性电路图。在此实例中,CPU 1600连接到音频处理器1626,所述音频处理器可处理音频信号且将所述音频信号提供到音频输出1628或扬声器以向用户提供警示等等。图26描绘针对可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一起使用的声音处理器1626及音频输出1628的实例性电路图。此外,CPU 1600连接到复位开关1630、实时时钟1618及快闪存储器1616。据此,图28描绘针对实时时钟1618的实例性电路图,且图29描绘针对可在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使用的快闪存储器1616的实例性电路图。

图31描绘放置在静脉管腔3102内的加热导管102的实例性图式3100。在实例性治疗方法的特定实施方案中,静脉管腔3102可由用户(例如,外科医生、医生、助理)使用塞丁格(Seldinger)技术而进入。举例来说,针可穿过皮肤3104放置到静脉管腔3102中,接着经由针将柔性进入导线放置到静脉管腔3102中,缩回针同时使进入导线保持在静脉管腔3102内,经由进入导线将具有血管扩张器的鞘管放置到静脉管腔3102内,及最终缩回进入导线及扩张器,留下鞘管在穿过皮肤3104延伸出来的静脉管腔3102中以为加热导管102提供直接通往静脉管腔3102的现成通路。

或者,可通过切入技术(用锋利的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使静脉可视化、切穿静脉壁,及直接将鞘管放置到静脉管腔中)而进入静脉管腔。对大隐静脉(GSV)的治疗,血管进入通常在接近膝盖处或在膝盖正下方或者接近内侧脚踝处进行。加热导管放置到静脉管腔中(通常穿过鞘管)且穿过静脉前进到预期开始治疗部位;对于GSV治疗,此经前进位置通常在接近患者的腹股沟的隐股静脉汇合处(SFJ)。通常采用超声波可视化将加热导管102引导到SFJ及相对于深静脉及/或静脉分支精确地应用加热。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具有曲折(极弯曲形状)的静脉或侧支的妨碍加热导管便于插入到所前进位置的尴尬分支角度的一些情形中,可使用导丝来辅助进行加热导管的正确定位。在此情形中,导丝首先前进到预期开始治疗部位,且接着加热导管经由导丝前进到预期开始治疗部位。使用导丝来促进加热导管的前进在其中将在同一疗程内治疗多个静脉的情形中也是有帮助的,这是因为一个静脉的治疗可致使其它附近血管痉挛(收缩到较紧管腔),借此使血管进入及/或导管的前进较困难。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与静脉内热消融一起使用的局部麻醉的常见方法是沿所治疗静脉节段的全长度经由静脉周围的附近组织的渗入。在此方法中,麻醉溶液(例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及有时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经由长针或插管而注射到待治疗的血管周围的静脉周围空间。对于GSV治疗,麻醉溶液被为深眼肌筋膜与浅筋膜之间的经伸长组织区域的注射到‘隐眼’,此处,横截面图显现为在中心附近具有静脉的眼状(在两端缩紧的卵形)。筋膜间隔内不含有一些其它静脉节段,且在那些情形中,麻醉流体被注射到附近组织中,使得其主要围绕待治疗的静脉。麻醉流体的注射可用于几个目的,包含但不限于:在加热期间为使患者舒适的局部麻醉、静脉的静水压缩以清空血液的静脉管腔并推动静脉壁与加热导管直接接触,以及热散热以保护周围组织及神经免受加热损伤。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将加热导管定位于适当位置中且已施加局部麻醉之后,可采取用以完全清空血液的静脉节段的额外措施。实例包含使患者的身体倾斜为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脚朝上、头朝下)且通过外部手段(例如用手手动压缩或用压缩包扎或套筒缠绕肢体)对静脉进行直接压缩。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节段性消融的情形中,通过能量递送控制台104而加热加热导管102。在一个治疗实例中,针对每一节段性消融治疗在二十(20)秒内将加热元件106加热到约120℃。在最接近SFJ处,可应用两个治疗,接着加热导管102可在远端移动大约与加热元件106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加热导管102在远端的移动可通过沿加热导管轴的一系列印刷标记(如图2中所论述)而引导,且用户可参考与轴标记对准的数据位置(例如,在皮肤上所画的线或鞘管与最近标记之间的可视化距离)。对于异常大静脉或静脉的动脉瘤部分,用户可选择在每一静脉节段内执行多个治疗(例如,两个或五个)。静脉节段的连续治疗可反复进行直到已治疗静脉的整个所要长度为止,且接着从静脉移除导管(及鞘管,如果使用的话)。

在治疗实例的特定实施方案中,较短长度的静脉(例如提供浅静脉(例如GSV)与深静脉(例如常见股静脉)之间的连接的穿支静脉)可在较高温度下治疗及/或治疗持续较长治疗时间。实例将为在120℃下持续四十(40)秒或六十(60)秒的治疗(此可通过两个或三个二十秒治疗而实现),或在140℃下持续二十(20)秒或三十(30)秒的治疗。

在治疗实例的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控制经管理以在一时间周期内实现初始温度且接着增加到较高温度。在一个实例中,初始温度处于或接近针对管腔中的流体(例如,血液)的沸腾温度,且接着在可导致血管的痉挛及/或从周围流体内驱赶可溶性气体的初始周期之后,使温度增加到高于针对所述流体的沸腾温度。

在治疗实例的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控制可经配置以在治疗快结束时提供温度的斜降,以允许经加热组织随着其再次接近身体温度有较多时间进行调整。

在治疗实例的特定实施方案中,短静脉节段的血管进入可使用比先前所描述更简单的方法而实现。举例来说,针(或短鞘管)可穿过皮肤直接刺穿到穿支静脉中。可使用超声波可视化将针引导到静脉中。在使用超声波可视化将针引导到静脉中时,可朝向一视野将针推入到患者中直到超声波图像展示针尖端在静脉的管腔内且快速出现的血液从针的末端滴落从而指示针管腔与血液管腔流体连通为止。在设计上为柔性或刚性的能量递送导管可接着经由针放置到静脉管腔中。一旦能量递送导管位于静脉管腔内,便可缩回针,如果需要的话。能量递送导管可根据导管轴的角度通过旋转能量递送导管的弯曲尖端及/或通过使能量递送导管在经由导管管腔而插入的导丝上前进而沿静脉管腔进一步前进(如果需要的话)。

在大体T形(或成角度T)血管汇合处的治疗实例的特定实施方案(例如穿支静脉与叠压浅静脉之间的吻合术)中,执行T形消融的方法可包含将能量递送导管引入到浅静脉中远离穿支静脉的部位处,且接着使能量递送导管通过穿支静脉汇合处前进到较近端部位处。能量可经由节段性消融、加热时的连续回拉或通过其组合被递送到血管的汇合处而到达近端浅静脉节段。接下来,导管可向下前进到穿支静脉(理想地,通过深筋膜层且接近于深静脉),且能量可经由节段性消融、加热时的连续回拉或通过其其组合被递送到穿支静脉。最后,导管可定位于远端浅静脉节段中,且能量可经由节段性消融、加热时的连续回拉或通过其组合被递送到近端浅静脉节段。

在T形汇合处的另一治疗实例的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导管可经配置以提供T形加热模式。使用T形加热模式,汇合处可通过以下方式而加热:将导管放置在汇合处以使T形加热模式施用器与T形血管汇合处对准;且接着在所述位置处进行加热以使所述汇合处永久地闭合或将所述汇合处重新塑形。T形加热模式可运用以下装置而产生:经配置以沿导管(类似于本文中所描述的加热元件)的长度进行加热,但沿加热元件的长度还具有辅助加热部件可前进穿过的侧孔。产生T形加热模式的另一方法是提供沿其长度具有侧孔的加热元件,其中经加热流体经由所述侧孔而喷射,使得所述经加热流体(接近沸腾温度、在沸腾温度下或高于沸腾温度)产生T形加热模式的交叉部分。

在T形汇合处的另一治疗实例的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导管可经配置以提供L形加热模式。运用L形加热模式,导管可类似地经放置以与血管汇合处对准且接着可应用加热。类似效应可通过使柔性加热元件跨越大体L形血管汇合处而定位以产生大体L形加热模式而获得。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消融之后,通常在治疗之后的几天内,沿所治疗静脉节段应用压缩,或可对整个肢体采用压缩袜及/或外部压缩包扎。热消融方法的成功率通常是极高的,其中在手术之后的一年内具有95%或更高比率的完全血管闭塞(穿过治疗节段无血流量)。辅助度量是无回流率,其中存在血流量,但所述血流量在适当运转静脉系统中是单向的(朝向心脏)。这两种血流量度量(闭塞及无回流率)是患者临床症状的实际度量(例如,疼痛、压痛、运动性、静脉临床严重度评分、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阿伯丁(Aberdeen)静脉曲张问卷(AVVQ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可通过节段性消融被递送到预期血管,其中能量递送导管定位于一位置处且接着在能量递送的所定义周期开始时保持静止,且接着导管重新定位到下一位置。以此方式,可以一系列连续步骤治疗比加热元件长的血管的长度。在接近较高血管压力的解剖源(例如在GSV治疗的情形中接近SFJ)的位置中,可施加较大量的所递送能量。此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将加热元件移动到下一位置之前在所述位置处进行反复治疗;延长治疗时间;或通过增加治疗温度。能量递送导管的移动可是根据沿导管轴的标记的,例如纵向地将导管轴移动约等于作用加热元件的长度。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治疗时间的长度(例如,20秒、30秒、40秒)或所递送的能量的总量(例如,60J/cm、80J/cm、100J/cm、120J/cm)可是用户可选择的,例如通过按压触摸屏以选择所要时间,或通过按压导管手柄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治疗按钮中的一者,而治疗按钮中的每一者均表示所要治疗时间或能量递送。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用户可在较短作用长度与较长作用长度之间选择导管的作用加热长度。比较长作用长度短的血管可运用较短作用长度进行治疗,且比较长作用长度长的血管可通过较长作用长度或者运用较短作用长度的一或多个治疗与较长作用长度的一或多个治疗的组合而治疗。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可通过回拉消融被递送到预期血管,其中在沿血管的管腔拉动能量递送导管时,使加热元件作用长度进行加热,以此方式,以类似于用画笔绘画的方式应用加热。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到加热元件的实际能量递送的控制可经由温度反馈(例如,PID控制)而进行以通过递送设定功率电平或通过根据功率-时间关系递送可变功率电平而实现并维持所要治疗温度。如果所述系统使温度受控制的以实现并维持所要设定温度,那么功率-时间关系可经配置以近似通常将被递送到预期血管的功率电平/时间。确定此功率-时间关系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或记录及稍后分析)针对由若干个不同用户对若干个不同患者进行的若干次血管治疗的在一连串时间间隔内的所递送功率而进行。确定此功率-时间关系的另一方法通过测量来自特定医生或一群医生的此类数据而进行。确定此功率-时间关系的另一方法通过建立在加热治疗期间匹配人类组织的热特性的台式加热配置且接着测量如以上在台式模型中的此类数据而进行。

在针对回流静脉的热消融的电力递送的一个实例中,在20秒内将7cm长度的7F OD加热元件加热到120℃的设定温度。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经递送以实现并维持所述温度的示范性功率电平在加热的第一秒中为约35W到40W、在第二秒中为30W到37W,及在治疗的第三秒到第二十秒中分别为27W到32W、23W到29W、20W到27W、18W到24W、17W到23W、16W到22W、16W到21W、15W到20W、15W到20W、15W到20W、14W到19W、13W到18W、13W到18W、13W到17W、12W到17W、12W到17W、12W到17W、12W到17W。这些相同值各自除以7得出作用加热长度的实例性功率电平/厘米。在以上能量递送功率-时间关系的一个示范性使用中,10cm长度的7F OD加热元件在加热的第一秒中应具有约50W到60W的能量递送、在第二秒中具有45W到55W的能量递送,及在治疗的第三秒到第二十秒中分别具有40W到50W、35W到45W、30W到40W、25W到35W、24W到34W、23W到33W、22W到32W、21W到31W、20W到30W、19W到29W、18W到28W、17W到27W、17W到26W、16W到26W、16W到26W、15W到26W、15W到26W、15W到26W的能量递送;较小直径加热元件可因用以将热量向外转移到组织的经减小表面积而将血管加热到稍微较高温度或持续相对延长的时间周期。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针对任何特定大小配置(例如,特定长度的6F、5F或4F加热元件)而设定这些能量递送参数(如在以上实例中)的方法是在血管或替代组织中进行一系列治疗,其中实现温度受控(例如,PID控制)加热以实现并维持所要连续温度或可变温度分布曲线。接着对所测量或所记录能量递送数据总体进行存储及分析,从而将适合置信区间应用于数据的上界及下界,或仅计算每一时间点处的平均值或中位值且接着适当地使曲线平滑化。

图32描绘针对给加热导管供电的实例性功率-时间曲线3200。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不进行温度测量的情况下递送能量,且以匹配典型功率-时间配置的功率-时间配置递送能量,所述典型功率-时间配置是运用可具有类似加热元件尺寸或者高于或低于此典型功率-时间配置的选定增量的温度受控装置而获得的。以上展示示范性功率-时间关系,例如100%功率-时间曲线或120%功率-时间曲线。不进行温度测量的此配置可表示显著成本节省。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导管由在导管轴上具有非粘性覆盖物的加热元件组成。导管轴连接到到缆线组合件的最小手柄(其可或可不包含用以开始/停止治疗的按钮)。缆线可在缆线接地的情况下通过1/4”TRS立体声插头或者在缆线不接地的情况下通过1/4”TS单声道插头插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缆线插头外壳可包含可由能量递送控制台104辨识的RFID标签以识别导管类型、确认导管是经认可的可靠产品且将导管使用限制于经认可的使用次数(例如,仅一次性使用或多次使用,例如3x或10x)。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能量控制的方法中,将能量递送设定为预定或用户可选择的总能量递送(例如,加热元件作用长度的约60焦耳/厘米、80焦耳/厘米、100焦耳/厘米或120焦耳/厘米),且递送能量直到达到所述总值为止。较少量的能量(例如,60J/cm到80J/cm)通过单次按压导管按钮而激活,而较大量的能量(例如,100J/cm到120J/cm)通过快速连续地两次按压导管按钮而激活。可变量的能量可根据加热血管以大约维持所要温度的时间长度的差异而计量。可变量的能量还可根据与在类似相同间隔期间将血管加热到的近似温度的差异而计量。在能量递送期间,能量的瞬时量可通过用以设定并维持所要温度(例如,经由PID控制)的引擎(例如,处理器或处理程序)而变缓和,可将能量设定为恒定值,或可经由引擎所管理的查找表或数学算法根据预设功率对时间关系而递送能量。还可存在以下状况:其中在能量递送导管因过量周围流体(例如,血液)的冷却可致使与原本针对成功治疗理想的情况相比将较快地递送总能量时,挑选用以递送总所要能量的较大时间值或者处于或接近设定温度的最小积累时间,这是因为能量并非被高效地递送到预期治疗组织(例如静脉壁)中。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随时间对所递送功率进行积分以确定所递送的能量(例如,以焦耳(J)或J/cm为单位)的历史。如果预期特定能量递送是所要的(例如,80J/cm),那么可根据每经过时间的所递送能量的参考表而递送能量直到经集成所递送功率等于或稍微大于预期能量递送时为止。类似地,可按需要递送能量以达到并维持所要温度直到经集成所递送功率等于或稍微大于预期能量递送时为止。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可采用多种特征级方法以促进对能量递送导管从进入部位到治疗的所要治疗开始位置(例如,在治疗GSV时,SFJ)的跟踪。如果血管是充分直的而不具有支持导管顺着沿错误方向的分支行进的成角度血管分支,那么可简单地推动能量递送导管穿过脉管系统到达开始位置。导丝可经由能量递送导管插入到开始位置,且接着能量递送导管可在所述导丝上前进。能量递送导管可在先前已前进到开始位置的长引导导管的主体内前进。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导管可具有大体弯曲形状以致使其像导丝一样前进,其中可采取使导管轴在前进时旋转以选择将顺着哪一血管分支而行进;约3”到8”的尖端曲线弯曲半径将是充分的。举例来说,具有弯曲尖端的能量递送导管无法具有穿通管腔。或者,能量递送导管可具有可操控尖端,其中曲率半径是用户可调整的,例如通过拉紧构建到导管轴的一侧中的导线上的张力以致使导管轴的所述侧在长度上变得较短且有效地使所述导管轴弯曲。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磁性材料、受磁力影响的材料或电磁体可并入到能量递送导管的尖端附近,使得用户可应用磁力来沿所要方向吸引尖端。磁力的可控制来源的实例包含稀土磁体、钕磁体及MRI。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对治疗开始点处的最终导管定位的确认可经由超声波可视化、经发射穿过皮肤的光能量(如来自构建到导管中在尖端附近、在加热元件的两端附近或者在沿加热元件的每一用户可选择加热长度的两端附近的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二极管)的可视化或者外科手术切入及导管尖端的直接可视化或触诊而进行。距最近深静脉的示范性距离为两(2)厘米。导管可具有附接到导管的尖端的固定导丝。此将具有辅助穿过脉管系统的导管导航的优点(如同标准导丝),且其还可精确地延伸超过导管加热区域达所要长度(例如距加热元件2cm远),及用作将与解剖结构对准(例如使固定导丝的尖端与SFJ对准)的可见度量。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血管加热不以关于预期治疗典型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已注射麻醉流体之后,加热浅静脉以包围血管并清空血管,使得能量递送导管主要加热静脉壁而非加热显著体积的流体,例如导管周围的血液)的情况下警示用户的方法是给加热导管提供可随时间变化的最大功率电平。在此情形中,如果加热元件周围存在异常体积的流体(给所述区域提供冷却作用且抵抗对血管壁的预期加热),那么将无法实现或维持设定温度,且用户将注意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上所显示的治疗温度已下降到低于预期治疗温度。在下降到低于预期治疗温度的所确定时间之后,可向用户发出指示加热导管周围存在过度冷却的警示(文本、图标及/或声音)。此通知可促使用户做出调整以使加热元件与血管壁具有经改善接触,例如通过进一步从血管清空血液。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如上文所展示的120%功率曲线用作随时间的最大可允许能量递送。针对独特导管设计基能量递送系统设计,通过测量针对代表性系统内的若干次治疗的随时间的平均、中间或其它典型能量递送可产生类似曲线,其中加热能量经确定使得所要治疗温度得以实现与维持。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经由代表性系统中的若干次治疗而获得时间相依温度关系,且后续功率-时间关系经确定及产生以在不使用直接温度测量的情况下获得类似时间相依温度关系。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如果加热元件的温度相对于所递送的功率电平太低,或如果用以实现设定温度的所需功率电平太高(此些状况指示能量递送导管的加热区域周围的流体过多,而非理想地主要加热静脉壁),那么可通过以加热区域周围的流体或冷却的图形表示展示导管的图形表示而警示用户。另一选择为,可显示例如“警示:过多流体、清空静脉”等消息。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其中可使所治疗血管节段达到预期治疗温度的迅速程度可用作血管壁接触或存在否则冷却所述区域的血液或流体的指示。如果在设定时间内未实现所测量温度(举例来说,针对在40W的最大功率下用7cm 7F加热元件加热的120℃的设定温度,在加热三秒之后温度通常显示为大于115℃),那么可警示用户,可自动停止加热及/或功率电平可下降到不足以使血管管腔内的血液凝结的电平。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沿加热元件的温度均匀性可通过在沿加热元件的不同点处所测量的温度的比较而指示。知道温度是否不均匀可帮助防止加热元件的一部分变得太热以致其可导致对装置损坏,因此警示用户及/或自动停止治疗或自动将功率减小到较低电平是有益的。在其中加热元件的电阻是取决于温度从而使得可通过所测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RTD)而预测温度的情形中,可通过引擎经由电阻对温度的参考表或算法将加热元件电阻与由热电偶或热敏电阻所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值与所确定量(例如,10℃到20℃或更高)不一致,那么其指示加热元件的温度并非大体上均匀的。在此情形中,可通过声音/文本/代码警示用户,及/或系统可自动减小功率电平或提早终止治疗或将加热温度减小到较低电平;在此些状况中,用户可受到警示以调整导管或压缩技术以形成在加热元件与血管壁之间的较均匀接触。用以确定加热是否在所预计参数内的替代方法是用引擎将所测量温度(例如,来自热电偶、热敏电阻或RTD测量)与针对类似能量递送功率-时间关系的已知所预计温度对时间的参考表或算法进行比较。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用引擎持续地测量加热元件的电阻或阻抗以检测与元件的异常加热一致的改变或对元件的物理损坏。在此情形中,可自动停止治疗,可自动将功率减小到较低电平,及/或可针对所述状况警示用户。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开始治疗之前,可通知用户能量递送导管加热元件周围的组织已渗入有局部麻醉流体;在注射室温流体时此状况可由能量递送系统引擎感测,这是因为附近流体注射致使治疗血管暂时从体温下降到室温且所述引擎可感测所述温度水平。举例来说,在导管具有所测量体温(约34℃到39℃)达超过预定时间(例如,15秒)且接着下降到较低温度(例如室温)(例如,24℃到28℃)之后,可发出用户通知音调或警示。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治疗之后,最好用户能够知道所治疗血管已大体上凝结,其中经收缩血管直径为关键指标。此可在超声波可视化下进行观察,但在刚治疗后,所治疗血管可处于痉挛状态。可是有益的一个指标将是对将能量递送导管(及加热元件)拉到下一血管节段所需的力的测量。力可通过应用于导管轴或在手柄内的应变计或通过构建到手柄中的简单弹簧计测量而测量。高于最小可接受阈值的可接受力可显示为视觉提示,及/或可呈现可听提示。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导管中包含多普勒超声波晶体以测量血管管腔内的血流量,从而提供测量或指示血流量或所要血流量欠缺的直接手段。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针对具有用户可选择加热长度(例如,10cm或2.5cm)的能量递送导管,用户可通过按压触摸屏显示器(例如,通过按压导管及加热元件的图像)而选择作用加热长度。在此实例中,默认加热长度可为较长长度,且如果按压屏幕图像,那么在软件中做出较短长度的选择,且导管的图像展示较短作用加热长度。对屏幕的所述区域的进一步按压(举例来说,当加热无效时)在两个作用加热长度之间进行双态切换。在一个实例中,在具有三个用户可选择加热长度的情况下,按压屏幕图像在三个加热长度之间连续地进行双态切换。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针对具有用户可选择加热长度(例如,从10cm到1cm的连续范围)的能量递送导管,可通过接触作用加热长度的近端(或远端)的可滑动电极而选择作用加热长度。可滑动电极可沿从距元件的远端10cm到距所述远端1cm的范围接触加热元件。可通过感测加热元件的两个电接触点(例如,远端处的经焊接连接或较近端位置处的弹簧接触连接)之间的阻抗或通过电切换选择而测量有效加热长度。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上的用户接口可向用户显示有效加热长度、递送用于加热所述长度的节段适当能量,且可将加热能量展示为每单位加热长度的强度(例如,W/cm)。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脚踏板具有多个开关,其中一个开关用于开始或停止治疗,且另一开关用于双态切换用户可选择加热长度。在另一实例中,手柄具有两个开关,其中一个开关用于开始或停止治疗,且另一开关用于双态切换用户可选择加热长度。或者,在其中手柄具有两个开关的实例中,一个开关可用于开始较长加热长度,而另一开关可用于开始较短加热长度;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在能量递送期间按压两个开关中的任一者将立即停止能量递送。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控制台播放用以指示治疗(例如识别何时加热到设定温度及何时加热持续处于设定温度)的声音。在另一实例中,音高或音调或者对音调的不同改变指示用户可选择治疗长度导管是加热较短作用加热长度还是较长作用加热长度。

在特定实施方案(举例来说,其中用户可选择加热元件的作用加热长度(例如,10cm或1cm)的系统)中,可沿加热元件的长度做出约等于较短加热长度的长度标记。可做出一系列标记,其中一种视觉提示(例如一系列圆点)可经做出间隔开约等于较短加热长度的长度,且另一视觉提示(例如一系列线)可经做出间隔开约等于较长加热长度的长度。此可经进行以指示较短加热长度的位置,或促进较短加热长度在血管内的节段性定位及加热。如果线圈之间的空间足够宽以允许标记的可见性,那么标记可通过在线圈加热元件位于其上的套管材料上印刷而成(例如,移印、丝网印刷、绘画、套管材料的所设计着色)。或者,加热元件或线圈本身可在呈线圈状配置之前或在装载到套管材料上之后直接被印刷(例如,移印)。或者,可将极薄彩色套管层放置在加热元件上(例如,PET热收缩,约0.0005”到0.001”厚),其中具有不同色彩或短节段或可见色彩的节段的交替片段,从而构成促进针对运用较短加热长度进行加热的节段性定位步骤的图案。此彩色外层可构成覆盖加热元件的最终外层,或此彩色外层可由额外层(例如FEP、PTFE或PET)覆盖。或者,预先印刷的套管层可收缩在加热元件上及/或套管材料上。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线圈可通过以下方式定位于轴上:将导线直接盘绕在导管轴或套管部分上;在导管轴或套管部分上宽松地滑动预先缠绕的线圈;或使用加热线圈元件的反向旋转来暂时地把比将在导管轴或套管部分上滑动的线圈小的预先缠绕的线圈松动到较大直径以在导管轴或套管部分上安装所述线圈。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将套管推到加热线圈内部时可旋转套管,使得管子旋转倾向于扩展线圈直径以允许线圈在套管的顶部上进行滑动、缠绕或转动。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装载于套管上时可旋转加热线圈,使得线圈旋转倾向于扩展线圈直径以允许线圈在套管的顶部上进行滑动、缠绕或转动。加热元件线圈可具有与套管的外表面相互作用的经塑形末端配置以引导或操控轴上的加热线圈处于所要位置。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到加热元件的布线连接可通过以下方式做出:在先前已将加热线圈装载到轴上之后将导电导线焊接到加热线圈;或对加热线圈进行预布线(焊接或焊合)且接着将经布线组合件放置到轴上。在一个配置中,在将加热线圈装载到适当地方之前,孔或槽可定位于套管中(例如,通过用钻孔器切开、刮削或通过激光打孔)在导线将刺入到内部的部位附近。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在导线位于穿过套管的孔或槽内的其最终位置中之后,可将粘合剂应用于所述孔或槽以在于所述位置处弯曲的情况下抵抗扭曲而保持套管的完整性。在一个配置中,可在线圈组合件将装载到其上的套管的一或多个末端中形成狭缝,从而允许用于进入套管管腔的导电导线的空间接近于加热线圈末端。在一实例中,线圈组合件装载到其上的套管中的通道允许一或多个导电导线位于加热线圈下方,使得多个导电导线可在线圈组合件的远端附近进入套管管腔。在另一实例种,在套管中在加热线圈下方形成长狭缝以允许导线通过或放置,且经塑形件在套管内部在线圈下方滑动以提供机械支撑以防止装载线圈的组合件以不期望方式(例如容易扭曲)弯曲。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针对其中作用加热长度是用户可选择的的实例性系统,用以实现所述选择的电路可通过将导电导线附接到加热线圈的每一端及在沿加热线圈的中途的点(例如,如从线圈的远端所测量,导电导线附接在0cm、1cm及10cm近处)而形成。位于中途的导线可在所述位置处被引导到套管的管腔中,或所述导线可直接位于线圈下方、线圈上方或线圈绕组之间直到导线到达用以进入套管管腔的更有利位置(例如在加热线圈的远端附近)为止。加热线圈与跨越邻近线圈以物理方式定位的任何导电导线之间必须存在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可在导电导线自身上、在加热线圈自身上、为通常在其之间的材料层或其组合。

在其中作用加热长度是用户可选择的特定实施方案中,使用小于连接到线圈的两端的导线的导线而形成较短长度布线连接(举例来说,距加热线圈的远端2.5cm近)。此较小导线可穿过手柄及缆线一直延续到能量递送控制台,或此较小导线可仅沿其长度的一部分(例如从2.5cm位置到线圈的远端)为较小的。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2.5cm位置与接近加热元件的远端或近端的点之间的较短长度布线连接为比其厚宽2到8倍的带状导线。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的形状在装载到导管套管上之前或优选地在装载到导管套管上之后被修改,使得加热元件的横截面视图并非圆形的(此原本是典型的),而是替代地沿其长度的全部或一部分具有扁平或凹陷截面以允许在外部线圈的导线空间,同时保持穿过圆形孔口(例如在进入鞘管内)的导管的最小轮廓。

在特定实施方案(两件式加热线圈组合件)中,近端线圈节段在其两端处布线有导电导线而在近端线圈的远端处放置有或不放置有热电偶,且接着远端线圈节段添加且电连接到近端线圈的远端(在远端线圈的近端处)且导电导线连接在远端线圈的远端处。此方法可由从套管的远端延伸到在近端线圈与远端线圈之间的结的下伏套管中的通道或狭缝促成;在所述套管的远端处的所述类型的狭缝可通过添加沿相反方向插入有狭缝的下伏管子而得以支持,使得两个狭缝从组合件导线进入导管的主体的点沿相反方向延伸。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元件使用耐高温轴材料(例如聚酰亚胺、PEEK或Ultem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增加导管组合件的张力强度的方法可是在导管轴内包含张力元件。举例来说,导线(例如,不锈钢、NiTi、铜、其它)可在一端接近加热元件且在另一端接近手柄地附接到加热元件或套管。此导线可电连接到线圈,从而提供与线圈的所述端的导电连接,或此导线可是电绝缘的以不连接为电路的功能部分。如果导线预期为导电的,那么可通过镀敷(例如,金、铜)或包覆改善导电性。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从手柄的区域到加热元件的区域延伸穿过导管轴的导线被结合成一捆以便于装载所述导线。所结合捆可为扁平的(此概念由科迪辛德勒(CodySchindler)提出),其中导线为并排或多层的。颜色编码配置(例如在一端具有经独特着色导线或多重经着色导线的扁平捆)可在导管组装期间有助于识别适当布线连接。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当经由超声波穿过身体组织观看时导管的可见性可通过提供纹理化表面以改进声波的反射或通过在装置内提供捕集空气凹穴或通道而改进。据此,图35A及35B描绘经设计以经由超声波促进加热导管的可见性的实例性加热导管管子。实现加热导管管子112上的纹理化表面的方法包含化学蚀刻、喷棱角砂、激光加工、打磨或刮擦、在经图案化模中进行压接或在注射模具中以所要纹理模制关键组件。形成捕集空气凹穴3504的方法包含在通过外材料层(例如光滑外护套)桥接的加热线圈之间留下空间、挤制具有多重管腔(例如围绕中心管腔的阵列)的套管、挤制沿外部具有多个齿沟3502的套管且接着用热收缩套管覆盖外部以跨越齿沟引起以小通道捕集空气的桥接物、在套管表面中激光加工出凹穴或齿沟且接着用薄热收缩套管覆盖经加工区域以产生以所述形状捕集空气的桥接物,及用平行于套管的轴的多个导线进行热处理且接着拉出导线以留下多个轴平行管腔;接着在两端或以串联形式流体密封此些轴平行管腔以形成捕集空气通道或凹穴。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大量角锥反射器经激光加工到线圈装载于其上的轴套管的表面中、或经激光加工到套管的滑动到轴上的适当地方(类似于如何在x射线或荧光检查下使标记带可见)的短部分中、或经激光加工到覆盖加热线圈的光滑外护套。用以改进超声波对比度(回声反射性)的捕集空气或表面粗糙度的物理尺寸理想地应大约与用于成像的声音的波长相同。举例来说,10Mhz超声波探针在水中使用0.006”的波长(15Mhz=0.004”、6Mhz=0.010”)。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导管可经由一对导线而供电(且也许将电力存储于构建到能量递送导管手柄或缆线中的电容器中)且接着针对导管识别、温度及/或电阻/阻抗反馈及开始/停止命令而在能量递送导管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使用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或Zigbee)。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系统被小型化且并入到能量递送导管的手柄中。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将用于双导线或三导线缆线与连接器系统的导管电子器件组合到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以使导管内(例如导管手柄内)的成本及组件最小化。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此ASIC包含逻辑引擎(例如,微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装置、噪声滤波及用于切换及引导电力的构件。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ASIC包含针对多个独特温度传感器的输入规定。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ASIC包含针对多个用户互动按钮的输入规定。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ASIC具有独立地或同时地将电力引导到医疗装置的多个能量递送特征中的能力。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ASIC具有给几个用户互动装置(例如LED灯或超声波晶体)通电的能力。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从远程电源(例如在控制台内或通过无线充电电池)给逻辑板或ASIC供电。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来自若干最新治疗的手术数据存储可以无线方式传送到构建到电力供应器中的存储器模块。来自每一治疗的手术数据存储可中继到无线数据装置,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移动电话。活动计量器及/或开始/停止按钮可交互地显示于此无线装置上。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关于治疗的信息可存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内,例如治疗日期及时间、完成加热循环的次数、总能量递送时间、每循环所递送的总能量(例如,J/cm)。还可存储其它信息,例如随时间递增的温度及功率电平、随时间递增的能量递送导管加热元件电路的所测量电阻或阻抗,以及警示或状态更新(无论是否显示给用户)。此数据存储可包含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一起使用的10个或更多能量递送导管的最新使用,如原始数据存储或经加密数据存储。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系统经配置以接受来自脚踏泵(气动、经由充满空气的套管而致动、或电性(例如直连软线)、或者例如蓝牙或Zigbee的无线的信息链路)的通信以提供用以开始或停止治疗的信号(除能量递送导管的手柄上的开关之外或代替所述开关)。按压模式可是起始治疗所需的,例如两次按压,或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需要在每一治疗的至少前1秒到2秒内压紧踏板,或使脚踏板压低可反映按压手柄按钮的效应。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系统经配置以以电子方式与流体递送泵互动(例如)以控制流体通过泵的递送速率或监视由泵输送的流体体积。举例来说,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接受所附加的针对流体的开始体积及/或浓度的条目(或以电子方式提供所述信息中的一些信息或全部信息)且接着在泵正输送流体时显示剩下多少流体有待输送的指标。此可帮助用户知道剩下足够流体来覆盖全部预期身体组织麻醉效应,而非在开始时注射太多且未剩下足够体积用于最终位置。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系统经配置还在给加热导管提供加热能量电流的相同导体上输送数据。由能量递送系统输送的数据的实例包含开始/停止按钮的打开/关闭配置、装置识别符、所连接装置使用的历史信息及/或温度。以此方式,可使加热导管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的电导体最小化。可在电磁光谱的射频范围内以通过振幅调制而调制的加热程度递送能量,同时还以较高及/或较低频率输送一或多个数据信号。还可以直流能量的恒定振幅以通过中断变化长度的连续开始/停止间隔中的电流(脉冲宽度调制)而调制的加热程度递送能量,同时在开始/停止间隔模式内还输送一或多个数据信号。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惠斯通电桥连接到热电偶导体以辅助能量测量。惠斯通电桥可位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内。惠斯通电桥还可位于加热导管内,例如在加热导管的手柄内。一或多个热电偶引线的等温结可位于加热导管内,例如在加热导管的手柄内。参考温度传感器(例如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可位于加热导管的等温结内。加热导管内的参考结补偿的先前方法具有不需要使热电偶的异质金属从加热元件一直延伸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直接优点,且还可促进经由最小数目个导体导线而加热导管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之间的数据输送。

由于开发所述装置是为了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提供良好治疗,且极少或没有做出额外努力来确保所述装置将经得住多次使用,因此能够控制可使用几次装置来治疗患者可是有益的的。此是静脉内激光产业内多年的常见做法,尤其是对于一次性使用医疗装置。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中的电子控制引擎用于记录关于加热导管的使用状态的数据且将所述信息输送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在一个实例中,第一次使用使用或使用经过时间的指示符可存储于加热导管内,例如在加热导管手柄或缆线组合件内的集成电路内。以此方式,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经由使用控制引擎确定先前在手术中是否使用过加热导管及距所述使用已经过多长时间;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可允许在可接受时间周期内使用加热导管以在一台治疗手术中(例如在从第一次治疗开始到最后一次治疗开始的两小时周期或四小时周期内)治疗单个患者。此方式的优点是:如果插入了加热导管,但在治疗开始之前(及在加热导管呈现为非无菌之前)取消了对患者的治疗,那么导管仍可保持为无菌的及在稍后时间用于替代患者。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中的电子控制引擎经配置以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一起工作以允许使用加热导管达患者治疗的预定次数。对于静脉内激光常见的多次使用情景允许使用激光光纤最高达五个患者治疗疗程。在一个实例中,电子控制引擎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一起工作以允许三到五个治疗疗程,其中每一治疗疗程可定义为可接受时间窗口(例如两小时或四小时)内的一组治疗,或每一治疗疗程可定义为对单个患者的治疗;第一次治疗在经过前一时间间隔之后开始,接着以新时间间隔触发相继治疗的开始。一旦已完成所有可接受时间间隔,电子控制引擎及能量递送系统将不再允许进一步治疗。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电子控制引擎记录已施加的治疗或对已施加的治疗进行计数,且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将允许治疗最高仅达治疗的阈值次数。在一实例种,对于10cm的加热元件长度,治疗循环的阈值次数可介于10个循环到20个循环的范围内。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加热导管电子控制引擎记录加热导管已插入到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中的经过时间。在一实例种,在插入时间的两小时到十二小时之后,电子控制引擎及能量递送系统将不再允许治疗。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关于加热导管使用的数据还可有助于加热导管的所报告功能障碍的诊断。将存储器存储于的电子控制引擎内将是非常有帮助的,所述加热导管包含用于治疗的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标识、针对每一治疗的开始及停止时间以及在每一治疗期间所递送的能量的度量。作为制造工艺的一部分的质量控制测试记录也将是有益的。此数据理想地将被加密以防止对数据的未授权改变。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包含用以给逻辑引擎与通信供电的电池的加热导管的手柄内的电子器件经配置以在导管组合件内的电池耗尽之后促成给逻辑与通信系统通电。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电路板垫或其它导体经配置为用外部探针导体穿过手柄的主体(例如通过移除按钮盖并穿过先前装纳按钮盖的窗接触适当导体)可达到的。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来自一组经取样手术的数据可收集在能量递送控制台104内的存储器模块上。此数据可发送到企业以存储于企业存储器模块中。用户可因发送此数据而受到补偿,例如产品折扣、等价现金或其它补偿,或可在不具有补偿的情况下收集数据。企业可共同地或个别地分析此数据及其它数据以确定独特、平均或普通能量递送轮廓。如果从具有温度反馈的能量递送导管收集数据,那么所确定能量递送轮廓将为实现并维持相同所要温度通常所需的。能量递送轮廓还将能够与不包含温度反馈的以类似方式构造(或具有等效热性质)的能量递送导管一起使用,以运用较简单且可能较低成本能量递送导管设计来实现类似组织消融特性。用户可被询问以指明正治疗哪种类型的血管,使得可针对多种血管开发能量递送轮廓。在此情形中,用户可在能量递送控制台104上选择正治疗哪种类型的血管,因此系统可使适当能量递送轮廓与将进行的治疗相关联。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类似能量递送系统用于通过经尿道针刺消融术(TUNA)进行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在此系统中,一射频针或多个射频针穿过尿道放置到前列腺的侧叶中。所述针经供能以增加前列腺的目标区域的温度并诱发热诱发坏死(局部组织死亡)。在手术的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用以456kHz递送的RF功率将组织加热到110℃达约每处病变三分钟,从而导致凝血不良。在替代特定实施方案中,针经配置以包含将热量转移到周围前列腺组织的加热元件。此类配置可包含上文所描述的最小化布线串行通信设计。

图33A到33C描绘可用于促进静脉管腔内的均匀加热的实例性技术。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类似能量递送系统用于通过子宫内膜消融术进行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在此系统上,通过将携载最终加热并破坏子宫内膜层的电流的专用工具插入到子宫中而实现子宫的电外科或射频。示范性工具可具有图33C中所描绘的导线环路3304、图33B中所描绘的带尖球、三角形网格、滚球或充气气囊3302,或者图33A中所描绘的翼3300。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发电机以500KhZ递送高达180W以运用40秒到120秒的经编程治疗循环将子宫内膜消融到均匀深度。在另一替代特定实施方案中,实现对充气气囊3302的加热以在4分钟治疗疗程期间维持约70℃到75℃的表面温度。

据此,图33A到33C中所描绘的示范性工具还可用于通过使加热元件106适当居中于静脉管腔内而促进对加热导管102的均匀加热。另外,图34A及34B描绘用于促进均匀加热的另一工具或技术。在此实例中,加热元件106提供于远离彼此弯曲或拱起的两个平行管子上,如图34A中所展示,所述管子在从侧面对热量元件106施加力时处于静止状态且彼此平行相邻。因此,在静脉管腔中,每一加热元件106将抵靠静脉管腔的侧边而推动从而确保均匀加热,且(举例来说)在其遇到较小部分时将挤压在一起。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类似能量递送系统用于癌性病变(例如在肝、肺、乳房、肾及骨中)的治疗中。在此治疗中,热量通常直接施加于肿瘤内,例如经由具有加热元件或具有用于递送射频能量的一或多个电极的针或通过递送RF能量的大量针。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类似能量递送系统用于例如通过射频神经切断术进行的背部疼痛的治疗中。在此治疗中,将热量施加到目标神经通路以切断疼痛信号到脑部的发射。具有一或多个电极或加热元件的针经引导穿过脊柱中的间隙到达有炎症的神经组织的治疗区域中。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类似能量递送系统用于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的治疗中,所述巴雷特食管是其中正常扁平上皮响应于由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造成的刺激及损伤而被已知为肠化生的专门柱状类型上皮取代的状况。在此治疗中,将热量直接施加到食管的巴雷特衬里。在另一特定实施方案中,能量递送系统与具有带有基于板的加热元件或电极的充气气囊的消融导管一起工作。

实例性制造组合件步骤可包含将主轴套管(例如,聚酰亚胺套管)切割到适合长度。将外部轴标记印刷(例如,激光蚀刻或移印;另一选择为在例如等离子体的表面治疗之后进行移印)到主轴套管上并固化干燥。轴标记可包含由用户对准的顺序标记以及处理引导标记(例如加热元件末端与通孔的位置)。

在加热元件将位于其处的区域中打孔(例如,激光处理或尖锐的钻孔器)、冲压或刮削用于导线的通孔。清洁或磨蚀至少加热元件上的焊接位置以例如通过打磨、喷棱角砂或酸性蚀刻(其可包含于酸性焊接焊剂中)去除氧化作用。在一个实例中,(例如)运用银焊料及盐酸焊剂将预上锡工艺应用于加热元件的焊接位置。清洁加热元件或使加热元件呈中性。将加热元件装载到主轴套管上、使元件与处理引导标记对准(如果存在的话)。如果线圈加热元件具有小于轴套管的大小,使得线圈加热元件无法在套管上线性地滑动,那么沿扩展线圈的方向旋转加热元件或轴(或是两者相对于彼此反向旋转)以允许线圈在套管上滑动。

可通过反向旋转线圈两端而使线圈加热元件舒展地处于适当地方以使线圈绷紧到轴套管上。连接导线(例如,28G到32G铜‘磁线’)可焊接到加热元件上的适当位置;实例性焊接位置为在每一端处用铜线重叠最后1/4到1/2线圈或使铜线夹在最后两个线圈的一部分之间。在焊接之前,从导线的末端移除绝缘层(例如通过将绝缘层切割、擦刷或刮擦掉),使得暴露约2mm到5mm的裸导线。连接导线可穿透距轴的近端最近的通孔。热电偶(或热敏电阻)可穿透接近温度感测位置的通孔且使热电偶结(或热敏电阻泡壳)位于线圈绕组之间,使得不存在线圈间短路电路(通过气隙或例如PET的绝缘层而防止)。例如运用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使热电偶贴附到定位中。

在加热元件上滑动光滑外护套、对准光滑外护套以覆盖所要区域并使光滑外护套热收缩以紧密地覆盖加热元件。使导丝管腔滑动穿过轴套管内部且对准导丝管腔,因此导丝套管的远端延伸超过轴套管的远端达约1.0mm到3.0mm。在远尖端处应用粘合剂(例如UV固化丙烯酸或氰基丙烯酸酯)来将两个管子接合在一起并提供圆形无创伤尖端;维持到导丝管腔内径的完全进入。

据此,针对加热元件的另一实施方案可遵循以上步骤,但此次,第三布线连接可在沿加热元件的长度的一点(举例来说,距线圈的远端1.0cm)处添加到加热元件。另外,代替针对热电偶使用通孔来在其所感测位置附近进入轴套管,以线圈状方式在连续加热线圈之间的空间中缠绕热电偶导线。注意,此相同线圈-空间绕组可用于如示范性加热元件子组合件B中的第三布线连接,且两个绕组可在线圈间距内彼此并排、以相反方向沿线圈间距延伸或是这两者的组合。

在另一实例中,代替针对热电偶使用通孔来在其所感测位置附近进入轴套管,将热电偶导线放在加热线圈顶上,使得热电偶导线被陷获在加热线圈与光滑外护套之间的适当地方;用以覆盖热电偶导线的充分电绝缘层是重要的以防止加热元件线圈的短路电路。可沿热电偶导线覆叠加热线圈的整个长度或仅沿热电偶导线的在其处末端被条带化以形成结的末端使用热电偶与线圈之间的绝缘带;或者,可用收缩套管或聚对二甲苯或类似涂层覆盖线圈以防止与热电偶电接触。对准绝缘薄膜带的一种方法是在带的热电偶导线可通过的一端附近包含两个孔或箍带以使所述带保持处于适当地方,从而延伸通过热电偶结的区域。

对准带的另一方法是用氰基丙烯酸酯粘住所述带。注意,此相同的线圈上导线配置可用于示范性加热元件子组合件B中的第三布线连接。在将光滑外护套热收缩到适当地方之前将热电偶定位于所要位置中的一个方法是:在光滑外护套收缩到陷获热电偶导线的适当地方期间,使长丝(棉线或聚合物或其它)穿透热电偶结的位置且接着用胶带将热电偶导线贴附在线圈组合件的一端且将长丝贴附在另一端以使结保持处于适当地方。使加热线圈顶上的导线轮廓免于沿加热线圈的外侧完全突出的一种方法是例如通过在模压器具中压接加热线圈(可能地包含加热线圈装载到其上的管子)使加热线圈沿热电偶导线的束体向内变形。

代替将热电偶放置在加热线圈之间,将热敏电阻放置在加热线圈下方,优选地与加热线圈的内表面直接接触。用以定位热敏电阻的一种方式是在主轴套管中切开窗,使得热敏电阻轴与主轴套管轴平行,且热敏电阻的一侧与主轴套管的表面平齐或稍微突出高于主轴套管的表面。使热敏电阻保持处于所述位置的一种手段是在主轴套管中切出窗,从而留下翻转到主轴套管的管腔中的一或多个箍带以托住热敏电阻并保持其不会无支撑地下降到主轴套管的管腔中。使热敏电阻保持处于适当地方的另一手段是将经塑形插头与热敏电阻并排放置或将经塑形插头放置在热敏电阻下方以使经塑形插头不会无支撑地下降到主轴套管的管腔中。薄热收缩套管层可放置在主轴套管上以在装载加热线圈之前使热敏电阻保持处于适当地方。

如果加热元件子组合件不包括导管轴的将插入到患者中的全部长度,那么将近端轴套管(例如,72D Pebax或其它材料)的具有经印刷轴标记的额外长度结合到主轴套管的近端。此接合可为例如氰基丙烯酸酯或UV固化的丙烯酸的粘合剂,或此接合可为热接合的。所述位置处的示范性热接合将是将Pebax近端轴套管熔接到具有薄Pebax外层的聚酰亚胺主轴套管。

缆线组合件(其中电缆线在一端具有用于能量递送控制台104的插入连接器且在另一端具有缆线锚与手柄电路板组合件)与手柄组合件的A侧组装在一起。应变消除件放置正在导管或加热元件组合件的近端。加热元件组合件的导管接着接合到手柄组合件的A侧。来自导管或加热元件组合件的导线电连接(例如,焊接)到手柄电路板组合件,且用绝缘材料(例如UV粘合剂)封闭所暴露电表面。一按钮组件或多个按钮组件可组装到手柄组合件的B侧(或按钮功能性可经设计为A侧及B侧中的一者或两者的偏转部分),且手柄组合件的A侧及B侧咬合在一起。两个半体可通过压入配合柱与孔配置、通过粘合剂接合、通过溶剂接合或通过超声波焊合而咬合在一起。应变消除件可通先前所列的方法中的任一者咬合到手柄组合件。

可对导管进行测试确保所有电连接均是有效的,例如经由所包含温度传感器测量室温、跨越加热元件测量电阻及测量识别组件的有效性。加热导管电子控制引擎可运用代码、允许用用户的能量递送系统进行治疗的状态及可能地运用所测量数据(例如测试记录及/或测试结果)而编程。

导管可插入到线圈状保护管子(例如聚乙烯)中,其中手柄直接装配到管子的末端、装配到邻近管子的侧边或装配到中间固持器。电缆线可经盘绕以装配在保护线圈区域内或与保护线圈区域并排装配。此线圈状组合件可滑到保护袋(例如特卫强/聚酯薄膜)内,且所述袋的开口段被热密封。此袋连同所印刷的使用说明一起放置在硬纸板纸箱内,其中适当标签覆盖端折板中的一或多者。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具有加热元件的导管具有可扩张/可塌缩特征,当血管管腔扁平地塌缩在自身上(如通过对周围组织的外部单向压缩)而血管管腔内具有加热元件时,所述可扩张/可塌缩特征预期使导管的加热元件部分保持较居中于治疗血管管腔内。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导管的加热元件部分以在血管管腔塌缩为扁平时提供加热元件沿血管管腔的平坦迂回定向的模式弯曲。在特定实施方案中,在血管管腔比加热元件的大小大得多的情况下,导管的加热元件部分以螺旋定向弯曲以帮助加热元件部分接触血管管腔的表面。

为使装置缆线组合件中的导体数目最小化且相关联地使装置连接器的导体的数目减小,一个特定实施方案由三个导体组成:电力导体、通信线导体及针对电力与通信的共享返回路径(接地)。共享用于高功率电流电平的返回路径导致跨越返回路径导体的电压降,此干扰通信信号的参考电压。

在特定实施方案中,专用电路(滤波器、鉴别器与施密特缓冲器的组合)用于重新产生通信信号的原始形状(信息)。非零增益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通信缆线中因电力导体中的电流改变而诱发的噪声组分。鉴别器重新产生信号的主要形状。施密特缓冲器进一步转换信号,使得信号满足数字信号要求,例如信号电平及转换速率。

在此特定实施方案的模拟中,展示电路在特定阶段处的信号形状。迹线1展示携载所需信息的输入(通信)信号。迹线2展示由环境(例如,电力导体中的电流改变)产生的示范性噪声(具高频率及低频率两者的)。迹线3展示具有来自迹线1的信号与来自迹线2的噪声的经组合效应的信号。迹线4展示在低通滤波器已移除噪声且放大信号之后的信号的形状;此信号展示不充分时序及转换速率,以及寄生假信号。迹线5展示鉴别器的输出处的信号;已移除假信号,但所述信号仍展示不充分转换速率。迹线6展示施密特缓冲器的输出处的信号;此处,信号展示用于检索其所携载的信息的充分质量。将信号6(输出)与信号1(输入)进行比较展示信号信息的充分通信,其中时序具有微小降级;电压有意地为不同的以与发送及接收系统一致。

本篇文章中所提供的这些及其它实例打算图解说明但未必限制所描述实施方案。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实施方案”意指用于以实例方式而不以限制方式图解说明的实施方案。当境况需要产生替代实施方案时,可混合并匹配前述文本及各图中所描述的技术。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实施例”意指用于以实例方式而不以限制方式图解说明的实施例。当境况需要产生替代实施例时,可混合并匹配前述文本及各图中所描述的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