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及系统

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实时测量太阳磁场强度;测量出地震带表面积,计算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根据所述太阳磁场强度和地核内带电铁离子流体体积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时的热量值;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报地震、模拟地震、预防地震灾难;找到了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真实原因;运用了先进的电磁学和量子学理论;板块运动理论研究模型比较完善;板块作用力的计算模型更完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820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马普;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62743.1

  • 发明设计人 马普;马文燕;

    申请日2021-01-18

  • 分类号G01V1/00(20060101);G01V3/08(20060101);G01V7/00(20060101);G01R3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14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绍磊

  • 地址 733000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东路232号12栋1单元6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1: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预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计算测量的难题,面对突然降临的大灾大难,人类基本没有防范和预报技术。由于理论上的局限性、滞后性,目前,地震部门及相关大学地震研究机构采取的电磁监测和临震前预报等技术,存在不能完全准确和提前预报地震等问题。地震部门及相关大学地震研究机构在地震及地球板块运动研究上沿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板块漂移说。板块漂移说的优点是利用牛顿经典理论的万有引力解释了板块运动,建立了板块重力与板块的离心力的力学模型,形成了宏观的运动理论框架,建立了板块漂移运动的计算模型,为解释板块挤压型地震提供了理论依据,简洁明了地解释了地震发生的原因,重点解释了板块的绝对运动、经典运动、大位移运动。但是,板块漂移理论的缺点是理论研究和力学计算过于机械化、过于简单化、过于绝对化、过于宏观化、没有微观化、理论研究模型过于简单、力学计算模型过于简单、无法准确解释纵向地震发生原因、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和模拟出地震等,没有解释除过板块离心力和重力以外的其他运动形式,尤其是无法解释地球内部电磁感应等物理化学反应引起的板块和各种流体的微观运动、相对运动等现象、微小位移,特别是无法解释引起板块的纵向垂直运动原因等问题。

因此,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和模拟出地震。板块漂移说只能勉强解释板块水平运动导致的地震原因,但是无法解释纵向作用力导致的地震,只能解释板块水平漂移运动,不能解释板块垂直纵向运动,尤其是大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原因,对地震的理论解释十分勉强,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没有物理化学等数据计算的全面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包括:

实时测量太阳磁场强度;

测量出地震带表面积,计算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

根据所述太阳磁场强度和地核内带电铁离子流体体积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时的热量值;

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太阳磁场强度和地核带电铁离子流体体积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时的热量值,具体包括:

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第一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形成的涡流电流;

根据所述涡流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产生的热量值。

进一步,所述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和火山喷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计算每立方米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和热能值;

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质灾害的级别;

结合地震带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空间位置,选择对应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震带板块,预测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和区域。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的级别,具体包括:

将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与预设的对照表进行比对,确定地质灾害级别区间,根据地质灾害级别区间确定地质灾害的级别;其中,所述预设的对照表由实际测量得到。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

磁场强度测量模块,用于实时测量太阳磁场强度;

地震带计量模块,用于测量出地震带表面积,计算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

热量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太阳磁场强度和地核内带电铁离子流体体积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时的热量值;以及

地质灾害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进一步,所述热量值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第一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形成的涡流电流;

根据所述涡流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产生的热量值。

进一步,所述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和火山喷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地质灾害预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计算每立方米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和热能值;

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质灾害的级别;

结合地震带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空间位置,选择对应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震带板块,预测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和区域。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质灾害的级别,具体包括:

将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与预设的对照表进行比对,确定地质灾害级别区间,根据地质灾害级别区间确定地质灾害的级别;其中,所述预设的对照表由实际测量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能够准确预报地震、模拟地震、预防地震灾难。

2、找到了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真实原因。

3、运用了先进的电磁学和量子学理论。

4、板块运动理论研究模型比较完善。

5、板块作用力的计算模型更完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即“任何两个运动的电磁场都会相互感应。”的原理,赋予地球具有电磁炉功能,把地震发生的原因归结于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挤压板块的热膨胀运动,把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的原因归结于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闭环结构与太阳磁场在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炉对铁锅的加热功能,确定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闭环结构产生的电磁场与太阳磁场相对运动而相互作用,在铁离子流体中产生了瞬间的偶然的随机的短暂的强大的热能,使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产生了挤压板块的剧烈的热膨胀运动,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为了便于在理论上研究地震和分析计算,本申请的方法把太阳磁场作为电磁炉,把地球内部的铁离子流体作为电磁炉被加热的铁锅,把电磁炉加热铁锅的功能作为理论分析和计算模型,直接套用电磁炉热效率公式和麦克斯韦的导体切割太阳磁场而产生电能的理论公式,完全简化地球内部的铁离子热膨胀能量计算,推导出来太阳磁场强度与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有效体积与热效率、温度差、热膨胀能等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公式。

经过该方法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发现,非常小的体积的铁离子流体闭环结构,一旦有切割太阳磁场的现象,铁离子流体在瞬间能够产生巨大的热能,形成铁离子流体发生剧烈的热膨胀运动,从而挤压地球内部的板块,引起地震发生或者火山喷发。

很小体积的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闭环结构切割已知磁场强度的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热能是非常巨大的,这种作用完全超乎想象,完全推翻了一直以来科学界认为的太阳磁场对地球内部运动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的传统观点。

通过该方法的理论计算可知,只要存在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闭环结构,一旦有切割太阳磁场的运动,几乎不需要多大有效体积,就可以在铁离子流体热膨胀作用下瞬间完成局部地壳板块的颠覆,导致大地震发生。

为了在地震理论上便于预测分析和计算,该方法把发生地震的原因归结于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运动,把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发生膨胀运动的原因归结于地球的电磁炉功能,把电磁炉加热铁锅的功能作为地震研究理论分析和计算模型,直接套用电磁炉热效率公式和麦克斯韦的导体切割太阳磁场而产生电能的理论公式,从理论上计算地球内部的铁离子热膨胀能量,计算太阳磁场强度与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有效体积、电磁炉热效率、铁离子流体热膨胀温度差、热能、热膨胀力等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公式,以此作为发生地震的理论分析研究和计算方法,从而实现预防地震灾难的提前预报目的。

地球内部存在巨量的铁元素和铁离子流体,在太阳系中唯独地球才有,这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是唯一的。依据地球内部存在巨量的铁元素和铁离子流体,推理设定了地球板块之间存在能够切割太阳磁场并且与地核相互连接的闭环结构的铁离子流体。通过依据宇宙尤其是太阳磁场强度大小及变化和地球切割磁场空间运动位置,利用电磁炉电能转换热能公式和导体切割磁场产生电能公式,可以简明地验算出地球内部天然闭环结构电离子铁流体的热膨胀体积、热膨胀冲击力,对比地球固体板块强度尤其是地震带板块强度,还可以利用测量出太阳磁场强度、太阳风强度及太阳黑子变化情况等,能够宏观地的计算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发生概率和破坏能量(热膨胀热能量),在理论上实现了地震发生火山喷发的定量计算和定性评估,把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时间及能量预报有效地建立在了数学和物理计算的基础上,实现了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的数字化预测,用数据和事实作证据和依据,为进一步实现地震发生的时间预报的实时化提供更比较好的理论数字依据。利用这种新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起因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相关数据,更能够使用电子计算机模拟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过程,可以准确地预报及模拟出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窗口时间段及级别。结合地震带理论,能够为人类及时和提前预防地震、火山喷发灾害提供有效而可靠的依据。

依据地球内部存在大量铁离子流体和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发现地球内部有无数个铁芯,发现地球内部的地核流体组成的无数个铁芯非常像无数个太阳磁场中的铁锅。所以,赋予了地球是一个宇宙电磁炉的理论概念。为了研究和计算方便,我们设定地球具有理想的纯粹的电磁炉加热功能,利用电磁炉热效率电能转换热能公式,就可以十分方便地推导出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电能能够转换多少热量,推导出流体热膨胀运动热能和升高温度与太阳磁场强度、电能能够转换多少热量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公式,进而直接地计算出铁离子流体导体结构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热膨胀力,最终依据数据分析地震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能量大小,为准确预报地震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铁离子流体闭环导体可以进行切割太阳磁场的运动,可以设定地球内部天然存在若干个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铁离子流体闭环导体,这种导体结构的流体不仅穿透地幔和地壳板块,而且与地核流体相互连接,形成真正的天然的闭环导体。没有这个闭环结构,铁离子流体就无法切割太阳磁场,铁离子流体自身就不会发生热膨胀运动,不会产生热膨胀力,板块就不会受到流体挤压而发生瞬间的剧烈运动。铁离子流体热膨胀造成板块挤压的运动,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万有引力或者其他力作用的运动形式,是地球内部板块与铁离子流体的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这种运动是偶然的、随机的、瞬间的、间歇的、经常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设定在地球的每个地震带版块下面一定存在有这种闭环的铁离子流体结构,而且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经常性地与太阳磁场能够产生相对的切割运动。虽然,这种闭环铁离子流体导体结构对太阳磁场的切割是相对的、偶然的、随机的、瞬间的,但是,铁离子流体产生的热膨胀运动对板块运动却是非常巨大的。根据这种相对的电磁运动作用关系,就可以推导出导体的体积与热能、电能、太阳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式。事实上通过相关理论计算,也有力验证了这种巨大的作用的存在。这种设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地震研究化繁为简和变难为易,在一定程度上完全符合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真实客观情况。

依据铁离子流体闭环导体可以进行切割太阳磁场的运动,已知地球自转、公转速度、铁离子流体体积、太阳磁场强度等,依据导体切割磁场产生电能的关系式,就可以计算出单位立方米铁离子导体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电能。根据电磁炉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单位立方米铁离子导体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热能。根据比热公式,又可以计算出单位立方米铁离子导体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热膨胀温度差和热膨胀相对体积差。利用质量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相对膨胀体积的铁离子流体的重力,这个重力就是产生的热膨胀力,就是造成板块随机运动的微观作用力,也是造成流体热膨胀型地震的瞬间作用力。由于太阳磁场强度变化或者太阳黑子产生尤其是太阳风作用于地球的不确定性,导致铁离子流体闭环导体切割太阳磁场运动的不确定性,使这种切割现象具有瞬间、短暂、有效、随机性。

设定铁离子流体闭环导体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电流,必然与铁离子流体本身携带的电流会产生冲突,成为涡流电流,形成涡流热效应现象,必然会引起流体温度升高,这与变压器铁芯的发热原理是相同的。同时,在闭环导体结构热传导作用下引起地核地幔铁离子流体的整体温度升高,引起地球内部所有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运动,流体热膨胀导致板块发生变形运动。

依据测量的太阳磁场强度,利用涡流热效应与磁场强度关系公式,可以计算出每立方米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和热能大小,对比八级地震热能,可以确定即将发生地震的地震级别和破坏程度,结合地震带及地球的公转自转空间位置,选择对应地壳板块尤其是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震带板块,就可以验算和测量出可能发生的地震时间和具体地震区域,从而及时预报地震灾害。

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S1:实时测量太阳磁场强度;

S2:测量出地震带表面积,计算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

S3:根据所述太阳磁场强度和地核内带电铁离子流体体积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时的热量值;

S4: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太阳磁场强度和地核带电铁离子流体体积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时的热量值,具体包括:

S31: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第一电流;

S32: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形成的涡流电流;

S33:根据所述涡流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产生的热量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或火山喷发。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具体包括:

S41: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计算每立方米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和热能值;

S42: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质灾害的级别;

S43:结合地震带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空间位置,选择对应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震带板块,预测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和区域。

根据太阳及地球公转和自转轨迹公式,计算出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震带的极坐标,从而确定地震发生的区域。

根据地球自转轨迹公式,计算出该地震带板块下面的铁离子闭环结构与太阳磁场发生切割运动的时间,该时间即为该地震带发生地震的时间。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的级别,具体包括:

将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与预设的对照表进行比对,确定地质灾害级别区间,根据地质灾害级别区间确定地质灾害的级别;其中,所述预设的对照表由实际测量得到。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1)设定闭环铁离子流体为n字型与地核连接,并且该流体结构为正方体柱组成的n字型闭环结构,经过计算100公里的地震带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需要的最小闭环铁离子流体体积是5.116X10v8立方米,取正方体柱的正方形截面边长为10米,正方体柱高度即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为Vz=LX100平方米,5.116X10v8立方米=LX100平方米,L=5.116X10v6米=5116千米=5116公里。地球的半径约为R0=6376km,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5116公里略小于地球的半径,在地壳板块与地核流体之间,这种结构有特殊存在的可能性。

可见,只要地壳板块下面存在正方体截面边长为10米且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有效长度5116公里的n字型闭环与地核连接闭环结构的地核流体,只要发生切割太阳磁场运动,就可以使100公里的地震带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

(2)设定闭环铁离子流体为n字型与地核连接,并且该流体结构为正方体柱组成的n字型闭环结构,经过计算100公里的地震带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需要的最小闭环铁离子流体体积是5.116X10v8立方米,取正方体柱的正方形截面边长为100米,正方体柱高度即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为Vz=LX10000平方米,5.116X10v8立方=米LX10000平方米,L=5.116X10v4米=51.16千米=51.16公里。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51.16公里,大于地壳板块厚度20公里,远远小于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公里,远远小于地球的半径6376公里,在地幔板块与地核流体之间,这种结构存在的概率比较大。

可见,只要地壳板块下面存在正方体截面边长为100米且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有效长度51.16公里的n字型闭环与地核连接闭环结构的地核流体,只要发生切割太阳磁场运动,就可以使100公里的地震带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

(3)设定闭环铁离子流体为n字型与地核连接,并且该流体结构为正方体柱组成的n字型闭环结构,经过计算100公里的地震带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需要的最小闭环铁离子流体体积是5.116X10v8立方米,取正方体柱的正方形截面边长为1000米,正方体柱高度即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为LVz=LX10000平方米,LX1000000平方米=5.116X10v8立方米,L=5.116X10v2米=0.5116公里。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0.5116公里,小于地壳板块厚度20公里,占地壳板块厚度20公里四十分之一,远远小于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公里,远远小于地球的半径6376公里,在地壳板块与地幔流体之间,这种结构存在的概率特别大,是造成地球上普遍地震表面地震和浅源地震、经常性地震的主要形式。

可见,只要地壳板块下面存在正方体截面边长为1000米且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有效长度0.5116公里的n字型闭环与地核流体连接闭环结构的地核流体,只要发生切割太阳磁场运动,就可以使100公里的地震带的地壳板块发生地震。

下面以八级地震时为例计算切割太阳磁场的铁离子流体热膨胀最小绝对体积。

(1)计算八级地震一立方米单位地核铁离子流体的热能

根据网络有关资料查知,八级地震总热能为4.2X10v18焦耳,Q(8d)=4.2X10v18焦耳

取η=50%,B=7.667特斯拉时

一立方米单位地核铁离子流体的热能为Q1=446997.98焦耳

(2)计算八级地震需要的铁离子流体体积。

V(8d)=Q(8d)/Q1=4.2X10v18焦耳/446997.98焦耳=9.396X10v12立方米

可见,八级地震切割太阳磁场的铁离子流体最小热膨胀体积为9.396X10v12立方米。

(3)计算八级地震时的太阳磁场强度

已知磁场强度,Q(8d)=4.2X10v18焦耳,取η=50%,

铁离子流体的总热能为9.396X10v12立方米

Q1=116603.1Bη,Q总=V总X116603.1Bη

4.2X10v18焦耳=9.396X10v12立方米X116603.1XBX50%,

B=7.667特斯拉。

实际作用磁场强度=太阳磁场强度--地球磁场强度。地磁场强度很弱,取B1=4T。ΔB=B2-B1,B2=4T+7.667T=11.667T。太阳磁场强度是B2=11.667T。

可见,发生八级地震需要的最小太阳磁场强度是11.667T,该计算值应该与发生八级地震的太阳磁场强度实际观测值相互一致。

下面进行八级地震带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核铁离子流体闭环结构的最小尺寸和形体计算:

(1)设定闭环铁离子流体为n字型与地核连接,并且该流体结构为正方体柱组成的n字型闭环结构,取正方体柱的正方形截面边长为10米,正方体柱高度即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为Vz=LX100平方米,LX100平方米=9.396X10v12立方米,L=9.396X10v10米=9.396X10v7公里。地球的半径约为R0=6376公里,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9.396X10v7公里远远大于地球的半径和直径,在地壳板块与地核流体之间,这种结构可能不存在。

(2)设定闭环铁离子流体为n字型与地核连接,并且该流体结构为正方体柱组成的n字型闭环结构,取正方体柱的正方形截面边长为100米,正方体柱高度即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为Vz=LX10000平方米,LX10000平方米=9.396X10v12立方米,L=9.396X10v8米=939600公里。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939600公里,地球的半径约为R0=6376公里,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939600公里远远大于地球的半径和直径,在地壳板块与地核流体之间,这种结构可能不存在。

(3)设定闭环铁离子流体为n字型与地核连接,并且该流体结构为正方体柱组成的n字型闭环结构,取正方体柱的正方形截面边长为1000米,正方体柱高度即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为Vz=LX1000000平方米,LX1000000平方米=9.396X10v12立方米,L=9.396X10v6米=9369公里。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9369公里,大于地球的半径6376公里,小于地球直径,在地壳板块与地幔流体之间,这种结构有存在的可能性。

(4)设定闭环铁离子流体为n字型与地核连接,并且该流体结构为正方体柱组成的n字型闭环结构,取正方体柱的正方形截面边长为10000米,正方体柱高度即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为Vz=LX100000000平方米,LX100000000平方米=9.396X10v12立方米,L=9.396X10v4米=93.69公里。铁离子流体有效切割长度93.69公里,远小于地幔厚度2900公里,远远小于地球的半径6376公里,在地幔板块与地核流体之间,这种结构有存在的概率比较大。

可见,发生八级地震至少需要边长或者直径为10000米有效切割长度为93.69公里的n字型与地核连接的圆柱体闭环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

八级地震时地核膨胀力从地核传递能量到达地幔地球表面地震时间:

(1)、地核外圈地震的地震传播时间

地震传播速度最快为4.5公里/秒=4.5千米/秒

地球的半径约为R=6376km。地核半径为为1216千米。

传播距离=地球的半径--地核半径=6376--1216=5160千米

地核外到达地面传播时间=5160千米/4.5千米/秒=1146.667秒,1146.667秒/60=19.111分钟

(2)、地幔中间板块地震的地震传播时间

地震传播速度最快为4.5公里/秒=4.5千米/秒

地球的半径约为R=6376km。地核半径为为1216千米。

地壳厚度为20公里。地幔厚度为5140公里,

传播距离=地幔厚度5140公里。

地核外到达地面传播时间=5140千米/4.5千米/秒=1142.22秒,1142.22秒/60=19.037分钟

(3)、地壳地震的传播时间

地壳板块厚度为17-20公里,一平方米的地壳板块总体积是20000立方米,

地震传播速度最快为4.5公里/秒=4.5千米/秒,传播距离=地壳厚度为20千米

地核外到达地面传播时间=20千米/4.5千米/秒=4.44秒

在地壳板块下,存在大量n、O、∏、m等与地核相互连通或者挤出的高温高压高纯度的熔岩铁离子流体结构,一旦这种闭环结构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对切割太阳磁场,从理论计算数据上证明,这种天然的电磁炉功能,就会在瞬间产生巨大热膨胀能量,导致地壳板块4.44秒的时间内很快发生地震。

根据网络有关资料查知,八级地震总热能为4.2X10v18焦耳,Q(8d)=4.2X10v18焦耳。

火山喷发热膨胀力的计算:

1、计算火山喷发的流体体积。

以日本富士山火山为研究对象,已知火山口0.5公里(火山口地表直径约500米,深约200米),火山圆柱体高也可以为地壳平均厚度17公里。

半径250米,高17200米。

圆柱体体积V=πr^2xL=3.14X250^2X17200=3.3755X10^9立方米

2、计算富士山火山口板块的总重力。

一立方米地震带地壳板块的重力3234牛顿

3.3755X10^9立方米X3234牛顿/立方米=1.0916X10^13牛顿

一立方米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核铁离子流体闭环的热膨胀流体的重力即热膨胀力126420牛顿

3、计算富士山火山口流体的总重力即热膨胀力。

3.3755X10^9立方米X126420牛顿/立方米=4.2673X10^14牛顿

富士山火山口板块的总重力1.0916X10^13牛顿<富士山火山口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4.2673X10^14牛顿。

可见,火山发生喷发完全是铁离子流体热膨胀作用的结果。

第二方面,基于与第一方面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太阳磁场强度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

磁场强度测量模块,用于实时测量太阳磁场强度;

地震带计量模块,用于测量出地震带表面积,计算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

热量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太阳磁场强度和地核内带电铁离子流体体积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时的热量值;以及

地质灾害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进一步,所述热量值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铁离子流体闭环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第一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形成的涡流电流;

根据所述涡流电流计算铁离子流体内产生的热量值。

进一步,所述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和火山喷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地质灾害预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热量值、地震带板块体积和重力,计算每立方米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和热能值;

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质灾害的级别;

结合地震带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空间位置,选择对应能够切割太阳磁场的地震带板块,预测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和区域。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预测对应的地壳板块发生地质灾害的级别,具体包括:

将所述热膨胀力和热能值与预设的对照表进行比对,确定地质灾害级别区间,根据地质灾害级别区间确定地质灾害的级别;其中,所述预设的对照表由实际测量得到。

本发明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准确预报地震、模拟地震、预防地震灾难。地球的宇宙电磁炉功能热膨胀力和地震发生及火山喷发的预测理论计算方法,实现板块运动理论研究完全微观化。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非常复杂,不仅仅有板块的漂移运动,更有板块其他运动形式,如流体热膨胀运动对板块的作用,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形成原因一直无法解释,虽然水、熔岩、铁离子等各种流体对板块的作用是瞬间的、随机的、偶然的、有限的、微弱的、微观的、内在的,但是这些流体作用却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流体的作用就会相当大,是导致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客观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地球的宇宙电磁炉功能铁离子流体热膨胀力和地震发生及火山喷发的预测理论计算方法,完全考虑了以上情况和相关因素,重点对板块的微观运动进行了研究,在微观研究中引入了电磁感应理论,以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对太阳磁场的切割运动作为突破口,以电磁感应涡流热效应为关键点,紧抓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对板块的影响和作用力,找到了板块纵向垂直微观运动的真实原因,说明了这种有限作用和运动造成地震发生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板块的微观运动过程,更清楚地演示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电磁炉铁离子流体热膨胀力。

2、找到了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真实原因。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才是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的真正原因,铁离子流体热膨胀导致板块运动,又使地震研究模型更为完善,依据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热膨胀运动,把地球设定为一个理想的电磁炉,依据电磁炉的电能转换热能公式,就可以推导出太阳磁场强度与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之间的关系公式,同时,依据铁离子流体的绝对热膨胀体积及电磁电能、热能转换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和地震能量、太阳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公式,为进一步预报地震和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数字依据,可以方便地利用计算机和VR、BIM、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研究技术进行模拟试验,使地震研究和预报更精确,使人类可以更科学地预防地震灾害。

3、运用了先进的电磁学和量子学理论。依据发现的地球与太阳磁场相互作用具有电磁炉功能的结论,把地球设定为一个理想的电磁炉,以地球内部各种板块下面的铁离子流体闭环导体切割太阳磁场产生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展开了一系列的电磁学计算,对电磁炉电能转换热能、导体切割太阳磁场、涡流热量、流体温度差、流体体积差、太阳磁场强度、地核和地幔、地壳、地震带、火山板块的流体的每立方米的热膨胀力、每立方米的板块重力及对比等进行了系统计算,把当代最先进的电磁学和量子学知识引入了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依据,使研究有了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

4、板块运动的理论研究模型更加完善。地震发生的因素主要是板块漂移,但还有流体热膨胀或者板块的热胀冷缩、陨石坠落等其他因素。在地球的宇宙电磁炉功能的铁离子流体热膨胀力和地震发生及火山喷发的预测理论计算方法中,依据发现的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导体具有切割太阳磁场的作用,发现铁离子流体在切割太阳磁场运动中会产生涡流热效应,会产生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运动会导致地球内部板块的变形运动,导致地震与火山喷发等现象的发生,进而归纳出了地球是一个宇宙电磁炉的结论。根据地球的电磁炉的这个特殊功能,建立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板块漂移理论的研究模型,把电磁感应理论引入板块运动和地震研究,这种方法完全是一场理论上的革命。该方法把地球设定为一个理想的电磁炉,以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闭环导体切割太阳磁场产生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为切入点,建立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和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为展开相关理论计算提供了方便。同时,又简化了研究板块运动和铁离子流体运动及地震火山发生原因的电磁学理论研究模型,这个理论研究模型虽然完全与板块漂移理论研究模型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和冲突,相反,铁离子流体电磁热膨胀运动却进一步有效补充完善了板块漂移说,从微观和内在机制上揭示了铁离子流体和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的真实情况。地球是一个宇宙电磁炉的研究模型和铁离子流体热膨胀运动计算,使板块运动、铁离子流体运动及地震过程的模拟和研究工作更微观、更真实、更简单。

5、板块作用力的计算模型更完善。依据地球内部铁离子流体切割太阳磁场所产生的热膨胀力,重新建立了一个板块受力作用的力学计算模型,在板块运动受力上可以增加纵向垂直的变化的热膨胀力,以此作为板块纵向垂直运动的主要作用力,这是造成地震的主要作用力,它不同于板块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离心力,虽然这个作用力是变化无常的、随机的、偶然的、有限的,但是,它的作用来自于铁离子流体自身,在一定条件下,对局部板块的运动却具有相当巨大的决定性作用。只有把铁离子流体的热膨胀力加入板块力学研究模型,才能使板块的力学研究和计算更科学,与地球内部局部板块和流体运动的实际情况更相符。这个新理论研究分析和计算方法,增加了一个纵向随机变化的流体热膨胀作用力,相当于在不变的重力计算上又加入了一个可以变化的不确定的作用力,使板块运动力学计算更符合事实。从一定意义讲,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了板块漂移理论的力学计算模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