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

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鱼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所述鱼缸本体的底端连接有弹性软垫,且鱼缸本体的顶端连接有弹性箍环,所述鱼缸本体的上方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循环供氧机构,且鱼缸本体的内侧放置有生态种植机构。本发明通过在鱼缸本体内放置生态种植机构,能够使生态种植机构浮于鱼缸水面,以便于工作人员在鱼缸内种植植物,实现鱼生共养,增加鱼缸的生态型,且在对鱼缸使用过程中,通过循环供氧机构对鱼缸内水的循环抽取,能够使鱼缸内水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进而提高鱼缸水质的供氧能力,同时通过循环供氧机构对鱼缸内水的循环抽取,能够提高鱼缸内水的流通性能,提高水质的活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901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日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27251.6

  • 发明设计人 张日谦;

    申请日2021-01-29

  • 分类号A01K63/00(20170101);A01K63/04(20060101);A01G3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833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尹均利

  • 地址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解放东村36栋30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0:2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缸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

背景技术

鱼缸是一种装活鱼的水缸,多为玻璃质地,也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起到观赏的作用,鱼缸不仅是鱼儿的家,更是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同时鱼也是家居风水里必不可少的摆件,是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是家居、办公,商业空间的灵魂禅师。

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生态型鱼缸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鱼缸结构较为单一,其鱼生共养能力较差,降低了鱼缸的生态性,且在使用过程中,换氧能力较差,无法高效的向鱼缸内供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包括鱼缸本体,所述鱼缸本体的底端连接有弹性软垫,且鱼缸本体的顶端连接有弹性箍环,所述鱼缸本体的一侧位于顶端位置处连接有进水阀,且鱼缸本体的一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连接有排水阀,所述鱼缸本体的上方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循环供氧机构,且鱼缸本体的内侧放置有生态种植机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态种植机构包括种植架,所述种植架的下方位于边角位置处对称固定有定位卡座,所述定位卡座的内侧卡合有浮阀,所述种植架的上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投喂槽,且种植架的上表面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贯穿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离网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植槽的数量为两组,每组不少于四个。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供氧机构包括抽水壳体,所述抽水壳体的内侧固定有抽水电机,且抽水壳体的下方嵌入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电机的端部固定有锥形齿轮B,所述抽水管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螺旋输送桨,所述螺旋输送桨的顶端固定有锥形齿轮A,所述抽水管的一侧位于顶端位置处连接有循环水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齿轮A的齿牙与锥形齿轮B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抽水电机与螺旋输送桨通过锥形齿轮B和锥形齿轮A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水管的底端连接有防护网罩,且抽水管的内径与螺旋输送桨的外径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软垫与弹性箍环均采用天然橡胶材质构件,且弹性软垫与弹性箍环均通过环氧树脂胶与鱼缸本体黏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鱼缸本体内放置生态种植机构,能够使生态种植机构浮于鱼缸水面,以便于工作人员在鱼缸内种植植物,实现鱼生共养,增加鱼缸的生态型,且在对鱼缸使用过程中,通过循环供氧机构对鱼缸内水的循环抽取,能够使鱼缸内水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的接触,进而提高鱼缸水质的供氧能力,同时通过循环供氧机构对鱼缸内水的循环抽取,能够提高鱼缸内水的流通性能,进而提高水质的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中生态种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中循环供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鱼缸本体;2、弹性软垫;3、弹性箍环;4、生态种植机构;41、种植架;42、定位卡座;43、浮阀;44、投喂槽;45、种植槽;46、隔离网板;5、循环供氧机构;51、抽水壳体;52、抽水电机;53、循环水管;54、抽水管;55、防护网罩;56、螺旋输送桨;57、锥形齿轮A;58、锥形齿轮B;6、进水阀;7、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有机循环无土栽培的生态型鱼缸,包括鱼缸本体1,鱼缸本体1的底端连接有弹性软垫2,且鱼缸本体1的顶端连接有弹性箍环3,弹性软垫2与弹性箍环3均采用天然橡胶材质构件,且弹性软垫2与弹性箍环3均通过环氧树脂胶与鱼缸本体1黏接固定,在鱼缸使用过程中,天然橡胶材质的弹性软垫2与弹性箍环3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能力,能够避免外界触碰、撞击损坏鱼缸本体1的结构。

鱼缸本体1的一侧位于顶端位置处连接有进水阀6,且鱼缸本体1的一侧位于底端位置处连接有排水阀7,鱼缸本体1的上方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循环供氧机构5,循环供氧机构5包括抽水壳体51,抽水壳体51的内侧固定有抽水电机52,且抽水壳体51的下方嵌入连接有抽水管54,抽水电机52的端部固定有锥形齿轮B58,抽水管5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螺旋输送桨56,螺旋输送桨56的顶端固定有锥形齿轮A57,抽水管54的一侧位于顶端位置处连接有循环水管53,锥形齿轮A57的齿牙与锥形齿轮B58的齿牙相互啮合,抽水电机52与螺旋输送桨56通过锥形齿轮B58和锥形齿轮A57转动连接,抽水管54的底端连接有防护网罩55,且抽水管54的内径与螺旋输送桨56的外径相适配,在鱼缸使用过程中,抽水电机52工作,带动锥形齿轮B58转动,通过锥形齿轮B58与锥形齿轮A57齿牙的啮合,带动螺旋输送桨56转动,对鱼缸本体1内的水进行抽取,鱼缸内水在螺旋输送桨56的循环抽取下,通过抽水管54流入循环水管53,当循环水管53将水排出时,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接触,进而触氧后的水循环流回鱼缸本体1内部。

鱼缸本体1的内侧放置有生态种植机构4,生态种植机构4包括种植架41,种植架41的下方位于边角位置处对称固定有定位卡座42,定位卡座42的内侧卡合有浮阀43,种植架41的上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投喂槽44,且种植架41的上表面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贯穿开设有种植槽45,种植槽45的内侧设置有隔离网板46,种植槽45的数量为两组,每组不少于四个,在对鱼缸组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进水阀6向鱼缸本体1内加入适量的水,在加水完毕后,将生态种植机构4置于水中,通过浮阀43的浮力,使生态种植机构4浮于水面,进而将观赏鱼与植物分别置于水中和种植槽45内,实现鱼生共养,同时提高鱼缸的生态观赏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对鱼缸组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进水阀6向鱼缸本体1内加入适量的水,在加水完毕后,将生态种植机构4置于水中,通过浮阀43的浮力,使生态种植机构4浮于水面,进而将观赏鱼与植物分别置于水中和种植槽45内,实现鱼生共养,同时提高鱼缸的生态观赏性,进一步的在鱼缸使用过程中,抽水电机52工作,带动锥形齿轮B58转动,通过锥形齿轮B58与锥形齿轮A57齿牙的啮合,带动螺旋输送桨56转动,对鱼缸本体1内的水进行抽取,鱼缸内水在螺旋输送桨56的循环抽取下,通过抽水管54流入循环水管53,当循环水管53将水排出时,与外界空气进行充分接触,进而触氧后的水循环流回鱼缸本体1内部。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