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其中,快插阀组包括阀体,其内形成有第三油道、第五油道和第八油道,第八油道的通路上设有安全溢流阀,第三油道的通路上设有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第三油道与第八油道的连接点位于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之间。通过在阀体内的油道中设置节流阀、手动流量调节阀和安全溢流阀,节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流量,手动流量调节阀用于手动控制外接油源的流量,安全溢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避免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的车辆故障,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620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56695.9

  • 发明设计人 郭振华;许敬科;魏然;

    申请日2020-11-27

  • 分类号F15B13/02(20060101);F16K11/10(20060101);F16H63/3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38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许柱山

  • 地址 221004 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驮蓝山路2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4: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车辆的快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扩展,工程车辆的功能呈多样化发展,当供油系统无法工作(出现这一故障的因素很多,可以来自制动系统内部,也可能来自制动系统外部,例如,发动机故障可以导致工作装置供油油路没有驱动力而无法工作),因此需要接入外部压力油源,外部油源可以是牵引车辆的压力油源,也可以是便携式手动泵。具体方案包括且不限于在制动蓄能器的油路上安装快插接头或类似元件(例如测压接头、取样接头等也是一种小型快插接头),并设计一条与快插接头匹配的压力线。但是,外部油源的多次接入或者持续接入也受到多种条件限制,而且接入过高压力会造成故障车辆执行元件的损坏形成二次故障,使车辆彻底丧失作业功能。

此外,为适应狭小的工作空间,提高竞争优势,工程机械趋于向低成本,高速度、低油耗发展,要求工程机械轻量化,体积缩小化,致使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布置空间狭小,不便于安装及维护

发明内容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存在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车辆故障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快插阀组、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车辆,能够防止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车辆故障,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插阀组,包括阀体,其内形成有第三油道、第五油道和第八油道,阀体上设有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三油道连通,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通过第五油道连通,第三油道通过第八油道与第五油道连通,第八油道的通路上设有安全溢流阀,第三油道的通路上设有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第三油道与第八油道的连接点位于节流阀和手动流量调节阀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内还形成有第六油道和第七油道,阀体上设有与第七油道相通的测压油口,第三油道通过第六油道与第八油道相通,第六油道与第七油道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内还形成有与第六油道相通的第四油道,阀体上设有与第四油道相通的负载敏感油口,第四油道的通路上设有单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油道和第七油道均位于第三油道和第五油道之间,测压油口和负载敏感油口分别位于阀体上相对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体内还形成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阀体上设有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第五工作油口和第六工作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通过第一油道相通,第五工作油口和第六工作油口通过第二油道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回油口、第五工作油口、第一工作油口以及第三工作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且均设有快插接头,第二回油口、第六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负载敏感油口以及第四工作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回油口上设有第一公快插接头,第五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二公快插接头,第一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三公快插接头,第三工作油口上设有母快插接头,测压油口上设有第四公快插接头,第二回油口上设有第一油口接头,第六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二油口接头,第二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三油口接头,负载敏感油口上设有第四油口接头,第四工作油口上设有第五油口接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动流量调节阀的最大流量被配置为100L/min。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驻车制动油缸、液压油箱以及前述快插阀组,第二回油口与液压油箱相通,第六工作油口与驻车制动油缸的腔室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工作装置进油油路相通,负载敏感油口与工作装置负载油路相通,第四工作油口与工作装置回油油路相通。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前述快插阀组,或前述远程液压控制系统。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阀体内的油道中设置节流阀、手动流量调节阀和安全溢流阀,节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流量,手动流量调节阀用于手动控制外接油源的流量,安全溢流阀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避免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的车辆故障,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本公开快插阀组的一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快插阀组的一些实施例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快插阀组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4是本公开远程液压控制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节流阀;1、阀体;2、手动流量调节阀;3、安全溢流阀;4、单向阀;5、第一公快插接头;6、第二公快插接头;7、第三公快插接头;8、母快插接头;9、第四公快插接头;10、第一油口接头;11、第二油口接头;12、第三油口接头;13、第四油口接头;14、第五油口接头;20、驻车制动油缸;30、行车制动油缸;40、组合阀;50、驻车电磁阀;60、制动踏板;70、变量柱塞泵;80、油箱;S1、第一油道;S2、第二油道;S3、第三油道;S4、第四油道;S5、第五油道;S6、第六油道;S7、第七油道;S8、第八油道;T1、第一回油口;B0、第五工作油口;P0、第一工作油口;R1、第三工作油口;GP、测压油口;T0、第二回油口;B1、第六工作油口;P1、第二工作油口;LS、负载敏感油口;R0、第四工作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插阀组,包括阀体1,其内形成有第一油道S1、第二油道S2、第三油道S3、第四油道S4、第五油道S5、第六油道S6、第七油道S7以及第八油道S8,阀体1上设有第一工作油口P0、第二工作油口P1、第三工作油口R1、第四工作油口R0、测压油口GP、负载敏感油口LS、第一回油口T1、第二回油口T0、第五工作油口B0和第六工作油口B1,其中,第一工作油口P0和第二工作油口P1通过第三油道S3连通,第三工作油口R1和第四工作油口R0通过第五油道S5连通,第三油道S3通过第八油道S8与第五油道S5连通,第八油道S8的通路上设有安全溢流阀3,第三油道S3的通路上设有节流阀0和手动流量调节阀2,第三油道S3与第八油道S8的连接点a位于节流阀0和手动流量调节阀2之间。

在该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通过在阀体1内的第三油道S3中设置节流阀0、手动流量调节阀2和安全溢流阀3,节流阀0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流量,手动流量调节阀2用于手动控制外接油源的流量,安全溢流阀3用于限制外接油源的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当车辆供油泵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供油泵失去动力源或供油泵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正常供油时),将备用小容量手动泵或外接动力源中压力油引入第三油道S3,此动力源的压力由安全溢流阀3限定,流量通过手动流量调节阀2进行调节,为车辆提供稳定、可靠的压力油源,从而有效避免外接油源液压过大造成的车辆故障,提高工作可靠稳定性。当车辆正常运行时,如果其他车辆需要外接动力源或操纵其他机具时,可以通过第三油道S3引出压力油为其他油路提供动力源,此动力源的压力由安全溢流阀3限定,流量通过手动流量调节阀2进行调节。回油可通过第五油道S5上的第四工作油口R0流回油箱。第三油道S3既可以将外接油源稳定地引入,也可以将压力油稳定地引出推动外接机具工作,提升了快插阀组的利用率,简化了结构设计,减小占用空间,符合轻量化设计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动流量调节阀2的最大流量被配置为100L/min,确保流量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测压油口GP与第七油道S7相通,第三油道S3通过第六油道S6与第八油道S8相通,第六油道S6与第七油道S7相通,通过测压油口GP可以测量外接机具的工作压力,当不接外接机具时,通过测压油口GP可以测量工作系统的系统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四油道S4与第六油道S6相通,阀体1上设有与第四油道S4相通的负载敏感油口LS,第四油道S4的通路上设有单向阀4。负载敏感油口LS与工作装置负载油路相通,提供负载敏感信号,可以将外接机具的负载压力反馈至供油泵的控制口,实现供油泵排量的控制。

为减小占用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七油道S7均位于第三油道S3和第五油道S5之间,测压油口GP和负载敏感油口LS分别位于阀体1上相对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回油口T1和第二回油口T0通过第一油道S1相通,第五工作油口B0和第六工作油口B1通过第二油道S2相通。

当车辆的悬挂系统调整刚度需要释放蓄能器中压力油时,可将压力油由第一油道S1流回油箱,当悬挂系统调整刚度需要补充蓄能器中液压油时,可通过第三油道S3引出压力油向悬挂系统蓄能器补充压力。

当车辆无法正常启动时,可利用提前准备的外接油源,通过第二油道S2向驻车制动油缸的腔室中注入压力油,使驻车制动弹簧压缩,解除驻车制动,可以对故障车辆进行挪移,或利用拖车杆进行拖车。

为减小占用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回油口T1、第五工作油口B0、第一工作油口P0以及第三工作油口R1均位于阀体1的同一侧且均设有快插接头,第二回油口T0、第六工作油口B1、第二工作油口P1、负载敏感油口LS以及第四工作油口R0均位于阀体1的另一侧。这样设置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快插连接,提高连接便捷性,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回油口T1上设有第一公快插接头5,第五工作油口B0上设有第二公快插接头6,第一工作油口P0上设有第三公快插接头7,第三工作油口R1上设有母快插接头8,测压油口GP上设有第四公快插接头9,第二回油口T0上设有第一油口接头10,第六工作油口B1上设有第二油口接头11,第二工作油口P1上设有第三油口接头12,负载敏感油口LS上设有第四油口接头13,第四工作油口R0上设有第五油口接头14。第一工作油口P0和第三工作油口R1上设有成对的公母快插接头,当第一工作油口P0输出压力油作为动力源,推动外接机具工作时,外接机具工作系统的回油,通过第三工作油口R1途径第五油道S5和第四工作油口R0流回油箱。

如图4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前述快插阀组、驻车制动油缸20、行车制动油缸30、组合阀40、驻车电磁阀50、制动踏板60、变量柱塞泵70以及液压油箱80,第二回油口T0与液压油箱80相通,第六工作油口B1与驻车制动油缸20的腔室相通,第二工作油口P1与工作装置进油油路相通,负载敏感油口LS与工作装置负载油路相通,第四工作油口R0与工作装置回油油路相通。

结合图1~图4所示,第一油道S1的第一回油口T1安装有第一公快插接头5,第二回油口T0上的第一油口接头10通过软管总成与液压油箱80相通,当悬挂系统调整刚度需要释放蓄能器中压力油时,将压力油从此第一油道S1流回液压油箱80,当悬挂系统调整刚度需要补充蓄能器中液压油时,从此第三油道S3的第一工作油口P0上的第三公快插接头7引出压力油向悬挂系统蓄能器补充压力。

结合图1~图4所示,第二油道S2的第五工作油口B0安装有第二公快插接头6,第六工作油口B1上的第二油口接头11与制动器的驻车制动油缸20的腔室连接,当供油泵无法正常供油时,利用提前准备的外接油源,通过第二通道S2向第三公快插接头6中注入压力油,使驻车制动弹簧压缩,解除驻车制动,可以对故障车辆进行挪移,或利用拖车杆进行拖车。

结合图1~图4所示,第三油道S3的第一工作油口P0安装有第三公快插接头7,第二工作油口P1上的第三油口接头12与组合阀40的进油油路相连,经组合阀40后与工程车辆的驻车制动系统、行车制动系统以及供油泵的压力油出口相通,供油泵的出油口压力油分为三路,一路为工作装置动作压力油源,另一路为车辆的行车制动及驻车制动提供压力油源,第三路为组合阀40提供压力油源,当车辆正常运行时,如果其他车辆需要外接动力源或操纵其他机具时,可以通过第三公快插接头7引出压力油为其他油路提供动力源,此动力源的压力由安全溢流阀3限定,流量通过手动流量调节阀2进行调节。

当车辆供油泵(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供油泵失去动力源或供油泵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正常供油时)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公快插接头7将备用小容量手动泵或外接动力源中压力油引入第三油道S3,为车辆提供稳定、可靠的压力油源,压力油经快换块,进入组合阀40,驻车制动系统以及工作装置供油系统,可以利用组合阀40对悬挂系统或绞盘进行操作,使车辆在远距离长时间的拖车中解除驻车制动,实施行车制动,当需要时对工程车辆的工作装置实施操作时,此压力油源可供工作装置提升或下降几次,压力油源的压力大小由安全溢流阀3保证,流量通过手动流量调节阀2进行调节。

结合图1~图4所示,第五油道S5的第三工作油口R1接与第一工作油口P0成对的快插接头,当第一工作油口P0输出的压力油作为动力源推动外接机具工作时,外接机具工作系统的回油通过第三工作油口R1流回油箱80。

结合图1~图4所示,利用第七油道S7的测压油口GP可以测量外接机具的工作压力,不接外接机具时,可通过测压油口GP测量工作系统压力。

结合图1~图4所示,利用第四油道S4的负载敏感油口LS可以将外接机具的负载压力反馈至供油泵的控制口,实现供油泵排量的控制。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前述快插阀组,或前述远程液压控制系统。工程车辆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技术效果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快插阀组安装在工程车辆的车架外侧,易于操纵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了现有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阀块装配拥挤不堪,装配复杂,维修不便的问题,在工程车辆供油泵(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供油泵失去动力源或供油泵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正常供油时)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此快插阀组使用备用小容量手动泵或外接动力源为车辆提供稳定、可靠的压力油源,来满足远距离长时间的拖车制动要求。当需要时可对工程车辆的工作装置实施短时升降操纵,以及当车辆正常运行时,通过此阀组为其他车辆提供持续、平稳的压力油源的功能。而且,通过此阀组可实现车辆悬挂系统刚度调整的回油和充油,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和实用性。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