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

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固定箱的正面栓接有检修盖板,且检修盖板的正面栓接有控制器,所述固定箱的顶部栓接有检测设备本体。该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通过伺服电机提供驱动来源,接着通过滑轨、正反螺纹杆、螺纹套、连接座、移动座和滑轮的配合,可对同步带动四根连接杆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可对检测设备本体的外侧进行均匀受力拉紧,增强检测设备本体的稳固效果,通过导流座、导流槽、导流块、进风孔和出风孔的配合,可对流经检测设备本体顶部的风力进行均匀导流处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流经检测设备本体顶部风力产生下压压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705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赵瑞霞;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79235.2

  • 发明设计人 赵瑞霞;

    申请日2020-12-28

  • 分类号H05K5/02(20060101);H05K7/2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050501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青同镇北贾良村向阳街东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2:4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一般认为海洋工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设施技术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在使用者进行海洋航行过程中,需要对海洋中的物质和海水进行检测,从而需要用到智能检测装置,由于海洋区域经常会遇到大风情况,且现有的智能检测装置抗风效果差,随着风力的增大,易造成智能检测装置与船体发生受力脱离,从而易造成智能检测装置与船体发生碰撞损坏,甚至掉落至海水中发生浸泡损坏。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智能检测装置抗风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固定箱的正面栓接有检修盖板,且检修盖板的正面栓接有控制器,所述固定箱的顶部栓接有检测设备本体,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四周均设置有加固机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滑轨、伺服电机、正反螺纹杆、螺纹套、连接座、移动座、连接杆和滑轮,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滑轨,所述固定箱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箱并栓接有正反螺纹杆,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侧栓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底部栓接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轮,所述移动座的顶部贯穿通槽并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通槽的一侧与检测设备本体的四周铰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导流座、导流槽、导流块、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顶部栓接有导流座,所述导流座内腔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座内腔的外侧开设有进风孔,所述导流槽内腔相向的一侧开设有与进风孔连通配合的出风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套、滑杆、拉环、连接板、弹力绳和夹持板,所述检测台两侧的中心处均嵌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栓接有拉环,所述滑杆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检测台相向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横向栓接有弹力绳,所述滑杆的内侧贯穿滑套并栓接有夹持板。

优选的,所述滑轨内腔的中心处栓接有限位台,且限位台位于滑轮的内侧,且限位台的至高点与滑轨的至高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高度由外侧至内依次递增状态分布,所述进风孔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出风孔的形状设置为椭圆形,所述出风孔的横截面积大于进风孔的横截面积。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相向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夹持板相向左侧的四周均栓接有与定位槽卡接配合的定位杆,所述夹持板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四周均栓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腔的两侧均嵌设有螺纹筒,且螺纹筒的内腔竖向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背面顶部的两侧均嵌设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沿散热座的中心处呈圆周状结构分布。

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本体背面的底部栓接有检修门,所述检测设备本体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加强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通过伺服电机提供驱动来源,接着通过滑轨、正反螺纹杆、螺纹套、连接座、移动座和滑轮的配合,可对同步带动四根连接杆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可对检测设备本体的外侧进行均匀受力拉紧,增强检测设备本体的稳固效果,通过导流座、导流槽、导流块、进风孔和出风孔的配合,可对流经检测设备本体顶部的风力进行均匀导流处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流经检测设备本体顶部风力产生下压压力,进一步对检测设备本体进行均流固定,通过滑套、滑杆、拉环、连接板、弹力绳和夹持板的配合,可对检测台上的检测物体进行弹性夹持限位,避免风力较大时,检测台上的检测物体发生掉落损坏。

2、该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通过限位台,可对滑轮向内侧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处理,避免滑轮之间发生碰撞,通过导流槽的高度由外侧至内依次递增状态分布,可对流经导流槽内的气流进行导流抬升处理,使气流逐步向上排出并产生下压压力,通过出风孔的横截面积大于进风孔的横截面积,可使气流在进风孔和出风孔内均匀流动。

3、该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通过定位槽和定位杆,可对夹持板的四周进行卡紧定位,避免检测物体从夹持板侧面发生夹持掉落,通过缓冲垫,增强夹持板和检测物体之间的夹持缓冲效果,避免夹持板对检测物体造成挤压变形,通过固定架和紧固螺栓,可对固定箱的四周进行均匀受力稳固,提升固定箱的抗风等级,通过散热座和散热孔,可对检测设备本体内部热量进行换气散热,通过检修门,便于检修人员对检测设备本体内部部件进行检修和保养,通过加强条,增强检测设备本体两侧的抗压强度,避免检测设备本体两侧受力发生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箱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箱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箱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伺服电机、正反螺纹杆和螺纹套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导流座结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1结构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检测设备本体结构后视图。

图中:1、固定箱;2、通槽;3、控制器;4、检测设备本体;5、加固机构;51、滑轨;52、伺服电机;53、正反螺纹杆;54、螺纹套;55、连接座;56、移动座;57、连接杆;58、滑轮;6、检测台;7、导流机构;71、导流座;72、导流槽;73、导流块;74、进风孔;75、出风孔;8、限位机构;81、滑套;82、滑杆;83、拉环;84、连接板;85、弹力绳;86、夹持板;9、定位杆;10、定位槽;11、固定架;12、紧固螺栓;13、散热座;14、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抗风效果好的海洋工程用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箱1,固定箱1内腔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2,固定箱1的正面栓接有检修盖板,且检修盖板的正面栓接有控制器3,固定箱1的顶部栓接有检测设备本体4,检测设备本体4的四周均设置有加固机构5,检测设备本体4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机构7,检测设备本体4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检测台6,检测台6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8,通过伺服电机52提供驱动来源,接着通过滑轨51、正反螺纹杆53、螺纹套54、连接座55、移动座56和滑轮58的配合,可对同步带动四根连接杆57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可对检测设备本体4的外侧进行均匀受力拉紧,增强检测设备本体4的稳固效果,通过导流座71、导流槽72、导流块73、进风孔74和出风孔75的配合,可对流经检测设备本体4顶部的风力进行均匀导流处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流经检测设备本体4顶部风力产生下压压力,进一步对检测设备本体4进行均流固定,通过滑套81、滑杆82、拉环83、连接板84、弹力绳85和夹持板86的配合,可对检测台6上的检测物体进行弹性夹持限位,避免风力较大时,检测台6上的检测物体发生掉落损坏。

加固机构5包括滑轨51、伺服电机52、正反螺纹杆53、螺纹套54、连接座55、移动座56、连接杆57和滑轮58,固定箱1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滑轨51,固定箱1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伺服电机52,伺服电机52的输出轴贯穿固定箱1并栓接有正反螺纹杆53,正反螺纹杆53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4,螺纹套54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连接座55,连接座55的外侧栓接有移动座56,移动座56的底部栓接有与滑轨51滑动配合的滑轮58,移动座56的顶部贯穿通槽2并铰接有连接杆57,连接杆57远离通槽2的一侧与检测设备本体4的四周铰接,可对同步带动四根连接杆57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可对检测设备本体4的外侧进行均匀受力拉紧,增强检测设备本体4的稳固效果。

导流机构7包括导流座71、导流槽72、导流块73、进风孔74和出风孔75,检测设备本体4的顶部栓接有导流座71,导流座71内腔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导流槽72,导流槽72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导流块73,导流座71内腔的外侧开设有进风孔74,导流槽72内腔相向的一侧开设有与进风孔74连通配合的出风孔75,可对流经检测设备本体4顶部的风力进行均匀导流处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流经检测设备本体4顶部风力产生下压压力,进一步对检测设备本体4进行均流固定。

限位机构8包括滑套81、滑杆82、拉环83、连接板84、弹力绳85和夹持板86,检测台6两侧的中心处均嵌设有滑套81,滑套8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82,滑杆82的外侧栓接有拉环83,滑杆82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连接板84,连接板84和检测台6相向的一侧从前至后依次横向栓接有弹力绳85,滑杆82的内侧贯穿滑套81并栓接有夹持板86,可对检测台6上的检测物体进行弹性夹持限位,避免风力较大时,检测台6上的检测物体发生掉落损坏。

滑轨51内腔的中心处栓接有限位台,且限位台位于滑轮58的内侧,且限位台的至高点与滑轨51的至高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对滑轮58向内侧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处理,避免滑轮58之间发生碰撞。

导流槽72的高度由外侧至内依次递增状态分布,可对流经导流槽72内的气流进行导流抬升处理,使气流逐步向上排出并产生下压压力,进风孔74的形状设置为圆形,出风孔75的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出风孔75的横截面积大于进风孔74的横截面积,可使气流在进风孔74和出风孔75内均匀流动。

夹持板86相向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定位槽10,夹持板86相向左侧的四周均栓接有与定位槽10卡接配合的定位杆9,可对夹持板86的四周进行卡紧定位,避免检测物体从夹持板86侧面发生夹持掉落,夹持板86相向的一侧栓接有缓冲垫,增强夹持板86和检测物体之间的夹持缓冲效果,避免夹持板86对检测物体造成挤压变形。

固定箱1的四周均栓接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内腔的两侧均嵌设有螺纹筒,且螺纹筒的内腔竖向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2,可对固定箱1的四周进行均匀受力稳固,提升固定箱1的抗风等级。

检测设备本体4背面顶部的两侧均嵌设有散热座13,散热座13内腔的四周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沿散热座13的中心处呈圆周状结构分布,可对检测设备本体4内部热量进行换气散热。

检测设备本体4背面的底部栓接有检修门14,便于检修人员对检测设备本体4内部部件进行检修和保养,检测设备本体4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栓接有加强条,增强检测设备本体4两侧的抗压强度,避免检测设备本体4两侧受力发生破损。

工作原理:使用者预先将多个紧固螺栓12拧至船体预留螺纹孔内,从而通过固定架11对固定箱1四周进行稳固处理,然后使用者通过控制器3控制伺服电机52进行反转,伺服电机52带动正反螺纹杆53进行反转,则正反螺纹杆53带动两个螺纹套54同步向外侧移动,螺纹套54通过连接座55带动移动座56向外侧移动,滑轮58在滑轨51内滑动,从而移动座56带动连接杆57同步向外侧移动,通过通槽2的配合,从而四根连接杆57同步对检测设备本体4的四周进行拉紧固定,且流经导流座71的风力依次进入导流槽72内,由于导流槽72的高度由外至内依次呈递增状态分布的,根据空气流动学原理,从而气流在导流槽72内被逐步抬升,再通过导流块73的导流处理,气流逐步向上排出,且同时气流由进风孔74进入再由出风孔75流出,可对流经导流座71的风力进行辅助导流处理,同时使用者将待检测物体放置在检测台6之前,使用者预先扣住拉环83带动滑杆82在滑套81内向外拉动,滑杆82带动连接板84带动弹力绳85向外拉伸,则弹力绳85拉伸蓄集弹性势能,然后使用者再将待检测物体放置在夹持板86内侧后,松开拉环83,则弹力绳85拉伸蓄集弹性势能进行释放,则弹力绳85通过带动连接板84带动滑杆82向内侧反弹移动,从而滑杆82带动夹持板86对待检测物体进行弹性夹持,避免风力对待检测物体吹落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