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方法

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方法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一种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底基层、基层、透层和面层;所述透层包括阳离子乳化沥青透层油。本申请的面层、透层、基层、底基层、土基层的相互配合使得路面具备结构强度和结构延展性的平衡,路面结构稳定,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区路面结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263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26427.7

  • 发明设计人 张启亮;曾鸿叶;庞凤府;

    申请日2020-12-22

  • 分类号E01C3/04(20060101);E01C3/02(20060101);E01C7/3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山路3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9:3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路面结构层是指用筑路材料填筑在上路床顶面,供车辆直接在其表面行驶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层。路面不但要承受车轮荷载的作用,而且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蒙古地区为高原高寒地区,但大部分沥青路面结构多为一层结构,这种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路基、沥青混凝土面层,这种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低,行车荷载直接传递到路基,对路基强度要求高,不能满足交通荷载大及交通量增长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原高寒地区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差,基层在高原高寒地区因温度和冻融影响容易形成反射裂缝和强度衰减,造成路面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透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

所述透层包括阳离子乳化沥青透层油。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所述底基层包括土石混合料层。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所述基层为柔性基层。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所述基层包括级配碎石层。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所述基层由下至上包括下基层和上基层,所述下基层和上基层均采用级配碎石层。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所述级配碎石层为柔性碎石层,采用至少2种不同粒径的碎石混合而成。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所述面层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所述面层为悬浮密实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方法,包括:

敷设土基层;

在所述土基层上敷设底基层;

向所述底基层上喷洒透层,使透层渗透底基层后敷设于所述土基层与所述底基层之间;

在所述底基层上敷设基层;

在所述基层上敷设面层。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方法,所述透层的散布量为1.0~2.0L/m

可选地,上述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方法,所述基层采用至少两种不同粒径的碎石混合而成,制成级配碎石,并经压实后形成密实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底基层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均匀分解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基层能够在保证较好的强度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切力,在路幅表面承受过大的压力时能够一定地分解压力到底基层的整体;基层可以支承路面又可以分散路幅的压力,能够弹性连接面层与底基层,以适应高原高寒地区路面复杂的使用情况;透层使基层与面层连接的更加紧密,面层能够保证路面具有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面层、透层、基层、底基层、土基层的相互配合使得路面具备结构强度和结构延展性的平衡。综上,这样的路面结构稳定,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区路面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发明有关的构成。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基层300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100、底基层200、基层300、透层400和面层500;透层400包括阳离子乳化沥青透层400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柔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底基层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均匀分解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基层能够在保证较好的强度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切力,在路幅表面承受过大的压力时能够一定地分解压力到底基层的整体;基层可以支承路面又可以分散路幅的压力,能够弹性连接面层与底基层,以适应高原高寒地区路面复杂的使用情况;透层使基层与面层连接的更加紧密,面层能够保证路面具有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面层、透层、基层、底基层、土基层的相互配合使得路面具备结构强度和结构延展性的平衡。综上,这样的路面结构稳定,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区路面结构。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基层200包括土石混合料层。土石混合料压实后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能够均匀分解上部传递下来的荷载。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层300为柔性基层。基层能够在保证较好的强度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切力,在路幅表面承受过大的压力时能够一定地分解压力到底基层的整体。基层可以支承路面又可以分散路幅的压力,能够弹性连接面层与底基层,以适应高原高寒地区路面复杂的使用情况。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层300包括级配碎石层。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层300由下至上包括下基层和上基层,下基层和上基层均采用级配碎石层。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级配碎石层为柔性碎石层,采用至少2种不同粒径的碎石混合而成。优选地,采用4种不同粒径的碎石混合制成。经压实后形成密实结构,因为级配碎石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且多种粒径的碎石相互混合形成的密实结构能够在保证较好的强度的同时,结构整体呈现柔性而非刚性柔性的基层结构使得路面结构整体具有了较好的变形协调性,能够很好地适应结构变形。采用级配碎石为主要材料,提高了基层的排水性能和抗冲刷性能,且材料吸热储热能力弱,散热能力强,能够很好的起到阻隔热量传输的作用。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的这种特点使得其在高原高寒地区的稳定性,减少路面裂缝变形,增加水稳定性,增加路面结构使用寿命及降低维修成本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面层500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500。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面层500为悬浮密实结构。悬浮密实结构保证路面具有水稳定性好、低温抗裂性和耐久性好的特点。综上,这样的路面结构稳定,能够通过各层将路面受到的作用力均匀的分散,保证路面在长时间、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的使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柔性基层300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方法,包括:

敷设土基层100;

在土基层100上敷设底基层200;

在底基层200上敷设基层300;

向基层300上喷洒透层400,使透层400渗透基层300后敷设于基层300与面层500之间;

在基层300上敷设面层500。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透层400的散布量为1.0~2.0L/m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层300采用至少两种不同粒径的碎石混合而成,制成级配碎石,并经压实后形成密实结构。

以上述依据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