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

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

摘要

本发明涉及隔声保温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胶粘层和增强布层,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由石墨微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纳米滑石粉、纳米级Al(OH)3和发泡剂制备而成,所述增强布层通过胶粘层与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粘合,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在与所述增强布层相对的一面均匀开设有缓冲槽;本发明制得的复合保温板在保温隔声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阻燃性能,在应对季节气温变化和外界压力的过程中,缓冲槽为复合保温板提供形变的缓冲空间,防止对复合保温板造成硬性损坏,提高复合保温板的使用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268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神舟建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15917.4

  • 发明设计人 吕环胜;吕俊杰;

    申请日2020-12-30

  • 分类号E04B1/80(20060101);E04B1/61(20060101);E04B1/82(20060101);B29C48/07(20190101);

  • 代理机构34172 安徽权小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闵兴伍

  • 地址 231241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工业聚集区合肥神舟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内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9:3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声保温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愈发严重,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政策已贯彻到各行各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性产业,建筑领域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急需推进。建筑行业是能耗比例最高的行业,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保温墙体节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建筑保温的材料主要为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有机类保温材料保温隔声效果好,但在未经阻燃处理的高温条件下会燃烧,燃烧过程中往往释放不利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毒气体;其中无机保温材料容易吸水,导致导热系数迅速增大,不利于保温节能,且强度较低,影响使用安全。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发展,节能减排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楼层间的保温、隔声要求也相应提高,以减少楼层上下分户间冷热量的传递,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降低生活噪音,提高居住的舒适度。聚苯乙烯发泡塑料板是常见的隔音阻热保温板,但其易燃,火灾隐患大,并且在拼接时相邻保温板的拼接处容易留有明显的间隙,沙土、灰尘或水泥浆等极易渗透下去,破坏现有结构,并且间隙的存在,让隔音和保温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制得的复合保温板在保温隔声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阻燃性能,在应对季节气温变化和外界压力的过程中,缓冲槽为复合保温板提供形变的缓冲空间,防止对复合保温板造成硬性损坏,提高复合保温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声音在相邻复合保温板安装缝隙中的传播距离,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隔声效果,也能够阻拦下漏沙土、灰尘或水泥浆等,使得复合保温板之间安装平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胶粘层和增强布层,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由石墨微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纳米滑石粉、纳米级Al(OH)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槽为等腰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槽的上底为1.0-1.1mm,下底为13.0-14.0mm,腰长为3.0-4.0mm。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微粒加入到聚苯乙烯树脂颗粒中持续搅拌10-15min,经双螺杆挤出机140-160℃挤出造粒,然后以此为原料,与纳米滑石粉、纳米级Al(OH)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微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纳米滑石粉、纳米级Al(OH)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的一侧侧面设有拼接凸块,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的另一侧侧面设有与所述拼接凸块相配合的抵接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凸块包括一号下阶梯和一号上阶梯,所述抵接凸块设有与所述一号下阶梯相配合的二号下阶梯、与所述一号上阶梯相配合的二号上阶梯。

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与增强布层粘合的一面四周涂覆覆膜剂,在增强布层与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粘合的一面整体涂覆覆膜剂;

b)将步骤a)中涂覆覆膜剂的增强布层与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对齐贴合;

c)滚轴先从增强布层的中间向右滚动压过增强布层,再从靠近增强布层右边1/4处向左滚动压过增强布层;

d)压板从上往下对增强布层进行平压,拭除增强布层和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侧边溢出的覆膜剂,压板的压力为0.3MPa,保压1.0-1.5h,增强布层与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之间的覆膜剂形成胶粘层。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复合保温板的主体部分——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由石墨微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纳米滑石粉、纳米级Al(OH)

2)本发明复合保温板的主体部分——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设有缓冲槽,在应对季节气温变化和外界压力的过程中,为复合保温板提供形变的缓冲空间,防止对复合保温板造成硬性损坏,提高复合保温板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设有拼接凸块和抵接凸块,安装时二号上阶梯与相邻复合保温板的一号上阶梯相抵触,二号下阶梯与相邻复合保温板的一号下阶梯相抵触,抵接凸块与拼接凸块的设置增加了声音在相邻复合保温板安装缝隙中的传播距离,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隔声效果,也能够阻拦下漏沙土、灰尘或水泥浆等,使得复合保温板之间安装平整。

4)本发明先在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的四周涂覆一圈覆膜剂,然后再与整体涂覆覆膜剂的增强布层对齐贴合,并通过滚轴先从增强布层的中间向右滚动压过增强布层、再从靠近增强布层右边1/4处向左滚动压过增强布层的方式排出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与增强布层之间的空气,形成密实可靠的胶粘层,使增强布层与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无缝粘合,粘合效果稳定可靠,尤其是边角部位,制得的复合保温板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与安装对象无缝贴合,不易脱落,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对增强布层进行滚压和平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是本发明的结构标号:

1-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2-胶粘层,3-增强布层,4-缓冲槽,5-一号下阶梯,6-一号上阶梯,7-二号下阶梯,8-二号上阶梯,9-滚轴,10-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胶粘层2和增强布层3,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由石墨微粒、聚苯乙烯树脂颗粒、纳米滑石粉、纳米级Al(OH)

增强布层3通过胶粘层2与所述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粘合,胶粘层2制备步骤为:a)在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与增强布层3粘合的一面四周涂覆覆膜剂,在增强布层3与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粘合1的一面整体涂覆覆膜剂;b)将步骤a)中涂覆覆膜剂的增强布层3与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对齐贴合;c)滚轴先从增强布层3的中间向右滚动压过增强布层3,再从靠近增强布层3右边1/4处向左滚动压过增强布层3;d)压板从上往下对增强布层3进行平压,拭除增强布层3和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侧边溢出的覆膜剂,压板的压力为0.3MPa,保压1.0-1.5h,增强布层3与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之间的覆膜剂形成胶粘层2。

增强布层3可以是无纺布或玻璃网,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在与增强布层3相对的一面均匀开设有缓冲槽4,缓冲槽4为等腰梯形结构,缓冲槽4的上底为1.0-1.1mm,下底为13.0-14.0mm,腰长为3.0-4.0mm。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上下楼层间隔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胶粘层2和增强布层3,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的原料组分和制备步骤、胶粘层2的制备步骤均与实施例1中一致,使用的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挤塑压出成型模具与实施例1不一致,制成的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的一侧侧面设有拼接凸块,石墨聚苯乙烯发泡复合层1的另一侧侧面设有与拼接凸块相配合的抵接凸块,拼接凸块包括一号下阶梯5和一号上阶梯6,抵接凸块设有与一号下阶梯5相配合的二号下阶梯7、与一号上阶梯6相配合的二号上阶梯8。安装时,二号上阶梯8与相邻复合保温板的一号上阶梯6相抵触,二号下阶梯7与相邻复合保温板的一号下阶梯5相抵触,抵接凸块与拼接凸块的设置延长了声音在相邻复合保温板安装缝隙之间的传播路径。

以市售的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作为对照(一号对照、二号对照)检测本发明实施例1-2的复合保温板的性能,各个产品的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各个保温板的技术参数

由表1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2制得的复合保温板与市售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相比,阻燃级别达到A级,隔热保温好,抗压强度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