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

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包括主体和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主体由若干腔体单元连接组成,每个所述腔体单元均为中空密封结构,每个所述腔体单元包括相连的上腔体、下腔体;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单元上。本发明的上腔体浮在水面上,用于将工作平台浮在水面上;腔体单元的下腔体沉在水面下方,用于稳定浮标整体。这种上下分层的结构,能够使浮标体积精巧、重心较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其能够在4级海况下稳定执行科考工作,并且在5级海况下航行不会倾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068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南风科创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61946.6

  • 发明设计人 方励;李京;周子镇;

    申请日2021-02-05

  • 分类号B63B22/00(20060101);B63B22/18(20060101);B63H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韩静粉

  • 地址 100016 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村55号22幢一层106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6: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可简称为浮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的日益重视,对于海洋监测、考察设备的载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海洋浮标是伴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在传统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洋监测新技术。海洋浮标一般分为锚定类型浮标和漂流类型浮标,其中前者浮于海面上,并通过锚固定在指定位置,其易受海上风浪影响产生较大位移偏差;后者是投放在海中随海流漂移的浮体,浮体上栓系不同式样的海流板,使其沿海流流向移动,随机性强,漂流路线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其能够解决浮标受风浪影响产生较大位移偏差,或不能按预定目标路线机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包括主体和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主体由若干腔体单元连接组成,每个所述腔体单元均为中空密封结构,每个所述腔体单元包括相连的上腔体、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统称为腔体);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单元上。

所述腔体单元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两个所述腔体单元的上腔体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艏侧推进器和主推推进器;

所述艏侧推进器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上腔体的前部侧方;

所述主推推进器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且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上腔体的后端。

每个所述下腔体内部设置有电池仓或油仓。

每个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上分别设置有稳定翼。

每个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前后端分别连接有防撞头。

所述防撞头为由远离所述腔体的一端开始切线斜率逐渐变小的曲面锥体。

每个所述防撞头和与其所连接的腔体之间为可拆卸或可折叠连接。

位于所述腔体前端的所述防撞头和与其连接的所述腔体之间通过可折叠连接结构连接,通过所述可折叠连接结构,所述防撞头可由与所述腔体同轴的位置折叠至所述腔体的内侧,也可由所述腔体的内侧扳回至所述腔体的前端且与腔体同轴固连;

和/或,位于所述腔体后端的所述防撞头和与其连接的所述腔体之间通过可折叠连接结构连接,通过所述可折叠连接结构,所述防撞头可由与所述腔体同轴的位置折叠至所述腔体的内侧,且可由所述腔体的内侧扳回至所述腔体的后端与腔体同轴固连。

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支撑架,连接件与支撑架共同形成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用于安装发电机、油箱、仪器箱、天线和其他根据需要安装的监测设备。

每个所述腔体单元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

每个所述连接部为中空流线型结构。

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通过天线稳定装置将天线安装在工作平台上,所述天线稳定装置包括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置有十字交叉万向轴自稳环,所述自稳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天线的安装位,自稳环与配重块相连接,自稳环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自由摆动,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配重块之间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对自稳环的自由摆动起到阻尼、实时平衡作用,使所述自稳环处于动态平衡且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十字交叉万向轴自稳环由第一自稳环、第二自稳环十字交叉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自稳环的两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自稳环上且可绕X轴转动,所述第一自稳环的顶部设置有天线,所述第一自稳环的底部与配重块连接;

所述第二自稳环的两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可绕Y轴转动。

所述第一自稳环为环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自稳环为环形框架结构。

所述第一自稳环的竖直中心线、配重块的竖直中心线与天线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配重块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环,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环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环之间分别通过所述阻尼器连接。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阻尼器为具有弹性的连接件。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自稳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连接轴,所述第二自稳环上设置有与所述横向连接轴适配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横向连接轴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X轴共线。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第二自稳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纵向连接轴,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纵向连接轴适配的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纵向连接轴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Y轴共线。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自稳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座的安装位,所述天线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第一自稳环的底部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配重块连接。

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座本体和加厚件,所述加厚件和所述安装座本体固连,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加厚件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浮标工作时,腔体单元的上腔体浮在水面上,用于将工作平台浮在水面上;腔体单元的下腔体沉在水面下方,用于稳定浮标整体。试验证明,这种上下分层的结构,能够使浮标体积精巧、重心较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其能够在4级海况下稳定执行科考工作,并且在5级海况下航行不会倾覆。此外,该浮标不仅能够半潜式作业,稳定性较高,而且还设置有驱动装置,能够解决浮标受风浪影响较大,不能按预定目标路线巡回的问题。也就是说,该浮标能够满足海洋监测、巡回等需要,既能实现自守定位同时又能按预定目标路线机动,而且稳定性较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浮标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浮标能够实现定位自守和机动组阵

本发明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采用主推推进器和艏侧推进器提供动力,主推推进器为动力浮标提供向前、向后的动力;艏侧推进器为动力浮标提供向左、向右的动力,主推推进器和艏侧推进器组合使该动力浮标的运行轨迹更加直接,动作更灵活;并搭配动力浮标的定位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动力浮标的定位自守,又能按预定目标路线机动灵活,便于后续组阵、巡回监测。

2、本发明浮标结构重心降低,提高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采用左右基本对称的双体结构,且分上下两层半潜式结构,将电池仓或油仓设置在下腔体内,降低重心,起到配重、自稳效果。

3、本发明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通过在上、下腔体上分别设置有稳定翼,能够实现在水面作业,且稳定性较高,在深远海等复杂海况下的生存能力、机动能力和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能力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稳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稳定装置的侧视图。

其中:

1-腔体单元,11-上腔体,12-下腔体,13-连接部,14-防撞头,141-平面结构,15-艏侧推进器,151-保护翼,16-主推推进器,161-保护架,17-稳定翼,18-充电口,

2-连接件,3-支撑架,4-发电机,5-油箱,6-仪器箱,

7-天线,

8-天线稳定装置,

81-安装座,82-第一自稳环,83-第二自稳环,84-固定座,

85-连接杆,86-配重块,87-连接环,88-阻尼器,89-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其具有驱动装置,能够半潜式作业,稳定性较高,从而能够解决浮标受风浪影响较大,不能按预定目标路线巡回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包括主体和驱动装置,主体由若干腔体单元1连接组成,每个腔体单元1均为中空密封结构;在腔体单元1上设置有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

每个腔体单元1包括上腔体11、下腔体12和连接上腔体11与下腔体12的连接部13。每个上腔体11、下腔体12均为圆柱型的中空密封结构;下腔体12设置在上腔体11的正下方。

腔体单元1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布置,两个腔体单元1的上腔体11之间通过连接件2连接。

驱动装置包括艏侧推进器15和主推推进器16。

艏侧推进器15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上腔体11的前部外侧;该艏侧推进器15提供向左、向右的驱动力;主推推进器16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上腔体11的尾部下侧,该主推推进器16提供向前、向后的驱动力。主推推进器16和艏侧推进器15相互配合,实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动力定位,使该动力浮标的运行轨迹更加直接,动作灵活。

下腔体12的内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电池仓或油仓。

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统称为腔体,每个腔体上分别设置有稳定翼17。而且,每个腔体的前后端分别连接有防撞头14。防撞头14为由远离腔体的一端开始切线斜率逐渐变小的曲面锥体。

左上腔体与右上腔体之间通过工作平台上的连接件2连接。连接件2之间设置有支撑架3,连接件2与支撑架3共同形成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用于安装发电机4、油箱5、仪器箱6、天线7和其他根据需要安装的监测设备。

每个腔体单元1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

可见,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设置有左右基本对称布置的两个腔体单元1,从而构成双体结构,且分上下两层。工作状态下,上层腔体(即上腔体11)浮在水面上,下层腔体(即下腔体2)沉在水面下方。试验证明,该结构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体积精巧、重心较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利于保证其能够在4级海况下稳定执行科考工作,并且在5级海况下航行不会倾覆。

从而可见,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在深远海等复杂海况下的生存能力、机动能力和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能力较高。

具体地,该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下水后吃水线为上层腔体(即上腔体)的最低处。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上腔体11、下腔体12均为圆柱筒型的中空密封结构,其中心轴线彼此平行。而且,上腔体11的长度大于下腔体12的长度,且二者中心位置基本上下对齐。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上腔体11、下腔体12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防撞头14。其中:

上腔体11前端的防撞头14和上腔体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下腔体12前端的防撞头14和后端的防撞头14分别与下腔体12可拆卸连接,上述可拆卸连接结构能够便于维修换新,而且,将防撞头14从腔体上拆卸下来,能够缩短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长度尺寸,便于包装和运输,减轻运维保障压力,在使用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时再将防撞头14安装到腔体上即可。

上腔体11后端的防撞头14和上腔体11之间为可折叠连接,上腔体11后端的防撞头14可由与上腔体11同轴的位置折叠至上腔体11的内侧,且可由上腔体11的内侧扳回至上腔体11的后端且与其同轴固连;该可折叠功能通过合页结构或其它类似的铰链连接结构均可实现,该可折叠结构也能够将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缩短,便于包装和运输,减轻运维保障压力。

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通过可折叠、可拆卸的防撞头设计,可将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长度由3.5m减少至2.5m,降低占用空间,能够满足20英尺标准集装箱同时运输两个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要求,减轻了运维保障压力。

具体地,上腔体11的后端、防撞头14的上侧分别设置有平面结构141,以便防撞头14向上腔体11的内侧折叠收纳时,对工作平台让位。

而且,上腔体12的后端、防撞头14的内侧也分别设置有平面结构141,以便防撞头14向上腔体11的内侧折叠收纳时,尽可能地贴合到上腔体11上,节省空间,确保收纳稳定不回弹。

具体地,防撞头14的外部设置有弹性橡胶层。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上腔体11尾部的防撞头14的下侧,分别设置有主推推进器16,该主推推进器16用于提供向前、向后的动力。

优选地,该主推推进器16的外部设置有保护架161,可以有效避免工作环境对动力系统的干扰。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上腔体11的前部外侧分别设置有艏侧推进器15。该艏侧推进器15可提供向左、向右的动力,使该动力浮标的运行轨迹更加直接,动作灵活。

优选地,该艏侧推进器15的前方设置有保护翼151,该保护翼151可设置为水平板状结构,与艏侧推进器15的中心轴线平行,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工作环境对动力系统的干扰。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工作平台包括连接件2和支撑架3。优选地,该连接件2至少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架3的前后两端,且与支撑架3固连。其中:

每个连接件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上腔体11连接;

支撑架3用于安装发电机4(例如柴油发电机)、油箱5、仪器箱6。优选地,该工作平台中的仪器均可快速拆卸和更换。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下腔体12的内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池仓或油仓,这种设计有效降低了重心,将整体重心、浮心在竖直平面内拉开距离,使动力浮标稳定有效的适应恶劣工作环境。

具体地,电池仓内搭载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发电机4可为电池充电,发电机充的电可为工作平台提供不少于40小时的航行工作能力,还可为工作平台搭载的测量系统提供长时间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

具体地,油仓作为油箱5的备用油箱。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每个上腔体11上分别设置有充电口18。

为了方便维护和保养,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推进器、仪器箱、腔体单元、电池仓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拆卸和更换。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上腔体11与下腔体12之间的连接部13设置有多个(例如两个),且均为中空流线型结构。该连接部2的流线型结构有利于减少航行阻力;该连接部2的中空内部分别和与其连接的腔体单元连通,便于走线。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上腔体11、下腔体12上分别设置有稳定翼17,使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在恶劣海况下工作更加稳定。例如:

在上腔体11的中心位置的内、外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板状结构的稳定翼17;

在下腔体12上,靠近前端位置的内、外两侧对称设置有水平板状结构的稳定翼17,靠近后端位置的内、外两侧也对称设置有水平板状结构的稳定翼17;

优选地,上述稳定翼17在前后方向上的竖直平面内的截面均为流线形。

具体地,在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每个腔体单元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铝合金拥有很好的可塑性,易焊接易加工,拥有较好的导热性,方便平台散热,密度低强度高,相较碳纤维、玻璃钢等材质耐撞性更好,加工改造更方便。

综上可见,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为开放式的平台设计,方便搭载各种海洋仪器,也为未来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具体地,上述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中的天线7设置在工作平台尾端的连接件2上。

进一步地,为了使通讯天线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竖直向上姿态,天线7通过天线稳定装置设置在每个上腔体11上。该天线稳定装置请参见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

第二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其与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相比,区别仅在于:

每个防撞头和与其连接的腔体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维修换新,而且,将防撞头从腔体上拆卸下来,能够缩短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长度尺寸,便于包装和运输,减轻运维保障压力,在使用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时再将防撞头安装到腔体上即可;

和/或,每个腔体前端的防撞头14和与其连接的腔体之间通过可折叠连接结构连接,通过可折叠连接结构,防撞头14可由与腔体同轴的位置折叠至腔体的内侧,也可由腔体的内侧扳回至腔体的前端且与腔体同轴固连,该功能可通过合页结构或其它类似的铰链连接结构实现,该可折叠结构也能够将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缩短,便于包装和运输,减轻运维保障压力;

和/或,每个腔体后端的防撞头14和与其连接的腔体之间通过可折叠连接结构连接,通过可折叠连接结构,防撞头14可由与腔体同轴的位置折叠至腔体的内侧,也可由腔体的内侧扳回至腔体的后端且与腔体同轴固连,该功能可通过合页结构或其它类似的铰链连接结构实现,该可折叠结构也能够将半潜式无人自守动力浮标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缩短,便于包装和运输,减轻运维保障压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位置的防撞头和腔体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具体设计。

第三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稳定装置,能够保持天线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第三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稳定装置,包括安装座81,在安装座81上设置有十字交叉万向轴自稳环,自稳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天线的安装位,自稳环与配重块86相连接,配重块86通过自稳环实现自由摆动,安装座81与配重块86之间设置有阻尼器88,阻尼器88对自稳环的摆动起到阻尼、实时平衡作用,使自稳环处于动态平衡且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稳定装置,可用在动力浮标上,安装动力浮标上的天线。当天线在动力浮标自身晃动影响下,或者在风、浪影响下,发生晃动时,由于第一自稳环可绕X轴转动,第二自稳环可绕Y轴转动,从而在配重块的作用下,通过十字交叉万向轴自稳环能够令天线具有姿态补偿的功能,同时在阻尼器的阻尼作用下,令天线能够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的稳定状态,确保天线发射接收扇面基本稳定,提高系统长时间复杂海况下远距离的无线组网通讯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十字交叉万向轴自稳环由第一自稳环82、第二自稳环83十字交叉组成,其中:

第一自稳环82的两端铰接在第二自稳环83上且可绕X轴转动,第一自稳环8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天线7的安装位,第一自稳环82的底部与配重块86连接;

第二自稳环83的两端铰接在安装座81上且可绕Y轴转动。

X轴、Y轴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第一自稳环2的竖直中心线、配重块6的竖直中心线与天线7的竖直中心线重合。

第一自稳环82为环形框架结构,常态下其中心平面为竖直面。

第二自稳环83为环形框架结构,常态下其中心平面为水平面。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配重块86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环87,安装座8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件89,支撑件89与连接环87一一对应,每个支撑件89与连接环87之间分别通过阻尼器88连接。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阻尼器88为弹簧或橡皮筋。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安装位上设置有固定座84,固定座84和天线7连接。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第一自稳环82的底部中心通过连接杆85与配重块86连接。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第一自稳环8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横向连接轴,第二自稳环83上设置有与该横向连接轴适配的第一轴承,两个横向连接轴的中心轴线均与上述X轴共线(或者说,两个第一轴承的转动中心线均与上述X轴共线),从而令第一自稳环82能够绕横向中心轴自由转动;第二自稳环83的两端设置有纵向连接轴,安装座81上设置有与该纵向连接轴适配的第二轴承,两个纵向连接轴的中心轴线均与上述Y轴共线(或者说,两个第二轴承的转动中心线均与上述Y轴共线),从而令第二自稳环83能够绕纵向中心轴自由转动。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安装座81包括安装座本体和加厚件,加厚件和安装座本体固连,加厚件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自稳环83铰接的铰接孔。

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

安装座81为环形板状框架结构,优选采用矩形框结构或圆形框结构,第一自稳环82和第二自稳环83均设置在安装座81的中心通孔内;

第二自稳环83为环形框架结构,优选采用圆形圈结构,常态下其中心平面(具体是指与该环形框架结构的中心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且位于该环形框架结构的两侧孔口之间的平面)为水平面,第一自稳环82设置在第二自稳环83的中心通孔内;

第一自稳环82为环形框架结构,优选采用圆形圈结构,常态下其中心平面(具体是指与该环形框架结构的中心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且位于该环形框架结构的两侧孔口之间的平面)为竖直面,第一自稳环82采用环形框架结构,不仅有利于减轻装置重量,而且便于在第一自稳环82上设置安装结构。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安装座81、第一自稳环82、第二自稳环83的具体结构可以多种可选方案,例如:

安装座81还可以是铰接在第二自稳环83两侧的一对连接件;

第二自稳环83还可以是半环形结构,该半环形结构的中间位置与安装座81铰接,两端位置分别与第一自稳环82铰接;

第一自稳环82还可以是球形结构。

所以,本发明对于安装座81、第一自稳环82、第二自稳环83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其只要能够令天线7在配重块86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的稳定状态即可。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第一自稳环82的顶部安装位上设置有固定座84,固定座84和天线7螺纹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自稳环82和天线7之间的连接方式,或者说固定座84和天线7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选方案,例如还可以是插接、卡扣连接,或者还可以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第一自稳环82的底部中心通过连接杆85与配重块86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还包括连接环87、支撑件89和阻尼器88。其中:配重块86上设置有若干个(优选为四个)连接环87,安装座81上设置有若干个(优选为四个)支撑件89,支撑件89与连接环87一一对应,每个支撑件89与连接环87之间分别通过阻尼器88连接。

优选地,若干个连接环87以连接杆85为中心,在配重块86上均匀分布;若干个阻尼器88为相同大小的弹簧或橡皮筋,常态下为水平布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从而可见,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通过连接环87、支撑件89和阻尼器88能够实现自稳定功能,能够防止该天线稳定装置在恶劣工作环境下有较剧烈的变化,能够最大限度消除因恶劣天气等因素引起的天线无规则晃动,从而达到天线最优的工作状态,保障通信稳定。

具体地,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安装座81、第一自稳环82、第二自稳环83、连接杆85、连接环87和支撑件89均采用铝材质;配重块86采用铅制的圆球,其密度大于铝材质。

从而可见,在上述天线稳定装置中,通过连接环87、支撑件89和阻尼器88能够实现自稳定功能,能够防止该天线稳定装置在恶劣工作环境下有较剧烈的变化,能够最大限度消除因恶劣天气等因素引起的天线无规则晃动,从而达到天线最优的工作状态,保障通信稳定。

当天线在动力浮标自身晃动的影响下,或者在风、浪影响下,发生晃动时,由于天线稳定装置中的第一自稳环可绕横向中心轴转动,第二自稳环可绕纵向中心轴转动,从而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能够令天线具有姿态补偿的功能,令天线能够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的稳定状态,确保天线发射接收扇面基本稳定,提高系统长时间复杂海况下远距离的无线组网通讯的可靠性。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