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

一种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于冬末至早春时期对种植地进行深耕晒垡,并清除种植地病株残体及周边杂草;晒垡后将石灰均匀撒施于种植地表面;接着在3天内进行耙地,耙地完成后继续晒垡15天以上;2)烟苗移栽后于始见病斑开始交替喷施以下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30%苯甲•丙环唑EC及75%肟菌酯戊唑醇。本发明结合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的传播特性,从烟苗移栽前到大田种植期管理两个不同阶段进行抗菌处理,在冬末至早春时对种植地进行深耕晒垡并消毒,延长了晒垡时间,有利于更好的杀死烟草靶斑病病原孢子;在移栽后交替施用不同的杀菌药剂,避免烟株产生耐药性,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保证了烟草种植的安全性。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草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靶斑病病原菌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哥斯达黎加、美国和、南非和意大利等地均有发生,危害严重。该病于2005年首次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大面积发生,于2006年被正式报道。自发现后其发生流行趋势不断加重,其中辽宁省内以丹东市、铁岭市最为严重,其已成为该地区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西南烟区的贵州省也有零星发生。烟草靶斑病菌不仅能够侵染烟草,对番茄、茄子、甜菜等许多作物也能形成危害,给多种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很大阻碍。烟草靶斑病主要侵染烟草叶片,在苗期到大田成熟期均可发生,该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形成病斑,病斑坏死部分易碎形成穿孔,发生严重时病斑连片,并且病害流行速度较快,一旦发生迅速蔓延,连片发生造成烟叶质量和产量的降低,对烟草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属于无性型真菌,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侵染烟草的根茎部,引起立枯病。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科,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胶膜菌目,亡革菌属,在烟草上引起靶斑病。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来源。越冬病菌在温度高于25℃和高湿的条件下可产生担孢子,并靠气流扩散传播至烟株上侵染为害担孢子萌发后可直接侵入烟草叶片以完成初侵染植株发病后,从病部长出的气生菌丝扩展到病组织附近的叶片上继续侵染,也可通过病健叶片的接触侵染邻近的植株,进行再侵染另外,由病部形成的落入土中的菌核通过雨水反溅也可进行再侵染同时担孢子借风力传播也可侵染其它植株,进行再侵染。适温高湿的环境、气传雨传的特点决定了该病的突发性。烟草靶斑病病原孢子生命力强,有过发病史的田块防治难度较大。

因此,研究一种能有效防治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治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处理:

于冬末至早春时期对种植地进行深耕晒垡,并清除种植地病株残体及周边杂草;晒垡后将石灰均匀撒施于种植地表面;接着在3天内进行耙地,耙地完成后继续晒垡15天以上;

2)烟苗移栽后管理:烟苗移栽后于始见病斑开始交替喷施以下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30%苯甲•丙环唑EC及75%肟菌酯戊唑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合烟草靶斑病病原菌的传播特性,从烟苗移栽前到大田种植期管理两个不同阶段进行抗菌处理, 在冬末或早春时对种植地进行深耕晒垡并消毒,延长了晒垡时间,有利于更好的杀死烟草靶斑病病原孢子;在移栽后交替施用不同的杀菌药剂,避免烟株产生耐药性,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保证了烟草种植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一种防治烟草靶斑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处理:

于冬末至早春时期对种植地进行深耕晒垡,并清除种植地病株残体及周边杂草;晒垡后将石灰均匀撒施于种植地表面;接着在3天内进行耙地,耙地完成后继续晒垡15天以上;

2)烟苗移栽后管理:烟苗移栽后于始见病斑开始交替喷施以下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30%苯甲•丙环唑EC及75%肟菌酯戊唑醇。

所述井冈霉素水剂、苯甲•丙环唑EC及肟菌酯戊唑醇的喷施量均为100-150ml /亩。

所述步骤2中,在种植地出现发病烟苗时,及时清除病叶并对烟田喷施25-35%的苯甲•丙环唑EC,喷施量为20-25ml/亩。

所述步骤2中,药剂之间喷施间隔为7-10天。

所述步骤1中,所述石灰的撒施量为150-200kg/亩。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于2月初对烟田深翻土壤晒垡;在深翻前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及植烟地块周边杂草;晒垡后每亩采用200kg石灰均匀撒施于大田表面;一天后进行耙地,完成后继续晒垡15天;烟苗移栽进入大田后,在发现有烟苗出现病斑时,交替喷施10%井冈霉素水剂、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25%肟菌酯•50%戊唑醇;发现有烟苗出现田间症状时,及时喷施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后及时清除病叶并对病叶进行集中消毒处理。

实施例2

于1月中旬对烟田深翻土壤晒垡;在深翻前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及植烟地块周边杂草;晒垡后每亩采用150kg石灰均匀撒施于大田表面;2天后进行耙地,完成后继续晒垡20天;烟苗移栽进入大田后,在发现有烟苗出现病斑时,及时交替喷施10%井冈霉素水剂、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25%肟菌酯•50%戊唑醇;发现有烟苗出现田间症状时,及时喷施25%苯甲•丙环唑EC(爱苗)后及时清除病叶并对病叶进行集中消毒处理。

实施例3

于12月中旬对烟田深翻土壤晒垡;在深翻前后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及植烟地块周边杂草;晒垡后每亩采用200kg石灰均匀撒施于大田表面;3天后进行耙地,完成后继续晒垡30天;烟苗移栽进入大田后,在发现有烟苗出现病斑时,交替喷施10%井冈霉素水剂、30%苯甲•丙环唑EC(爱苗)、25%肟菌酯•50%戊唑醇;发现有烟苗出现田间症状时,及时喷施35%苯甲•丙环唑EC(爱苗)后及时清除病叶并对病叶进行集中消毒处理。

试验例

一、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太忠乡,试验地块为2016年靶斑病发病严重地块,种植烤烟品种为云烟87。按照实施例1~3设置实验组1~3和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田间管理的对照组4,每个处理200株,各处理之间设置1行保护行,共10个小区,种植烤烟2000株,试验面积576m

二、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施药前先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每个处理随机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3株,调查全株叶片,记录病级、病株数。首次施药后7天调查发病情况;第2 次施药前调查发病情况,施药后7天调查发病情况;第2 次施药前调查发病情况,施药后7天调查发病情况。

按照GB/T 23222-2008的分级标准,于第一次喷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烟草靶斑病病情分级标准: 0 级,全叶无病; 1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 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6% ~ 10%; 5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1% ~ 20%; 7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1% ~40%; 9 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41%以上。

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该病级值)/(最高病级×总叶数)×100

相对防效 =(对照病指增长率 - 处理病指增长率)/对照病指增长率× 100%。

三、各处理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调查

在收获期,各处理按烤烟分级标准和烤烟各等级价格分别计算经济效益。

四、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运用SPSS16.0和Excel 2013等软件对各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五、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各处理与对照组病害防治效果数据如表1所示,实验组各处理与对照组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对比数据如表2所示。

表1实验组1-3与对照组的防治效果

表2实验组1-3与对照组烤烟经济性状数据

由表1可知,本发明防治方法在3次调查中防效始终保持在60%以上,最终的防效分别达78.5%、76.77%和66.5%,说明本方法对烟草靶斑病具有相对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发病初期喷施防治靶斑病的发生和蔓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