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带技术领域,包括基材层,基材层一面依次涂有可重工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一,基材层另一面依次涂有高粘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二。该双面胶带采用五层结构设计,同时兼顾可重工性、高粘性和易剥离性。本发明具有双面粘性差异性,切双面粘性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节,高粘面粘性可达到2000gf/25mm以上,可重工面粘性范围可达10‑1200gf/25mm,且在无需加热和快速剥离的情况下(30m/min)对被贴物不会有残胶和残留,可有效解决常规双面胶带存在的再剥离性差、粘着力小和可重工面粘性范围窄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801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羽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03530.9

  • 申请日2021-01-26

  • 分类号C09J7/25(20180101);C09J7/38(20180101);C09J133/00(20060101);C09J11/06(20060101);C09J11/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870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林合

  • 地址 642150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金鹅镇环城东路22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1:4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重工双面胶带主要运用于电子终端产品零部件的制程与组装过程中。常规的双面胶带在制程和组装过程中,在一侧固定贴合于支撑表面后,另一侧没有很好的再剥离性,导致固定于其上的小的电子配件无法在较好固定的同时,可以轻易的被快速拨起而保证电子元件上没有胶的残留,所以导致胶带只能使用一次,易对电子元件造成残胶污染,增加产品的清洗,降低工作效率,且存在粘着力小和可重工面粘性范围窄的问题。鉴于此,提供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常规双面胶带存在的再剥离性差、粘着力小和可重工面粘性范围窄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基材层一面依次涂有可重工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一,基材层另一面依次涂有高粘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二。

进一步地,基材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三醋酸纤维素(TAC),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进一步地,基材层的厚度为12-125um,优选为50um。

进一步地,可重工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90-110份丙烯酸树脂、0.5-5份异氰酸酯、0.01-5份环氧树脂、0-10份增粘树脂和10-50份溶剂。

进一步地,可重工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丙烯酸树脂、3份异氰酸酯固化剂、1份环氧固化剂、5份增粘树脂和30份溶剂。

进一步地,可重工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100um,优选为25um。

进一步地,高粘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85-110份丙烯酸树脂、0.5-2份异氰酸酯固化剂、5-30份增粘树脂、10-50份溶剂。

进一步地,高粘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丙烯酸树脂、0.5份异氰酸酯固化剂、20份增粘树脂和30份溶剂。

进一步地,高粘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100um,优选为25um。

进一步地,可重工压敏胶层和高粘压敏胶层中的增粘树脂均为萜烯酚醛树脂或松香增粘树脂。

进一步地,可重工压敏胶层和高粘压敏胶层中的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乙酸乙酯和甲苯按照重量份数比为1:1组成的混合溶剂。

进一步地,离型膜层一和离型膜层二均为PET有机硅离型膜。

进一步地,离型膜层一厚度为25-125um,优选为75um。

进一步地,离型膜层二厚度为25-125um,优选为25u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采用五层结构设计,同时兼顾可重工性、高粘性和易剥离性。基材层一面依次涂有可重工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一,制得该双面胶带的可重工面。使用时,可重工面朝上,可以在电子产品组装过程中起到传送和固定作用,电子元件贴于可重工面,在不需要固定的时候可以轻易的快速拿开,并且电子元件不会受到胶带的污染,同时可重工面因其极高的在剥离性,可以重复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基材层另一面依次涂有高粘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二,制得该双面胶带的高粘面,高粘面可完美贴合于支撑表面,并保证极高的持粘性,保证胶带不会与被贴面之间产生移动和位移。通过可重工面和高粘面的配合使用,使得电子元件的多次贴合固定的时候保持高粘性,并保证高的可移除性;本发明提供的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具有双面粘性差异性,切双面粘性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可重工面,可以多次重复剥离粘贴,且在无需加热和快速剥离的情况下(30m/min)对被贴物不会有残胶和残留,粘性范围可调节,范围广,粘性范围可在10-1200gf/25mm;高粘面粘性强,有很好的贴合性和持粘性,根据配方调节,粘性可达到2000gf/25mm以上。

上述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涂层胶的制备

(1)按照可重工压敏胶层的配比组成称取各种原料,将丙烯酸树脂和溶剂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15-30分钟,再加入增粘树脂,继续搅拌10-20分钟,最后依次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和环氧固化剂,继续搅拌10-20分钟,制得可重工压敏涂层胶;

(2)按照高粘压敏胶层的配比组成称取各种原料,将丙烯酸树脂和溶剂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15-30分钟,再加入增粘树脂,继续搅拌10-20分钟,最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继续搅拌10-20分钟,制得高粘压敏涂层胶;

步骤二、涂层的制备

(1)将步骤一制得的可重工压敏涂层胶均匀涂布于基材层的一面,然后贴合离型膜层一;

(2)将步骤一制得的高粘压敏涂层胶均匀涂布于基材层的另一面,然后贴合离型膜层二,即可制得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实用性强,制得的双面胶带具有可重工性、高粘性和易剥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其中,1、离型膜层一;2、可重工压敏胶层;3、基材层;4、高粘压敏胶层;5、离型膜层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基材层一面依次涂有可重工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一,基材层另一面依次涂有高粘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二。

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厚度为50um。

可重工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丙烯酸树脂、3份异氰酸酯固化剂、1份环氧固化剂、5份萜烯酚醛树脂、15份乙酸乙酯和15份甲苯。

可重工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5um。

高粘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丙烯酸树脂、0.5份异氰酸酯固化剂、20份松香增粘树脂、15份乙酸乙酯和15份甲苯。

高粘压敏胶层的厚度为25um。

离型膜层一为PET有机硅离型膜,厚度为75um。

离型膜层二为PET有机硅离型膜,厚度为25um。

本实施例1的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涂层胶的制备

(2)按照可重工压敏胶层的配比组成称取各种原料,将丙烯酸树脂和溶剂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15分钟,再加入增粘树脂,继续搅拌10分钟,最后依次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和环氧固化剂,继续搅拌10分钟,制得可重工压敏涂层胶;

(2)按照高粘压敏胶层的配比组成称取各种原料,将丙烯酸树脂和溶剂加入容器中,室温下搅拌15分钟,再加入增粘树脂,继续搅拌10分钟,最后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继续搅拌10分钟,制得高粘压敏涂层胶;

步骤二、涂层的制备

(1)将步骤一制得的可重工压敏涂层胶均匀涂布于基材层的一面,然后贴合离型膜层一;

(2)将步骤一制得的高粘压敏涂层胶均匀涂布于基材层的另一面,然后贴合离型膜层二,即可制得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基材层的厚度为12um,可重工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9um,高粘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9um,可重工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丙烯酸树脂、3份异氰酸酯固化剂、1份环氧固化剂、15份乙酸乙酯和15份甲苯,其余各组分的参数均相同。

本实施例2提供的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基材层的厚度为25um,可重工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00份丙烯酸树脂、3份异氰酸酯固化剂、0.5份环氧固化剂、15份乙酸乙酯和15份甲苯,其余各组分的参数均相同。

本实施例3提供的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可重工压敏胶层的厚度为80um,离型膜层二厚度为100um,其余各组分的参数均相同。

本实施例4提供的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高粘压敏胶层的厚度为75um,离型膜层一厚度为30um,其余各组分的参数均相同。

本实施例5提供的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可重工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20um,高粘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10um,其余各组分的参数均相同。

本对比例1提供的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基材层为聚乙烯薄膜,高粘压敏胶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90份丙烯酸树脂、0.5份异氰酸酯固化剂、25份石油树脂、15份乙酸乙酯和15份甲苯。

本对比例2提供的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3提供了一种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离型膜层一厚度为15um,离型膜层二厚度为135um,其余各组分的参数均相同。

本对比例3提供的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4提供了一种双面胶带,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离型膜层一和离型膜层二均为非硅离型膜,其余各组分的参数均相同。

本对比例4提供的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验例1

为了考察本发明制得的易剥离的可重工易双面胶带的性能,采用博莱德BLD-1007胶带粘性测试机测试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的粘性大小,采用高速剥离力试验机测试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的剥离效果。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制得双面胶带的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1可知,实施例1-5的高粘面粘性均优于对比例1-4,实施例1-5均具有极强的持粘性(高达2000gf/25mm以上);另一方面,可重工面粘性范围广(50-900gf/25mm),通过可重工压敏胶层的配方和厚度不同,可进一步扩大可重工面粘性至10-1200gf/25mm,且本发明制得的双面胶带移除过程中无需加热,表明极强的再剥离性。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得的易剥离的可重工双面胶带具有极强的持粘性和再剥离性,且剥离效果佳。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