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及制备工艺

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及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及制备工艺,本发明提出配方的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由传统柠檬酸盐改为以磷酸盐为主要导电盐,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主要为PH缓冲剂,提高了铸液的稳定性,在100L电铸槽内可达到连续生产产品30公斤,无产品表面产生杂质结晶胡现象出现,添加剂以氯化铵和盐酸乙二胺为主要成分,与主盐氰化亚金钾络合,形成更稳定的金属络合离子,增加了浓度极化和电化学极化,镀层更为细致,产品硬度和光洁度较传统配方有明显质量提升,整体合格率由原来的90%提升到95%,本发明提出的铸药水制备工艺,经过严格的原材料规范限定,降低了生产不符合规格的产品数量,同时制备较为简单,便于工人操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0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科尔贵金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45002.9

  • 发明设计人 黄国刚;向佳;

    申请日2020-11-10

  • 分类号C25D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398 杭州惟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辉

  •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萧绍东路16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8: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硬金电铸药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今电镀3D硬金首饰,有效地改变了首饰的纹理、质感,对首饰起到美化的作用,在电镀3D硬金首饰时电镀液是必不可少的,而现今的电镀液大多都是采用柠檬酸盐作为主要导电盐,但是使用柠檬酸盐作为导电盐电铸首饰过程和电铸的首饰都会出现很多问题,

硬度不稳定,因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产品在电铸过程中,低电流密度部位电金速度慢,导致产品厚薄不均匀或硬度存在差异。

产品表面光洁度差,特别是形状不规则的吊坠类产品,容易因高电流密度区域电流过载导致局部结晶过快形成柱状金,产生产品表面“起颗粒”的现象,增加了后续加工的难度甚至产生废品。

铸液稳定性低、寿命短,易结晶,因为传统配方使用的是以柠檬酸钾为主的柠檬酸盐体系导电盐,其缺陷为铸液稳定性差,以100L电铸槽为例,连续生产15公斤产品后,出现电铸件表面生成杂质结晶的概率高达20%,杂质结晶会产生在正在电铸的产品铸层上,不易发现,导致最终产品形成不规则几何状凹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及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包括以下重量原料组成:

氰化亚金钾1500g、氯化铵700g、磷酸二氢钾3505g、盐酸乙二胺250g、甘氨酸7g、磷酸氢二钾5500。

优选的,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组成:

S1:将700g氯化铵加入A烧杯中,同时向A烧杯中加入三升去离子水进行搅拌;

S2:将5g磷酸二氢钾放入A三角烧瓶中,加入一升去离子水进行搅拌;

S3将S2制备的磷酸溶液倒入S1制备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注入去离子水定量为五升;

S4:将250g盐酸乙二胺加入B烧杯内,同时向B烧杯内加入三毫升去离子水;

S5:将7g甘氨酸倒入B三角烧杯中,加入一升去离子水进行搅拌;

S6:将S4制备的甘氨酸溶液倒入S3制备的盐酸乙二胺内,同时注入去离子水定量为五升;

S5:将S3制备的混合溶液和S5制备的混合溶液倒入塑料桶内搅拌混合,混合后形成硬金添加机,密封待使用。

S6:将磷酸二氢钾3500g和磷酸氢二钾5500g加入电铸钢内加入纯水溶解。

S7:向S6溶解的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内加入氰化亚金钾1500g,加入硬金添加机2500毫升,控温至38℃,制备结束。

优选的,S3具体为,将S2制备的磷酸溶液倒入S1制备的氯化铵溶液中时需要边倒入边搅拌,完全倒入后注入去离子水定量,继续搅拌,直至溶液完全清澈。

优选的,S5具体为,将S3制备的混合溶液和S5制备的混合溶液倒入塑料桶内时实用滤纸进行过滤。

优选的,S6:具体为,磷酸二氢钾3500g和磷酸氢二钾5500g加入电铸钢内加入纯水溶解,需要保持温度为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及制备工艺,本发明提出配方的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由传统柠檬酸盐改为以磷酸盐(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为主要导电盐,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主要为PH缓冲剂,提高了铸液的稳定性,经过多批次实际生产验证,在100L电铸槽内可达到连续生产产品30公斤,无产品表面产生杂质结晶胡现象出现,材料成本和因回收老化铸槽铸液而产生的黄金损耗成本直接下降33%;

添加剂以氯化铵和盐酸乙二胺为主要成分,与主盐氰化亚金钾络合,形成更稳定的金属络合离子,增加了浓度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使金的沉积速度减慢,镀层更为细致,产品硬度和光洁度较传统配方有明显质量提升,整体合格率由原来的90%提升到95%。

本发明提出的铸药水制备工艺,经过严格的原材料规范限定,降低了生产不符合规格的产品数量,同时制备较为简单,便于工人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及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原料组成:

氰化亚金钾1500g、氯化铵700g、磷酸二氢钾3505g、盐酸乙二胺250g、甘氨酸7g、磷酸氢二钾5500。

预期效果:本发明提出的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配方,由传统柠檬酸盐改为以磷酸盐(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为主要导电盐,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主要为PH缓冲剂,提高了铸液的稳定性,经过多批次实际生产验证,在100L电铸槽内可达到连续生产产品30公斤,无产品表面产生杂质结晶胡现象出现,材料成本和因回收老化铸槽铸液而产生的黄金损耗成本直接下降33%;

添加剂以氯化铵和盐酸乙二胺为主要成分,与主盐氰化亚金钾络合,形成更稳定的金属络合离子,增加了浓度极化和电化学极化,使金的沉积速度减慢,镀层更为细致,产品硬度和光洁度较传统配方有明显质量提升,整体合格率由原来的90%提升到95%。

实施例二:

一种改进型3D硬金电铸药水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组成:

S1:将700g氯化铵加入A烧杯中,同时向A烧杯中加入三升去离子水进行搅拌;

S2:将5g磷酸二氢钾放入A三角烧瓶中,加入一升去离子水进行搅拌;

S3将S2制备的磷酸溶液倒入S1制备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注入去离子水定量为五升;

S4:将250g盐酸乙二胺加入B烧杯内,同时向B烧杯内加入三毫升去离子水;

S5:将7g甘氨酸倒入B三角烧杯中,加入一升去离子水进行搅拌;

S6:将S4制备的甘氨酸溶液倒入S3制备的盐酸乙二胺内,同时注入去离子水定量为五升;

S5:将S3制备的混合溶液和S5制备的混合溶液倒入塑料桶内搅拌混合,混合后形成硬金添加机,密封待使用。

S6:将磷酸二氢钾3500g和磷酸氢二钾5500g加入电铸钢内加入纯水溶解。

S7:向S6溶解的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内加入氰化亚金钾1500g,加入硬金添加机2500毫升,控温至38℃,制备结束。

具体而言,S3具体为,将S2制备的磷酸溶液倒入S1制备的氯化铵溶液中时需要边倒入边搅拌,完全倒入后注入去离子水定量,继续搅拌,直至溶液完全清澈。

具体而言,S5具体为,将S3制备的混合溶液和S5制备的混合溶液倒入塑料桶内时实用滤纸进行过滤。

具体而言,S6:磷酸二氢钾3500g和磷酸氢二钾5500g加入电铸钢内加入纯水溶解,需要保持温度为40℃。

预期效果:本发明提出的铸药水制备工艺,经过严格的原材料规范限定,降低了生产不符合规格的产品数量,同时制备较为简单,便于工人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