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制备工艺及蚕丝制品

一种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制备工艺及蚕丝制品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制备工艺及蚕丝制品,该工艺如下步骤:1)、选择具有抑菌功效的药材为原材,并研磨成粉末状;2)、将步骤1)的药材粉末、水、及交联型粘合助剂混合,得到浓度为15%~22%的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3)、将蚕丝纤维浸入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中,同时升温至45~50℃后,保温浸泡时间为180~240min;4)、接着将蚕丝纤维自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捞出,并在150±5℃烘炉中进行烘干。本发明一方面不但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环保无害,提高了蚕丝作为填充物或织物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到的蚕丝拥有更持久的抑菌效果,而且耐水洗,数次水洗后蚕丝纤维依旧具备抑菌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3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72861.9

  • 发明设计人 周佳园;

    申请日2020-12-25

  • 分类号D06M13/00(20060101);D06M15/01(20060101);D06M10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103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方中

  • 地址 215231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318国道188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8: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蚕丝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制备工艺,同时还涉及由蚕丝纤维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所制成的蚕丝制品。

背景技术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一种天然纤维,同时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原状,内胎不结饼,不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

例如蚕丝被,它是一种以蚕丝绵为填充物的睡眠所必需的用品,蚕丝绵一般分为两种:桑蚕丝绵和柞蚕丝绵。桑蚕丝绵:桑蚕茧(家蚕结的茧子)所缫 (剥)的丝绵称为桑蚕丝绵;柞蚕丝绵:野生蚕结的茧子所缫(剥)的丝绵称为柞蚕丝绵。蚕丝绵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和含有丝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所组成,因此对人体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等功能,并且蚕丝绵作为填充物的被子,以轻、松、柔为特点,及具有贴身、保暖、透气、保健等优点,因此,是一种促进睡眠、保证睡眠质量的被子,同时也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蚕丝在温湿的气候条件下,极容易受到霉菌、细菌等微生物的攻击,使得蚕丝制品发生质变,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也大幅度影响其使用价值。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缺陷,市场上也出现了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制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抑菌功效,但是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不能水洗,一旦水洗后,抑菌功效基本丧失,因此,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制备工艺。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蚕丝纤维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所制成的蚕丝制品。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具有抑菌功效的药材为原材,并研磨成粉末状,并搅拌混合均匀;

2)、将步骤1)的药材粉末、水、及交联型粘合助剂混合,得到浓度为15%~22%的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

3)、将蚕丝纤维浸入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中,同时升温至45~50℃后,保温浸泡处理,且浸泡时间为180~240min;

4)、接着将蚕丝纤维自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捞出,并在150±5℃烘炉中进行烘干。

优选地,在步骤1)中,药材选取辣木籽、苦参、蛇床子、地肤子、茯苓、土槿皮、山银花、黄芩、黄柏中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药材选取辣木籽、苦参、蛇床子、茯苓、山银花和黄芩,然后将粉末混合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所选取的药材按以下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18~41%的辣木籽、15~22%的苦参、16~24%的蛇床子、5~11%的茯苓、2~5%的山银花、5~12%的黄芩。在此比例下,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带来良好的抑菌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步骤2)中先将药材粉末完全溶于水后,再与交联型粘合助剂混合。这样更有利于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的混合。

优选地,在步骤3)中在加热炉内进行蚕丝纤维的浸泡。

进一步的,加热炉的炉盖闭合设置,蚕丝纤维在一个闭合的腔体内进行浸泡。避免药物挥发。

本例中,保温浸泡时间为200±5min。此时,效果最佳,而且节约成本。

此外,在步骤4)捞出时,在浸泡液的上方将表面沥干,然后送入烘炉。降低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的损耗。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制品,其由权上述的蚕丝纤维制作而成。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一方面用中草药作为抑菌剂的原材,不但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环保无害,提高了蚕丝作为填充物或织物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由获得的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对蚕丝纤维进行浸泡,能够使得到的蚕丝拥有更持久的抑菌效果,而且耐水洗,数次水洗后蚕丝纤维依旧具备抑菌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的蚕丝纤维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具有抑菌功效的药材为原材,并研磨成粉末状,其中所选取的药材按以下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39%的辣木籽、21%的苦参、19%的蛇床子、7%的茯苓、4%的山银花、10%的黄芩,并搅拌混合均匀;

2)、将步骤1)的药材粉末、水、及交联型粘合助剂混合,其中先将药材粉末完全溶于水后,再与交联型粘合助剂混合,最后得到浓度为20%的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

3)、将蚕丝纤维浸入含有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的加热炉,并盖上炉盖,同时升温至45~50℃后,保温浸泡处理,且浸泡时间为200±5min;

4)、接着将蚕丝纤维自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捞出,并在加热炉内沥干表面的液体,然后取出送入150±5℃烘炉中进行烘干。

因此,由上述步骤所获得的蚕丝纤维具有中草药抑菌功效,而且还具有耐水洗的功效,例如,将上述的蚕丝纤维制成蚕丝制品,再经过30次模拟水洗后 (模拟水洗的条件为水温30℃,单次洗涤时间30min,洗衣机转速800r/min),按GB/T20944.3~2008振荡法进行测试,且结果如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制作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选取的药材按以下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35%的辣木籽、22%的苦参、23%的蛇床子、5%的茯苓、5%的山银花、5%的黄芩。

同时所获得中草药交联型抑菌处理剂的浓度为22%。

按GB/T20944.3~2008振荡法进行测试,且结果如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