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

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包括隧道主体,隧道主体两端与工作井相连通,隧道主体中设有车道板,隧道主体被车道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车行道,隧道主体的下层并排依次设置有滑梯间/楼梯间、疏散通道、救援车道以及管廊,所述滑梯间/楼梯、所述疏散通道、所述救援车道以及所述管廊之间相互隔开,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滑梯间/楼梯之间设有车道疏散口,所述滑梯间/楼梯与所述疏散通道之间设有第一防火门,所述疏散通道与所述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二防火门,所述救援车道两端设有救援车出入口。本发明中疏散通道独立设置,保证了疏散通道封闭性,有利于整个通道正压状态的维持,避免了两侧漏风情况。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隧道安全疏散和建筑防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工程数量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交通部发布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路隧道19067处、1896.66万米,其中特长隧道1175处、521.75万米,长隧道4784处、826.31万米。公路隧道的建设为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隧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隧道火灾时人员疏散的安全性问题。由火灾导致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部分事故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公路隧道的人员疏散通道作为火灾事故时人员的逃生通道,其合理布局和防烟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在水下公路隧道领域,单层盾构隧道一般采用车道板下疏散方式,车道板下设有疏散通道(用于通行救援车辆和行人)、楼梯间/滑梯间和廊道,车行道一般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处车道疏散口,车道疏散口连通板下楼梯间/滑梯间。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通过车道疏散口进入楼梯间/滑梯间,再从楼梯间/滑梯间进入疏散通道向隧道两端工作井逃生。为保障人员疏散安全,需保证疏散通道保持正压状态,一般在隧道两端工作井设加压风机对疏散通道进行加压送风。

上述疏散通道设置方式在应用在长隧道、特长隧道工程时存在三大问题:①加压送风效果差,安全通道两端不封闭,为救援车辆进出隧道出入口,大量加压送风气流通过两端泄压至室外;②疏散通道断面大、体积大,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很大,存在通风设备容量大、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疏散通道断面风速过大,影响人员疏散通行的问题;③疏散通道漏风点多,安全通道整体维持正压困难,对人员疏散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在解决传统疏散通道设置形式加压送风效果差、正压维持困难、设备选型困难、安装空间大、人员疏散安全性差等问题的同时,无需破坏和影响隧道车道板下整体结构,具有加压送风效果好、维持通道正压效果好、安全可靠的优点,可有效阻止隧道烟气进入逃生通道,为人员疏散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提高了长隧道、特长隧道运营安全性和防火抗灾能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包括隧道主体,所述隧道主体两端与工作井相连通,所述隧道主体中设有车道板,所述隧道主体被车道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车行道,所述隧道主体的下层并排依次设置有滑梯间/楼梯间、疏散通道、救援车道以及管廊,所述滑梯间/楼梯、所述疏散通道、所述救援车道以及所述管廊之间相互隔开,所述车行道与所述滑梯间/楼梯之间设有车道疏散口,所述滑梯间/楼梯与所述疏散通道之间设有第一防火门,所述疏散通道与所述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二防火门,所述救援车道两端设有救援车出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井内设有井内加压机房,所述井内加压机房与通往地面的新风井相连,所述井内加压机房设有加压送风机,所述加压送风机通过加压送风管直接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主体内设有隧道内加压机房,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与所述救援车道相连,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设有加压送风机,所述加压送风机通过加压送风管直接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设于所述疏散通道的中部,将所述疏散通道分隔为前后两部分,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设有两个加压送风机,两个所述加压送风机分别通过加压送风管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的前后两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设于所述救援车道一侧,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设有至少一个加压送风机且通过加压送风管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的中部。

进一步地, 所述疏散通道与所述滑梯间/楼梯之间设有余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车道疏散口、所述第一防火门、所述第二防火门均按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疏散通道独立设置,保证了疏散通道封闭性,有利于整个通道正压状态的维持,避免了两侧漏风情况;(2)井内加压机房和隧道内加压机房的设置,将疏散通道进一步分为多个区段,有效降低疏散通道加压送风量,有利于减小风机选型风量和节省设备安装空间,降低了疏散通道断面风速,节省了工程设备和土建的初投资;(3)井内加压机房和隧道内加压机房的设置保证了长大隧道疏散通道整体正压维持性能,可有效避免烟气侵入疏散通道,保障了人员疏散安全;(4)本发明具有施工便捷、结构简单的优点,无需破坏盾构隧道车道板下土建结构,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已有隧道防烟系统进行改造,也适用于新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横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隧道主体;1-工作井;2-滑梯间/楼梯间;3-疏散通道;4-救援车道;5-管廊;6-车道疏散口;7-第一防火门;8-第二防火门;9-救援车出入口;10-井内加压机房;11-隧道内加压机房;12-新风井;13-加压送风机;14-加压送风管;15-余压阀;16-车行道;17-车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包括隧道主体100,所述隧道主体100两端与工作井1相连通,所述隧道主体100中设有车道板17,所述隧道主体100被车道板17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车行道16,下层并排依次设置有滑梯间/楼梯间2、疏散通道3、救援车道4以及管廊5,所述滑梯间/楼梯2、所述疏散通道3、所述救援车道4以及所述管廊5之间相互隔开,所述疏散通道3是独立设置的,保证了疏散通道3封闭性,有利于整个疏散通道3正压状态的维持,避免了两侧漏风情况。所述车行道16与所述滑梯间/楼梯2之间设有车道疏散口6,所述滑梯间/楼梯2与所述疏散通道3之间设有第一防火门7,所述疏散通道3与所述救援车道4之间设有第二防火门8,所述救援车道4两端设有救援车出入口9,优选地,所述车道疏散口6、所述第一防火门7、所述第二防火门8均按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本发明的疏散通道3被单独分隔,位于滑梯间/楼梯间2与救援车道4中间,疏散通道3断面积、体积大幅度降低,疏散通道3被隔墙和防火门分隔为封闭空间;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车道疏散口6进入滑梯间/楼梯间2,然后打开第一防火门7进入疏散通道3,向工作井1方向进行逃生,或者打开第二防火门8,进入救援车道4,等待救援车辆进行逃生。

作为优选地,所述工作井1内设有井内加压机房10,所述井内加压机房10与通往地面的新风井12相连,所述井内加压机房10设有加压送风机13,所述加压送风机13通过加压送风管14直接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隧道主体100内设有隧道内加压机房11,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与所述救援车道4相连,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设有加压送风机13,所述加压送风机13通过加压送风管14直接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3。井内加压机房10的加压送风机13可从工作井1内新风井12取风通过加压送风管14将新鲜空气输送至疏散通道3,隧道内加压机房11的加压送风机13可从救援车道4取风通过加压送风管14将新鲜空气输送至疏散通道3,保证了疏散通道3内维持正压状态,避免了烟气侵入人员逃生通道;疏散通道3独立设置,不存在从救援车出入口9漏风情况;井内加压机房10和隧道内加压机房11的设置,将疏散通道3进一步分为多个区段,实现了分段送风,保证了加压送风有效性,降低了单个加压送风设备选型风量,保障了长大隧道疏散通道3整体正压的维持,解决了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人员疏散安全性差的问题。

作为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设于所述疏散通道3的中部,将所述疏散通道3分隔为前后两部分,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设有两个加压送风机13,两个所述加压送风机13分别通过加压送风管14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3的前后两部分。作为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设于所述救援车道4一侧,所述隧道内加压机房11设有至少一个加压送风机13且通过加压送风管14作用于所述疏散通道3的中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实现将疏散通道3进一步分为多个区段,实现了分段送风。

进一步优化地, 所述疏散通道3与所述滑梯间/楼梯2之间设有余压阀15,疏散通道3与滑梯间/楼梯间2之间设有余压阀15,可以保证疏散通道3内维持一定的正压状态,避免了压力过大防火门难以推开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人员疏散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公路隧道车道板下疏散通道布置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疏散通道3独立设置,保证了疏散通道3封闭性,有利于整个通道正压状态的维持,避免了两侧漏风情况;(2)井内加压机房10和隧道内加压机房11的设置,将疏散通道3进一步分为多个区段,有效降低疏散通道3加压送风量,有利于减小风机选型风量和节省设备安装空间,降低了疏散通道3断面风速,节省了工程设备和土建的初投资;(3)井内加压机房10和隧道内加压机房11的设置保证了长大隧道疏散通道3整体正压维持性能,可有效避免烟气侵入疏散通道3,保障了人员疏散安全;(4)本发明具有施工便捷、结构简单的优点,无需破坏盾构隧道车道板17下土建结构,可以便捷地实现对已有隧道防烟系统进行改造,也适用于新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