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

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应用于船舶设计及建造技术领域,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船舶艏部两侧船体结构内部均开凿有倾斜的存锚通道,存锚通道的顶部延伸至船舶甲板并与外界连通;存锚通道的底部斜向下朝前延伸至船舶前端并与外界连通;存锚通道内设置有锚,锚的顶端连接于锚链,锚链从存锚通道的顶端伸出并连接于设置于船舶甲板上的锚机;本发明将锚的存放改至船壳内部,使观测锚的收放更加便捷安全。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计及建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

背景技术

现行设计中锚固定且悬挂在艏部的锚台上,在收锚过程中需要船员登上观锚平台目测锚爪与锚台的贴合程度再用止链器止动锚链及锚。随着船舶吨位的增加以及艏部线性变化,需要存放的锚台也逐渐加大,锚唇也越来越大,重达9吨左右,物料需求多,施工难度大,空船重量增加也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船舶艏部两侧船体结构内部均开凿有倾斜的存锚通道,存锚通道的顶部延伸至船舶甲板并与外界连通;存锚通道的底部斜向下朝前延伸至船舶前端并与外界连通;

存锚通道内设置有锚,锚的顶端连接于锚链,锚链从存锚通道的顶端伸出并连接于设置于船舶甲板上的锚机。

锚包括锚杆以及连接于锚杆底部的锚头,锚头上设置有朝上延伸的锚爪。

存锚通道内部还固定有锚杆导向块,锚杆导向块的中心开设有锚杆开口;当锚处于放下状态时,锚链穿过锚杆开口,当锚处于收起状态时,锚杆穿过锚杆开口。

锚杆导向块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侧还设置有锚爪止动块。

存锚通道的顶部延伸出一个锚链垫块。

存锚通道的底部还延伸固定有一个锚头导向块。

存锚通道的底部侧壁还固定有一个锚头限位块,锚头限位块与存锚通道下表面间留有允许锚通过的间隙。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1、将锚的存放改至船壳内部,使观测锚的收放更加便捷安全;2、与传统锚存放相比较,设计简单紧凑,降低施工难度,工人施工安全快捷;3、有效降低钢材使用量,降低空船重量,使锚台变小,取消锚唇有效降低现场施工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船舶收锚状态时存锚通道所处竖直面上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A-A朝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船舶放锚状态时存锚通道所处竖直面上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船舶收锚过程中存锚通道所处竖直面上的剖面图。

图中,1、锚链垫块,2、锚杆导向块,3、锚头限位块,4、锚爪止动块,5、船体结构,6、锚头导向块,71、锚爪,72、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基于锚穴式存锚结构的船舶,船舶艏部两侧船体结构5内部均开凿有倾斜的存锚通道,存锚通道的顶部延伸至船舶甲板并与外界连通;存锚通道的底部斜向下朝前延伸至船舶前端并与外界连通;

存锚通道内设置有锚,锚的顶端连接于锚链,锚链从存锚通道的顶端伸出并连接于设置于船舶甲板上的锚机。

锚包括锚杆72以及连接于锚杆72底部的锚头,锚头上设置有朝上延伸的锚爪71。

存锚通道内部还固定有锚杆导向块2,锚杆导向块2的中心开设有锚杆开口;当锚处于放下状态时,锚链穿过锚杆开口,当锚处于收起状态时,锚杆72穿过锚杆开口。

锚杆导向块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侧还设置有锚爪止动块4。

存锚通道的顶部延伸出一个锚链垫块1。

存锚通道的底部还延伸固定有一个锚头导向块6。

存锚通道的底部侧壁还固定有一个锚头限位块3,锚头限位块3与存锚通道下表面间留有允许锚通过的间隙。

存锚通道可以是管状通道,而由于船舶艏部外壁的特殊构型,存锚通道也可以是顶部敞开的通道,图中显示为顶部敞开的通道。

也可采用钢板制作锚链垫块1与船体结构5焊接构成斜坡状的滑道,锚爪止动块4用铸钢建造,锚杆导向块2及锚头限位块均3用钢板焊接而成,设计出结构简单、观察便捷的锚储存结构布置。在甲板走桥的栏杆扶手处留出空间,将维护操作平台安装在栏杆扶手中间,并与栏杆扶手焊接。

本发明使用的时候,若是在抛锚情况,则通过锚机放下锚链,锚从存锚通道底部穿出后系锚。若要收锚,则通过锚机收起锚链,从而使得锚头在锚头导向块6的导向下渐渐进入存锚通道,而锚头限位块3的限位可以防止锚头与船体其他部位磕碰使得锚可以顺畅进入存锚通道;而后锚杆72进入锚杆导向块2内,并且此时锚爪71抵住锚爪止动块4从而完成锚的固定;锚链垫块1可以防止锚链对船体造成过多的磨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