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

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本体,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摄像头,安装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激光测距仪,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数据库、舵机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信息通讯模块、报警模块、语音输出模块、路径识别模块、故障诊断模块、环境感知模块、速度检测模块、防交通堵塞模块和语音采集模块。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交通堵塞模块,从而使得其可以起到防止交通堵塞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312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隆红青;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82224.2

  • 发明设计人 隆红青;俞珍;童子凡;

    申请日2020-12-16

  • 分类号G05D1/02(20200101);G01M17/007(20060101);G01D2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红旗北路476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2: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2-01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IPC(主分类):G05D 1/02 专利申请号:2020114822242 申请公布日:2021040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撤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已经基本具备自动操作和行驶能力,例如,在汽车上安装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探测器等先进的仪器,可通过它们来感知公路的限速和路旁交通标志,以及周围的车辆移动情况,如果要出发的话只需借助地图来导航即可。无人驾驶系统主要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然而,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均不能起到防止交通堵塞的作用,而现有的App大数据分析收效甚微,因为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主要是让司机重新规划路线,避开拥堵的地方,让情况不至于严重恶化,但是并不能解决已经存在的拥堵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本体,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车身两侧和车头上均安装有若干个车载雷达,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激光测距仪,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电源模块、数据库、舵机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信息通讯模块、报警模块、语音输出模块、路径识别模块、故障诊断模块、环境感知模块、速度检测模块、防交通堵塞模块和语音采集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依次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数据库、所述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信息通讯模块、所述报警模块、所述语音输出模块、所述路径识别模块、所述故障诊断模块、所述环境感知模块、所述速度检测模块、所述防交通堵塞模块和所述语音采集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后轮上安装有微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切换按钮,且所述控制切换按钮与所述舵机控制模块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路径识别模块和所述环境感知模块均与所述车载雷达和所述激光测距仪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感知模块包括障碍物识别模块、交通标线识别模块、交通信号灯识别模块和车身信息感应模块,且所述障碍物识别模块、所述交通标线识别模块、所述交通信号灯识别模块和所述车身信息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交通堵塞模块包括指令输入模块、路线生成模块、红绿灯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且所述指令输入模块与所述路线生成模块连接,所述路线生成模块与所述红绿灯采集模块连接,所述红绿灯采集模块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与所述数据输出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顶部卡设有与所述固定座相对应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空腔内卡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卡设有与之相配合的转动轴,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固定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底部外侧套设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侧边均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转动轴的底部与驱动电机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与所述空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的顶部上,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激光测距仪。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的顶端且位于所述活动座的内部安装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安装有减震垫,且所述减震垫的底部与所述空腔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交通堵塞模块,使得其可以根据车主的行车路线来制定行车速度,通过对车辆行车速度的控制,使得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时红绿灯刚好为绿灯,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车主在堵塞的道路上等待很久,浪费时间,从而使得其可以起到防止交通堵塞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故障诊断模块和车身信息感应模块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无人驾驶汽车本体可以实时的对车身及车身性能进行实时检测,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车身或车身性能损坏而给车主带来的危险,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其汽车的安全性能。

3、本发明通过将安装架设置为伸缩式安装架,从而使得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对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摄像头和激光测距仪被遮挡而对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中环境感知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中防交通堵塞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无人驾驶汽车本体;2、车载雷达;3、微型传感器;4、安装架;5、摄像头;6、激光测距仪;7、控制模块;8、电源模块;9、数据库;10、舵机控制模块;11、电机驱动模块;12、显示模块;13、信息通讯模块;14、报警模块;15、语音输出模块;16、路径识别模块;17、故障诊断模块;18、环境感知模块;19、速度检测模块;20、防交通堵塞模块;21、语音采集模块;22、障碍物识别模块;23、交通标线识别模块;24、交通信号灯识别模块;25、车身信息感应模块;26、指令输入模块;27、路线生成模块;28、红绿灯采集模块;29、数据分析模块;30、数据输出模块;31、固定座;32、空腔;33、活动座;34、固定块;35、转动轴;36、固定板;37、驱动电机;38、限位块;39、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能够防止交通堵塞的无人驾驶汽车,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的车身两侧和车头上均安装有若干个车载雷达2,所述车载雷达2用于探测车辆周围环境或探索较远地方的路障,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的顶部焊接有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摄像头5,所述摄像头5用于侦测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以及行人、自行车等车辆行驶路线中的移动障碍,所述安装架4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激光测距仪6,所述激光测距仪6能够即时精确的绘制出周边200米之内的3D的地形图并上传至控制系统中,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7、电源模块8、数据库9、舵机控制模块10、电机驱动模块11、显示模块12、信息通讯模块13、报警模块14、语音输出模块15、路径识别模块16、故障诊断模块17、环境感知模块18、速度检测模块19、防交通堵塞模块20和语音采集模块21,其中,所述控制模块7依次与所述电源模块8、所述数据库9、所述舵机控制模块10、所述电机驱动模块11、所述显示模块12、所述信息通讯模块13、所述报警模块14、所述语音输出模块15、所述路径识别模块16、所述故障诊断模块17、所述环境感知模块18、所述速度检测模块19、所述防交通堵塞模块20和所述语音采集模块21连接,其中,所述路径识别模块16通过GPS导航仪来实现,所述控制模块7采用MC9S12DG128B型单片机。

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的后轮上安装有微型传感器3,通过设置有微型传感器3,使得其可以负责监控车辆是否偏离了GPS导航仪所指定的路线的作用。

实施例三,如图1-2所示,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切换按钮,且所述控制切换按钮与所述舵机控制模块10相对应。通过控制切换按钮的设置,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在自己驾驶和无人驾驶之间进行选择,进而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实施例四,如图1-2所示,所述路径识别模块16和所述环境感知模块18均与所述车载雷达2和所述激光测距仪6电性连接。

实施例五,如图3所示,所述环境感知模块18包括障碍物识别模块22、交通标线识别模块23、交通信号灯识别模块24和车身信息感应模块25,且所述障碍物识别模块22、所述交通标线识别模块23、所述交通信号灯识别模块24和所述车身信息感应模块25均与所述控制模块7连接。

实施例六,如图4所示,所述防交通堵塞模块20包括指令输入模块26、路线生成模块27、红绿灯采集模块28、数据分析模块29和数据输出模块30,且所述指令输入模块26与所述路线生成模块27连接,所述路线生成模块27与所述红绿灯采集模块28连接,所述红绿灯采集模块28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29连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29与所述数据输出模块30连接。

实施例七,如图5所示,所述安装架4包括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32,所述空腔32的内顶部卡设有与所述固定座31相对应的活动座33,所述活动座33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空腔32内卡设有固定块34,所述固定块34的内部卡设有与之相配合的转动轴35,且所述转动轴35与所述固定块3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转动轴35的底部外侧套设有固定板36,且所述固定板36的侧边均与所述空腔3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36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转动轴35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转动轴35的顶端且位于所述活动座33的内部安装有限位块38,所述转动轴35的底部与驱动电机37连接,且所述驱动电机37的底部与所述空腔3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实施例八,如图5示,所述固定座31的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的顶部上,所述固定座31的顶部安装有所述摄像头5和所述激光测距仪6。

实施例九,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电机37的底部安装有减震垫39,且所述减震垫39的底部与所述空腔3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减震垫39,从而使得其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从而有效地降低因驱动电机37震动而产生的噪音。

具体工作流程:使用前,车主通过指令输入模块26输入目的地,随后路线生成模块27制定最快捷的行车路线,接着红绿灯采集模块28采集行车路线上红绿灯的数量及时间,然后数据分析模块29对没个相邻红绿灯的时间进行统计,并对相邻两个红绿灯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析,并计算出该行车路线中每两个红绿灯之间路线的行车速度,使得车辆行驶到路口时刚好为绿灯,最后数据输出模块30将速度传输给控制模块7,并通过语音输出模块15播报出来以便通知车主,控制模块7通过舵机控制模块10来控制每段之间的行车速度。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防交通堵塞模块20,使得其可以根据车主的行车路线来制定行车速度,通过对车辆行车速度的控制,使得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时红绿灯刚好为绿灯,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车主在堵塞的道路上等待很久,浪费时间,从而使得其可以起到防止交通堵塞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故障诊断模块17和车身信息感应模块25的配合使用,从而使得无人驾驶汽车本体1可以实时的对车身及车身性能进行实时检测,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车身或车身性能损坏而给车主带来的危险,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其汽车的安全性能;本发明通过将安装架4设置为伸缩式安装架,从而使得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来对摄像头5和激光测距仪6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摄像头5和激光测距仪6被遮挡而对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带来的影响。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