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皮下软组织缝合器及可降解金属缝合钉

皮下软组织缝合器及可降解金属缝合钉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下软组织缝合器及可降解金属缝合钉,包括推钉机构、钉合机构和储钉舱机构,推钉机构包括支撑板、顶板、推钉板复位弹簧、按压块和推钉板,顶板设置在支撑板的顶端,顶板通过推钉板复位弹簧与按压块固定端的顶面连接,推钉板的滑动设置在支撑板上,按压块固定端的端面固定在推钉板的侧面顶端;钉合机构包括钉合轨道,用于放置有缝合钉,钉合轨道设置在推钉板的底端。储钉舱机构能够持续将缝合钉推送进入钉合轨道。通过推钉机构和储钉舱机构实现了连续钉合和迅速钉合的效果,有效节省了肌肉或皮下组织的缝合时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及感染风险;缝合钉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镁合金或锌合金制成,可在体内自行降解吸收,无不良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034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探医疗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63422.4

  • 发明设计人 王勇;李德荣;李翔骥;陈富;王锐;

    申请日2020-12-11

  • 分类号A61B17/068(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36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郑占军

  • 地址 401329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坪桥横街66号第三层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0:4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皮下软组织缝合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下软组织缝合器及可降解金属缝合钉。

背景技术

目前,肌肉的缝合仍多采用手工缝合,其缝合速度相对较慢,增加了手术及麻醉时间,增加术中术后感染的风险,临床上对于方便、快捷的缝合器械和方法需求日渐增大。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皮下组织吻合器应用于手术中,但其大多是针对特定用途(如管腔吻合等)设计,对于破损不规则的创面或富有弹性的肌肉组织,难以达到有效、自如、美观、快捷的缝合效果;而且现有的皮下吻合器因出钉部分体积巨大,术中遮挡或部分遮挡手术者视野,导致很难精准定位缝合位置,缝合精度及效率较低,以致造成缝合过紧和过密。因缝合精度低造成的缝合组织过多,导致缝合组织出现炎症、坏死、形成瘘道等不良反应,需行二次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或瘘道缝合。

目前所使用的缝线分为不可吸收和可吸收两类,其中不可吸收缝线如异物般永存于肌肉组织内,其引起的排斥反应可能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如:炎症、感染、瘢痕等,这是术后肌肉组织功能障碍或恢复缓慢的主要原因。如果要消除这些不良反应,则需要再次切开伤口取出缝线,现有的可吸收缝线则主要为高分子材料,其刚度很低,无法制成具有自身钉入能力的缝合钉,只适合低效率的缝合而不能实现高效率的组织钉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皮下软组织缝合器及可降解金属缝合钉,解决现有临床上肌肉或皮内组织的缝合器缝合精度和效率较低以及不可降解缝合材料造成的二次手术或后期不良反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皮下软组织缝合器,包括:

推钉机构,所述推钉机构包括支撑板、顶板、推钉板复位弹簧、按压块和推钉板,顶板、推钉板复位弹簧、按压块和推钉板均位于支撑板的同一侧,按压块包括按压端和固定端,顶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的顶端,推钉板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按压块的固定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推钉板的侧面贴合在支撑板上,且推钉板能够相对支撑板滑动,按压块固定端的端面与推钉板远离支撑板的侧面顶端固定连接;及

钉合机构,所述钉合机构包括钉合轨道,钉合轨道内部用于放置有缝合钉,钉合轨道设置在推钉板的底端,且推钉板能够插入钉合轨道内推动缝合钉运动。

上述皮下软组织缝合器通过推钉机构和储钉舱机构实现了连续钉合和迅速钉合的效果,有效节省了肌肉或皮下组织的缝合时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及感染风险。

进一步地,推钉机构还包括侧壁限位块,侧壁限位块包括左侧壁限位块和右侧壁限位块,左侧壁限位块和右侧壁限位块均为L形结构,且左侧壁限位块和右侧壁限位块相对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边,左侧壁限位块和右侧壁限位块的顶端均与顶板连接,左侧壁限位块和右侧壁限位块的底端均与支撑板的底端面齐平。左侧壁限位块和右侧壁限位块可以防止推钉板的左右和前后窜动,将推钉板的上下移动控制在一条直线上,保证推钉和钉合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推钉机构还包括推钉盖板和辅助把手,推钉盖板设置在左侧壁限位块和右侧壁限位块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之间,且推钉盖板靠近支撑板的侧面与支撑板之间形成了钉合轨道,辅助把手设置在推钉盖板远离支撑板的侧面。辅助把手和按压块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操作者能够单手进行按压操作,精准定位,避免双手操作时遮挡手术视野导致精准度较低。

进一步地,钉合机构包括钉合轨道前盖板和钉合轨道后盖板,钉合轨道前盖板和钉合轨道后盖板相对设置,且钉合轨道前盖板和钉合轨道后盖板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钉合轨道,钉合轨道前盖板的顶端与侧壁限位块的底端连接,钉合轨道后盖板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连接。钉合轨道前盖板和钉合轨道后盖板对缝合钉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使缝合钉能够沿着钉合轨道前盖板和钉合轨道后盖板之间的钉合轨道移动,防止其在进入缝合部位的过程中脱离轨道而导致钉合失败。

进一步地,钉合轨道前盖板和钉合轨道后盖板的形状相同,钉合轨道前盖板包括垂直部和两个斜线部,两个斜线部相对设置在垂直部的底端,斜线部远离垂直部的一端为尖端结构设计,斜线部尖端与水平线呈20~70°夹角。缝合器的尖端和弧度设计更容易插入肌肉或皮下组织,能够精准、安全及高效缝合肌肉或皮下组织。

进一步地,支撑板的底端开设有通孔,通孔的顶部与推钉板的底端面齐平,且通孔与钉合轨道连通,储钉舱机构包括推钉弹簧、送钉垫片及具有开口的订舱外壳,订舱外壳固定在支撑板远离推钉板的侧面,且订舱外壳固的开口与通孔连通,订舱外壳内部设有对个缝合钉,推钉弹簧一端与订舱外壳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送钉垫片固定连接,送钉垫片远离推钉弹簧的侧面与缝合钉抵接。推钉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对缝合钉有一个推力,使得多个缝合钉沿着送钉轨道被推钉弹簧依次送进钉合轨道。

进一步地,订舱外壳的内侧面底部设有送钉轨道,缝合钉的底部设置在送钉轨道内。送钉轨道对缝合钉的推送具有导向作用,避免缝合钉的移动轨迹偏移,使缝合钉准确进入钉合轨道。

一种可降解金属缝合钉,所述缝合钉与上述的皮下软组织缝合器配合使用;所述缝合钉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镁合金或锌合金制成;所述缝合钉能置于所述钉合轨道中,并通过推钉板推出所述钉合轨道。该缝合钉在肌肉或组织愈合后,可在体内自行降解吸收,无不良副作用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皮下软组织缝合器通过推钉机构和储钉舱机构实现了连续送钉、迅速钉合的效果,有效节省了肌肉或皮下组织的缝合时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及感染风险;同时吻合器前端出钉扣的尖端设计,不遮挡手术者视野,满足各类不规则肌肉断端或皮下组织吻合需求,吻合器的尖端钉合轨道及圆弧度设计,能精准、安全及高效缝合肌肉或皮下组织;而且使用可生物降解的镁基或锌基材料制备缝合钉,有效缝合肌肉或皮下组织,且在一定时间内降解,以减少术后炎症和排斥反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缝合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推钉机构,11-支撑板,12-顶板,13-推钉板,14-推钉板复位弹簧,15-按压块,16-侧壁限位块,161-左侧壁限位块,162-右侧壁限位块,17-推钉盖板,18-辅助把手,20-钉合机构,21-钉合轨道,22-钉合轨道前盖板,23-钉合轨道后盖板,24-垂直部,25-斜线部,30-储钉舱机构,31-缝合钉,32-订舱外壳,33-推钉弹簧,34-送钉垫片,35-送钉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皮下软组织缝合器,包括推钉机构10、钉合机构20和储钉舱机构30,钉合机构20设置在推钉机构10的底端,储钉舱机构30设置在推钉机构10的侧面,钉合机构20包括钉合轨道21,钉合轨道21是缝合钉31的运动轨道。储钉舱机构30用于储存缝合钉31,将缝合钉31送到钉合轨道21内,推钉机构10将钉合轨道21内的缝合钉31进行推动进入钉合机构20,最后由钉合机构20将缝合钉31钉入肌肉或组织,将肌肉或皮下组织缝合。

请一并参阅图2,推钉机构10包括支撑板11、顶板12、推钉板复位弹簧14、按压块15、推钉板13和侧壁限位块16,顶板12、推钉板复位弹簧14、按压块15、推钉板13和侧壁限位块16均位于支撑板11的同一侧。顶板12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1的顶端。侧壁限位块16包括左侧壁限位块161和右侧壁限位块162,左侧壁限位块161和右侧壁限位块162均为L形结构,且左侧壁限位块161和右侧壁限位块162相对设置在支撑板11的两侧边,左侧壁限位块161和右侧壁限位块162的顶端均与顶板12连接,左侧壁限位块161和右侧壁限位块162的底端均与支撑板11的底端面齐平,使得侧壁限位块16和支撑板11之间形成了一个中空结构的通道,而且左侧壁限位块161和右侧壁限位块162可以防止推钉板13的左右和前后窜动,将推钉板13的上下移动控制在一条直线上,保证推钉和钉合的准确性。推钉板13滑动设置在通道内,且推钉板13的侧面滑动贴合在支撑板11上,推钉板13的底端抵接在钉合轨道21的顶端,且推钉板13能够插入钉合轨道21内推动缝合钉31运动。按压块15包括按压端和固定端,按压块15的固定端面固定连接在推钉板13远离支撑板11的侧面顶端,且按压块15与推钉板13垂直设置。推钉板复位弹簧14的一端与顶板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按压块15的固定端的顶面固定连接。其中,按压块15的顶面为凹陷弧面,更加匹配操作者按压手指的接触面。

初始状态时,推钉板复位弹簧14处于自然伸缩状态。当沿着支撑板11长度方向按压按压块15时,此时推钉板复位弹簧14被拉伸,按压块15推动推钉板13运动,使推钉板13推动缝合钉31在钉合轨道21内运动;当松开按压块15时,推钉板13在复位弹簧2的恢复作用力下,回到钉合前的位置。整个过程完成一次钉合后,推钉板13能迅速复位并为下一次钉合做好准备,简单方便。

优选地,推钉机构10还包括推钉盖板17和辅助把手18,推钉盖板17设置在左侧壁限位块161和右侧壁限位块162远离支撑板11的一端之间,且推钉盖板17靠近支撑板11的侧面与支撑板11之间形成了钉合轨道21,使得推钉板13插入钉合轨道21推动缝合钉31。辅助把手18设置在推钉盖板17远离支撑板11的侧面。辅助把手18和按压块15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操作者能够单手进行按压操作,精准定位,避免双手操作时遮挡手术视野导致精准度较低。

本实施例中,钉合机构20还包括钉合轨道前盖板22和钉合轨道后盖板23,钉合轨道前盖板22和钉合轨道后盖板23相对设置,且钉合轨道前盖板22和钉合轨道后盖板23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钉合轨道21,钉合轨道前盖板22的顶端与侧壁限位块16的底端连接,钉合轨道后盖板23的顶端与支撑板11的底端连接。钉合轨道前盖板22和钉合轨道后盖板23对缝合钉31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使缝合钉31能够沿着钉合轨道前盖板22和钉合轨道后盖板23之间的钉合轨道21移动,防止其在进入缝合部位的过程中脱离轨道而导致钉合失败。其中,钉合轨道前盖板22和钉合轨道后盖板23的形状相同,钉合轨道前盖板22包括垂直部24和两个斜线部25,两个斜线部25相对设置在垂直部24的底端,斜线部25尖端与水平线呈20~70°夹角,垂直部24和斜线部25通过半径1~5mm的圆弧相连接,进而形成带弧度的钉合轨道21。带弧度的钉合轨道21对缝合钉31有限位和导向作用,以保证缝合钉31进入缝合部后能发生端部交叉形成封闭的环,产生良好的钉合效果。其中,斜线部25远离垂直部24的一端为尖端设计,使得缝合器的尖端更容易插入肌肉或皮下组织,能够精准、安全及高效缝合肌肉或皮下组织。

支撑板11的底端开设有通孔,通孔的顶部与推钉板13的底端面齐平,且通孔与钉合轨道21连通,储钉舱机构30设置在通孔远离推钉板13的一端。储钉舱机构30包括推钉弹簧33、送钉垫片34及具有开口的订舱外壳32,订舱外壳32固定在支撑板11远离推钉板13的侧面,且订舱外壳32固的开口与通孔连通。订舱外壳32内部设有对个缝合钉31,推钉弹簧33一端与订舱外壳32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送钉垫片34固定连接,送钉垫片34远离推钉弹簧33的侧面与缝合钉31抵接。订舱外壳32的内侧面底部设有送钉轨道35,缝合钉31的底部设置在送钉轨道35内,由于推钉弹簧3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对缝合钉31有一个推力,使得多个缝合钉31沿着送钉轨道35被推钉弹簧33依次送进钉合轨道2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缝合钉31采用的是可降解金属缝合钉,该缝合钉31采用生物相容性优良且可生物降解的镁合金或锌合金制成,该缝合钉31在肌肉或组织愈合后,可在体内自行降解吸收,无不良副作用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其中,缝合钉31设计为带开口的弧形,其主要尺寸如图2所示:

1)宽度a比缝合器垂直部24左右两侧之间的水平间距大1~3mm;

2)高度e在宽度a的基础上增加0~5mm;

3)开口端开口宽度比缝合器斜线部25尖端左右两侧之间的水平间距大0.5~2mm;

4)开口端部水平线与尖端连线夹角d为110~160°;

5)顶部凸起高度b为1~4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对肌肉或皮下组织进行缝合时,首先将缝合器的钉合轨道前盖板22和钉合轨道后盖板23之间钉合轨道21的尖端伸入待缝合位置,用其一侧的尖端勾住相应侧肌肉或组织以定位;在推钉弹簧33的作用下,最前端的一颗缝合钉31进入钉合轨道21位置;接着操作者向下压按压块15,推动推钉板13向下移动,推钉板13下端与缝合钉31接触后,将缝合钉31沿着钉合轨道21送至待缝合部位,尖端锐利的缝合钉31到达钉合轨道21的圆弧形段后,在钉入需要缝合的肌肉或组织的同时,沿钉合轨道21发生弯曲变形,因而尖端在进入肌肉或组织发生交叉形成封闭的环形。

缝合钉31到达所需缝合要求后,操作者松开按压块15,推钉板13在复位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回到钉合前的位置,同时,下一颗缝合钉31在推钉弹簧33的作用下,沿送钉轨道35移动到钉合轨道21位置,为下一步钉合做好准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皮下软组织缝合器通过推钉机构10和储钉舱机构30实现了连续送钉、迅速钉合的效果,有效节省了肌肉或皮下组织的缝合时间,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及感染风险;同时吻合器前端出钉扣的尖端设计,不遮挡手术者视野,满足各类不规则肌肉断端或皮下组织吻合需求,吻合器的尖端钉合轨道21及圆弧度设计,能精准、安全及高效缝合肌肉或皮下组织;而且使用可生物降解的镁基或锌基材料制备缝合钉31,有效缝合肌肉或皮下组织,且在一定时间内降解,以减少术后炎症和排斥反应。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