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

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包括如下:分划区域:将待开挖地下洞库的工作面分划为上部洞室区和下部洞室区,再将所述上部洞室区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三个区,位于上部洞室区左或右边缘处的为边洞区;上部洞室的中部区以及与左或右边洞区相邻的区为岩柱区;相邻的两个岩柱区间的区域为洞区;步骤二、开挖施工:沿隧道开挖方向开挖,确定单次开挖段的距离,依次开挖洞区和边洞区,完成单次开挖段的开挖;沿隧道开挖方向,将各岩柱区分为多个依次相邻的小岩柱;其中,开挖洞区和边洞区的已开挖段,作为该段内待开挖各岩柱区的施工通道。可以保证巨跨地下洞库在岩柱拆除过程中的稳定安全,同时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拆除岩柱的目的。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领域,巨跨地下工程出现在各行业中。对于巨跨地下工程,按照目前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地下洞室最大开挖直径在20m左右。在开挖过程中,随着地下洞室跨度的不断增大,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一种方式是,需要不断增大初支和二衬的支护强度,同时需要增加梁柱结构,实现减小洞室跨度的效果,但是增加的梁柱影响洞室的空间布局,影响使用效果。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预留洞室内的岩柱作为洞室的临时支撑结构,待主要空间形成以后,再拆除岩柱。由于洞室跨度较大,拆除岩柱过程中存在风险,因此如何高效、安全拆除岩柱,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保证巨跨地下洞库在岩柱拆除过程中的稳定安全,同时该方法可以实现快速拆除岩柱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分划区域:将待开挖地下洞库的工作面分划为上部洞室区和下部洞室区,再将所述上部洞室区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三个区,位于上部洞室区左或右边缘处的为边洞区;上部洞室的中部区以及与左或右边洞区相邻的区为岩柱区;相邻的两个岩柱区间的区域为洞区;

步骤二、开挖施工:沿隧道开挖方向开挖,确定单次开挖段的距离,依次开挖洞区和边洞区,完成单次开挖段的开挖;

步骤三、开挖岩柱区:沿隧道开挖方向,将各岩柱区分为多个依次相邻的小岩柱;其中,开挖洞区和边洞区的已开挖段,作为该段内待开挖各岩柱区的施工通道;

由各施工通道对各岩柱区施工,且在一个施工通道内只对一个岩柱区施工;施工时,依次开挖各小岩柱,直至完成该开挖段内岩柱区的开挖;

步骤四、依次重复步骤一~步骤三,完成整个上部洞室区的开挖;

步骤五、完成下部洞室区的开挖。

进一步地,该步骤三中:在同一岩柱区,将小岩柱分为依次相邻的多组,每一组中为三个依次相邻的小岩柱;在不同的岩柱区。

在开挖时,同一岩柱区,采取间隔开挖小岩柱的方式;在不同岩柱区,在施工的任意时刻,任一横断面上均有一个小岩柱处在未施工的状态;其中,横断面指的是包含了各岩柱区中的一个小岩柱的横切面,一个横断面的宽度为一个小岩柱的宽度。

进一步地,在步骤二中,在开挖洞区和边洞区时,对各洞区上方的岩体安装径向的第一锚索支护,第一锚索支护的一端嵌入开挖洞区和边洞区的上部岩体内,另一端嵌入已开挖洞区和边洞区的顶壁。

进一步地,在步骤三中,在待开挖的小岩柱上方岩体上安装第二锚索支护;在首段开挖时,第二锚索支护的一端嵌入待开挖的小岩柱上方岩体中,另一端嵌入已开挖洞区和边洞区的顶壁;在随着小岩柱的开挖,第二锚索支护的一端嵌入下一待开挖的小岩柱上方岩体中,,另一端嵌入已开挖小岩柱的顶壁。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对左、中、右岩柱进行间隔划分,间隔开挖,保证在巨跨洞室中的任一横断面开挖内始终存在小柱,充分发挥岩柱支撑作用,保证洞室稳定。2.间隔开挖小岩柱后,采用锚索支护,锚索伸入到未开挖岩柱上方和已经开挖的洞区和边洞区内的顶壁,不仅能够有效加固开挖岩柱上方岩体,同时能够对下次开挖小岩柱上方的岩体进行预加固,保证洞室稳定。3.间隔划分、间隔开挖岩柱,可以有效保证多个工作面同时开挖岩柱,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巨跨洞室划分及分步开挖顺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左、中、右岩柱划分及拆除顺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间隔岩柱开挖及锚索支护图;

其中:1.洞区;2.边洞区;3.岩柱区;4.下部洞室区,5.第一锚索支护;6.第二锚索支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在本发明中,巨跨地下洞库指的是跨度达到20以上的地下洞。由于地下岩体的复杂性,在某些地区,岩体的稳定性很差,在地下洞库开挖时,坍塌的可能性高。

本发明中的方法,适用于巨跨地下洞库,且岩体稳定性相对较差的区域,具体如下:

步骤一、分划区域:将待开挖地下洞库的工作面分划为上部洞室区和下部洞室区4,再将上部洞室区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三个区,位于上部洞室区左或右边缘处的为边洞区2;上部洞室的中部区以及与左或右边洞区2相邻的区为岩柱区3;相邻的两个岩柱区3间的区域为洞区1,如图1所示。上述分划区域时,岩柱区3的个数以及宽度均是由所在区域岩体的稳定性确定,根据岩体的软硬度、稳定性,且提前对地质条件的预测,而确定出。设定三个岩柱区3,针对的即是围岩稳定性差的区域。

步骤二、开挖岩柱区3:沿隧道开挖方向,将各岩柱区3分为多个依次相邻的小岩柱;其中,开挖洞区1和边洞区2的已开挖段,作为该段内待开挖各岩柱区3的施工通道;由各施工通道对各岩柱区3施工,且在一个施工通道内只对一个岩柱区3施工;施工时,依次开挖各小岩柱,直至完成该开挖段内岩柱区3的开挖。

在实际施工中,在一个通道内只对一个岩柱施工,避免人员、施工交叉、混乱。在开挖的时候,为进一步增强围岩的稳定性,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则在开挖洞区1和边洞区2时,对各洞区上方的岩体安装径向第一锚索支护5,第一锚索支护5的一端嵌入开挖洞区1和边洞区2的上部岩体内,另一端嵌入已开挖洞区1和边洞区2的顶壁。锚索长度15~30m,间距1.5~3m。

由各施工通道侧对各岩柱区3施工,且在一个施工通道内只对一个岩柱区3施工;施工时,依次开挖各小岩柱,直至完成该开挖段内岩柱区3的开挖。

对各小岩柱开挖时,要考虑各小岩柱的支撑作用,且各岩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个岩柱共同起到平衡支撑的作用。故采用如下具体的方案:在在同一岩柱区3,将小岩柱分为依次相邻的多组,每一组中为三个依次相邻的小岩柱;在不同的岩柱区3,同一横断面包含了各岩柱区3中的一个小岩柱,其宽度为一个小岩柱的宽度;。

在开挖时,同一岩柱区3,采取间隔开挖小岩柱的方式;在不同岩柱区3,在施工的任意时刻,任一横断面上仅有一个小岩柱处在未施工的状态下。

现结合图2详细说明对小岩柱的开挖施工过程,图2表示出了地下洞库内某段洞区1和边洞区2已开挖完成的状态,每段的开挖距离一般为50~60米,洞区1和边洞区2均作为通道使用。将三个岩柱区3分别定义为左岩柱、中岩柱和右岩柱,小岩柱的宽度一般设定为5m左右。划分之后,确定岩柱开挖方案,左岩柱上,每组中的三个小岩柱沿轴向分别按照A、B、C的顺序标记,初次开挖时,在左岩柱上选择标记为A的小岩柱开挖,那么其他两岩柱区中,均选择标记为A的小岩柱开挖。那么在中岩柱上,在每组中对各小岩柱轴向标记的序号就应该为C、A、B的顺序重复,在中岩柱上的A为初次开挖的小岩柱,这与左岩柱上的小岩柱位置交错。在右岩柱中,各组中的小岩柱的标记顺序应该为B、C、A的顺序重复,右岩柱中的A为初次开挖的小岩柱。这样开挖时,在一个横断面上,任意时刻都至少有一个小岩柱存在。充分发挥岩柱支撑作用,保证洞室稳定。

在开挖标记为A的小岩柱时,对A进行锚索支护,如图3所示,在待开挖的小岩柱A上方岩体上安装第二锚索支护;在首段开挖时,第二锚索支护的一端嵌入待开挖的小岩柱A上方岩体中,另一端嵌入已开挖洞区1和边洞区2的顶壁;在随着小岩柱A的开挖,第二锚索支护的一端嵌入下一待开挖的小岩柱上方岩体中,另一端嵌入已开挖小岩柱的顶壁锚索长度15~30m,间距2.5m。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加固开挖岩柱上方岩体,同时能够对下次开挖岩柱上方的岩体进行预加固,保证洞室稳定。

步骤四、依次重复步骤一~步骤三,完成整个上部洞室区的开挖;

步骤五、在完成上部洞室区的开挖后,再对下部洞室区4施工,完成下部洞室区4的开挖。

本发明中的一种巨跨地下洞库三岩柱支撑拆除方法,根据岩体稳定性的不同,对于易坍塌岩体,分出三个间隔设置的岩柱区3,且其中给一个岩柱区3处在洞库中轴线处,另外两个位于中轴线的两侧,在洞区1和边洞区2开挖后,三个岩柱区3在洞区1和边洞区2开挖过程以及开挖后,起到支撑的作用。在对各个岩柱区3拆除时,分别将各岩柱区3沿隧道开挖方向划分为多个小岩柱,开挖时,采用间隔开挖的方式开挖小岩柱区,保证在开挖断面内,均至少有一个小岩柱,在开挖的过程中,使洞室始终处在有小岩柱支撑的状态,保证洞室稳定。且在开挖小岩柱时,可以同时在多个工作面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