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流动人口大数据多维分析方法及系统

流动人口大数据多维分析方法及系统

摘要

流动人口大数据多维分析方法及系统,属于人口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采集流动人口信息数据;步骤二: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处理;获取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步骤三:将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发送至客户端;本发明通过出租房数据、流动人口登记数据、异地电话数据和社保数据,多方面采集数据,从而形成大数据流,为后续环节降低误差,同时,结合社会融合度以及城市的吸引力,对流动人口的分析,有助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城市发展,更能够为用户较好的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982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全民认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55755.X

  • 发明设计人 吴佳瑾;孙冰;孙伟;

    申请日2020-12-23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50/26(20120101);

  • 代理机构33353 杭州中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施建勇

  • 地址 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48号8幢4层401室至406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口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动人口大数据多维分析方法及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各地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在逐年递增,我国流动人口总量整体呈稳定态势,特别是在一些特大城市和大中型城市,流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例高达50%以上,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也日益重视。

我国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众多,因此,对流动人口进行统计分析的难度较大,导致无法有效的对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会出现例如流动人口总数不明,各户籍分布不清,人员流动趋势无法预判等问题,不利于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流动人口大数据多维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扩大数据采集源头,结合多维度计算,解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服务的问题。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流动人口大数据多维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流动人口信息数据;所述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至少包括出租房数据、流动人口登记数据、异地电话数据和社保数据;

步骤二: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存储至云端服务器,并在所述云端服务器中对所述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

步骤三:将所述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发送至客户端。

进一步地,步骤二所述人口发展趋势信息的获取,其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多维分析库,按照类型将获取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分类存储;

(1-1)所述类型包括年龄、人口分布区域、从事行业以及户籍所在地信息,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按照上述类型分别存储;

(1-2)分别对年龄、人口分布区域、从事行业以及户籍所在地信息的热度进行标记,记为

其中,a,b,c,d表示各类型的影响因子,且a>0,b>0,c>0,d>0;若F

进一步地,还包括流动人口模型的建立,用于分析流动人口与该城市的融合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流动人口模型的建立,具体步骤如下:

S1:提取特征值,所述特征值包括性别z

S2:计算社会融合度S,通过如下公式:

S=(S′-min(S′))/(max(S′)-min(S′))×100;

min(S′)=(z

max(S′)=(z

其中,S′表示社会融合总值,i均为自然数,且i≥1,通过计算社会融合度S来确定该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

进一步地,S1中所述本地居住情况z

z

其中,i均为自然数,且i≥1,A

一种流动人口大数据分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流动人流信息数据,所述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至少包括出租房数据、流动人口登记数据、异地电话数据和社保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出特征值,并将特征值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特征值,获得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发送显示模块,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发送至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内置有WIFI模块和单片机,所述WIFI模块和单片机信号连接,且所似摄像头上固设有串口,所述串口和所述单片机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校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租房数据、所述流动人口登记数据、所述异地电话数据以及所述社保数据,并与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运营商数据、人社数据以及房屋备案数据进行校对。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出租房数据、流动人口登记数据、异地电话数据和社保数据,多方面采集数据,从而形成大数据流,为后续环节降低误差,同时,结合社会融合度以及城市的吸引力,对流动人口的分析,有助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以及城市发展,更能够为用户较好的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框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数据采集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数据采集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数据分析模块;4-发送显示模块;5--摄像头;6-单片机;7-WIFI模块;8-串口;100-步骤一;101-步骤二;102-步骤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零件、部件和连接方式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的一种流动人口大数据多维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100:采集流动人口信息数据;所述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至少包括出租房数据、流动人口登记数据、异地电话数据和社保数据;

步骤二101: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存储至云端服务器,并在所述云端服务器中对所述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取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

(1)建立多维分析库,按照类型将获取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分类存储;

(1-1)所述类型包括年龄、人口分布区域、从事行业以及户籍所在地信息,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按照上述类型分别存储;

(1-2)分别对年龄、人口分布区域、从事行业以及户籍所在地信息的热度进行标记,记为

(1-3)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流动人口发展趋势率F

其中,a,b,c,d表示各类型的影响因子,且a>0,b>0,c>0,d>0;若F

(2)流动人口模型的建立,用于分析流动人口与该城市的融合程度;所述流动人口模型的建立,具体步骤如下:

S1:提取特征值,所述特征值包括性别z

S2:计算社会融合度S,通过如下公式:

S=(S′-min(S′))/(max(S′)-min(S′))×100;

min(S′)=(z

max(S′)=(z

其中,S′表示社会融合总值,i均为自然数,且i≥1,通过计算社会融合度S来确定该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

步骤三102:将所述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发送至客户端。

值得注意的是,S1中所述本地居住情况z

z

其中,i均为自然数,且i≥1,A

结合图2可知,一种流动人口大数据分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用于采集流动人流信息数据,所述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至少包括出租房数据、流动人口登记数据、异地电话数据和社保数据;数据处理模块2,用于将采集到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出特征值,并将特征值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数据分析模块3,用于分析特征值,获得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发送显示模块4,流动人口发展趋势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发送至客户端。

参考图3可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包括摄像头5;所述摄像头5内置有WIFI模块7和单片机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WIFI模块10采用E103-W01模块,所述单片机11型号为80C51,其中,所述WIFI模块7和单片机6信号连接,且所似摄像头5上固设有串口8,用于人工输送文本信息,增加数据采集类型的多元化,从而确保计算结果的精准性,其次,所述串口8和所述单片机6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还包括校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租房数据、所述流动人口登记数据、所述异地电话数据以及所述社保数据,并与云端服务器中预存的运营商数据、人社数据以及房屋备案数据进行校对;其作用是,通过校对避免重复计算相同数据,导致结果偏差。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发明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