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

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上,循环正反转动第一驱动轴能带动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在训练平台的前后两端之间往复线性运动致使人体的左右腿部做伸缩运动;当左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左滑块上、右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右滑块上时,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上、人的左右腿能分别放置在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上,循环正反转动主驱动轴能带动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两者往复反向摆动、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往复反向平移致使人体的左右腿做张合运动。本发明具有能提供动力协助的进行多姿势恢复训练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458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57067.X

  • 发明设计人 张毅;

    申请日2020-12-10

  • 分类号A61H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520号皖通产业园2号楼C座104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5: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恢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的肌肉的恢复训练如专利申请201720971102.7公开的一种腿部肌肉拉伤的训练装置,通过调节金属杆至第一滑槽内的设定位置,将捆扎带固定,在通过调节操作杆使得挂钩与挂洞进行匹配,训练者将脚抵住档杆,通过腿部的伸缩运动带动该训练装置的同步运动;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不足:该技术方案公开的训练装置的源动力还是来源与人体自身,即通过人体腿部运动带动训练装置的同步运动,主要适用于恢复训练的后期,而对于恢复训练的前期,人体腿部力量较弱,此时主要以保护为主,适合进行被动训练,而该装置缺少辅助协作运动单元;该技术方案公开的结构只能满足腿部伸缩运动不易协助其他运动姿势,故其对人体腿部恢复训练的方式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动力协助的进行多姿势恢复训练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平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主驱动轴、第一驱动轴、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左连杆、右连杆、导轨、左滑块、右滑块、导轨;

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均与所述训练平台滑动配合,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上,左腿摆动板的一端、右腿摆动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训练平台转动配合,所述左滑块、右滑块均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左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腿摆动板、左滑块铰接,所述右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腿摆动板、右滑块铰接;所述主驱动轴转动能带动所述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反向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能带动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同步滑动;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能同步向前滑动致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所述左滑块上、所述右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所述右滑块上;

人体坐在所述训练平台上时,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上,循环正反转动第一驱动轴能带动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在所述训练平台的前后两端之间往复线性运动致使人体的左右腿部做伸缩运动;

当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所述左滑块上、所述右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所述右滑块上时,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上、人的左右腿能分别放置在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上,循环正反转动主驱动轴能带动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两者往复反向摆动、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往复反向平移致使人体的左右腿做张合运动。

优选地,在所述训练平台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中转动配合有丝杆,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平移件、装配件、连接件,所述平移件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且位于所述装配件的前方,所述装配件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导轨以及对应滑块的高度,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平移件、装配件之间,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装配件上;在所述左滑块、右滑块上均开设有线性开口导向槽,所述线性开口导向槽的导向与所述丝杆的轴向一致;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能同步向前滑动致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局部、右肢体支撑件的局部插入至对应的线性开口导向槽中。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左腿摆动板均套接在左转轴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右腿摆动板均套接在右转轴上,主动齿轮套接在所述主驱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主动齿轮三者依次首尾啮合。

优选地,所述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的结构相同,其顶部均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弧形槽。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训练平台,所述固定训练平台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端、自由端;所述训练平台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训练平台的连接端转动配合,所述下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训练平台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装置被装配致使所述下压装置呈竖直状或者所述下压装置从其一端以倾斜向上的方式朝所述固定训练平台的自由端位置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下压装置的另一端;

所述左第二滑动件与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滑动配合,所述右第二滑动件与所述右腿第一滑动组件滑动配合,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左第二滑动件、所述右第二滑动件上;

所述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均包括肢体支撑件本体、肢体连接块,肢体支撑件本体与所述肢体连接块转动配合,所述肢体连接块连接在对应的第二滑动件上;

当所述训练平台向下翻转至与所述固定训练平台水平、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右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转动至其开口向上且人体面向所述训练平台坐在所述固定训练平台上时,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右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的开口中;

当所述训练平台向上翻转至与所述固定训练平台竖直、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右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转动至其开口向下且人体背向所述训练平台跪在固定训练平台上时,人体的前躯能靠在所述下压装置上,转动第二驱动轴能带动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右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向下移动致使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右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的开口下压在左右小腿上,所述下压装置向下转动与向上复位转动往复进行而致使人体以膝关节为绕点做倾倒、立起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训练平台还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训练平台转动配合;所述丝杆、第一齿轮之间用过第一传动装置联动;在所述固定训练平台上还设置有离合传动装置,所述离合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台、升降件、第一连接转轴、第二齿轮、滑动连接件、第二连接转轴、第三齿轮;所述传动台设置在所述固定训练平台的一侧,所述传动台内部存在两端空腔,在所述传动台中靠近所述训练平台的一端开口,形成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与传动台的空腔连通;

所述升降件与所述传动台在竖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升降件的下端从上至下伸入至所述传动台的空腔中与所述第一连接转轴转动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传动台的开口端;所述第二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转轴上;当所述当所述训练平台向上翻转至与所述固定训练平台竖直时,下压所述升降件能带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传动台的侧面滑动配合且所述滑动连接件的局部伸入至所述传动台的空腔中与所述第二连接转轴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传动台的开口端,所述第三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转轴上;当所述训练平台向下翻转至与所述固定训练平台水平时,向所述训练平台位置方向平移所述滑动连接件能带动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本体的开口端均呈弯曲结构,在所述弯曲结构中设置有柔软层;所述支撑件本体分别通过支撑转轴与对应的肢体连接块转动配合;在所述支撑转轴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外螺纹且在在所述支撑转轴的两端分别螺纹配合有锁止螺母;在支撑转轴上还套设有橡胶垫片,拧紧所述锁止螺母致使能橡胶垫片挤压在锁止螺母与对应的肢体连接块之间;

或者,在支撑转轴上开设有第一螺纹盲孔、第二螺纹盲孔,在所有肢体连接块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当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右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转动至其开口向上时,所述第一螺纹盲孔与所述螺纹通孔相对,锁紧螺丝依次螺纹配合伸入至所述第一螺纹盲孔、所述螺纹通孔中用以紧固所述支撑转轴;当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右肢体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转动至其开口向下时,所述第二螺纹盲孔与所述螺纹通孔相对,锁紧螺丝依次螺纹配合伸入至所述第二螺纹盲孔、所述螺纹通孔中用以紧固所述支撑转轴。

优选地,所述肢体连接块的外围包覆有橡胶层,所述左腿第一滑动组件、右腿第一滑动组件同步向前滑动致所述左肢体支撑件的肢体连接块、右肢体支撑件的肢体连接块插入至对应的线性开口导向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支撑在所述固定训练平台与下压装置之间;所述下压装置包括下压板、左手持板、右手持板,所述左手持板、右手持板均设置在所述下压板上,在所述下压板上设置有储存开口槽、在所述储存开口槽中升降配合有压腿杆。

优选地,在所述下压板的侧面设置有压腿转动齿轮、压腿升降齿条、压腿驱动轴,所述压腿转动齿轮通过压腿驱动轴与所述下压板转动配合,所述压腿升降齿条与所述压腿转动齿轮啮合,所述压腿杆与所述压腿升降齿条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本发明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由于多个部件可以相对形变,能满足人体腿部伸缩运动、张合等多种姿势的运动,满足对腿部肌肉的多姿势训练,实现对腿部肌肉群的针对性恢复训练。由于本发明循环正反转动第一驱动轴能带动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在训练平台的前后两端之间往复线性运动致使人体的左右腿部做伸缩运动,通过第一驱动轴作为力传递元件,通过其转动带动各个肢体支撑件前后移动来带动腿部伸缩运动,提供辅助运动协同作用,帮助人员在恢复前期腿部肌肉力量较弱的阶段进行恢复训练;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上,左右大腿能分别放置在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上,循环正反转动主驱动轴能带动左腿摆动板、右腿摆动板两者往复反向摆动、左肢体支撑件、右肢体支撑件往复反向平移致使人体的左右腿做张合运动,通过主驱动轴作为力传递元件,通过其转动带动各个摆动板、各个肢体支撑件协同平移运动,对左右腿部的开合运动提供辅助运动协同作用;又由于当左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左滑块上、右肢体支撑件的局部限位在右滑块上时,在不影响本发明的各个肢体支撑件供腿部做伸缩运动的前提下,能实现其与各个摆动板联动的技术实现,从而实现了本发明部件的高度集成性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本发明在做腿部张合运动时,利用各个摆动板支撑大腿、各个肢体支撑件支撑脚部,起到了前后双重支撑的作用,保证腿部在张合运动尤其是恢复前期张合运动的平滑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肢体支撑件在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中肢体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在滑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中肢体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在螺丝紧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在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在侧面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在由后至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训练平台与固定训练平台在相互水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图7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图8A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训练平台与固定训练平台在相互垂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传动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升降件在紧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滑动连接件在吸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发明中第一导向槽与第一滑动件在滑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发明中升降件在被螺栓紧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换向杆在紧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辅助下压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第五连接转轴在紧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第二滑动件在紧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滑动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图8B部分的放大图。

图23为本发明中压腿杆在伸出下压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第二驱动轴在锁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中第二驱动轴锁紧螺丝与传动台螺纹盲孔相互吸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训练平台11、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主驱动轴401、第一驱动轴402、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左连杆403、右连杆404、导轨405、左滑块406、右滑块407。

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均与训练平台11滑动配合,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分别左右滑动配合或者可拆卸连接在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上,左腿摆动板51的一端、右腿摆动板52的一端分别与训练平台11转动配合,左滑块406、右滑块407均与导轨405滑动配合,左连杆403的两端分别与左腿摆动板51的另一端、左滑块406铰接,右连杆404的两端分别与右腿摆动板52的另一端、右滑块407铰接。主驱动轴401转动能带动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反向转动。第一驱动轴402转动能带动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同步滑动。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能同步向前滑动至左肢体支撑件31的局部限位在左滑块406上、右肢体支撑件32的局部限位在右滑块407上。如图1所示,本发明训练平台11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人体坐在训练平台11上时,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上,循环正反转动第一驱动轴402能带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在训练平台11的前后两端之间往复线性运动致使人体的左右腿部做伸缩运动。

当左肢体支撑件31的局部限位在左滑块406上、右肢体支撑件32的局部限位在右滑块407上时,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上、人的左右腿能分别放置在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上,循环正反转动主驱动轴401能带动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往复反向摆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往复反向平移致使人体的左右腿做张合运动。

当采用本发明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腿部的康复训练时,人体面向训练平台11坐在训练平台11上,将左右脚分别放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上,通过正反向循环转动第一驱动轴402,从而带动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同步前后往复线性运动,带动各个肢体支撑件往复线性运动,实现人腿的往复伸缩(伸屈)运动,对人体的腿部肌肉尤其是大腿后侧以及小腿后侧肌肉进行伸缩恢复训练。向后平移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至左肢体支撑件31的局部限位在左滑块406上、右肢体支撑件32的局部限位在右滑块407上,人体面向训练平台11坐在训练平台11上,将左右脚分别放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上,左右大腿分别放置在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上,将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与对应的第一滑动组件21相互分离或者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动组件21滑动,通过正反向循环转动主驱动轴401,带动带动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反复摆动,且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始终反向转动,通过左连杆403、右连杆404的传动,带动左滑块406、右滑块407沿着导轨405的导向往复线性平移且左滑块406、右滑块407始终反向平移,进而带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往复线性平移,即当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张口增大运动时,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相互远离运动,脚踝从对应肢体支撑件的前端向对应肢体支撑件的后端位移,当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张口较小运动时,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相互靠近运动,脚踝从对应肢体支撑件的后端向对应肢体支撑件的前端位移,进而实现人体左右腿部往复进行张合运动,实现对腿部尤其是大腿内侧肌肉群的恢复训练。

采用本发明的腿部肌肉多姿势康复训练装置,由于多个部件可以相对形变,能满足人体腿部伸缩运动、张合等多种姿势的运动,满足对腿部肌肉的多姿势训练,实现对腿部肌肉群的针对性恢复训练。由于本发明循环正反转动第一驱动轴402能带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在训练平台11的前后两端之间往复线性运动致使人体的左右腿部做伸缩运动,通过第一驱动轴402作为力传递元件,通过其转动带动各个肢体支撑件前后移动来带动腿部伸缩运动,提供辅助运动协同作用,帮助人员在恢复前期腿部肌肉力量较弱的阶段进行恢复训练;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上,左右大腿能分别放置在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上,循环正反转动主驱动轴401能带动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往复反向摆动、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往复反向平移致使人体的左右腿做张合运动,通过主驱动轴401作为力传递元件,通过其转动带动各个摆动板、各个肢体支撑件协同平移运动,对左右腿部的开合运动提供辅助运动协同作用;又由于当左肢体支撑件31的局部限位在左滑块406上、右肢体支撑件32的局部限位在右滑块407上时,在不影响本发明的各个肢体支撑件供腿部做伸缩运动的前提下,能实现其与各个摆动板联动的技术实现,从而实现了本发明部件的高度集成性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本发明在做腿部张合运动时,利用各个摆动板支撑大腿、各个肢体支撑件支撑脚部,起到了前后双重支撑的作用,保证腿部在张合运动尤其是恢复前期张合运动的平滑性。

进一步,在训练平台11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中转动配合有丝杆408,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结构相同,本发明以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结构为对象进行介绍,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的结构参照。

如图1、5、6所示,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包括平移件211、装配件212、连接件213,平移件211与丝杆408螺纹配合且位于装配件212的前方,装配件212的底部的高度高于导轨405、对应滑块的高度,连接件213连接在平移件211、装配件212之间,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装配件上。在左滑块406、右滑块407上均开设有线性开口导向槽4061,线性开口导向槽4061的导向与丝杆408的轴向一致。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能同步向前滑动至左肢体支撑件31的局部、右肢体支撑件32的局部插入至对应的线性开口导向槽4061中。

如图5所示,还包括第一齿轮转轴409,第一齿轮转轴409与训练平台11转动配合。所有丝杆408、第一齿轮转轴409之间通过第一传动装置联动。第一驱动轴402与第一齿轮转轴409联动。

本发明的所有传动装置均为现有技术的皮带传动装置或者链条传动装置。

当传动装置为皮带传动装置时,包括第一带轮410、第二带轮411以及套设在第一带轮410、第二带轮411上的皮带412;当传动装置为链条传动装置时,包括第一联动齿轮、第二联动齿轮以及套设在第一联动齿轮、第二联动齿轮上的链条。

本发明以丝杆408、第一齿轮转轴409之间的联动方式为对象进行介绍,以下各个轴与轴之间通传动装置联动的方式同理。丝杆408的端部伸出第一导向槽,第一带轮410或者第一传动齿轮413套接在丝杆408上,第二带轮411或者第二传动齿轮414套接在第一齿轮转轴409上。通过第一驱动轴40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轴409转动,带动第二带轮411或者第二联动齿轮转动,通过皮带412或者链条的传动带动第一带轮410或者第一联动齿轮转动,带动各个丝杆408转动,带动各个第一平移件平移运动。

本发明上述的各个第一滑动组件的结构以及各个滑块的结构是为了更好满足各个肢体支撑件在能供腿部独立进行前后伸缩运动的前提下,能更加顺利地与摆动板联动协助进行腿部的张合运动所设定的。为了防止两种运动姿势所涉及的运动部件之间的相对干涉,本发明的平移件211位于装配件212的前方且装配件212的底部的高度高于导轨405、对应滑块的高度,连接件213连接在平移件211、装配件212之间,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装配件212上,如此,平移件211的前后运动轨迹可以始终在导轨405的前方,装配件212的前后运动轨迹能始终在导轨405的上方,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在前后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不与左滑块406、右滑块407交叉,交叉只是发生在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同步向前滑动至左肢体支撑件31的局部、右肢体支撑件32的局部插入至对应的线性开口导向槽4061中,进而实现了上述两种运动姿势涉及的部件在做对应的运动时相互不干涉且在结构上又能实现联动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本发明中相互转动配合的两个部件之间都能通过轴承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如丝杆408与第一导向槽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当然,也可以使其他现有技术的转动连接方式。

如图6、7所示,进一步,每一个第一滑动组件还包括延伸杆214,在训练平台11上开设有辅助导向槽,辅助导向槽的导向与第一导向槽的导向平行。延伸杆214的一端与装配件212连接,延伸杆214的另一端与辅助导向槽滑动配合。

如图1、6、7所示,进一步,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413、第二传动齿轮414、主动齿轮415,第一传动齿轮413与左腿摆动板51均套接在左转轴53上,第二传动齿轮414与右腿摆动板52均套接在右转轴(图中未画出)上,左转轴53、右转轴均分别与训练平台11转动配合。主动齿轮415套接在主驱动轴401上,主驱动轴401与训练平台11转动配合。第一传动齿轮413、第二传动齿轮414、主动齿轮415三者依次首尾啮合。

进一步,在左腿摆动板51与第一传动齿轮413、右腿摆动板52与第二传动齿轮414之间还分别连接有加强筋(图中未画出)。

本发明具体通过转动主驱动轴401,带动主动齿轮41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齿轮413、第二传动齿轮414转动,进而实现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的转动。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左腿摆动板51、右腿摆动板52的结构相同,其顶部均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弧形槽。如此,加大各个摆动板与大腿之间的可接触面积,提高限位程度。优选地,在弧形槽中设置有柔软层(图中未画出)。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固定训练平台12,固定训练平台1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端、自由端。训练平台11的一端与固定训练平台12的连接端转动配合,下压装置61的一端与固定训练平台12中靠近固定训练平台12的连接端的区域转动配合,第一弹性装置81被装配致使下压装置61呈竖直状或者下压装置61从其一端以倾斜向上的方式朝固定训练平台12的自由端位置方向延伸而形成下压装置61的另一端。

左第二滑动件71与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滑动配合,右第二滑动件72与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滑动配合,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分别设置在左第二滑动件71、右第二滑动件72上。

如图3、4a、4b所示,左肢体支撑件31、右肢体支撑件32结构相同,均包括肢体支撑件本体301、肢体连接块302,肢体支撑件本体301与肢体连接块302转动配合,肢体连接块302左右滑动配合或者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第二滑动件上。肢体连接块302的底部高度低于对应的装配件212、第二滑动件的高度,第二滑动件的底部的高度高于导轨405、对应滑块的高度。

进一步,在滑动板7201上开设有左右导通的通槽,连接块302与通槽在左右方向上滑动配合。

进一步,当肢体连接块302与对应的第二滑动件可拆卸连接时,肢体连接块302通过螺丝902与对应的第二滑动件(具体为滑动板7201)螺纹连接。

当训练平台11向下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水平、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转动至其开口向上且人体面向训练平台11坐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时,人体的左右脚部能分别放置在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的开口中,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左右腿部做伸缩运动或者左右腿做张合运动。

如图10所示,当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转动至其开口向下且人体背向训练平台11跪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时,人体的前躯能靠在下压装置61上,转动第二驱动轴840能带动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向下移动致使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的开口分别下压在左右小腿上,下压装置61向下转动与向上复位转动往复进行而致使人体以膝关节为绕点做倾倒、立起往复运动。

本发明通过转动训练平台11,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将肢体支撑件本体301转动至其开口向下,沿着各个第一滑动组件的导向前后调节对应的第二滑动件直至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处在设定的位置,人体背向训练平台11跪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将人体的前躯能靠在下压装置61上,此时转动第二驱动轴840,带动第一滑动组件下降运动直至肢体支撑件本体301的开口压在人体的小腿上,人体下压下压装置61,下压装置61向下转动带动人体向下倾倒,第一弹性装置81形变,人体向上抬起时,在第一弹性装置81的复位作用下,下压装置61同步抬起复位运动,如此,进行人体的体以膝关节为绕点做倾倒、立起往复运动,实现对腿部肌肉尤其是大腿肌肉群的恢复训练。

由于当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各个肢体支撑件本体301转动至其开口向下且人体背向训练平台11跪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时,人体的前躯能靠在下压装置61上,转动第二驱动轴840能带动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向下移动致使各个肢体支撑件本体301的开口下压在小腿上,此时,本发明的各个第一滑动组件从上述的前后平移作用转换为下压运动,而此时的各个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又由用于支撑脚部的作用转换成下压小腿的作用,实现了本发明部件的高度集成性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本发明的训练平台11协同配合肢体支撑件本体301的下压作用以及第一弹性装置81,能实现人体在小腿紧固的跪着状态下,进行以膝关节为绕点做倾倒、立起往复运动,利用训练平台11的支撑作用以及第一弹性装置81复位作用,在人体倾倒阶段,起到缓冲作用,在人体抬起阶段,起到支撑推力的作用,避免人体在恢复前期因肌肉力量较弱而无法自如抬起以及减缓突然向下倾倒对大腿肌肉群的损伤。由于本发明的第二滑动件能相对第一滑动组件滑动,使得,当训练平台11向下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水平,此时各个第二滑动件能相对对应的第一滑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通过调节的各个第二滑动件的高度,能满足人体的脚部与臀部之间高度差的调节,实时进行腿部伸缩高度的调整且能避免腿部与各个摆动板之间的干涉;当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时,此时各个第二滑动件能相对对应的第一滑动组件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运动,通过调节的第二滑动件的前后水平位置,实现根据不同人体身高以及下压小腿位置的实际需要,进行肢体支撑件本体301下压位置的调整。

实施例4

如图8、10、12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还设置有离合传动装置,离合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台821、升降件822、第一连接转轴823、第二齿轮824、滑动连接件825、第二连接转轴826、第三齿轮827。传动台821设置在固定训练平台12的一侧,传动台821内部存在空腔,在传动台821中靠近训练平台11的一端开口,形成开口端,开口端与传动台821的空腔连通。

升降件822与传动台821在竖直方向滑动配合,升降件822的下端从上至下伸入至传动台821的空腔中与第一连接转轴823转动配合且第一连接转轴823的一端伸出传动台821的开口端。第二齿轮824套接在第一连接转轴823上。第二驱动轴840的下端间隙配合地伸入至传动台821的空腔中与升降件822转动配合,第二驱动轴840与第一连接转轴823之间通过第二传动装置841传动。当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时,下压升降件822能带动第二齿轮824与第一齿轮416啮合。

如图10、12-14所示,滑动连接件825与传动台821的侧面滑动配合且滑动连接件825的局部伸入至传动台821的空腔中与第二连接转轴826转动配合,第二连接转轴826的一端伸出传动台821的开口端。第一驱动轴402与滑动连接件825转动配合且第一驱动轴402的一端伸入至滑动连接件825的内部腔体中,在第一驱动轴402的端部还套接有第一锥形齿轮8061,在第二连接转轴826上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8062,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第三齿轮827套接在第二连接转轴826上。当训练平台11向下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水平时,向训练平台11位置方向平移滑动连接件825能带动第三齿轮827与第一齿轮416啮合。

当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时,本发明通过下压升降件822,升降件822下压运动带动第二驱动轴840、第一连接转轴823同步下降运动,直至第二齿轮824与第一齿轮416啮合为止,转动第二驱动轴840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传动带动第一连接转轴823转动,第一连接转轴823转动带动第二齿轮824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16传动,丝杆408转动,实现第一滑动组件下降运动,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向下移动致使肢体支撑件本体301的开口下压在小腿上;当训练平台11向下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水平时,本发明通过平移滑动连接件825直至第三齿轮827与第一齿轮416啮合为止,转动第一驱动轴402,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转轴826转动,带动第三齿轮82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416转动,丝杆408转动,实现第一滑动组件的平移运动,带动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在训练平台11的两端之间线性运动。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离合传动装置结构,能实现仅在训练平台11上设置一组转动单元(第一齿轮416),即能实现训练平台11中的第一滑动组件在竖直状态、水平状态均能与离合传动装置联动,实现了结构集成化、精细化。操作人员可以坐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自如进行本发明装置的变形,满足不同姿势恢复训练使用,具有极强的操作灵活性。

进一步,在传动台821的侧面开设有与传动台821内部腔体连通的条形导向槽,条形导向槽额的导向与滑动连接件825的平移方向平行。滑动连接件825的一端通过条形导向槽伸入至传动台821内部腔体中。

优选地,在第一导向槽中还连接有滑杆902,滑杆902的轴向与丝杆408的轴向一致,平移件211套设在滑杆902上与滑杆902滑动配合。

优选地,滑杆902优选为光杆,也可以用滑轨替代滑杆,平移件211与滑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的平移件21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的平移件211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在第一导向槽中还开设有与第一导向槽导向平行的导槽,第一滑动件5的局部伸入至导槽中与导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在滑杆902上设置有橡胶层或者在滑动块中与滑杆902配合的孔中套接橡胶套,从而提高装配件212在非运动状态下相对滑杆的位置稳定性。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升降件822与传动台821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弹簧417,支撑弹簧417被装配致使第二齿轮824位于第一齿轮416的上方。通过支撑弹簧417的支撑作用,提高升降滑动杆在非运动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支撑弹簧417优选为压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现有技术的弹簧。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升降件822与传动台821上开设螺纹孔,当升降件822下降至第二齿轮824与第一齿轮416啮合时,通过螺栓84螺纹配合伸入至升降件822的螺纹孔与传动台821的螺纹孔进行升降件822锁止。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升降件822上自上而下开设有两个螺纹孔,当升降件822下降至第二齿轮824与第一齿轮416啮合时,通过螺栓84螺纹配合伸入至升降件822中位置在上的螺纹孔与传动台821的螺纹孔进行升降件822锁止,当升降件822向上复位至第二齿轮824位于第一齿轮416的上方时,通过螺栓84螺纹配合伸入至升降件822中位置在下的螺纹孔与传动台821的螺纹孔进行升降件822锁止。

优选地,在升降件822上设置有橡胶层,加大其上下移动的摩擦阻力以及其在非运动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还设置有第一磁性板418,在滑动连接件825上设置有第二磁性板419,当第三齿轮827与第一齿轮416啮合时,第一磁性板418与第二磁性板419磁性吸合。

进一步,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还设置有第三磁性板420,当第三齿轮827与第一齿轮416非啮合时,第二磁性板419能与第三磁性板420磁性吸合。

本发明通过设置相互磁性吸合的第一磁性板418、第二磁性板419,当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时,第三齿轮827与第一齿轮416啮合位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7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训练平台11的一端连接在第三连接转轴421上,第三连接转轴421与固定训练平台12的连接端转动配合。在固定训练平台12的一侧还设置有换向杆422、第一锁止座423、第二锁止座424,换向杆422一端连接在第四连接转轴425上,第四连接转轴425与固定训练平台12转动配合,第三连接转轴421与第四连接转轴425之间通过第三传动装置联动491。当换向杆422转动至锁止在第一锁止座423上时,训练平台11向下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水平,当换向杆422转动至锁止在第二锁止座424上时,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

如此,本发明将驱动训练平台11转动运动的动力传递装置(换向杆422)集成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进一步方便操作人员坐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自如进行本发明装置的变形。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第一锁止座423、第二锁止座424上的锁止结构相同,均包括限位锁止槽42301、复位弹簧42302、插杆42303,在换向杆422上开设有插孔,插杆42303与对应的第一锁止座423滑动配合且其一端伸入至限位锁止槽42301中,插杆42303的另一端伸出对应的限位锁止槽42301,复位弹簧42302连接在插杆42303、对应的锁止座上。插杆42303中伸入至限位锁止槽42301的端部为倾斜面。换向杆422伸入至对应的限位锁止槽42301时、与插杆42303的端部接触能带动插杆42303平移直至换向杆422的插孔与插杆42303相对,在复位弹簧42302对的复位作用下,插杆42303的端部伸入至插孔中,实现换向杆422的紧固。当需要解锁时,将插杆42303向外移动,直至插孔与插杆42303向脱离即可。本发明的快速锁止方式相比在各个锁止座与换向杆422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栓螺纹配合伸入至锁止座的螺纹孔与换向杆422的螺纹孔进行换向杆422锁止的方式更加高效快捷。当然,在锁紧阶段,也可以采用将插杆42303向外移动,当换向杆422转动至换向杆422的插孔与插杆42303相对时,失去外力,复位弹簧42302的复位,带动插杆42303的端部伸入至插孔中。复位弹簧42302优选为拉簧。

进一步,在限位锁止槽42301中还设置有橡胶层901,当换向杆422的端部伸入至限位锁止槽42301时,橡胶层901挤压变形。

进一步,在训练平台11与固定训练平台12之间还连接有扭簧或者其他弹簧,扭簧被装配致使训练平台11竖直。扭簧套设在第三连接转轴421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训练平台11与固定训练平台12相连。利用扭簧进一步保证训练平台11竖直后的稳定性。

实施例8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固定训练平台12上还设置有辅助下压传动装置;在固定训练平台12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121,下压装置61包括下压板611,下压板611的一端与第三驱动轴426连接,第三驱动轴426与安装槽121转动配合;辅助下压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第二不完全齿轮428、第四齿轮429,第四齿轮429套接在第三驱动轴426上,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第二不完全齿轮428分别套接在第一不完全齿轮转轴8072上、第二不完全齿轮转轴8073上,第一不完全齿轮转轴8072、第二不完全齿轮转轴8073均与固定训练平台12转动配合,第一不完全齿轮转轴8072上、第二不完全齿轮转轴8073之间通过第四传动装置8071联动,当下压板611向下转动时,第一不完全齿轮427与第四齿轮429啮合,当下压板611向上复位转动时,第二不完全齿轮428与第四齿轮429啮合。

在进行腿部肌肉恢复的前期,由于腿部力量较弱,不能满足人体自如地进行倾倒、抬起运动。则,本发明可以通过转动第四传动装置,带动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第二不完全齿轮428同步转动,由于动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第二不完全齿轮428交替与第四齿轮429啮合,即当下压板611向下转动时,第一不完全齿轮427与第四齿轮429啮合,当下压板611向上复位转动时,第二不完全齿轮428与第四齿轮429啮合,从而实现下压板611的往复摆动,为人体倾倒、抬起提供支撑动力。本发明可以通过电机或者人工手动带动第一不完全齿轮转轴8072或者第二不完全齿轮转轴8073转动。如此,本发明可以通过电机在一个方向转动,即可实现下压板611的往复摆动,避免电机反复频繁正反转;且本发明的传动结构能保证下压板611的往复摆动的相对均速,避免大幅度的急回现象出现。

进一步,本发明的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第二不完全齿轮428均存在缺口,当第一不完全齿轮427与第四齿轮429啮合时,第二不完全齿轮428上的缺口与第四齿轮429相对,当第二不完全齿轮428与第四齿轮429啮合时,第一不完全齿轮427上的缺口与第四齿轮429相对。

如图18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当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第二不完全齿轮428均不与第四齿轮429啮合时,当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的外凸弧42701、第二不完全齿轮428的外凸弧42701与第四齿轮429的内凹弧4291向配合。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第一不完全齿轮转轴8072、第二不完全齿轮转轴8073上均套设有橡胶圈,加大第一不完全齿轮转轴8072、第二不完全齿轮转轴8073相对固定训练平台12的转动阻力,进一步保证第一不完全齿轮427、第二不完全齿轮428在不与第四齿轮429啮合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当然,本发明也可以通过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第三驱动轴426连接,通过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带动下压板611的往复摆动。

当然,本发明的其他驱动轴如第一驱动轴402、第二驱动轴840也可以通过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驱动其传动或者本发明的各个驱动轴也可以是人工手动转动。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各个肢体支撑件本体301的开口端均呈弯曲结构,在弯曲结构中设置有柔软层511。各个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分别通过支撑转轴430与对应的肢体连接块302转动配合。在支撑转轴43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外螺纹且在在支撑转轴430的两端分别螺纹配合有锁止螺母431。

进一步,在支撑转轴430上还套设有橡胶垫片(图中未画出),拧紧锁止螺母431致使能橡胶垫片挤压在锁止螺母431与对应的肢体连接块302之间。

本发明的柔软层511具体可以是海绵、橡胶垫、棉布的一种。

或者,如图19所示,在支撑转轴430上开设有第一螺纹盲孔、第二螺纹盲孔,在所有肢体连接块302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当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转动至其开口向上时,第一螺纹盲孔与螺纹通孔相对,锁紧螺丝85依次螺纹配合伸入至螺纹通孔、第一螺纹盲孔中用以紧固支撑转轴430。当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支撑件本体301转动至其开口向下时,第二螺纹盲孔与螺纹通孔相对,锁紧螺丝85依次螺纹配合伸入至螺纹通孔、第二螺纹盲孔中用以紧固支撑转轴430。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肢体连接块302的外围包覆有橡胶层,左腿第一滑动组件21、右腿第一滑动组件22同步向前滑动至左肢体支撑件31的肢体连接块302、右肢体支撑件32的肢体连接块302插入至对应的线性开口导向槽4061中。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各个第二滑动件均包括滑动板7201,在装配件212上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的导向与装配件212的长度方向一致,滑动板7201与对应的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

当训练平台11向上翻转至与固定训练平台12竖直时,装配件212的长度为其高度方向。滑动板7201上开设有螺纹孔,在装配件212的侧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导向槽导向平行的第三导向槽,通过滑动板锁紧螺丝8704拧入滑动板7201上开设的螺纹孔并抵在第三导向槽上进行滑动板7201的紧固。

进一步,在第三导向槽的两侧粘合有橡胶条。当滑动板锁紧螺丝8704拧入滑动板7201上开设有螺纹孔并抵在第三导向槽上时,滑动板锁紧螺丝8704挤压橡胶条59变形。

在有些实施例中,在滑动板7201上沿着其滑动方向依次开有螺纹孔,在装配件212上沿着其导向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螺纹孔,螺栓螺纹配合伸入至滑动板7201的螺纹孔与装配件212的对应螺纹孔进行滑动板7201锁止。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弹性装置81包括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支撑在训练平台11与下压装置61之间。下压装置61包括下压板611。优选地,还包括左手持板612、右手持板613,左手持板612、右手持板613均设置在下压板611上。进行倾倒、抬起运动时,人体的左右手可以分别放置在左手持板612、右手持板613上。第一复位弹簧优选为压簧。

如图8、22、23所示,进一步,在下压板611上开设有储存开口槽、在储存开口槽中升降配合有压腿杆433。在下压板611的侧面设置有压腿转动齿轮434、压腿升降齿条435、压腿驱动轴436,压腿转动齿轮434与压腿驱动轴436连接,压腿驱动轴436与下压板611转动配合,压腿升降齿条435的一侧与压腿转动齿轮434啮合,压腿升降齿条435的另一侧与储存开口槽滑动接触。在压腿升降齿条435的另一侧上设置有橡胶条,橡胶条挤压在压腿升降齿条435、储存开口槽之间。压腿杆433与压腿升降齿条435连接。

在下压板611上还开设有螺纹孔,通过锁紧螺丝909螺纹配合伸入至下压板611的螺纹孔中并抵压在压腿驱动轴436上,实现压腿升降齿条435的锁紧,当然,也可以通过锁紧螺丝909螺纹配合伸入至下压板611的另一个螺纹孔中并抵压在压腿升降齿条435上,实现压腿升降齿条435的紧固。

本发明通过转动压腿驱动轴436,带动压腿转动齿轮434转动,带动压腿升降齿条435上升运动,压腿杆433伸出储存开口槽,通过锁紧螺丝锁紧压腿升降齿条435,人面向下压板611仰躺,脚后跟压在压腿杆433上,进行压腿恢复训练。

实施例13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驱动轴840上露出传动台821的一段开设有外螺纹,形成传动台821的螺纹段,在传动台821的螺纹段上螺纹配合有锁止盘9001,在锁止盘9001上开设有上下导通的锁止盘螺纹通孔,在传动台821上开设有与锁止盘螺纹通孔相配合的传动台螺纹盲孔。当第二驱动轴840转动结束后,通过拧动锁止盘9001直至锁止盘9001上的锁止盘螺纹通孔与传动台821上的传动台螺纹盲孔相对,通过第二驱动轴锁紧螺丝9002螺纹配合穿过锁止盘9001上的锁止盘螺纹通孔并插入至传动台821上的传动台螺纹盲孔中,进行第二驱动轴840的锁止。

优选地,本发明的锁止盘9001上开设的锁止盘螺纹通孔数量为多个,传动台螺纹盲孔的数量与锁止盘螺纹通孔的数量相同,且锁止盘9001能转动直至每一个锁止盘螺纹通孔与一个传动台螺纹盲孔相对。

如图25所示,优选地,在传动台螺纹盲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橡胶块9003,当第二驱动轴锁紧螺丝9002的螺杆部插入至传动台821上的传动台螺纹盲孔时,橡胶块9003挤压形变。

优选地,在第二驱动轴锁紧螺丝9002的螺杆部的底部以及传动台821上的传动台螺纹盲孔的内底壁均固定有磁块,当当第二驱动轴锁紧螺丝9002的螺杆部插入至传动台螺纹盲孔中时,第二驱动轴锁紧螺丝9002与传动台螺纹盲孔能相互吸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