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

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属于食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定量加料机构、翻炒成型台、吸料机构、成型模具传输机构,本发明解决了蚵仔煎的制作时间长,且无法批量制作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352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徐超;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22860.9

  • 发明设计人 贺灿炎;余伟蓉;

    申请日2020-11-23

  • 分类号A23L17/40(20160101);A23L5/10(20160101);A23P30/00(20160101);A23P30/10(201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外西村2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2:47

说明书

本申请为中国申请日2018年08月20日,申请号201810945883.1,名称为“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属于食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蚵仔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泉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现在逐渐发展成街头小吃,在小吃街可以看到蚵仔煎摊位前排满了等待蚵仔煎的顾客,浪费了顾客的时间,由于蚵仔煎的制作特点,导致其制作时间长,且无法批量制作,因此,提供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有着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

上述发明目的得以实现,是因为采用了下述技术措施:

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包括定量加料机构、翻炒成型台、吸料机构、成型模具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加料机构包括蚵仔吸入口、纵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第一纵向滑动杆、第一上下滑槽、第二上下滑槽、第三上下滑槽、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支撑板、第四上下滑槽、第二纵向滑动杆、加料桶托板、横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电磁阀、蚵仔透明加料桶、光纤感应器、抽真空管接口、纵向滚珠丝杆、纵向滚珠丝杆带动板、食用油储存桶、粉浆储存桶、蛋液注储存桶、横向滚珠丝杆、上下滚珠丝杆、上下滚珠丝杆带动板,所述蚵仔吸入口安装在蚵仔透明加料桶侧面,所述纵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安装在上下滚珠丝杆带动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纵向滑动杆和第二纵向滑动杆安装在纵向滚珠丝杆带动板两端,所述第一上下滑槽和第二上下滑槽分别安装在第一纵向滑动杆两端,第三上下滑槽和第四上下滑槽分别安装在第二纵向滑动杆两端,所述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安装在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支撑板上,所述加料桶托板安装在横向滚珠丝杆上,所述横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安装在纵向滚珠丝杆带动板的一端,所述电磁阀分别安装在食用油储存桶、粉浆储存桶、蛋液注储存桶的下端,所述蚵仔透明加料桶、食用油储存桶、粉浆储存桶、蛋液注储存桶分别安装在加料桶托板上,所述光纤感应器安装在蚵仔透明加料桶侧壁,所述抽真空管接口安装在蚵仔透明加料桶顶部,所述纵向滚珠丝杆与纵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连接,所述横向滚珠丝杆与横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上下滚珠丝杆与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上下滚珠丝杆带动板安装在上下滚珠丝杆上,所述翻炒成型台包括蚵仔煎成型模具、成型台主体、气路电气集成控制箱、翻转齿轮与齿条、翻转板、回复弹簧卡板、回复弹簧、滚轮、凸轮、L型齿、凹齿、带减速箱电机、翻转气缸,所述蚵仔煎成型模具位于定量加料机构正下方,所述气路电气集成控制箱位于成型台主体的一侧,所述翻转齿轮与翻转板连接,所述齿条与翻转气缸连接,所述回复弹簧卡板安装在成型台主体上,所述回复弹簧安装在滚轮和L型齿之间,所述滚轮安装在L型齿的一端,所述凸轮与带减速箱电机连接,所述吸料机构包括蚵仔透明加料桶抽真空管、蚵仔碎葱叶吸料管、蚵仔碎葱叶储料罐、吸料机构底板、真空机、食用油输送机、蛋液输送机、蛋液输送管、食用油输送管、粉浆输送机,粉浆输送管,所述成型模具传输机构包括操作按钮、成品翻面区、第一传输线、第一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第二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第二传输线、第三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第三传输线、第四传输线、模具顶出气缸、翻转支架、翻转机构转轴支撑架、传送带、传送带电机、第一模具夹紧气缸、第二模具夹紧气缸、传送带支架、翻转电机、翻转电机支撑杆,所述操作按钮安装在成品翻面区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线位于成品翻面区的正面,所述第一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安装在第一传输线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二传输线位于第一传输线的尾端,所述第二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位于第二传输线首端的内侧,所述第三传输线位于第二传输线的尾端,所述第三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位于第三传输线首端的内侧,所述第四传输线位于翻转机构的出口位置,所述模具顶出气缸位于成品翻面区的一侧,所述翻转支架安装在翻转机构转轴支撑架上,所述传送带安装在传送带支架上,所述传送带电机安装在传送带支架上,所述第一模具夹紧气缸和第二模具夹紧气缸安装在传送带支架中部上,所述翻转电机与翻转机构转轴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定量加料机构由伺服电机带动横向滚珠丝杆、纵向滚珠丝杆、上下滚珠丝杆对加料桶托板的运动进行准确定位,蚵仔透明加料桶、食用油储存桶、粉浆储存桶、蛋液注储存桶分别安装在加料桶托板上,其出口位于加料桶托板下端;该机构可以精确地对加料桶托板的运动进行准确定位使得能将材料准确地按照制作顺序加到蚵仔煎成型模具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食用油储存桶、粉浆储存桶、蛋液注储存桶的下端均安装有电磁阀;由于食用油、粉浆、蛋液均为液体状,所以电磁阀可以控制每一份蚵仔煎的材料用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蚵仔透明加料桶桶壁为透明,位于透明壁的外侧安装有光纤感应器,光纤感应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位于同一轴线上;由于蚵仔和碎大葱叶为固体,蚵仔透明加料桶的光纤感应器感应到透明桶内无蚵仔,真空机启动将蚵仔和大葱叶混合物吸入蚵仔透明加料桶,当吸入量到达光纤所设置的感应位置时真空机停止,蚵仔和大葱叶混合物落入蚵仔煎成型模具的分格内。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蚵仔煎成型模具位于定量加料机构正下方,所述蚵仔煎成型模具横向一侧有一长条肋板,纵向一侧有一凹齿,所述L型齿安装在滚轮的一端,L型齿在横向与凹齿配合;L型齿在横向与凹齿配合使得蚵仔煎成型模具在翻炒成型台横向上固定无法移动但是可以翻转,蚵仔煎成型模具在翻炒成型台纵向上做前后往复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翻转齿轮与翻转板连接,所述齿条与翻转气缸连接,所述翻转板有一长槽,长槽与所述蚵仔煎成型模具横向一侧的一长条肋板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由光电开关控制启停,第四传输线为常转,所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二传输线、第四传输线均由带减速箱的电机带动链条链轮转动;光点开关感应到传输中的成型模具后开始启动,为了使得成型模具能位于传输线的中央位置传输,所述第一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安装在第一传输线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二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位于第二传输线首端的内侧,所述第三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位于第三传输线首端的内侧,且每个光点开关感应后设置传输线电机延时启动,而第四传输线为了保证成型模具能完全进入翻炒成型台需要保持常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翻转机构由上下两个相同的传送带组成,每个传送带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模具夹紧气缸和第二模具夹紧气缸;当上下第一模具夹紧气缸和第二模具夹紧气缸在翻转机构翻转时顶出将成型模具夹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传送带入口、中部、出口均安装有一个光电开关;上下传送带的侧面均安装有一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感应铁块安装在翻转支架底端,当传送的接近开关感应到安装在翻转支架底端的接近开关感应铁块时,该传送带上的光电开关才能正常工作;接近开关入口光电开关感应到成型模具后传送带转动,中部的光电感应开关感应到成型模具时,上下两个传送带的第一模具夹紧气缸和第二模具夹紧气缸顶出将成型模具夹紧,出口光电开关在将成型模具传送出去后没感应到成型模具时传送带停止运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解决了蚵仔煎的制作时间长,且无法批量制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定量加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定量加料机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翻炒成型台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翻炒成型台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翻炒成型台后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吸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的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后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零件序号:1—定量加料机构、2—翻炒成型台、3—吸料机构、4—成型模具传输机构、1-1—蚵仔吸入口、1-2—纵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3—第一纵向滑动杆、1-4—第一上下滑槽、1-5—第二上下滑槽、1-6—第三上下滑槽、1-7—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8—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支撑板、1-9—第四上下滑槽、1-10—第二纵向滑动杆、1-11—加料桶托板、1-12—横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13—电磁阀、1-14—蚵仔透明加料桶、1-15—光纤感应器、1-16—抽真空管接口、1-17—纵向滚珠丝杆、1-18—纵向滚珠丝杆带动板、1-19—食用油储存桶、1-20—粉浆储存桶、1-21—蛋液注储存桶、1-22—横向滚珠丝杆、1-23—上下滚珠丝杆、1-24—上下滚珠丝杆带动板、2-1—成品翻面区、2-2—启停按钮、2-3—蚵仔煎成型模具、2-4—成型台主体、2-5—气路电气集成控制箱、2-6—翻转齿轮与齿条、2-7—翻转板、2-8—回复弹簧卡板、2-9—回复弹簧、2-10—滚轮、2-11—凸轮、2-12—L型齿、2-13—凹齿、2-14—带减速箱电机、2-15—翻转气缸、3-1—蚵仔透明加料桶抽真空管、3-2—蚵仔碎葱叶吸料管、3-3—蚵仔碎葱叶储料罐、3-4—吸料机构底板、3-5—真空机、3-6—食用油输送机、3-7—蛋液输送机、3-8—蛋液输送管、3-9—食用油输送管、3-10—粉浆输送机、3-11—粉浆输送管、4-1—操作按钮、4-2—成品翻面区、4-3—第一传输线、4-4—第一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5—第二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6—第二传输线、4-7—第三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8—第三传输线、4-9—第四传输线、4-10—模具顶出气缸、4-11—翻转支架、4-12—翻转机构转轴支撑架、4-13—传送带、4-14—传送带电机、4-15—第一模具夹紧气缸、4-16—第二模具夹紧气缸、4-17—传送带支架、4-18—翻转电机、4-19—翻转电机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10所示,一种带成型模具传输机构的半自动蚵仔煎制作装置,包括定量加料机构1、翻炒成型台2、吸料机构3、成型模具传输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加料机构1包括蚵仔吸入口1-1、纵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2、第一纵向滑动杆1-3、第一上下滑槽1-4、第二上下滑槽1-5、第三上下滑槽1-6、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7、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支撑板1-8、第四上下滑槽1-9、第二纵向滑动杆1-10、加料桶托板1-11、横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12、电磁阀1-13、蚵仔透明加料桶1-14、光纤感应器1-15、抽真空管接口1-16、纵向滚珠丝杆1-17、纵向滚珠丝杆带动板1-18、食用油储存桶1-19、粉浆储存桶1-20、蛋液注储存桶1-21、横向滚珠丝杆1-22、上下滚珠丝杆1-23、上下滚珠丝杆带动板1-24,所述蚵仔吸入口1-1安装在蚵仔透明加料桶1-14侧面,所述纵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2安装在上下滚珠丝杆带动板1-24的一端,所述第一纵向滑动杆1-3和第二纵向滑动杆1-10安装在纵向滚珠丝杆带动板1-18两端,所述第一上下滑槽1-4和第二上下滑槽1-5分别安装在第一纵向滑动杆1-3两端,第三上下滑槽1-6和第四上下滑槽1-9分别安装在第二纵向滑动杆1-10两端,所述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7安装在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支撑板1-8上,所述加料桶托板1-11安装在横向滚珠丝杆1-22上,所述横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12安装在纵向滚珠丝杆带动板1-18的一端,所述电磁阀1-13分别安装在食用油储存桶1-19、粉浆储存桶1-20、蛋液注储存桶的下端1-21,所述蚵仔透明加料桶1-14、食用油储存桶1-19、粉浆储存桶1-20、蛋液注储存桶1-21分别安装在加料桶托板1-11上,所述光纤感应器1-15安装在蚵仔透明加料桶1-14侧壁,所述抽真空管接口1-16安装在蚵仔透明加料桶1-14顶部,所述纵向滚珠丝杆1-17与纵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2连接,所述横向滚珠丝杆1-22与横向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12连接,所述上下滚珠丝杆1-23与上下滚珠丝杆伺服电机1-7连接,所述上下滚珠丝杆带动板1-24安装在上下滚珠丝杆1-23上,所述翻炒成型台2包括蚵仔煎成型模具2-1、成型台主体2-2、气路电气集成控制箱2-3、翻转齿轮与齿条2-4、翻转板2-5、回复弹簧卡板2-6、回复弹簧2-7、滚轮2-8、凸轮2-9、L型齿2-10、凹齿2-11、带减速箱电机2-12、翻转气缸2-13,所述蚵仔煎成型模具2-1位于定量加料机构1正下方,所述气路电气集成控制箱2-3位于成型台主体2-2的一侧,所述翻转齿轮与翻转板2-5连接,所述齿条与翻转气缸2-13连接,所述回复弹簧卡板2-6安装在成型台主体2-2上,所述回复弹簧2-7安装在滚轮2-8和L型齿2-10之间,所述滚轮2-8安装在L型齿2-10的一端,所述凸轮2-9与带减速箱电机2-12连接,所述吸料机构3包括蚵仔透明加料桶抽真空管3-1、蚵仔碎葱叶吸料管3-2、蚵仔碎葱叶储料罐3-3、吸料机构底板3-4、真空机3-5、食用油输送机3-6、蛋液输送机3-7、蛋液输送管3-8、食用油输送管3-9、粉浆输送机3-10,粉浆输送管3-11,所述成型模具传输机构4包括操作按钮4-1、成品翻面区4-2、第一传输线4-3、第一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4、第二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5、第二传输线4-6、第三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7、第三传输线4-8、第四传输线4-9、模具顶出气缸4-10、翻转支架4-11、翻转机构转轴支撑架4-12、传送带4-13、传送带电机4-14、第一模具夹紧气缸4-15、第二模具夹紧气缸4-16、传送带支架4-17、翻转电机4-18、翻转电机支撑杆4-19,所述操作按钮4-1安装在成品翻面区4-2的一侧,所述第一传输线4-3位于成品翻面区4-2的正面,所述第一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4安装在第一传输线4-3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二传输线4-6位于第一传输线4-3的尾端,所述第二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5位于第二传输线4-6首端的内侧,所述第三传输线4-8位于第二传输线4-6的尾端,所述第三传输线到位光电开关4-7位于第三传输线4-8首端的内侧,所述第四传输线4-9位于翻转机构的出口位置,所述模具顶出气缸位4-10于成品翻面区4-2的一侧,所述翻转支架4-11安装在翻转机构转轴支撑架4-12上,所述传送带4-13安装在传送带支架4-17上,所述传送带电机4-14安装在传送带支架4-17上,所述第一模具夹紧气缸4-15和第二模具夹紧气缸4-16安装在传送带支架4-17中部,所述翻转电机4-14与翻转机构转轴连接。

将食用油输送管3-9与食用油储存桶1-19连接,将粉浆输送管3-11与粉浆储存桶1-20连接,蚵仔碎葱叶吸料管3-2与蚵仔碎葱叶储料罐3-3连接,蚵仔透明加料桶抽真空管3-1与蚵仔碎葱叶储料罐3-3连接,将洗干净的蚵仔和碎大葱叶混合放入蚵仔碎葱叶储料罐3-3中,食用油倒入食用油输送机3-6中,鸡蛋液放入蛋液输送机3-7中,加热炉放置在翻炒成型台底部,操作人员将蚵仔煎成型模具2-1带肋板的一端从翻炒成型台横向左侧推入,是的蚵仔煎成型模具2-3上的肋板插入翻转板的长槽中,L型齿2-10与凹齿2-11配合,按下启动键后,所述装置运转。

其中,设置程序使得加料桶托板1-11运动路径为逐一经过蚵仔煎成型模具2-1的各个分格中心,首先在加料桶托板1-11每次到达蚵仔煎成型模具2-1的各个分格中心上方时,食用油储存桶1-19下的电磁阀1-13打开固定时间后关闭,当经过所有分格后加料桶托板1-11回到原点;然后加料桶托板1-11每次到达蚵仔煎成型模具2-1的各个分格中心上方时,蚵仔透明加料桶1-14的光纤感应器感应到透明桶内无蚵仔,真空机3-5启动将蚵仔和大葱叶混合物吸入蚵仔透明加料桶1-14,当吸入量到达光纤所设置的感应位置时真空机3-5停止,蚵仔和大葱叶混合物落入蚵仔煎成型模具2-1的分格内,当经过所有分格后加料桶托板1-11回到原点;接着带减速箱电机2-12转动,凸轮转动使得蚵仔煎成型模具2-1在纵向前后往复运动对蚵仔和大葱叶进行翻炒,翻炒一定时间后料桶托板1-11开始运作,在加料桶托板1-11每次到达蚵仔煎成型模具2-1的各个分格中心上方时,蛋液注储存桶1-21下的电磁阀1-13打开固定时间后关闭,当经过所有分格后加料桶托板1-11回到原点;最后在加料桶托板1-11每次到达蚵仔煎成型模具2-1的各个分格中心上方时,粉浆储存桶1-20下的电磁阀1-13打开固定时间后关闭,当经过所有分格后加料桶托板1-11回到原点。

当蚵仔煎成型模具2-1中的分格全部加料完毕后,加料桶托板1-11往上提升,翻转气缸2-13顶出使得翻转板2-5将蚵仔煎成型模具2-1翻转到成品翻面区4-2对蚵仔煎成型模具2-1中的多个蚵仔煎材料的反面煎煮,此时装置整个蚵仔煎制作工序结束,操作人员将蚵仔煎成型模具2-1内的蚵仔煎取出后,当操作人员按下复位按钮,加料定位机构1回复到原位,翻转气缸2-13缩回带动翻转板2-5复原,按下模具顶出气缸按钮,模具顶出气缸将蚵仔煎成型模具2-1顶入一传输线4-3;由于L型齿2-10在横向与凹齿2-11配合,此时L型齿2-10方向为反向,所以需要翻转调整L型齿2-10的方向使之能与凹齿2-11配合,当蚵仔煎成型模具2-1进入翻转机构传动带中段时上下第一模具夹紧气缸和第二模具夹紧气缸在翻转机构翻转时顶出将成型模具夹紧,此时翻转电机4-18运转将蚵仔煎成型模具2-1翻转后传送至第四传输线4-9,第四传输线将蚵仔煎成型模具2-1传入翻炒成型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